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分析_陈兰英

合集下载

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6 8 %, 血糖值> U. 1 mmo l / L 的高血糖 时 间 比达 4 5 , 高血 糖 占据 的时间较 多 。


_ \ 一 … 。 .
i | ¨… t t e 1 西 。; ”… ≯ 轰 蔷m l 曼l 一 … | | 嚣 瓢一 …
( O . 6 5 ±3 . 3 5 ) r n mo l / L E 。 2 讨 论
平均血糖波动 幅度 ( MAGE ) 5例 儿 童脆性 糖 尿病 患 者 的 血糖 波动系数为 ( 5 . 4 O 士1 。 8 7 ) mmo l / L, 血糖 波 动非 常严 重 [ 我院 近 3年来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的所 有患者 的血糖 波动系
幅度 ( MAGE ) 更 能反 映患者 l d的有效 血糖 波动 , 根据 患者
展 相关 , 已逐 渐 成 为 糖 尿 病 血 糖 管 理 的重 要 内容 r 2 ] 。低
血 糖相 关 危 险 因 素 和诱 因 有 许 多 , 包括: 饮食 、 运动、 年
龄、 病程 、 其他疾 病、 药物 、 体 重指数、 生 活态度 、 认 知 能 力、 文化 水平 等 , 这 些 因素 往 往 同时 存 在 于 某 个 个 体 , 造
关键 词 儿童 脆性 糖尿病 动态血糖
2 2 5 3 0 0 ; 2 泰州职业技术学 院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2 5 . 8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0 5 — 0 5 9 9 — 0 2
脆性糖 尿病是糖尿病 中病情最 不稳定 、 最不 易控制 的一
衰竭 , 血糖 波动大 , 易 发展为脆性糖尿病 , 临 床 治 疗 过 程 中 易

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素贞;陈娟娟;陈玉莹
【期刊名称】《糖尿病新世界》
【年(卷),期】2024(27)3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存在低血糖现象分为参照组(不存在低血糖,n=40)、观察组(存在低血糖,n=40)。

检测患儿出生48 h血糖水平并开展问卷调查,从而进
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糖尿
病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产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
母亲妊娠期增加体质量(P均<0.05)。

结论糖尿病新生儿出生48 h内比较容易出现反复低血糖现象,其中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母亲妊娠期增加体质量均为
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产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该类新生儿并提供有效干预,
降低其低血糖发生概率。

【总页数】4页(P51-53)
【作者】吴素贞;陈娟娟;陈玉莹
【作者单位】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
【相关文献】
1.住院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2.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产科危险因素分析
3.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产科危险因素分析
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分娩期危险因素分析
5.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新生儿早期血糖变化、影响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脆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

脆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分析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i r b l o o d s u g r a c o n t r o l l i n g .M e t h o d s 5 6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wh o we r e a l l
x u K u mh a n C H E N L a n y i n f R E N J i a w e i C A 0 J i p n J I A N G R o n g y a n 。 L I U C h u n m e i
1 . T a i z h o u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Ta i z h o u 2 2 5 3 0 0 ,Ch i n a ;2 . De p a r me n t o f E n d o c in r o l o g y ,t h e F o u r t h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Ta i z h o u Ci t y ,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T a i z h o u 2 2 5 3 0 0 ,C h i n a
差异 均 有 高度 统 计 学意 义 ( 均 P<0 . 0 1 ) , 两 组 患者 测 得 的 Hb A 。 【 ( 8 . 2  ̄ 1 . 7 ) %、 ( 7 . 9  ̄ 1 . 8 ) %】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A组 患者 在夜 间 和凌 晨 发生 低血 糖 情况 【 1 l ( 6 4 . 7 %) 】 与 B组 患 者【 l 3 ( 3 3 I 3 ) %] 比较 , 差 异 有 高 度差 异 学 意义( P<0 . 0 1 ) , 而 在其 他 时间 段 的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 . 0 5 ) 。 结 论 脆 性 糖 尿病 易 发 生低 血 糖 , 认 真分 析 和 采取 措施 消 除引起 脆性 糖 尿病 患 者低血 糖 的 主要诱 因, 可 有效 防止低 血糖 的发 生 和血 糖剧烈 波 动 。

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

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

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徐雅南;刘春妍;黄瑛;李虹微【摘要】目的探讨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58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一般护理基础上予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及血糖监测的护理,并与仅进行皮肤、口腔护理等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酮症酸中度(DKA)发病率为5(10%),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低血糖昏迷发病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4(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2(027)015【总页数】2页(P1422-1423)【关键词】1型糖尿病;综合护理;并发症【作者】徐雅南;刘春妍;黄瑛;李虹微【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518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R725.8Ⅰ型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中较为多见,病情一般较成人重,其中约40%的患儿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1]。

本文对我院I型糖尿病患儿在进行皮肤、口腔护理等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以及血糖监测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8例儿童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8例,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8±0.5)岁,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空腹C肽和胰岛素降低,符合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诊断[1];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0±0.5)岁。

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

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

04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遗传因素
家族糖尿病史
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儿童青少年患血糖异常的风险较高。
基因变异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增加血糖异常的风险。
环境因素
要点一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异常 。
要点二
化学物质暴露
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塑化剂等,可能影响血糖代 谢。
THANK YOU
控制体重和腰围
保持正常体重
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保持适当的体 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VS
控制腰围增长
关注腰围变化,避免腹部脂肪过多积累。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
1 2
戒烟
避免吸烟,减少二手烟暴露,有助于降低血糖异 常风险。
限酒
如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对血糖的不利影 响。
3
保持良好心态
减轻压力,保持乐观情绪,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
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状况及
相关因素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儿童青少年血糖异常现状 •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饮食因素
高糖高脂饮食
过多摄入糖分和脂肪,易导致能量过剩和血糖异常。
不规律饮食
饥一顿饱一顿,易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
运动因素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易导致能量过剩和肥胖,增加血糖异常风险。
运动不足
运动量不足,无法有效消耗多余能量,易导致血糖异常。
精神心理因素
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大,易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影响血糖稳定。

危重病儿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

危重病儿血糖变化的临床分析

论 血糖升高 的程度与疾病危重程度一致 , 极度高血糖提示死亡率高 ; 年龄越小血糖值越明显 。
[ 关键词】 危重患儿 ; 高血糖 ; 多器 官功 能障碍 [ 中图分类号 ] R 2 . 758 [ 文献标识码 】 B
我们观测 7 l例危 重病 人血 糖变 化 与疾病 有很 大关 系 ,
与前 两 组 之 间病 死 率 分 别 比较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均 x 1 16 P<0 0 ) 提示 血糖 大于 2 mo 2. , .5 , 0m VL时病情 凶险 , 预
后极差。

越小血糖越高 , 波动越 大 , 各年龄组 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见
血糖与评分成反 比, 血糖越高评分越低 。 即 表 1 血 糖 与 器 官 功 能 障碍 的关 系
1 观察 指标 及检 测 : .3 人院即采静脉血 3 l m 用全自动生
・ 验 交流 ・ 经
危 重 病 儿 血 糖 变 化 的临 床 分 析
陈 翔 , 李 乐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危重患儿的影响 。方法 对 7 例危重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及 临床转归 观察 。结 l
果 4 5例血糖 值 ≥8 m lL 2 m o ,5例 血糖 值 为 ( . 1± .4) m  ̄L 2 / 9 2 0 8 m o ,0例血 糖 值 为 ( 6 6 1 . 2±4 2 m o L( . ) m l P< /
现 报 告 如下 。
2 2 血糖 与 临床 转 归 的 关 系: . 本组资料表明血糖越高
持续 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死亡率越 高 , 糖 8—1. mm lL2 血 1 o 5 1 /
例 , 亡 1例 ( % ) 1.1—2 m lL 1 死 4 ,1 0 mo 5例 , 亡 3例 / 死 (0 ) 大 于 2 m o L5例 , 2% , 0ml / 死亡 4例 (0 ) 1例成为植物 8% ,

38例小儿糖尿病临床分析

38例小儿糖尿病临床分析

38例小儿糖尿病临床分析史湘英【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Results All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ketosis and urine protein negative symptom of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stability. Conclusion More than 20%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the ifrst symptom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the ev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mmediately to control blood sugar, to correct dehydration, electrolyte imbalance, acidosis and infection control. Rational treatment can control blood sugar within normal limits, to achieve better control of the disease.%目的:探讨小儿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

方法选取小儿糖尿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酮症毒症状及尿蛋白阴性,血糖控制稳定。

结论小儿糖尿病20%以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控制血糖,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控制感染。

合理的治疗可控制血糖在正常高限内,病情达到较好的控制。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小儿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酮症毒【作者】史湘英【作者单位】150060哈尔滨242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小儿糖尿病是一种能量代谢疾病,主要是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功能障碍或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持代谢紊乱综合征。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探讨&#8201;&#8201;儿童糖尿病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具有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较多、幼年发病、并发症多等特点。

标签:&#8201;儿童糖尿病分析儿童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由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共同作用引起的,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具有发病急、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较多、幼年发病、并发症多等特点,现将儿童糖尿病分析如下。

1诊断要点发病年龄4~6岁和10~14岁,1岁以下少见。

1.1临床表现I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

(1)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1]。

(2)其他症状:遗尿;精神不振或呆滞、软弱等。

(3)约40%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恶心、呕吐、腹痛、关节肌肉疼痛、呼吸深长等。

1.2体格检查体重减轻、消瘦;酮中毒者可出现呼吸深长,带有酮味,有脱水和神志的改变。

病程久者可发生生长落后,智能发育迟缓、肝大,晚期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肾衰。

还可出现白内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1.3实验室检查(1)尿液检查:尿糖阳性。

餐前30min排空膀胱留尿,尿糖结果可粗略估计当时血糖水平,调整药量。

尿酮体:伴酸中毒时阳性;尿蛋白:检测微量白蛋白,了解肾脏病变。

(2)血糖检查: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公布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诊断糖尿病:①有症状且餐后任意时刻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2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尿病前期检查:空腹血糖受损:5.6~6.9mmol/L,糖耐量受损: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7.8~11.0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以往2~3个月期间血糖是否满意控制的指标。

正常人<7%,治疗良好<9%,控制不理想>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分析*
陈兰英1 徐坤山2 任佳伟1 曹积萍1 蒋荣艳1 刘春梅1
1 泰州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儿童 脆性糖尿病 动态血糖
中图分类号:R72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3)05-0599-02
脆性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最不易控制的一种,出现血糖昼夜波动大,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血糖剧烈波动,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恒定情况下,病情也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极分化现象,出现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如此反复变化的临床表现。

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已成为临床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密切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低血糖作为脆性糖尿病最易发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之一,在脆性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并认真分析找到临床治疗对策。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血糖波动大,易发展为脆性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严重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因此,对儿童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图谱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有更全面科学的了解,为脆性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帮助,现将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1 血糖波动情况
1.1 低血糖(血糖值<3.9mmol/L)发生情况 分析我院2009年以来收治的5例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发现他们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高,发生时间可见于夜间、凌晨和运动之后。

如图1是1例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图谱,该患者是病程5年、年龄为13岁的男孩,住院期间该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为三餐前诺和锐+睡前来得时皮下注射,动态血糖监测期间胰岛素剂型、剂量未作调整。

从图谱和监测报告可以看出,患者在连续3d的监测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低血糖,低血糖时间比达12%,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有白天餐后、睡前、夜间和凌晨。

1.2 高血糖发生情况 5例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同样显示,高血糖发生率也较高,多见于白天

后。

图1患者血糖值>7.8mmol/L的高血糖时间比达
68%,血糖值>11.1mmol/L的高血糖时间比达45%,高血
糖占据的时间较多。

图1 1例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图谱
1.3 血糖波动系数(即连续测定的血糖值标准差,SDBG)和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5例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波动系数为(5.40±1.87)mmol/L,血糖波动非常严重
[我院近3年来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所有患者的血糖波动系
数均值为(2.91±1.32)mmol/L]。

图1患者的血糖波动系
数为5.2,与其频繁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相关。

平均血糖波动
幅度(MAGE)更能反映患者1d的有效血糖波动,根据患者
动态血糖图谱可以计算该患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为11.9mmol/L,远高于正常人群测定的参考值
(0.65±3.35)mmol/L[1]。

2 讨论
血糖波动、持续的高血糖和严重的低血糖是脆性糖尿
病的重要特征,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
展相关,已逐渐成为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重要内容[2]。


血糖相关危险因素和诱因有许多,包括:饮食、运动、年
龄、病程、其他疾病、药物、体重指数、生活态度、认知能
力、文化水平等,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存在于某个个体,造
成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恰恰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课题为2010年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泰科[2010]46号)
但对于各患者而言,临床治疗过程中消除引起低血糖的主要诱因非常重要。

如何减少低血糖是糖尿病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该像重视高血糖那样重视低血糖[3]。

儿童脆性糖尿病患者与一般的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相比有着不同的特质,他们一般没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和慢性并发症,但儿童自控能力差,常不能按要求定时定量进餐,可能会进食不足,运动也不规律,运动的时机和强度把握不当,容易造成低血糖。

若进食过多或随意进餐、偷食零食、喝含糖饮料等势必造成血糖增高,此外,青春期少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也造成血糖的异常波动,升高更显著,调节更困难。

在一项对33例入选的脆性1型糖尿病的20年持续追踪研究中发现[4],在被持续追踪研究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死亡(死亡年龄在27~45岁之间),10例存活的患者受到各种并发症的困扰,且没有发现1例患者通过治疗能够消除糖尿病脆性特征。

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综合治疗尤为重要,包括教育、血糖控制、心理疏导、定期随访糖尿病专家及饮食和运动等[5]。

仔细分析图1患者发生严重的血糖波动情况,可以说明患者不恰当的饮食和运动对其血糖波动起到关键的作用,解决夜间和凌晨严重低血糖的关键办法不仅是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加强患者在运动和饮食方面的指导。

图1患者在出院后不到1年时间,又因严重酮症酸中毒昏迷入院,最后死亡,该患者平时饮食极不规律,血糖极度不稳,经常发生酮症酸中毒,最终导致这一惨痛的结局。

这足以提醒临床工作者和有关家长,加强儿童糖尿病的多点血糖监测,严密关注血糖波动情况,加强饮食和运动管理,对预防儿童脆性糖尿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健,贾伟平,喻明,等.动态血糖参数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7,3:189-192.
[2] 莫一菲,周健,贾伟平,等.血糖波动的平均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259-262.
[3] 李光伟.关注血糖达标与低血糖风险之间的平衡〔J〕.中华内分泌杂志,2012,1:1-3.
[4] Cartwright A,Wallymahmed M,Macfarlane IA,et al.The out-come of brittle type 1diabetes-a 20year study〔J〕.Q J Med,2011,104(7):575-579.
[5] Federico Bertuzzi,Roerto Verzaro,Vincenzo Provenzano,et al.Brittle Type 1Diabetes Mellitus〔J〕.Current Medicinical Chem-istry,2007,14:1739-1744.
收稿日期2012-12-20
(编辑 羽飞)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临床观察
李作运 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535400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3)05-0600-02
急性心肌梗死(AMT)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内科常见的急重症。

其起病急、死亡率高,临床上值得研究[1]。

静脉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AMI常用的手段,优点是方便、及时、操作简单,基层医院也可进行。

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患者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61岁。

梗死部位:下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

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6例。

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

入选病例符合:(1)《中华心血病杂志》编制的溶栓参考方案[2],且除外禁忌证;(2)胸痛发生至静脉溶栓开始时间<12h;(3)年龄<75岁。

1.2 方法 卧床休息、吸氧、镇静、止痛、心电监护。

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溶液中静滴,30min滴完,继而给予5%GS 500ml、硝酸甘油10mg,肝素100mg静滴,滴速按硝酸甘油计算为15mg/min,溶栓前、后3h内每0.5h做心电图1次,发病10h起每4h抽血检查心肌酶1次,溶栓后每4~6h监测APTT,若延长不超过1.5倍则予低分子肝素40mg每12h皮下注射,连用5~7d,同时静点硝酸甘油(右室梗死及低血压者除外)及口服阿司匹林、倍他乐克(HR>55次/min)、卡托普利[BP>90/60mmHg(1mmHg=0.133kPa)]等以常规治疗。

2 结果
2.1 冠脉再通 冠脉再通25例(64.1%);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85.0%(17/20),~4h再通率66.7%(4/6),~6h再通率50.0%(2/4),~24h再通率22.2%(2/9)。

胸痛迅速消失21例;CK峰值前移,于发病后9~16h者17例;2h内ST段回降>50%者21例;24h恢复到等电位线2例;3例R波形成异常Q波,仅有T波倒置衍变及ST段衍变。

2.2 不良反应 治疗溶栓后发生再灌心律失常23例,其中频发室性早搏及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为20例,3例直接转变成室速,后经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终止。

主要有皮下少许
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