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

合集下载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下文化、权力、翻译三者间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下文化、权力、翻译三者间关系探究

Vol.33No.7Jul.2012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后殖民翻译研究中的文化失衡现象后殖民翻译研究是受了后殖民主义思想的启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仅研究与帝国、殖民活动有关的翻译实践,更是逐渐把触角探到翻译活动背后,探究文化霸权对翻译活动的操纵。

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在他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体系的解释》中认为后殖民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原殖民地怎样应对、抵抗和超越殖民主义的文化残余。

二是研究欧洲殖民统治开始之后,殖民地怎样应对、抵抗和超越殖民主义文化。

三是研究20世纪末征服者的文化是如何让被征服文化屈服的,被征服文化是如何适应、抵抗征服者文化。

”[1]从罗宾逊给出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后殖民翻译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文化之间的征服与被征服、压迫与反抗的文化关系。

在后殖民语境下,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强势国家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违背弱势国家、弱势文化的意愿,对其进行操纵和控制,从而导致文化间话语权的不平等,造成弱势文化的“失语”,这一现象在翻译作品数量上可见一斑。

根据韦怒蒂的统计,自1984年全世界译自英语的书籍达到22724本,译自西班牙语的书籍为839本,译自阿拉伯语的书籍为536本,译自日文的为204本,而译自中文的仅为163本,比例严重失调[2]。

和英语相比,欧洲语种明显处于劣势。

而中文与英语相比,差距更加悬殊。

译著数量上的差距反映出弱势国家的文化向外传播不多,主要是大量吸收外国文化,这必然导致文化失衡。

西方世界可以利用其文化作品,向第三世界输出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对弱势文化的控制。

与此同时,文化失衡现象也会导致某些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屈从。

一些弱势文化为了摆脱所谓的野蛮落后状态,极力迎合强势文化。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和影响进行重新思考。

后殖民主义视角认为,殖民主义并未真正终结,只是转化为了新的形式存在。

在这个新形势下,翻译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意义和影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深入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翻译在殖民主义时期的影响、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实践以及翻译对文化认同、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权文化权争夺的作用,旨在为翻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讨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之间的复杂关联。

通过深入分析翻译在殖民主义时期的影响以及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的演变,揭示翻译在文化认同、跨文化交流、语言权和文化权争夺等方面的角色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加深对翻译与殖民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解,为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塑与跨文化交流的促进。

通过对翻译与殖民关系的探究,旨在达到更深入的认识,推动新的研究方向的探讨,为文化翻译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重要性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研究翻译与殖民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翻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更是文化认同和语言权的关键因素。

在殖民主义的影响下,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权力、认同和文化的重塑。

通过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翻译实践,可以深入探讨翻译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冲突,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现实。

研究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与殖民关系不仅对于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和文化认同的多元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翻译与殖民关系,可以为促进跨文化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平等交流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翻译在殖民主义下的影响在殖民主义时期,翻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殖民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对赛珍珠的《水浒传》翻译进行研究。

赛珍珠,这位在东西方文化间架起桥梁的杰出女作家和翻译家,以其独特的翻译策略和视角,赋予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新的生命。

她的翻译作品不仅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户,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Pearl S. Buck's Water Marg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theory. Pearl S. Buck, an outstanding female writer and translator who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has given new life to the classic Chinese work "Water Margin" with her uniqu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perspective. Her translated works not only open a window for Western readers to understand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China.《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而赛珍珠的翻译,则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跨文化理解,赋予了这部古典名著新的生命力。

她的翻译不仅关注文本的字面意义,更重视文化背景的传达和读者接受度的考虑。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
引 言
( 例如 来 自亚里 士多 德, 康 德 , 马克 思, 尼采 , 弗 洛伊 德 )和文 随 着 赛义 德 的 去世 和 斯 皮 瓦 克 的 日渐衰 微 , 霍 米 ・ 巴逐渐 巴 学 的种 种模 子 ( 马, 但 丁 , 福楼 拜 , 爱 略特 )长 期 统 治着世 界 异 军突 起 。特 别 是 随着 进入 全 球化 时代 和 身份 认 同 问题 越来 越 引 荷 文 化 ,排 除非 西方 传 统和 文化 生 活及 表 达 的种 种形 式 ,或 者将 他 人 关注 , 巴 巴的后 殖 民理论 变 得越 来越 重要 , 因 为 巴巴的后 殖 民 们 边 缘化 了。 ” ( 曼 . 尔 登 等 ,2 0 :2 2 拉 塞 0 6 2 )后 殖 民理论 是 批 评 理论 代 表 了 当代 西 方 后 殖 民主 义 理 论批 评 发 展 的 最新 阶 段 , 种熔 多种 文 化政 治 理论 和批 评 方法 于 一炉 的 集合 性话 语 ,侧 重 即 全球 化 时代 的后 殖 民批 评 。这 种 批评 的特 征 在 于通 过其 混 杂策 分 析 帝 国主 义 的文 化 侵 略, 宗 主 国与 前 殖 民地 之 间 文 化话 语 权 略 消解 了西 方 帝 国的文 化 霸权 , 实现 了第三 世界 批评 从 边缘 向中 前 力 的关 系, 第三 世 界精 英知 识 分子 的文 化 角色 和 政 治干 预 。 ( 京 心 的运 动, 导 致 了文 化 多样性 的 真正 实现 。后殖 民文 化 中 的杂合 张 嫒 ,9 9 - ) 19 :4 5 性 是在 宗主 国文 化 和殖 民地 本 土文 化 的碰撞 、交流 中产 生 的 , 是
多距 离和 差 距 。就 她所 处 的特 殊境 遇 而 言 ,这是 一 种 “ 外 的本 境 土 化 ” ,是对 读 者 进行 “ 殖 ”教育 。她 的翻译 涉 及一 系 列参 照 解 2 世 纪8 年代 末 后殖 民主义 在 西方 文 学界 和文 学 理论 界 异 军 框 架 ,从 地 方语 言 的能 指 ,到 民族 的生产 框 架 ,再 到 民族 的全 球 0 0 突 起 , 从 边缘 走 向中 心 的最 新 理 论 思潮 之 一 。 “ 后 殖 民 主义 剥 削框 架 。在 她 看 来 ,译者 不 但是 文 化 的传 播者 ,还是 文化 的批 是 从 的视 角看 ,西 方价 值 ,思 想传 统 和 文学 ,包 括 种种 后现 代 主 义 , 评 家 ,世 第 具 有种 族 中心 主义 的压抑 性 ,是 有罪 过 的 。西 方思 想 的种 种模 子 界 妇女 作家 的修 辞性 和 文本 型 ”。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 论(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1、文化领导权的概念 (1)“统治”:西方的国家机器是一条 外围的壕堑,其身后具有一个由堡垒和 “阵地”组成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不 仅控制着本国的工人和其他从属阶级, 而且还以赤裸裸的暴力统治着一个高度 发达的社会。暴力统治是通过军队、警 察、法院等实现的;
(二)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 二)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批 判策略
1、著作:《世界、文本、批评家》 2、观点: (1)种族中心主义和人对权力的欲望,是 文本与世界联系的根本内容。 (2)批评也是一个文本事件 ,文本批评 就是文化政治批判
(三)边缘性与失语症话语 三)边缘性与失语症话语
1、边缘性: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大特 色 西方:普适真理与“东方应该怎样” 的权力指向(鲁滨逊的宗教文化殖 民) 东方(第三世界):边缘性(香蕉人 的尴尬) 后殖民:边缘到中心,边缘对中心的 消解
2、失语症话语 西方:话语的主动权与文化输出 权 东方:失语症候(尼玛斯人与 “星期五”) English/english
第一世界的西方操持着第一世界的“英 语”(English),而第三世界的批评家 或者后殖民地批评家使用的则是带有当 地语音和语法特征的第三世界“英语” (english),因此第三世界失去了话语 的主动权,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 无言的状态或失语状态说明“言说者的 缺席或被另一种力量强行置之于盲点之 中。”
佐哈尔:“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 的多元系统,即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 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 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 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与 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 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1. 引言1.1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与殖民关系探究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实践力图挑战这种不平等的权力结构,试图还原和保留被压迫文化的声音和价值,同时也致力于打破殖民主义对语言和文化的控制。

翻译在后殖民主义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如何面对文化认同的多样性、如何保持文化传统的纯正性以及如何释放文化的创造力。

后殖民主义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解读和探讨翻译与殖民关系之间的深层联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框架。

2. 正文2.1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与翻译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后殖民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关注被殖民地和被压迫群体的权利和文化自主性。

研究者们认为翻译是殖民扩张和文化霸权的工具之一,因此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至关重要。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翻译不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行为。

翻译者需要考虑被翻译文本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避免将殖民文化和价值观强加于翻译过程中。

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了翻译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差异,呼吁翻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尊重和平等。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不同语境下的翻译实践,揭示了殖民主义对翻译的影响。

传统上,翻译往往是以殖民者的视角和利益为中心进行的,导致被翻译文本失去原汁原味。

后殖民主义理论呼吁翻译实践要更加注重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避免文化同质化。

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翻译研究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和反思。

翻译者需要在传递文化信息的保持对被翻译文本的尊重和理解。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为翻译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殖民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殖民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工具,更是一种权力的行使和文化的传递。

殖民主义时期的翻译往往都是受主导文化的影响,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进行了篡改和塑造,使得翻译结果更符合殖民者的利益和意图。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
印度裔美国学者 结合女性主义、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 性别、种族、阶级为分析代码,对殖民地的 权力话语进行深入揭露,对文化帝国主义的 种族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进而对臣属文化重 新命名。 代表作:Of Grammatology (1976,trans.), In Other Worlds: Essays in Cultural Politics (1988), 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 (1993)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尼兰贾娜 (Tejaswini Niranjana): 印度裔美国学者 认为翻译自始至终都是个政治行为, 翻译中隐含的权力关系仍旧是原殖民 者对后殖民地人民进行“象征控制” 的场所,呼吁对翻译重新定位。 代表作:Siting Translation: History, Post-structuralism, and the Colonial Context (1992)
混杂性(hybridity) 巴巴成功地将“混杂性”这一术语引 入了文化研究领域,并使之成为后殖 民批评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混杂性 是指由殖民化产生的接触区内新的跨 文化形式。巴巴认为,异质文化间的 碰撞是一种话语实践。巴巴试图通过 混杂性策略颠覆殖民话语权威,从而 揭示殖民化过程中被殖民文化与殖民 权力互动中产生的种种矛盾现象。
霍米· 巴巴(Homi Bhabha):
波斯裔美国学者 张扬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主张异质文 化,特别是弱势文化,通过沟通与转 化,渗入到对殖民者文化的复制中, 解构其话语权威,从而使第三世界文 化获得自身的合法性。 代表作:The Location of Culture (1994)
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理论

后殖民翻译理论浅析摘要: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广泛的进行着。

自翻译诞生以来,同它紧密相连的大多是意义、对等、技巧、精确等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翻译研究产生了一个全新视角,即后殖民翻译理论。

在本文中,笔者以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为例,讨论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及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帝国政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一.引言“后殖民主义”这一术语是在斯皮瓦克(gayatri spivak)1990年出版的访谈与会议及《后殖民批评家》中正式提出的。

而“后殖民翻译研究”是由美国学者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于1997年提出。

道格拉斯?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当代西方译学界十分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家。

他执教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英语系,从事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

研究范围广泛,其研究领域包括翻译、文学、语言学、文化、教学法等领域。

其翻译思想极具创见意义,在译学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论述。

罗宾逊著述颇丰,现已出版近十本专著,并已发表33篇与翻译理论和教学相关的学术论著。

他著有:《译者登场》(the translator turn,1991),《翻译与禁忌》(translation and taboo,1996),《谁在翻译?》(who translates: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2001)等著作。

1997 年,道格拉斯?罗宾逊出版了《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的解释》(translation and empire: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二.后殖民翻译研究后殖民翻译研究源于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代结束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大全文档大全可免积分在线阅读和下载文档∙文档大全∙工作范文∙求职职场∙表格模板∙总结汇报∙经管营销∙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外语考试∙资格考试∙教学研究∙游戏攻略您的位置:所有分类高等教育文学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翻译2003年1月第19卷第1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Jan.,2003Vol119 No.1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李红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提要:,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文本的权力差异和历史语境。

关键词:翻译研究;后殖民视角;;中图分类号:H059-3831(2003)01-0105-05studiesfromapostcolonialperspectiveLIHong2manAbstract:Intraditionaltranslationtheories,translationishypothetically abalanceddialoguebetweentwocultures.However,powerdifferentialsbetween hegemonicculturesanddominatedculturesareperpetuatedinthepostcolonialc ontext.Theinequalitiesbetweenculturesthusmakebalanceddialoguesquitean illusion.Translationstudiesinthenewmillenniummustattachgreatimportanc etopowerdifferentialsandhistoricalcontextsunderlyingthetranslatedtext s.Keywords:translationstudies;postcolonialperspective;culturehegemony;p owerdifferentials自20世纪中叶以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兴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旧殖民主义土崩瓦解,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了后殖民时代。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的产生和南北双方的严重对立,是二战后国际上极引为注目的现象。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使南北不平等得到缓解和削弱,结果相反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日益边缘化,而发达国家仍是世界经济的主宰者。

国际政治经济割据中的不平等和登记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而同时也随之形成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

“第一世界掌握着文化输出的主导权,强制性灌输给第三世界。

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文化则只能被动地接受。

”(王岳川,1997:159)。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西方文化界和文学理论界异军突起,从文化彼此之间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被表述(张京媛,1999:4-5)。

尽管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已经指出“任何两种语言,纵有相似之处,也不足以代表相同的社会现实。

不同的社会,各自处于不同的世界,而不是相同的世界却只是贴着不同的标签而已”(Sapir,1956:69),然而传统翻译研究却一直假定不同的语言系统存在着理论上的等值,认为翻译是在具有平等地位的两种文化之间通过自由交流信息的方式进行的。

例如,凯利声称,翻译情境就是一种达到“你我之间的平(Kelly,1979:214);斯坦纳认为,忠实的译者衡对话”能“创造一种有效变换的条件。

意义之箭,文化上和心理学上的施惠之箭都是双向运动的。

最理想的是,在转换时不遭受任何损失”(Steiner1975:302)。

然而,在后殖民语境下,由于存在着由政治经济的不平等而带来的强势文化(宗主国)与弱势文化(殖民地)之间的权力差异,翻译根本无法实现人们预期的平衡对话和转换。

传统翻译研究完全忽视了蕴涵于翻译文本的权力差异和有效的历史语境。

凯利的“平衡对话”以及斯坦纳的“没有遭受任何损失的转换”事实上陷入了德里达在《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Structure,SignandPlayintheDiscourseoftheHumanSciences)中所抨击的经典的非历史主义。

本文拟采用边缘走向中心的最新理论思潮之一。

作为一种激进的理论批评话语,后殖民理论首次将西方对东方进行文化殖民的事实及后果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将研究中心从文本形式转移到文化政治批评上来,显示了西方当代理论批评在“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动向。

它侧重于分析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第三世界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角色和政治参与、关于种族、文化或历史的“他者”的表述,揭露西方形而上学话语的局限性,旨在考察殖民主义和西方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将翻译活动置于广阔的国际政治文化框架内进行研究,分别从流量、选材、策略、理论10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页下一页文档免费下载: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共5页,当前第1页)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的相关文档搜索∙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论文研究视角有哪些∙什么是研究视角∙研究视角是什么意思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相关文档∙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论文】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后,许多翻译理...∙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左苏皖(宿迁学院五系英语系,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1)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姓名:左苏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吕俊 20090517 摘要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对...∙【论文】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_专业资料。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

...∙王东风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王东风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后殖民后殖民隐藏>> 分享到: X 分享到: 使用一键分享,轻松赚取财富值, 了解详情嵌入播放器: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后殖民研究论文:从后殖民视角看中国文化输出的翻译策略...后殖民研究论文: 从后殖民视角看中国文化输出的翻译策略后殖民研究论文: 【中文摘要】近年来,后殖民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学术界方兴未艾。

后殖民研究通过揭露...∙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选择同时又避免因两种翻译策略的局限性而带来的问题;接着,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影响译者的内、外两方面因素,表明杂合法是进行相对平等翻译的首选...∙后殖民翻译视角下新闻词汇翻译的杂合研究龙源期刊网 后殖民翻译视角下新闻词汇翻译的杂合研究作者:姜奕杉来源:《新校园· 上旬刊》2014 年第 11 期摘要:随着文化全球化...∙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下文化、权力、翻译三者间关系...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视角下文化、权力、翻译三者间关系探究_专业资料。

第 33 卷第 7 期 2012 年 7 月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论文】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_专业资料。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从殖民视角反观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背后的文化之间的权力争斗。

在此视角之...最新文档∙第5章_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技术规范(2)PPT∙砖题库:2014内蒙古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职务犯罪年轻化计划答案∙韩语日常用语简单发音PPT∙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完整要素)∙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完整改进版∙韩语初级语法从头学008助词∙交流电阻测试方法研究∙可直接填写美国海关申报表英文版∙田字格练字本∙经典论据。

∙短句变长PPT∙质量 ISO9001-2015内审检查表(含检查记录)∙电子类专业学生就业调查∙2018年日历月历(A4纸张记事可打印完美版)已验无错∙家长在-东方爱婴早教中心,早教班,早教学校,早教,早教课程,的体验!∙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金属功函数∙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2012年∙最新产品BOM表∙JQGridPPT∙宝宝空白画卡通填色∙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_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ppt∙2011.价格信息9月主要价格∙Morse跌倒评估表∙湖南大学2009材料力学真题©2013 , | 站点地图手机版本站资源均为网友上传分享,本站仅负责收集和整理,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