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基于张谷若《还乡》译本分析

合集下载

深度翻译策略在张谷若《还乡》译本中的应用及其启示

深度翻译策略在张谷若《还乡》译本中的应用及其启示

原作 者说 的是 什 么 ;2 ( )能 够用 另一 种语 言准 哈代一 系列作 品的翻译更是被 奉 为经典 。张先
确无误 地 把 原意表 达 出来 , 才是 翻译 的首要 生被 尊为译界 大师不仅是 因其 炉火 纯青 的语 言 这
任务f 。语 言是 文 化 中一 个颇 为特 殊 的组成 能力 ,还 因为其对 翻译所 持有 的谨 慎专业 的态 部分 , 既是整个 文化 的基础 ; 它 又直接 反映一 种 度 。张先生 的译 文有一个很 大 的特 点就是 他给
译” 认 为传 统语 义学研究 的 只是文 字 的字 面意 .
从词 源学 上 看 , 阐释 学 O r e et s, a m n ui )又称 思 。 e c 而语 用 学 中的常规理论 , 际上也 只能解 决 实
解释学 , 是一 门关于理 解 和解释 的学科 , 它解 释 人 们 以话语 或 文本 交 流 中说话 者 的 字 面意 图 。 了文本 理解 与 解 释 的本 体论 和生存 论 意义 。 从 而在 翻译 中 , 译者 所面临 的种种 问题 , 意义转 换 而将 “ 历史性 ” “ 间性 ” 和 时 引入 哲学 思 维 , 同时 中的诸 多实 际操作 已经超越 了语义 学 和语用 学 为 文 学 研究 的读 者立 场 及 历 史 态度 奠定 了基 的常规理 论 。只有将 文化 大语 境 纳入 翻译对 象
础【 1 聊 ) 。阐释 学 的发展 经历 了从 方法 论解 释学 的范 围 。 能避免原 文意义 的流失 。 才 但是 由于翻
到本 体 论解 释 学再 到 现代 哲 学 解释 学 的过 程 , 译篇 幅 的 限制 ,译者 不可 能在译文 中详 尽地 展 现 有关 的文 化语境 .因此就 有必要 在 翻译 的文 中丰富 而深厚 的文化 语境 。 国 内学 者 也 将 目光 转 向对 深 度 翻译 的研 究 。 宁宁 7 孙 ) 深度 翻译策 略 的提 出“ 先, 认为 首

《还乡》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处理

《还乡》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处理
[作 者 简 介] 刘 艳 红 (1981-),女 ,汉 族 ,吉 林 白 城 人 ,讲 师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英语教学、翻译。
始哈代创作了一些诗歌,但是却没有源自到发表的机会,后来 只能转到小说的创作上 。 直到 1874 年写了他的第四篇小 说 《远离尘嚣》,才在文学界受到一定的关注。 自此他放弃了建 筑行业,专心进行小说创作。 在 1878 年哈代发表了小说作品 《还乡》,受到很多文学家的赞赏。在 1891 年他发表了小说《德 伯家的苔丝》这部最出众的小说作品,但是在发表后却被指 责是违背了道德标准。 这强烈地打击了哈代继续创作小说的 激情,自从以后哈代全力创作诗歌。 哈代在晚年时期创作的 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突破, 因而获得巨大的荣 誉。 他的文学创作对于英国文学史以及整个世界的文学创作 都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小说《还乡》作者的简介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 1840 年的夏天, 他的家乡位于英国 西南部一个名为多塞特郡的农村,就是这样的环境为哈代进 行文学创作塑造了良好的环境背景。 哈代的父母亲非常重视 对哈代进行教育, 然而在 1856 年哈代就离开了学校去 一个 建筑工地,在一位建筑师带领下学习建筑工程。 就在六年以 后,托马斯.哈代就到了伦敦去当测绘员,并且在伦敦大学里 面学习语言学,在那里他开始尝试学习写作。 但是五年以后 哈代因为身体健康受到了损坏,不得不返回家乡休息。 一开
《还乡》翻译中的模糊语言处理
刘艳红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行为,是翻译者想要达成目的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我们不应该把翻 译行为认为一种科学形式,而应该把它看成改变自身的一种交流的技巧和文学艺术。 “模糊翻译”的出现打破了原有 翻译的死板形式,可以把它认为是一种超越原有教科书般翻译模式的基本框架,应该大力地倡导、发扬和应用,而不 是单单地把它归入一种翻译的技巧。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著名的乡土小说家和诗人,也是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一位 现实 主 义 作 家 ,他 的 创 作 思想 和 创 作 构 思 都 能 受 到他 的 语 言 特 色 的 影 响 。 小说 《还 乡 》是 哈 代 最 具 有 时 代特 征 的 一 部 优秀小说作品,从哈代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作品中语言的生动而鲜明,这也是小说《还乡》能够 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根本原因。 本文试从小说《还乡》中作者、作品的简介、小说结构的安排、字词的选择与使用等角度 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所代表的作者真实感情经历和思想情感。 [关键字] 《还乡》;托马斯·哈代;模糊翻译;处理

淡朴自然圆活晓畅——读张谷若先生译《还乡》

淡朴自然圆活晓畅——读张谷若先生译《还乡》

淡朴自然圆活晓畅——读张谷若先生译《还乡》
蔡耀坤
【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9页(P82-90)
【作者】蔡耀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张谷若译《还乡》看译者的主体性:被操纵的译者和操纵的译者 [J], 黎妍
2.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J], 韩子满
3.自然而精当的译品——读屠岸译《济慈诗选》 [J], 北塔
4.抒情写真淡朴自然——冰心散文近作论 [J], 张衍芸
5.诗意地还乡——读《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 [J], 洪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颜照下的《还乡》三译本对话评析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颜照下的《还乡》三译本对话评析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颜照下的《还乡》三译本对话评析[论文摘要]言语行为是一个语用学范畴.任何语言交际基本上实施有意图得言语行为.以塞尔关于施为性言语行为得分类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还乡》三个中文译本中对话描写得翻译,从中见出,张谷若两译本得对话翻译比王守仁得译本更好得再现了具体言语行为.[论文关键词]《还乡》施为性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得小讲家,其小讲《还乡》文笔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具有深刻得思想内容及戏剧化得情节结构.小讲以爱敦荒原为背景,讲述了五个青年男女之间得爱情纠葛.红土贩子文恩未赢得心上人朵荪得爱,成为她得背地守护者,而朵荪得未婚夫韦狄与游苔莎幽会.朵荪得堂兄克林从巴黎回来,一心将自己献给荒原,而游苔莎向往都市生活,梦想克林带她离开荒原,并凭美貌嫁给了克林.韦狄娶了朵荪.游苔莎与克林婚后不久出现裂痕,她与克林母亲姚伯太太之间得矛盾又间接导致了后者得死亡.矛盾激化,游苔莎和韦狄相约逃离荒原,却双双死于意外.朵荪与文恩终成眷属.译家张谷若于1958年和1991年l1月两度出版《还乡》得中文译作,外国语言文学家王守仁也于1998年5月出版该书译作.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是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得,其差不多观点是:任何语言交际基本上实施有意图得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语言得最小单位,受规则辖制.言语行为理论差不多被运用到文学研究领域.小讲是一种生动得文学体裁,而对话往往是小讲中最生动得部分.WcoM本文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并以塞尔关于施为性言语行为得分类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具体言语行为再现得角度,对比分析《还乡》三个中文译本中对话描写翻译.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得一个重要理论.文学批判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阐释文本得精妙,并以此理解不同文学体裁得本质,而语言学家则用言语行为理论得概念来解决句法学、语义学及二语习得等诸领域得咨询题.在语用学领域,言语行为始终是最重要得语言现象之一,与许多其他语用学理论紧密相关.(一)奥斯汀得言语行为模式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得.当时语言学家得注意力集中在日常语言得不准确性和空泛性上.奥斯汀推翻了真值条件是语言理解得核心这一论点,指出与逻辑实证主义得假设相反,日常语言中一些句子没有真假值.这些句子得特别性“在于它们不只是用来讲,即描述事物,还用来做”,而且不能用真假值来评价.奥斯汀把这类特别句子和由它们实现得话语叫做施为句,把与之相对得陈述、论断等称为叙述句.后来奥斯汀放弃了叙述句和施为句得区分.指出一定条件下构造具体得语句即同时实施了三种言语行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是指讲出合乎语言适应得有意义得话语;施为性言语行为指在特定得语境中给予有意义得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成事性言语行为则指表述性言语行为和施为性言语行为在听者身上产生得效果.其中施为性言语行为是奥斯汀关注得中心,“言语行为”常用来特指这一类言语行为.(二)塞尔得言语行为模式1.塞尔对言语行为得分类美国闻名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塞尔进展了奥斯汀得言语行为论.他把施为性言语行为分为五类: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言行为和宣告行为.断言行为实施时,讲话人保证命题得真实性,相信所陈述得命题为真.常用于断言、下结论、陈述、相信、宣誓、推测等.指令行为实施时,讲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做某事.常用于请求、提咨询、邀请、建议、劝说、警告、命令等.承诺行为实施时,讲话人对今后某行动做出承诺.常用于允诺、威胁、提议、保证、起誓等.表情行为实施时,讲话人表达某种心理状态.常用于感谢、道歉、欢迎、祝贺等.宣告行为实施时,讲话人想改变某一对象或情形得外部条件.常用于逐出教会、宣战、洗礼命名、解雇等.2.间接言语行为塞尔在对施为性言语行为分类时发觉,有一类言语行为不属于上述五类.例如,聚餐时bill对mary讲:couldyoupleasepassthesalad?这一语境下,讲话人得交际意图与字面意义不吻合.也不能依照句子得形式认为其言外之力为“询咨询”mary是否有能力把沙拉递给bil.塞尔指出,这句话得言外之力是“请求”,“请求”这一言语行为通过“询咨询”这一言语行为来完成.这个地方得“请求”就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依照塞尔得定义,“请求”是要紧施为性言语行为,“询咨询”是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讲话人和听话人有共同得知识背景,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信息,及听话人得分析推理能力,因此要紧施为性言语行为得以实现.塞尔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使用一定得规约手段来实现,听话人依照语句得字面之力,按照使用得规约适应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讲话人得交际意图.为了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讲话人必须考虑意图、能力、听话人意愿等诸多因素.塞尔提出了确立施为性言语行为类型得四个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命题条件和差不多条件.讲话人能够通过提咨询或陈述这些条件来间接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没有明显句法标记,听话人必须依照语境和语言形式,来推断言外之力或讲话人得交际意图.小讲《还乡》有许多生动得对话描写.语言风格各异,施为性言语行为多种多样,间接言语行为随处可见.两位译者对这些对话描写得处理各有特点,因此,从言语行为理论得角度对比分析三译本,具有可行性.二、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下得三译本对话评析小讲对话翻译中,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通过表述性言语行为得翻译得以再现.举例如下;例一:“iknows0welthatialtltoblamethatyouneednotremindmeofit.”repliedw ildeveshortly.张译一:“我非常明白都得怨我,还用您提吗?”韦狄简短得回答张译二:“我非常明白都得怨我,还用您提吗?”韦狄简慢粗略地回答.王译:“我内心非常清晰,这事得怪我,用不到你来提醒,”韦狄不耐烦地讲道.韦迪弄错许可证,他和朵荪得婚期被迫推迟,事后他们与姚伯太太讲这件事,姚伯太太讲这事怪韦迪,引文是韦迪得回答.这是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是陈述,要紧施为性言语行为是抱怨.姚伯太太与韦迪彼此不喜爱,姚伯太太还公开反对过他和朵荪得婚事,但他是朵荪得姑母,韦迪抱怨她得时候不能太直截了当.张译把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换成了询咨询.反咨询这一修辞和“您”这一尊称得应用巧妙再现了原文中含蓄得抱怨.王译保留了陈述这一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但这句汉语非常直白,显得韦迪不礼貌,与原文得语气不完全吻合.例二:“he!”saidthomasinreproachfully.“anybodycalseebetterthanthatinamoment.sheisnearlytwomo nthsold howfra isitnowtotheinn?’’张译一:“他!”朵荪含着责咨询得意思讲.“不管谁都能只要一看就比你明白.她差不多快两个月了.现在离客店还有多远?”张译二:“小小子儿!”朵荪含着责咨询得意思讲.“不管谁都能只要一看就比你明白.人家是小姐,差不多快两个月了.现在离客店还有多远?”王译:“他,”托玛沁带着责备得口气讲.“谁都一眼就能看出来.她快两个月了.离酒店还有多远?”游苔莎与克林感情破裂决定出走,韦狄与游苔莎约定关心她离开爱敦荒原,如今他们都已离家,朵荪和克林没寻到他们,朵荪带着婴儿回家,途中遇上文恩.文思把女婴错当成男婴,询咨询他(he)多大年纪.引文是朵荪得回答.原文是间接言语行为,其中要紧施为性言语行为是责备,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是陈述.张译一和王译明显欠妥,因为汉语中“他”和“她”发音相同,单凭发音,听话人不可能理解,因此汉语对话中可不能出现这种讲法.张译二中“he”和“she”得翻译则特别有味,分不译成“小小子儿”和“(人家是)小姐”,张谷若对译本得这种修订,消除了歧义,使陈述得含义更加清楚.例三:“ah!一that’syou,youtraitor,isit?”criedyeobright.“whyshoulditbeshe?becauselastweekshewouldhavepu tanendtoherlifeifshehadbeenable.sheoughttohavebeenwatchedttakeoneofthelamps andcomewithme.”张译一:“啊!——是你呀,你那个浑蛋!”姚伯喊着讲.“如何会是她?因为上一个礼拜,她要是有机会,她就自杀了.本来应该有人看着她得!你快拿一盏车灯,跟我来.”张译二:“啊!——是你呀,你那个浑蛋!”姚伯喊着讲.“如何会是她?因为上一个礼拜,她要是没受到阻拦,就自杀了.本来应该有人看着她得!你快拿一盏车灯,跟我来.”王译:“啊——是你,你那个背信弃义得家伙!”约布赖特喊道.“什么原因会是她?因为她要是能做到得话,上个星期就自杀了.她本应该让人看着得.拿上一盏灯,跟我来.”原文包含一系列言语行为:咒骂、陈述和命令,生动刻画了克林又惊叉气又急得情绪.两译者得三个译本比较相似,但对咒骂这一言语行为中出现得“traitor"一词处理方式不同.张译为“浑蛋”而王译为“背信弃义得家伙”.小讲中上文是,克林和游苔莎感情出现裂痕,韦迪得一次造访间接造成他们夫妻争吵及后来游苔莎得出走,克林查找游苔莎得时候她落水,这时克林认出正在等她得韦迪,就讲出了引文.据此,克林讲韦迪是“traitor”,不是指他确实背信弃义,而是咒骂他.张译用汉语中咒骂常用得“浑蛋”一词较为妥当,王译“背信弃义得家伙”则因改变了咒骂这一言语行为得交际意图,易引起中文读者得误解.总体来讲,在《还乡》对话翻译上,张谷若更胜一筹.张谷若对言语行为再现得处理特别灵活,依照汉语和英语表达适应得不同,把原文得一般言语行为译为间接言语行为,或改变原咨询接言语行为得次要施为性言语行为,从而使目得语读者与源语读者产生相似得反应.王守仁更倾向保留原文得语言形式,常常不能再现原言语行为得语气,使译文单调.此外,王译中对话常常使用书面用语,也削弱了相应言语行为得表达效果.。

从归化与异化视角浅谈张谷若译作《还乡》

从归化与异化视角浅谈张谷若译作《还乡》
游苔莎刚刚下了这种决心机会就立刻来到而这个机会在有意去找的时候却踏破铁鞋无觅8p160张谷若将withholden译为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是中国经典传统的俗语之一该表达方式更符合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也巧妙地传递出了原文的含义
2 0 1 4年 8月
枣 庄 学 院 学 报
J OU RN AL OF Z A OZ HU AN G UNI V E RS I T Y
[ 关键词 】 《 还 乡》; 归化 ; 异化 ; 翻译 [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7 o 7 7 ( 2 0 1 4) o 4— 0 0 9 6一o 3 族 中心 主 义 的态 度 , 使 外语 文本 符合 译入 语 言 的文化 价值 观 , 把 原作 者 带进译 人语 文 化 ”。 以 译 入 语 为 中 心 的 归 化 翻 译 追 求
Au g . 2 0 1 4 V0 1 . 3 1 N0. 4
第3 1卷
第 4期
从 归 化 与 异化 视 角 浅 谈 张 谷若 译 作 《 还 乡》
胡 颖
( 枣庄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 , 山东 枣庄 2 7 7 1 6 0)
[ 摘
要] 归化和异化是指导翻译 活动的两种 重要 翻译 方法 , 由美 国翻译理论 家劳伦斯 韦努蒂概 括提 出。对 于归化
于 使 读 者 在 付 出 最 小 努 力 的情 况 下 便 可 达 到 最 佳 语 境 效 果 。韦 努 蒂 同 时 明 确 指 出 , 异 化 是 “对 这 些 文 化 价 值 观 的 一 种 民 族 偏
离 主 义 的压 力 , 接 受 外 语 文 本 的 语 言 和 文 化 差 异 , 把 读 者 带 人 外 国 情 景 ”。 “ 归 化 ( d o me s t i c a t i o n) 是 指 在 翻译 中采 用 透 明 、 流 畅 的风 格 , 最 大 限 度 地 淡 化 原 文 的 陌 生 感 的 翻 译 策 略 。 [ _ ( P 4 和 文 化 差 异 H 1 (

张谷若翻译注释探析

张谷若翻译注释探析

张谷若翻译注释探析作者:刘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9期摘要:张谷若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致力于英国文学,尤其是哈代、狄更斯、萧伯纳、莎士比亚、菲尔丁等名家经典的研究和翻译,做到了名家名译,为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谷若翻译富有特色,如翻译注释,方言对译,四字格运用等。

本文主要探讨张谷若的翻译注释,以期对张谷若翻译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张谷若;翻译注释;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91-03张谷若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翻译过哈代的《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游美札记》,萧伯纳的《伤心之家》,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史》和莎士比亚的《维纳斯与阿都尼》等,翻译总量在400万字以上,为英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谷若翻译极具特色,如翻译注释,方言对译,四字格运用等。

本文主要探讨张谷若的翻译注释。

一哈代、狄更斯、菲尔丁等人的原作博大精深,包罗了英国的社会万象,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翻译过程中,要想透彻地理解原作,准确地传达原作神韵,只靠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译者必须围绕所翻译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这一方面,张谷若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张谷若将翻译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个最好证明,就是他作的大量注释。

《还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98)中有452条,《德伯家的苔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91)436条,《无名的裘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95)403条,《大卫·考坡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640条,《弃儿汤姆·琼斯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995)1356条,这五本书共计3259条[1]。

从注释的编写者来看,分为两种:一为原注,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读者提供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信息,自己撰写的注释;二为译注,即译者为达到上述目的,针对译文读者的需要撰写的注释。

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还乡》三译本对话评析

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还乡》三译本对话评析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言语行为理论颜照下硇《 还 》 三译本对话评析
广 东商学院华 商学 院外语 系 毕 彭
[ 摘 要 ] 行 为是 一 个 语 用 学 范畴 。任 何 语 言 交 际都 是 实施有 意 图的 言 语行 为 。以 塞 尔关 于施 为性 言语 行 为 的 分类 和 间接 言语 言语 行 为 理 论 为基 础 , 比分 析 《 乡》 个 中文 译本 中对 话 描 写 的 翻 译 , 中见 出 , 谷 若 两 译 本 的 对话 翻译 比王 守仁 的 译本 更好 的再 对 还 三 从 张
例 一 : I n w s w lta I l t ba eta y un e o rm n “ o e h t T o lm h t o ed n te idme f k 0 l al o
i ”r p i d W i e es o ty ( t e l l v h r . . e d l

用 您 提 吗?” 狄 简 短 的 回答 。 ㈣ “ 还 韦 张译二:我很知道都得怨我 , “ 还用您提吗?” 韦狄简慢粗略地回答。
王译 :我心里很清楚 , “ 这事得怪我 , 用不到你来提醒 ,韦狄不耐烦 ”
地说道。 韦迪弄错许可证 , 他和朵荪 的婚期被迫推迟 , 事后 他们 与姚伯太太 讲这件事 , 姚伯太太说这事怪韦迪 , 引文是韦迪的回答 。这是一个间接 言语行为。次要施为性 言语行为是陈述 , 主要施 为性 言语行为是抱怨 。 姚伯太太与韦迪彼此不喜欢 , 姚伯太太还公开反对过他和朵荪的婚事 , 但他是朵荪的姑母 , 韦迪抱怨她的时候不能太直接 。 张译把次要施为性 言语行为换成 了询问。反问这一修辞和“ 这一尊称 的应用巧妙再现 您” 了原文中含蓄的抱怨。 王译保留了陈述这一次要施为性 言语行为 , 但这

哈代《还乡》三译本语用效果对比分析

哈代《还乡》三译本语用效果对比分析

哈代《还乡》三译本语用效果对比分析关于《哈代《还乡》三译本语用效果对比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

以语用学中的语域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及语境理论为视角,分析比较哈代小说《还乡》三个译本中的标题翻译、对话翻译及心理描写翻译,得出如下结论:在语域选择上,张谷若第二个译本的标题翻译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言语行为方面,张谷若两个译本的对话翻译更好的再现了原作中人物的语气;从语境角度看,张谷若和王守仁的译本在心理描写翻译上各有可取之处,同时又都存在不足。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还乡》;语域;言语行为;语境;图式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小说家、诗人,其代表作小说《还乡》文笔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戏剧化的情节结构。

故事以爱敦荒原为背景,叙述了五个青年男女之间恋爱纠葛的故事。

红土贩子文恩未能赢得心上人的爱情,心甘情愿成为朵荪的暗中守护者,而朵荪的未婚夫韦狄却与游苔莎幽会。

朵荪的堂兄克林从巴黎回来,一心将自己献给荒原,而游苔莎却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梦想着让克林带她离开荒原,并凭借自己的美貌如愿地嫁给了克林。

韦狄娶了朵荪。

游苔莎与克林婚后不久出现裂痕,她与克林母亲姚伯太太之间的矛盾又间接导致了后者的死亡。

矛盾激化,游苔莎和韦狄相约逃离荒原,却双双死于意外。

最终,朵荪与文恩成为眷属。

哈代擅长的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在描绘特殊环境下的爱情纠葛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小说的对话也极为生动,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鲜活饱满。

著名翻译家张谷若曾两度翻译这部作品,王守仁也于1997年完成此书的翻译。

对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来说,语言学是基础,而用语言学的理论解读文学作品译本,具有指导意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何再现原作的语用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 . 。 09 r 20
20 0 9年 3月
文章 编 号 i 6 1 7 3 2 0 ) 1 0 4 一O 1 7 —3 5 ( 0 9 0 — 0 1 6
审美 现 代 性视 基 于张 谷 若《 乡 》 本 分 析 还 译
刘 曲 , 杨 林
品、 理解 作 品 。 另 一 方 面 , 其 用 于翻 译 研 究 中 , 以有 效 解 决 目前 译 界 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之 一 , 将 可 即过 于 重 视 方 法论 的研 究 , 忽视 了译 者 的地 位 和 主观 能 动 性 , 译 者 缺 乏 人 文 关 怀 。 以托 马 斯 ・哈 代 作 品 《 乡 》 张谷 若 的 译 本 为 对 还 和 个 案 研 究 对 象进 行 分 析 , 可进 一 步 证 明 文 学作 品 中 的 审 美 现 代 性 , 以及 将 其 用 于 翻 译 理 论 研 究 及 实 践 的 可 行 性 和
如果 这 一现象 得不 到 重视 和 改 善 , 译将 沦 为 机 械 翻 化 的 、 利 的活 动 , 时 译 者 的主 观 能动 性 也 会 被 功 同 大大 压制 , 译者 的地 位将 逐渐 丧失 。 在理 论研究 中 , 应该 重 新 科 学地 认 识 并 重视 翻 译 的人文 主 义 属 性 和 译 者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关 于如 何做 到这一 点 , 当代 西 方文 艺 学 提 出 的重 要 理论 之
及世 界 范 围[ 。这 里 的 “ 代 性 ” 际 上 是启 蒙 精 4 ] 现 实 神 的另一 种表 述 , 因此 也 称 为“ 蒙 现代 性 ” 启 。这 种
以知 识 和理性 为核 心 的现 代 性 的发 展 , 一方 面 极 大 地促 进 了西方社 会 的进 步 , 一 方 面 又 带来 了一 系 另
似” 化境 ,引, 是 西 方译 论 界 多年 来 关 于 “ 学 一“ , 还 [ 科
解 读作 品内涵 , 以及 如何 看 待 翻译 的人 文 主义 属 性 提供 了新 的视角 和理 论依 据 。 关 于现 代性 的 内涵 , 籍学 者 马 泰 ・卡林 内斯 美
库 认为 : 现代 性是 一 个 时 间/ 史 概念 , 历 我们 用 它 来 指 在独 一无 二 的历史 现 实 性 中对 于 现 实 的 理解 [ 。 3 ]

公元 前 8年 )1。在 此 后 的 上 千 年 中 , 西 方 的 [ ] 中
审美 现代 性 为人 们 理解 文 艺作 品 、 批判 性 地
翻译 理论 经 历 了 一个 不 断 深 化 、 索 、 新 的发 展 探 创 过程 。无 论 是 我 国译 论 的 “ 本 ” “ 信 ” “ 案 一 求 一 神
然而 , 并 不 能 表 明翻 译 理 论 已 经 完 全 成 熟 。 这 长期 以来 , 翻译 家 们 虽 然 提 出 了各 种 翻 译 理 论 , 但 究其本 质 很 多 都 局 限 于方 法 论 的研 究 。所 谓 新 理 论 , 无非 是 提 出一 种 新 的工 具 , 便 在 翻 译 实 践 也 以
一 — —
的知 名哲 学家 、 政治 家 和修 辞 大 师 马库 斯 ・西 塞罗
( ru ul sC cr ,公 元 前 1 6年 一 公 元 前 Mac sT lu ieo i 0 4 3年 ) 和随后 的古 罗 马抒 情 诗 人 、 刺 大 师 昆塔 斯 讽

霍 拉斯 ( it sF ac sHoa e Qunu lcu rc ,公 元 前 6 5年
( 西北工 业 大学人 文与 经 法学 院 , 西 西安 , 1 0 2 陕 7 07 )
摘 要 : 美 现 代 性发 韧 于 1 世 纪 , 审 9 兴起 于 2 O世 纪 , 非 理 性 、 命 感 性 为 价 值 核 心 , 有 强 烈 的 人 文 主 义 属 性 。 以 生 具
这 一理 论 为 当今 文 学批 评 和翻 译研 究 提 供 了新 的 视 角 。 一 方 面 , 过 该 理 论 人 们 能 够 重 新 批 判 性 地 解 读 文 学作 通
英 国 当代 思想 家安 东 尼 ・吉登 斯 曾撰 文描 述 : 代 现
性 是指 一种社 会 生活 或社 会 组 织 模 式 , 最终 出现 它
争 鸣 的态势 。这对 发 展 翻译 学 科 , 导 翻译 实 践 有 指
着 重要 意义 。 ,
在 大约 1 7世 纪 的 欧 洲 , 来 其 影 响 或 多 或 少 地 遍 后
第9 卷
第1 期
南京工 程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n igI si t fTeh 0o y S c l c n eE i o ) o r a j n t u eo c lg ( o i i c dt n o Na n t aSe i
Vo _ , . I 9 No 1
列问题 , 引起 了西方 社会 对 现 代 性 的深 刻 反 思 与批 判 。到 1 纪 下 半 叶 , 启 蒙 现 代 性 内部 产 生 了 9世 在 另一种 现代性 , 这种 以非 理 性 和 生命 感 性 为 价值 核 心的现 代性 被称 为“ 审美 现代 性 ” 。候 新兵 指 出 , 审
重要性 。
关 键 词 : 美现 代 性 ; 学 批 评 ; 译 研 究 ;还 乡》 审 文 翻 《
中 图 分 类 号 : 4 1 6 0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国传 统译 论大 约始 于 1 0 7 0多年前 的 佛家经
书 翻译 。一般认 为 , 方 译论 发 韧 于公 元 前 古 罗 马 西
与艺术 ” “ 、 直译 与意 译” “ 值 与 等效 ” “ 、等 、 归化 与 异 化” 等争 论 , 是 围绕 翻译 的本 质 、 则 、 准 和 方 都 原 标
法 展开 的 。各 国翻 译 家 也 都 有 不 同 的论 述 和 审 视
标 准 。可 以说 , 翻译 理 论 呈 现 出 了百 花 齐 放 、 家 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