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的阅读答案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归嵩山作 王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夜归鹿门歌》“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B 《归嵩山作》“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夜归鹿门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 《归嵩山作》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15. 比较分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手法及作用。
(6分)阅读答案:14、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
15、前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3分)后者移情入景,采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3分)。
夜归丁卯桥村舍阅读答案

夜归丁卯桥村舍阅读答案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
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
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
御史、睦郢二州刺史。
③紫蒲:紫色的蒲草。
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分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7.“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2分
8.“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6.【参考答案】庭院紫蒲
7.【参考答案】宁静。
以声衬静,用桥的轻微的响声和遥远的狗叫声衬托夜晚的宁静。
8.【参考答案】①对官场的厌倦;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村生活的喜爱”;③回
家的喜悦;④想归隐;⑤为另有理想的生活选择而自得、喜悦或满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①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答: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
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幺特点?
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意思对即可。
【赏析】
阅读练习二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6分)
参考答案
8.①夸张。
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
②比喻。
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
③细节描写。
敲门都不应,。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2.2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1)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
(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7)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老病有孤舟(3)凭轩涕泗流(4)游人只合江南老(5)画船听雨眠(6)垆边人似月(7)还乡须断肠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2~3题。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2.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心情很苦闷。
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
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7夜归鹿门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5

夜归鹿门歌笈耍彼做一、【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m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曳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解”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
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爱有名气、流楮盂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戒辞:五、六句说世上书贵人人所美,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至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聿酸:政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做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二、【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夜归诗

诗歌专题训练-------夜归诗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倚筇①行,冷磷②依萤聚土塍③。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夜归钱澄之④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⑤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⑥,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注】①筇,筇竹,宜于制作手杖。
②冷磷:清冷的磷火,方言,田间的土埂。
④明末清初诗人,后还俗归乡。
⑤菰蒲:菰和蒲,都是生长在池沼或河滩上的水草。
艇子:小船。
⑥寻行度:寻找归雁的行列一起从空中飞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开头点题,周诗“倚筇行”表达了归客不顾道路艰险,急切归家的心情。
B.两诗均写到了“灯”,周诗中的“补衣灯”,是温暖、美好、团圆的象征;钱诗中的“远村灯火”是孤独、愁苦、凄凉的象征。
C.周诗第二句描写了田野里土埂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萧森的环境,反衬出归客急切回家的心境。
D.钱诗颈联动静互换,十分巧妙。
原本是舟行水上,山林迎面而来,是林峦追逐流水而来,将船动峦静变成峦动船静。
2.两诗均以《夜归》为题,即事感怀,“事”相近而“怀”各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②。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②鹿门,山名,在襄阳。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B.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承德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承德市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的阅读答案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⑷颔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的□□和□□的两方面景色。
(2分)
1⑸下列各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之中,乘舟归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联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C、诗中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显示出萧散淡泊、恬静自然情趣。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了神韵。
1⑹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追水林峦行失去”一句进行赏析。
(3分)
【注释】
1.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诗人,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还俗归乡,过隐居生活。
这首夜归诗写外出夜晚归家的情景,萧散淡泊,妙造自然,隐士风度呼之欲出。
2.艇子:小船。
钱澄之《夜归》阅读答案,
3.菰蒲:菰和蒲,都是生长在池沼或河滩上的水草。
4.征鸿:征雁,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
5.寻行度:寻找归雁的行列一起从空中飞度。
度,泛指过,用于空间和时间。
行haacute;ng。
6.破阵:冲破原来的阵势。
阵,阵势,格局。
这里形容被归船惊吓的野鸭打破静态一起飞向天空。
7.追水林峦:犹林峦追水。
写船行江中两岸山林迎面而来,仿佛追逐流水。
8.行失去:(两岸山林)在行进中消逝。
【大意】
江上秋风带着微霜吹拂着船客的衣襟,深夜回归的小船在岸边的菰蒲中穿行。
(写乘船夜归)
在空中飞度的鸿雁鸣叫着寻找雁行,被小船惊起的野鸭一起飞向天空。
(写所见所闻)
两岸的丛林和山峦仿佛在追逐江水却又被前行的小船抛在后面,远处村落中闪烁着微弱的灯光。
(写所见所感)
家犬吠叫着冲出来迎接夜归的主人,室内舂米之声就此停歇,知道有人会来打开竹林中的门扉。
(写回到归所的情景)
【主旨】写乘舟夜归的情景——乃诗人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无所谓主旨。
参考答案:
1⑷天空;水面(2分)
1⑸A (从全诗描写的情况看:表现的是诗人闲适之情,而非追
切)(3分)
1⑹诗人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舟行水上,两岸山峦林木迎面而来的情景。
山峦林木,原本是静景,诗人却写它们贩着追着流水而来,又逐步远去,将乘舟所见的景物写得新颖而生动。
(如从乘舟的角度分析,则是化动为静,不写舟行,却写山峦林木而来,也正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