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合集下载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六 九日齐山登高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九日齐山登高专题导语随着晚唐政权的进一步衰落,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晚唐诗歌。

他们更多吟咏的是三类题材:历史、自然、爱情。

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不过,晚唐诗人更倾心尽力于诗歌,他们以近体诗为主要形式,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便是这一群体的代表。

因此,学习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小李杜”的律诗和绝句,初步了解他们二人的诗风,能就李之无题诗或杜之咏史怀古诗作专题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李诗善用意象和典故的特点,对杜诗《九日齐山登高》可抓住诸多虚字来赏析。

一、诗人名片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

晚唐诗人。

入仕后官至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

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其政治诗如长篇《感怀诗》共五十三韵,是学杜甫的《北征》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反映现实的律诗如《河湟》、《早雁》等都蕴含着深沉的对时政的批评。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势已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

其《阿房宫赋》也为人称道且标志着文赋的形成。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二、诗词故事杜牧的浪漫故事杜牧及第后在宣州刺史沈侍师幕下做幕僚。

他听说湖州(今浙江)一带风景优美,而且美女如云,便去游玩。

湖州刺史特地为他举行了一场龙舟大赛,引逗全城姑娘都出来观看。

杜2牧看了,直到傍晚,才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是“真国色也”。

于是,杜牧当下就托人前去求婚,相约十年后到这里做刺史时再来娶她。

不久杜牧就离开了湖州,这一走就是十四年。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7 菩萨(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7 菩萨(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专题导语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

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风采。

而李璟和李煜则以其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尤其是李煜,亡国之悲的人生经历,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大大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

因此,学习本专题要重点掌握:1.了解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唐五代词在词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2.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3.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本专题,除反复诵读、仔细涵咏外,还要注意对词中警策之句的理解,把握词的不同抒情方式及其不同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人名片(基本情况见《商山早行》此部分)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为“花间词派”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温词意象绵密,风格以秾丽为主,《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二、诗词故事“温八叉”的由来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总共叉了八次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

言其才思敏捷,一挥而就。

三、文题背景1.温庭筠的代表作《菩萨蛮》十四首,是词史上的丰碑。

这是第一首,是《花间集》的开篇之作。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2.花间词派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

所选的18个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

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

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

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官能感受、内心体验。

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是中华文化中卓越的文学名著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的生动体现。

本文从教案教学设计的角度,对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进行总述。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与要求,使得教学的过程更为有针对性和高效。

1、知识目标(1)了解唐宋诗词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文学特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唐宋时期的优秀诗词,包括其作品的体裁、主题、表达方式等;(3)学习欣赏唐宋诗词,提高对于文学鉴赏的能力。

2、能力目标(1)提高对于古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能力;(2)提高从文学作品中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所把握。

对于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其重点在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而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诗词作品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掌握阅读诗词的方法,并启发他们思考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作品。

2、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法对于古代的文学作品,语言的运用方式、使用的词汇等都是与今天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法,例如进行现代汉语翻译、注释、诗词填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古代汉语,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唐诗宋词。

3、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了一部分唐诗宋词之后,我们可以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例如分组讨论、学生演讲、诗词朗诵等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相互交流、分享思考和感悟。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创新案 创新提升 命题前瞻

创新案创新提升命题前瞻创新点1 诗评诗论新思路【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高考链接1.(2023·新课标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2.(2023·新课标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常见变式1.前人评此诗,称其“……”。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定向性设问)2.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

你同意哪种看法?(开放性设问)3.诗的××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开放性设问)【创新有路·典例剖析】【例1】阅读导学案一【真题研磨·读懂文题】栏目第一题(2023·新课标Ⅰ卷)文本,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解析】审题定向本题考查考生在基本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形象化理论话语的能力答题关键理解了“卖花担上”的桃李与“树头枝底”的桃李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象征意味,就理解了诗歌尾联中提到的魏了翁的话。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天下耳目”东坡词之二导学案《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情感;2.培养细读词句的意识与能力;3.掌握鉴赏咏物类诗词的基本路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安排】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学生根据学案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如下:初读,整体感知①诵读全词,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情感把握;②结合注释,读懂诗词字面意思;③勾画不理解的词句,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将其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表述。

师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一、导入:咏物类诗词是我们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的一类诗词,这堂课我们通过学习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试着学会读懂、鉴赏咏物类诗词。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全词,注意停顿、节奏、情感的把握!二、品读,理解物象1.问题设置:通过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几个字、几句),我读出了(看到了,想到了,感受到了……)杨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根据你对词句的理解完成上面的填空,可按照这个句式多写几句,并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似花还似非花杨花的独特物性/命运/ 际遇/朦胧空灵无人惜从教坠无人怜惜/ 备受冷落/ 孤独抛家傍路轻盈飘忽/ 飘落无着、无所依傍/ 无依无靠,飘落不归/内心沉重、恋恋不舍/离家飘零,无依无傍的凄苦/ 无情有思/ 无奈一池萍碎杨花的归宿萦损柔肠,困酣娇眼娇柔慵懒/ 情态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随风飞舞、时起时落的情状;飘落之情状/欲起旋落、似去又还/飘忽迷离/失落痛苦教师理解点拨:“似花还似非花” :为何说它像花又不像花?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分春色,又一起送走春天;说它“似花” ,它色淡无香,形态细碎,隐身枝头,一向不为人注目爱怜,实在很难被当成花来看待。

现实世界中,杨花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模棱两可的难堪,它是否能与花为伍就难以让人说清。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 江城子导学案 苏教版选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语文 江城子导学案 苏教版选

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16教学过程:一、朗读: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了解背景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深。

有关史料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谢世了。

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上面的这首词作。

三、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四、赏析:(分组探讨)(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3)有人说“两茫茫”几个字特别有情味,请做分析。

(4)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试作分析。

四、完成练习册《高效课堂新学案》。

五、背诵、完成练习作业拓展。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高中语文苏教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四 专题检测(四)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四 专题检测(四) 含答案

专题检测(四)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樯.(qiánɡ)萧.萧(xiāo)辚.辚(lín)B.省.识(xǐnɡ) 干.云霄(ɡān) 沙鸥.(ōu)C.青冢.(zǒnɡ)盘飧.(sūn)戍.守(shù)D.旧醅.(pēi)万壑.(hè) 金樽.(zūn)答案C解析“冢"应读zhǒnɡ。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兵车行.行:出发B.武皇开边意未已.已:停止C.独留青冢.向黄昏冢:坟墓D.信.知生男恶信:确实答案A解析“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后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句例句:武皇开边意未已.()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B.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D解析都作“停止"讲。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耶娘妻子..走相送B.行人..弓箭各在腰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D.归来头白还戍边..答案D解析A项为“妻子儿女”;B项为“士兵”;C项为“华山以东".5.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武皇开边意未已 B.归来头白还戍边C.古来白骨无人收D.禾生陇亩无东西答案D解析“陇”通“垄".6.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C.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答案B解析B项为夸张,其余为顶真.7.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上联,请以李白为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下联)①花间美酒,醉后狂歌,豪放飘逸,才是谪仙本色②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8.根据具体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临江仙》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临江仙》教案
.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
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辩难。
教师明确: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五、学生课堂上诵读并背诵文本。
教学案
科目:高二语文主备人:备课日期:
课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第1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对词中精警名句进行鉴赏
3.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对词中精警名句进行鉴赏
2.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流程\内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自然引出它的作者,——晏几道。
今天学习他的《临江仙》
2、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是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
其作品的特点,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能动摇人心”。虽反映生活面窄,而艺术境界较高。一言以蔽之,冯煦谓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学生识记)
晏几道与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三、初识文本: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识文本。
时间约8分钟。
2.教师范读文本。
3.学生自由诵读,初步记忆。
4、赏析文本:
1.教师概说:
本词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是小山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艺术上表现了小山词的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2.学生自主结合,共同讨论,初步解说本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巡视,个别答疑)为转入师生共同赏析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黯.然(àn)俸.钱(fènɡ)乱飐.(zhān)停滞.(zhì)B.薜.荔(bì) 瘴.江(zhànɡ) 金陵.(línɡ) 芦荻.(dí)C.寥.落(liáo) 羁.旅(jī) 珮缨.(yīnɡ) 干戈.(ɡē)D.蓬.乱(pénɡ) 吹笙.(shēnɡ) 羲.和(xī) 王濬.(jùn)答案 A解析“飐”应读“zh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答案 C解析肯:岂肯。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

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答案 C解析《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4.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

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案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

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柳宗元__继承__杜甫__诗歌6.名句填空。

(1)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6)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二、阅读鉴赏(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 .与胡杲……李元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 .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答案 A解析 A 项应释为“辞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答案 D解析 A 项代词,指白居易/代词,那个人;B 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 项介词,向/介词,被;D 项均为介词,跟。

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览(其)诗卷B .流闻(于)禁中C .(老妪)问解则录D .伪者(国相)即能辨之答案 C解析 C 项应为“白居易”。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 .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 .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答案 D解析 “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应是做官以后。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译文:(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解析(1)重要词语有:恃(依仗),推可(推许,认可)。

(2)重要词语有:索寞(消沉)。

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易’的。

”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看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于是他感慨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

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选拔进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选中,补任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对时事进行规劝和批评,诗歌流传到宫中。

皇上对这件事感到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

当时强盗杀了宰相,即使是京师也显出喧闹(或纷乱)的样子。

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盗贼。

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

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肤浅华丽,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

”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的行为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

但他也能顺应并适应自己的境况,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

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

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皇上没有多听取他的意见,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做杭州刺史。

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召回升迁做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

白居易连续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遭遇摒弃,于是就将自己放纵在诗酒之中。

被重新任用之后,遇上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选择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的僧人如满等结集成立净社。

疏浚淤塞的沼池,种植树木,建了石楼,开凿了八节滩,常去游赏玩乐,茶酒器具不离身边。

曾经不戴帽子,裸露发髻,张着两腿坐着,谈论禅道,咏怀古迹,自在快乐。

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写了自传。

非常喜好佛事,也曾整月不食荤菜,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设宴集会,这些都是年岁已高并不做官的人,每天相互邀请,当时的人们很羡慕他们,为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公的诗以六言为主,不喜欢内容艰深。

每次写好后,一定让自己家里的老婆婆读自己的诗句,询问得知她理解诗句了,才把诗句抄录下来。

后人评价白诗就如同崤山以东的老年人从事农桑,字字都很实在。

鸡林国的行者、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价值百金,如果是伪造的诗句,他们就能辨别出来。

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非常好,写作风格也相同,天下人将他们合称为“元白”。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人称“刘白”。

白公喜好神仙之说,自制飞云履,焚香走路,像在烟雾里行进,四边冉冉地升起云雾。

刚到九江的时候,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座草堂,来炼制仙丹。

这些现在还存在。

(二)古诗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请说明首句“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露水下降本来不易觉察,诗人用“闻”字,仿佛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能听到,衬托了环境的寂静。

(2)第三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它和表现诗人“寂寞”的心情有什么联系?答案第三联抓住“泉逾响”、“鸟时喧”这些声响,以有声衬无声,反衬出诗人所处的寂静的环境。

以寂静的环境来衬托诗人郁悒苦闷的心情,写景寓情,情景交融。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