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春预学案
《春(第一课时)》学案

《春(第一课时)》学案组名:姓名:乐学()善学()勤学()【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
2、掌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二、【知识链接】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
三、【自主学习】(生自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蓑笠()抖擞()欣欣然()眨()眼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2.解释词语。
1.欣欣然:2.朗润:3.赶趟儿:4.卖弄:5.应和:6.烘托:7.酝酿:8.抖擞:9.呼朋引伴:10.花枝招展:11.宛转:四、梳理写作思路:如何理清写作思路?(先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归类整理。
七上第01课学案-春(学生版)

备课时间2016-8-29主备人:钟德勇班组姓名
课题
《春》(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2019.9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2、能概括出几幅春景图。
环节预设
导学2分钟独学15分钟探学7分钟展学20分钟小结1分钟
学习步骤
知识链接
一、深情朗诵课文。
二、试用简练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一)你能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提示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吗?
2、练字、用词
偷偷钻
(调皮的情趣、旺盛的生命力)
3、写作手法树中繁花
(1)高低结合树中蜂蝶
树下野花
(2)运用人的多种感觉描绘春风暖、柔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泥土的气息”——嗅觉
“鸟鸣、流水、短笛”——听觉
其他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衬托(烘托);借景抒情;前后照应……
一、背诵课文1-5段。
二、请你根据“知识链接”中的提示和赏析基本格式在课本上进行批注,并且每一个角度选一个例子写在下面。
1、修辞角度:
2、练字、用词角度:
3、写作手法角度:
一、赏析角度:
1、修辞:
例如:盼春“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比拟宣告春的到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用以上几种此方法背诵时要手中执笔,边背边默,以辅助记忆。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在默写的过程实际就是动员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协同记忆。更何况,将头脑映象转为直观文字,被眼睛读入,真正做到了眼到、心到、手到,从而又加强了记忆的效果。
三、比赛形式及注意事项: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篇1: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1、学习准确生动的词语,体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带着感情阅读全文,学会欣赏清新自然的语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体会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①《春》的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造句:②花枝招展——造句: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单词,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所了解的篇2: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预习导学案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
a.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 )e.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中静默着。
第1课《春》(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难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分析其表达效果。
3.讨论法:与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hè)嘹亮(liáo)烘托(hōng)静默(mò)风筝(zhēng)抖擞(sǒu)健壮(jiàn)3.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振作。
健壮:健康强壮。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文章围绕“春”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第1课《春》导学案

第1课春朱自清预习案【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课后14个词语,理解“卖弄、酝酿、呼朋引伴”在文中的意思;2.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抓住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春》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文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积累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字音和字形。
1.给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润..()..()应和..()喉咙..()酝酿liáo()烘.托()静默.()风筝.()抖sǒu()健.壮()wǎn转()黄晕.()舒活.()kē巢()()涨潮()分散()混杂涨散混()涨红脸()松散()混水2.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朗润__________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弄____________________ 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默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见疑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情感?分别找出对应的段落,读出情感。
初中生第一课课文春的预习教案

初中生第一课课文春的预习教案课题:春的预习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春》的内容,把握主题和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复印件。
2. 单词卡片和短语卡片。
3. 课堂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喜欢春天的理由是什么?二、预习(10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春》。
2. 学生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并回答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主题是什么?你对课文的理解是怎样的?三、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2.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如春天的特点、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等。
四、词汇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卡片,并逐一解释意思。
2. 学生跟读和记忆这些生词和短语。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 给学生几道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让他们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教师检查学生答案并给予反馈。
六、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阅读理解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2. 完成作业并将作业本带到下节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变化,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一语文第一课春预习教案计划

初⼀语⽂第⼀课春预习教案计划 春这篇⽂章是初⼀语⽂要学习的重点⽂章,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课前预习呢?教师⼜如何设计导学案呢?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初⼀语⽂第⼀课春预习学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初⼀语⽂第⼀课春预习教案篇⼀ 【基础演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拼⾳写汉字 朗润( ) 抚摸( ) 抖擞( ) 撑伞( ) liáo 亮( ) yùn niàng( )黄 yùn( ) suō ⾐( ) 3. 指出下列句⼦所⽤的修辞⼿法: ⑴“吹⾯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抚摸着你。
( ) ⑵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静默着。
( ) ⑶野花遍地是:杂样⼉,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呼眨的。
( ) ⑷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
( ) ⑸⼀切都像刚睡醒的样⼦,欣欣然张开了眼。
( ) 4.⽂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字,江苏⼈。
(2)《春》是⼀篇优美的散⽂,全⽂可分为、、三部分。
(3)“吹⾯不寒杨柳风”这写的《绝句》中的诗句。
杨柳风,指。
【综合运⽤】 5.按照《春》最后三段的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长着。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仿写: 秋天像。
秋天像。
秋天像。
6.桃红柳绿,春来到。
春光灿烂,春风和煦,春⾬滋润……⼈们对春天极尽赞美之情。
班级⾥准备出⼀期以“寻春”为主题的墙报。
请你负责并完成以下⼯作: (1)请你围绕主题为⿊板报拟定两个富有创意的栏⽬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是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请你仿照⽰例,给其它三组拟上⼀个题⽬。
⽰例:清风吹麦垄,细⾬濯梅林 (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 题⽬:和风细⾬图 ①“春⾊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第1课《春》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学案一、课前导入1. 阅读篇章让学生阅读模拟文本《春花秋月何时了》,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对春季的描写。
指导学生注意词语中的形象,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等。
2. 篇章解读在课堂上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春天写的这么美,找出文中关于春天美好的描写并进行解读。
3. 分享经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春季经验,通过交流、分享,共同探讨春季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心情,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情感阅读1. 读懂情感阅读课文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增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2. 表述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春天的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图画等方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季的感情。
3. 找寻春天的美好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美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春天的自然景观,发掘出其中的美好,从而构建心理上的“美好春天”。
三、文学欣赏1. 欣赏名篇让学生欣赏古典文学名篇,例如杜甫《春夜喜雨》、李白《将进酒》等,让学生领略春季在文学中的美丽形象。
2. 学习鉴赏从文本的语言、文学技巧、诗歌结构等方面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创造性写作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要求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春季故事,或是一首表达对春季情感的诗歌。
四、语言运用1. 词语搭配通过课文中提取的一些春季词语,引导学生学习词语搭配的方法,并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 语言组织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使用语言、图形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春季的理解、感受和想法。
3. 表达技巧通过语言丰富性、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后延伸1. 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春天的图片、文字、音乐等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春季印象”。
2. 体验生活指导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例如在春游、野外旅行中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季的阳光、雨露、花香等自然界的神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翰英中学2016——2017七年级上语文预学案《春》
班级:组别:姓名:自我评价分:
温馨提示:
1、5分:能用黑色笔作答。
2、5分:有错误,能用红笔订正。
3、5分:独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借助字典。
4、5分:有内容记录;
5、5分:不但有内容记录,还有自己的想法。
6、5分:预习过程上,有疑难的问题,说明是个爱思考的学生。
一、朗读课文,注音并解释不认识的生字及词语。
(一)抄写下面的词语两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
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
(一)、文学常识:
代表作品有:
(二)、阅读过关:
1、我会阅读:
(1)、在作者的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2)、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觉得这些分别写出春天的哪些特点?
三、精读课文第四段---春花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
盛,
2、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怎么赏析这句话?
4、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练笔。
文章的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