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年高一上学期1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年高一上学期1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12月份考试高一地理试卷解析版、选择题A.①是南半球的信风带B.②是北半球的信风带C.③是南半球的西风带D.④是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答案:D解析:根据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④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正确叙述是A.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都是遇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的B.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高、中、低纬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都是正好相反的D.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多,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少答案:D解析:气压带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另一种是由动力因素形成的,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大气分子的不断聚集重力下沉而形成的特殊的热高压;再如副极地低压带,它是由于极地东风与中纬度的盛行西风相对运动辐合抬升而成。

所以,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降水,多为晴朗天气;而在低压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降水,多为阴雨天气。

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在大气环流的风带中,近地面的风向受高、低压的影响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成,而在高空,均为西风。

3.关于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7月份,北半球海洋上出现亚洲低压B.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C.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D.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答案:A解析:7月份,北半球陆地上是低压中心,海上是高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大气活动中心势力强,范围广,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4.下列气候类型,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式气候答案:D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热带沙漠气候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英语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 英语

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12月份考试英语试卷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dislie doing?A. Dancing.B. Watching TV.C. Listening to music.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buy?A. Cheese.B. Sandwiches.C. Bread.3. What does the man lie about the song?A. The singer.B. The words.C. The style.4. When does the woman want to leave for Florida?A. On the 26th.B. on the 28th.C. on the 30th.5. Which petrol station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o to?A. The one net to the bridge.B. The one around the corner.C. The one opposite the cinema.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而5段对活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ers?A. Good friends.B. Mother and son.C. Brother and sister.7.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t?A. Gas up the car.B. Get the ey.C. Pic up Luc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3.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着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向右拉B,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当拉力突然停止作用的瞬间,A、B的加速度应分别为()A.0和a B.a和0 C.a和D.a和5.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用一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量,如果()A.读数偏大,则系统一定是向上做加速运动B.读数偏小,则系统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C.读数准确,则系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读数时大时小,系统一定是上下往复运动6.如图所示,一辆运送沙子的自卸卡车装满沙子,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沙子与车厢底部材料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车厢的倾角用θ表示(已知μ2>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tanθ>μ2B.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sinθ>μ2C.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tanθ>μ1D.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μ1>tanθ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直角劈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下滑,在A下滑的过程中,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及支持Q满足()A.f=0 Q=Mg+mg B.f向左Q<Mg+mgC.f向右Q<Mg+mg D.f向左Q=Mg+mg8.如图所示,在高空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率v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被射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1s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正确图形是()A.B.C.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加速运动的纸带,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是m/s2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的速度是m/s(保留3位有效数字)10.同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情况,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和2.0×10﹣2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丙所示.(1)读出滑块的宽度d=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提供一把米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1 m,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m/s2.11.水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12.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为M,物块B、C的质量都是m,并都可看作质点,且m<M<2m.三物块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物块B与物块C的距离和物块C到地面的距离都是L.现将物块A下方的细线剪断,若物块A距滑轮足够远且不计空气及摩擦阻力.求:(1)物块A上升时的最大速度.(2)物块A上升的最大高度.【选修模块3-4】13.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声波与无线电波都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B.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绕过去C.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D.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光的干涉的应用E.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F.某同学观察实验室内两个单摆甲和乙的振动,发现单摆甲每完成4次全振动,单摆乙就完成9次全振动,则单摆甲和乙的摆长L甲与L乙之比为81:16G.相对论认为:无论参照物的运动速度多大,光相对于它的速度都不变14.一列简谐横波如图所示,波长λ=8m.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05s 时刻第一次出现的波形图.求这列波的波速.【选修模块3-5】15.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F.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13.60eV16.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可以发生a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那么,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大量放出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的氡核(R.)发生一次a衰变生成新核钋(Po).已知衰变后的仅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为v,并假设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①写出衰变方程;②求出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史.【分析】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斜面实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采用合理推理,得到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解答】解: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斜面实验:将两个斜面对接起来,当小球一个斜面滚下,会滚上第二斜面,如果摩擦力越小,在第二斜面上滚上的高度越大,设想没有摩擦力,小球会达到相等的高度,将第二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这里伽利略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故选C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夹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其距离最大.【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a在加速时,速度图象的斜率小于物体b加速时的图象斜率,故加速时,物体b的加速度要大,选项A错误;B、在40秒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此时两物体的相距最远,故选项B错误;C:在6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21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1600m,S a>S b,所以物体a在物体b的方,故选项C正确;D:在40秒时,经计算,物体a的位移是:S a=1300m,物体b的位移是:S b=400m,S a﹣S b=900m,故选项D错误.故选:C.3.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着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分析】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拖车做加速运动,是因为拖车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阻力,拉力大于阻力,产生加速度.【解答】解:A、B、汽车拉拖车的力和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故A错误,B错误,C正确;D、拖车在水平方向上受汽车对它的拉力和自身所受的摩擦阻力,拉力大于摩擦阻力,有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产生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CD.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向右拉B,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它们共同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当拉力突然停止作用的瞬间,A、B的加速度应分别为()A.0和a B.a和0 C.a和D.a和【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撤去F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A和B只受到弹力的作用,加速度是由弹力产生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解答】解:物体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m1a,对A有,F弹撤去F时,A只受到弹力的作用,加速度仍为a,=m2a B,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弹所以a B=,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5.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用一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量,如果()A.读数偏大,则系统一定是向上做加速运动B.读数偏小,则系统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C.读数准确,则系统一定处于平衡状态D.读数时大时小,系统一定是上下往复运动【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结合超重与失重解答即可.【解答】解:A、当电梯运动时,看到弹簧秤的度数为偏大,物体受向上的弹力,向下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G=ma由于F大于G,故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电梯加速上升或者减速下降;故A错误;B、看到弹簧秤的度数为偏小,由于F小于G,故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电梯加速下降或者减速上升.故B正确;C、读数准确,则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有可能静止,也可能是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故C 正确;D、读数时大时小,系统一定是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不一定是上下往复运动.故D错误.故选:BC6.如图所示,一辆运送沙子的自卸卡车装满沙子,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沙子与车厢底部材料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车厢的倾角用θ表示(已知μ2>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tanθ>μ2B.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sinθ>μ2C.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tanθ>μ1D.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μ2>μ1>tan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分析】当与车厢底部接触的沙子从车上卸下时,全部沙子就能顺利地卸干净,此时沙子所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当与车厢底部不接触的沙子卸下,而与车厢底部接触的沙子未卸下时,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根据重力的分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求出tanθ满足的条件.【解答】解:A、B、由题,μ2>μ1,可知越是上层的沙子越容易卸下,当与车厢底部接触的沙子从车上卸下时,全部沙子就能顺利地卸干净,则有mgsinθ>μ2mgcosθ,得tanθ>μ2.故A正确,B错误.C、D、与车厢底部不接触的沙子卸下,而与车厢底部接触的沙子未卸下时,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这时,应有mgsinθ>μ1mgcosθ,mgsinθ<μ2mgcosθ,得足μ2>tanθ>μ1.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直角劈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下滑,在A下滑的过程中,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及支持Q满足()A.f=0 Q=Mg+mg B.f向左Q<Mg+mgC.f向右Q<Mg+mg D.f向左Q=Mg+mg【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物体A沿斜面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可以以两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的方向及支持力与总重力的大小.【解答】解:以物体和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总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Q和摩擦力f、推力F,由平衡条件可知,f的方向向左,与F的水平分力方向相反.Q+Fsinθ=(M+m)g则知Q<(M+m)g故选B8.如图所示,在高空中有四个小球,在同一位置同时以速率v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被射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1s后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构成的正确图形是()A.B.C.D.【考点】抛体运动;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每个小球的运动都可以分解为自由落体运动和沿着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同时有个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落体,则其余4个球相对与该球都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每个小球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假设同时有个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落体,则其余4个球相对与该球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以四个小球所在位置为顶点所构成的图形应该是正方形;故选A.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加速运动的纸带,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是9.40m/s2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的速度是 1.86m/s(保留3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x=at2可以求出纸带的加速度;根据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应用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与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打第三个点时的速度.【解答】解:电源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T=0.02s,纸带的加速度为:a===﹣9.40m/s2,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可知:v22﹣v32=2ax23,由速度公式可知:v3=v2+aT,代入数据解得:v3=1.87m/s;故答案为:9.40,1,8610.同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情况,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和2.0×10﹣2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示数如图丙所示.(1)读出滑块的宽度d= 5.015cm.(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1.0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2.5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提供一把米尺,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1 m,则滑块运动的加速度为 2.625 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等于游标读数,不需估读.(2)根据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求出瞬时速度.(3)根据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游标卡尺是20分度的,其精确度为0.05mm,故读数是:50mm+3×0.05mm=50.15mm=5.015cm.(2)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利用其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因此有:v1=m/s;v2==2.5m/s.(3)由v22﹣v12=2a•L代入数据,得:a=2.625m/s2.故答案为:(1)5.015;(2)1.0;2.5;(3)2.625.11.水平面上有一带圆弧形凸起的长方形木块A,木块A上的物体B用绕过凸起的轻绳与物体C相连,B与凸起之间的绳是水平的.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B上,恰使物体A、B、C保持相对静止,如图.已知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所有的摩擦,则拉力F应为多大?【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本题为连接体类问题,应分别研究整体、物体B及物体C,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表达式联立可求得加速度,则由整体法可求得拉力F.【解答】解:设绳中张力为T,A、B、C共同的加速度为a,与C相连部分的绳与竖直线夹角为α,由牛顿运动定律,对A、B、C 组成的整体有F=3ma …①对B有F﹣T=ma …②对C有Tcosα=mg …③Tsinα=ma …④联立①②式得:T=2ma…⑤联立③④式得:T2=m2(g2+a2)…⑥联立⑤⑥式得:…⑦利用①⑦式得…⑧拉力F应为mg.12.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为M,物块B、C的质量都是m,并都可看作质点,且m<M<2m.三物块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物块B与物块C的距离和物块C到地面的距离都是L.现将物块A下方的细线剪断,若物块A距滑轮足够远且不计空气及摩擦阻力.求:(1)物块A上升时的最大速度.(2)物块A上升的最大高度.【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分析】(1)当C物体刚着地时,A物体速度最大,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列式求解;(2)当C着地后,A、B两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当B的速度为零时A上升到最高,求出此时B下落的高度,分析B和C是否发生碰撞,进而分析A上升的最大高度.物块A上升时的最大速度.【解答】解:(1)物块C下落的过程中,A、B、C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得:…①当C落地后,由于m<M,A将会减速,所以当C落地时A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为:…②(2)物块C落地后A将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Mg=(m+M)a…③若B落地时A的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④则得…⑤①若,v>0时,即当B落地时A会继续上升,A上升的高度为…⑥②若,v=0,即B落地时A的速度恰好为零,A上升的高度为h2=2L…⑦③若,此时B 未落地前速度已为零,A 上升的高度为…⑧答:(1)物块A 上升时的最大速度为.(2)物块A 上升的最大高度L +.【选修模块3-4】13.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声波与无线电波都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B .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绕过去C .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D .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光的干涉的应用E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F .某同学观察实验室内两个单摆甲和乙的振动,发现单摆甲每完成4次全振动,单摆乙就完成9次全振动,则单摆甲和乙的摆长L 甲与L 乙之比为81:16G .相对论认为:无论参照物的运动速度多大,光相对于它的速度都不变【考点】光的干涉;单摆周期公式;全反射.【分析】声波属于机械波而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电磁波本身就是物质;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产生衍射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色散现象;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光的全反射原理的应用;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根据两个单摆相同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确定频率关系,即可求得摆长关系;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解答】解:(1)A 、声波属于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是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故A 错误.B 、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波动性超强,越容易产生衍射现象,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故B 正确,C 、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色散现象.故C 错误.D 、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是光的全反射原理的应用;故D 错误.E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故E 正确.F 、由题单摆甲每完成4次全振动,单摆乙就完成9次全振动,则甲乙两单摆的频率之比为f 甲:f 乙=4:9,周期之比为T 甲:T 乙=9:4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单摆甲和乙的摆长l 甲与l 乙之比l 甲:l 乙==81:16.故F 正确.G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即无论参照物的运动速度多大,光相对于它的速度都不变.故G 正确.故选:BEFG14.一列简谐横波如图所示,波长λ=8m .实线表示t 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 2=0.005s 时刻第一次出现的波形图.求这列波的波速.【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分析】因为题中没有给出波的传播方向,故需要对波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传播分别进行讨论.根据波的周期性,运用波形平移法得出波的传播距离s与波长的关系,由v=求得波速.【解答】解: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波传播的最小距离s0=λ=2m波传播的可能距离是s=s0+nλ=8n+2(m)则可能的波速为v===1600n+400(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波传播的最小距离s0=λ=6m波传播的可能距离是s=s0+nλ=8n+6(m)则可能的波速为v===1600n+1200(m/s),(n=0、1、2…)答: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600n+400(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1600n+1200(m/s),(n=0、1、2、…).【选修模块3-5】15.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F.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13.60eV【考点】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A、太阳内部不断地发生距离的核聚变反应,不断释放出核能;B、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利用γ射线的穿透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F、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原子至少要吸收13.6eV的能量.【解答】解: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B、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而不是波动性,B错误;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C正确;D、利用γ射线的贯穿本领而不是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或裂纹,D错误;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E正确;F、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13.60eV,F正确;故选:ACEF.16.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氡可以发生a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那么,氡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大量放出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的氡核(R.)发生一次a衰变生成新核钋(Po).已知衰变后的仅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为v,并假设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a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①写出衰变方程;②求出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考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动量守恒定律.【分析】①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求出释放的核能,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质量亏损.【解答】解:①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②设新核钋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v=(M﹣m)v′,得.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E=△mc2.解得:.答:(1)衰变方程为→.(2)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12月份考试高一英语试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will the man stay in Beijing?A。

At his aunt’s. B. At a friend’s.C。

At a hotel。

2. What will David do this weekend?A。

Read a book。

B。

Go to the cinema. C. Go to the countrysid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Lovely pets。

B. A picture. C。

New babies。

4.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read Sara’s travel journal?A。

To help her travel. B。

To learn about Sara。

C。

To write stories better。

5. When will the man leave for England?A。

This Thursday。

B。

This Friday。

C。

This Saturda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doing?A. Making an appointment.B. Asking for advice.C. Offering help. 7。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王沔(音miǎn),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题目信息,材料中的“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可知涉及到的官职有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论出是宋朝的部门枢密院、户部、丞相。

汉朝没有枢密院、户部,唐朝和清朝没有参知政事,所以选择C.2. 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在其《革命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中指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这一观点是极有见地的。

下列各项中,与陕西密切相关并对中华文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①孔子曾长期在此周游列国,宣传儒家学说②秦以此为核心区域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③唐都长安曾是全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④它是“红色中国”的孕育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略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A解析: 这一题实际是考查隋唐政治制度革新的表现,熟悉教材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革新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二,即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选项A说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4.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以法治国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 本题以汉文帝的言论切入考查汉代的治国方略,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卷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不能看作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A.一个人B.培养基上滋生的细菌和真菌C.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D.发生水华的池塘2.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3、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 )A.有38个肽键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D.至多有36种氨基酸5.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③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6.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O2N2,则赖氨酸的R基为()A.-C4H10N B.—C4H10O C.—C4H10ON D.-C5H11N7.将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的()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8.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①染色②水解③涂片④取口腔上皮细胞⑤观察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9.把一小块生物组织粉碎后,进行化学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纤维素等,由此可判断该组织是( )A、青蛙的B、小麦的C、家兔的D、鲤鱼的10.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皮肤②胃黏膜③神经元④变形虫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⑨一片森林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研究自转中的地球B. 研究百米冲刺奔向终点的运动员C.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D. 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答案】C【点睛】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2. 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A. 7m,7mB. 5m,2mC. 5m,3mD. 7m,3m【答案】D【解析】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是一条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取决于运动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短,所以小球通过的路程为5m+2m=7m,位移的大小为5m-2m=3m,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3. 皮球从3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 4m、4mB. 3m,1mC. 3m、2mD. 4m、2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此时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是:x=3m-1m=2m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此时的路程为:s=3m+1m=4m.故选D.考点:位移和路程【名师点睛】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同时注意位移与路程的联立与区别。

4. 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 三人中总有一个或两人讲错了C. 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D. 如果三人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可能都对[【答案】D【解析】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三个人判断同一个运动,得出的结论不同,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以自己为参考系.5. 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甲、乙两物体做相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C. t1时刻甲、乙两物体可能相遇D. 0到t2时间内,甲、乙两物体位移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 项,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均保持不变,所以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B 项,图像两物体的速度恒为正,均沿正方向运动,故B项错误。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1718学年度高一上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1718学年度高一上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Text 1)M: I prefer to travel by train. It’s more enjoyable.W: Me, too. I seldom travel by plane or car.(Text 2)W: Have you been to Sanya recently? You’re much darker than before.M: I’ve been playing football in the sun these days.(Text 3)W: Mike is different today.M: He has won a big prize.W: No wonder he’s on top of the world now.(Text 4)M: Did you enjoy the movie this afternoon?W: The young couple in front of me kept talking all the time. The little boy on my left didn’t stop moving and the old woman on my right kept coughing.M: You should have gone swimming with me.W: Yes, I should have.(Text 5)W: Ted, where have you been? Mr Black needs your report now.M: I went to see a customer in the conference room.W: Explain that to Mr Black. He’s still waiting for you in his office.M: I’ll go immediately.1.How does the woman usually travel?A.By plane.B.By car.C.By train.2.What has the man been doing recently?A.Traveling in Sanya.B.Playing football.C.Sitting in the sun.3.How does Mike probably feel now?A.Disappointed. B.Worried. C.Happy.4.Who kept coughing in the cinema?A.The young couple.B.The old woman.C.The little boy.5.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A.Go to see a customer.B.Go to Mr Black’s office.C.Start writing his repor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12月份考试高一化学试卷1. 在BaCl2 溶液中通入SO2 气体,溶液仍澄清;若将BaCl2 溶液分盛到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加入硝酸,另一支加入烧碱溶液,然后再通入SO2 气体,结果两支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得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①氯化钡有两性②两支试管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均是亚硫酸钡③SO2 有还原性和溶于水显酸性④升高pH使SO2 水溶液中SO32-的浓度增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C【解析】加入硝酸:3SO2+2H2O+2NO3―=3SO42―+2NO+4H+,加入烧碱溶液:SO2+2OH―=SO32―+H2O,Ba2++SO32―=BaSO3↓,C正确,选C。

2. 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 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①SO2 +NO2 →SO3 +NO ②SO 3 +H2O→H2 SO4 ③2NO+O2 →2NO2NO2 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 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A. 加入少量H2SO4 使淀粉水解B.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C. 向铜和双氧水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D. 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 的洗气瓶【答案】A【解析】将方程式①×2+③+②×2,得SO2形成酸雨的总反应:2SO2+2H2O+O2=2H2SO4,所以NO2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A、硫酸催化淀粉水解,硫酸做催化剂,故A正确;B、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体现酸性,故B错误;C、铜、双氧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体现酸性,故C错误;D、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浓硫酸作干燥剂,故D错误。

故选A。

3.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 -1 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16.8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pH=0,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反应中共转移电子1.5 molB. 反应中共消耗锌65 gC. 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D. 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答案】BD【解析】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7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2=0.05mol,参加反应的n(H2SO4)=0.1L×18.5mol·L-1-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Zn+2H2SO4(浓)=ZnSO4+SO2↑+H2Ox 2x xZn+H2SO4(稀)=ZnSO4+H2↑y y yx+y=1.52x+y=1.8解之得x=0.3,y=1.2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A、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75mol,反应中共转移电子1.5 mol,故A正确;B、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65g·mol-1=97.5g,故不正确;C、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V(H2)=1:4,故C正确;D、故D不正确.故选BD.4. 把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气体A是SO 2 和H 2 的混合物B. 气体A中SO 2 和H 2 的体积比为4:1C. 反应中共消耗锌97.5gD. 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答案】B【解析】反应前n(H2SO4)=18.5mol×0.1L=1.85mol;反应后,n(H+)=0.1mol/L×1L=0.1mol,n(H2SO4)=0.05mol,则反应了1.8mol H2SO4;锌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逐渐减小,当硫酸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溶液变为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H2。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5mol,令混合气体中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Zn+2H2SO4(浓)=ZnSO4+SO2↑+H2Ox 2x xZn+H2SO4(稀)=ZnSO4+H2↑y y y所以,x+y=1.5;2x+y=1.8,解之得x=0.3,y=1.2。

A、通过以上分析知,混合气体是SO2和H2,故B正确;B、混合气体中SO2和H2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0.3mol:1.2mol=1:4,故A错误;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物质的量为0.3mol+1.2mol=1.5mol,其质量=65g/mol×1.5mol=97.5g,故C正确;D、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物质的量为0.3mol+1.2mol=1.5mol,转移电子为1.5mol×2=3mol,故D正确;故选B。

5. 200℃时,11.6 g CO2 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 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 g,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3-、SO42-、CO32-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 g/molB. 混合气体与Na2O2 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C. 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 溶液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3-和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向足量的固体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固体只增加3.6g,是因为生成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O2)=11.6g-3.6g=8.0g,所以n(O2)==0.25mol,令混合物中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为xmol,ymol,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xmol 0.5xmol ymol 0.5ymol所以0.5x+0.5y=0.25,44x+18y=11.6,解得:x=0.1,y=0.4。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23.2g/mol,故A正确;B.反应中生成氧气为0.25mol,故转移电子为0.25mol×2=0.5mol,故B错误;C.过氧化钠有剩余,可以氧化SO32-,溶液中S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C错误;D.由于反应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溶液HCO3-和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增大,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过氧化钠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6. 将15.6gNa2O2 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澄清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A. 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标准状况下)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 - )+c(OH - )C. 最终得到7.8g的沉淀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6 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5.6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首先:2Na2O2+2H2O═4NaOH+O2↑0.2mol 0.4mol 2.24L然后:2Al+2H2O+2NaOH═2NaAlO2+3H2↑0.2mol 0.2mol 0.2mol 6.72L故剩余NaOH为0.4mol-0.2mol=0.2mol,生成NaAlO2为0.2mol,生成O2为2.24L、H2为6.72L;向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物质的量为=0.3mol,则:HCl + NaOH═NaCl+H2O0.2mol 0.2mol 0.2mol剩余剩余HCl为0.3mol-0.2mol=0.1mol,生成0.2molNaCl,NaAlO2+HCl+H2O═Al(OH)3↓+NaCl,0.1mol 0.1mol 0.1mol 0.1mol故NaAlO2有剩余,HCl完全反应,剩余NaAlO2为0.2mol-0.1mol=0.1mol,生成Al(OH)3为0.1mol、NaCl为0.1mol,故溶液中含有0.3molNaCl、0.1molNaAlO2。

A.生成O2为2.24L、H2为6.72L,故生成气体总体积为2.24L+6.72L=8.96L,故A错误;B.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0.3molNaCl和0.1molNaAlO2,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Cl-)+c(OH-)+c(AlO2-)-c(H+),故B错误;C.最终生成Al(OH)3为0.1mol,质量为0.1mol×78g/mol=7.8g,故C正确;D.根据氯离子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NaCl)=n(HCl)=0.3mol,故最终溶液中c(NaCl)==1.5mol/L,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的计算、钠的化合物与铝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7. 将0.4gNaOH和1.06g Na2CO3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 -l 的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首先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消耗0.01摩尔盐酸,即体积为0.1升,然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1.06克碳酸钠为0.01摩尔,考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混合物的计算8. 将足量铁粉投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则原溶液中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浓度之比为( )A. 2:7B. 3;4C. 4:7D. 2: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混合物中含有xmolFeCl3,ymolCuCl2,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分别发生:2Fe3++Fe=3Fe2+,Fe+Cu2+=Fe2++Cu,x 0.5x y y y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固体残渣的质量与原铁粉的质量恰好相等,则消耗的铁的质量应等于生成的铜的质量,则(0.5x+y)×56=64y,x:y=2:7,A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关浓度的计算9. 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含有大量Al3+ 的溶液中:Na+ 、NH4+ 、SO42- 、Cl -②加入Al能放出H 2 的溶液中:Cl - 、CO32-、SO42-、NH4+③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a+、Mg2+、NO3-、SCN-④在含有大量AlO2 - 的溶液中:NH4+、Na+、Cl-、H+⑤由水电离出的c(H+)=1×10 -14 molL -1 的溶液中:Ca2+、K+、Cl-、HCO3-A. ①B. ①②C. ①③⑤D. ①④⑤【答案】A........................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