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3章_不饱和烃-3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567(2)12345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3456(4) 10123456789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1234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12345678910(8)123456789CH3 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烷2-甲基螺[3.5]壬烷(9)1234567(10) (CH3)3CCH25-异丁基螺[2.4]庚烷新戊基(11)H3C (12)CH3CH2CH2CH2CHCH32-甲基环丙基2-己基or (1-甲基)戊基(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2) 1,5,5-三甲基-3-乙基己烷(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CH 3CCHCH 3CH 3CH 3CH 2CH 32CH 2CHCH 2C CH 3CH 3CH 3CH 3C 2H 5CH 32CH C(CH 3)3CH 33CH 32,3,3-三甲基戊烷 2,2-二甲基-4-乙基庚烷 2,2,3,5,6-五甲基庚烷(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5) 丁基环丙烷(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CH CH 3CH 2CH 3CH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2,3-二甲基戊烷1-环丙基丁烷1-甲基-3-丁基环己烷(三) 以C 2与C 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 I )( II )( III )CH 33CH 3CH 33CH 33CH (最稳定构象)( IV )(最不稳定构象)( III )( II )CH 33H 3CH 3H3CH 3CH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3H 333H 33CH 333(最稳定构象)( I )( II )(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有机化学第四版_高鸿宾_khdaw

有机化学第四版_高鸿宾_khdaw

kh da

(2) CH3OCH 3 (2)
答 案
w.

w.
(1) CH3
NH2
ww
(4) CH3CH=CH 2 (5) CH3C CH (6) CH2 O 解:分别以“○”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碳原子核外电子,以“★”表示氧原子核外 电子,以“△”表示氮原子核外电子,题给各化合物的 Lewis 结构式如下:
CH3 H3C H3C CH3 (I) ( CH3 CH3 ) CH3 CH3 H3 C CH3 ( II ) CH3 CH3
(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Cl
(1)
H Cl CH3 CH3
H3C H Cl
H
CH3 CH3

H Cl H H H CH3 CH3
(2)
H Cl
Cl
F H Cl H (I)
(III),将(III)整体旋转也可得到(I)、(II)。
Cl H Cl H Cl H (II) H F
将(I)整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º可得到(II),旋转 120º可得到(III)。同理,将(II)整体旋转也可得到(I)、
( 六) 试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所代表的是相同的化合物而只是构象表示式之不同,


(P22)
(12) Lewis 酸:能够接受的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二) 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 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 Lewis 结构式。

或分子 内作 用 力。 氢键 具 有饱 和性 和 方向 性, 但 作用 力比 化 学键 小得 多 ,一 般为 20~30kJ/mol。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复习提纲-48...2021年有机化学

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复习提纲-48...2021年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复习提纲教材: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化学与化工学院李秀华编稿第一章绪论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2、碳原子的SP、SP2、SP3杂化轨道的杂化原理和共价键的构成方式。

3、诱导效应的概念。

4、酸碱的概念。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1、烷烃、脂环烃的命名。

2、环烷烃的环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3、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型取代反应历程)。

4、烷烃的卤代反应取向与自由基的稳定性。

5、脂环烃的取代反应。

6、脂环烃的环的大小与开环加成活性关系。

7、取代环丙烷的开环加成规律。

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1、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组成。

2、π键的特性。

3、烯烃、炔烃的命名;烯烃的Z,E-命名法,4、烯烃、炔烃的加氢催化原理及其烯烃、炔烃的加氢反应活性比较。

5、炔烃的部份加氢——注意区分顺位部分加氢和反位部分加氢的条件或试剂。

6、何谓亲电加成?(烯烃中被亲电试剂进攻的不饱和碳上电子密度越高,亲电加成活性越大)7、烯烃、炔烃可以与哪些试剂进行亲电加成,这些加成有哪些应用。

8、亲电加成反应规律(MalKovniKov规律)。

9、烯烃、炔烃与HBr的过氧化物效应加成及其规律。

(惟一只有溴化氢才能与烯烃、炔烃存在过氧化物效应,其它卤化氢不存在过氧化物效应。

)10、烯烃亲电加成与炔烃亲电加成活性的比较。

11、不同结构的烯烃亲电加成活性的比较——不饱和碳上电子密度越高的烯烃或越容易生成稳定碳正离子的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活性越大。

12、碳正离子的结构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正电荷越分散,碳正离子就越稳定。

13、碳-碳双键的α-碳上有支链的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的重排反应。

(P88)14、烯烃与次卤酸加成及加成规律。

炔烃与水加成及重排产物。

15、烃炔与HCN的亲核加成规律及其应用。

16、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17、烯烃α-氢的氯代和溴代反应。

(烯烃α-氢的卤代与双键加成反应条件不同)18、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其在增长碳链上的应用。

3(上)《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华南理工大学课件(共十四章)

3(上)《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华南理工大学课件(共十四章)
X Y+ C C C C X Y
炔烃: 炔烃:
X Y+ C C C X
X C Y C X
Y C Y
加成反应—— 试剂的两部分分别加到重键 加成反应 两端的碳原子上的反应。 两端的碳原子上的反应。
3.5.1 加氢
烯烃和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 烯烃和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 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烷烃: 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烷烃:
CH3 CH CH2
CH3CH2C CCH3
(CH3)2CHC CH
(CH3)2C CH2
甲基乙烯 甲基乙烯 甲基乙基乙炔 甲基乙基乙炔
异丙基乙炔 异丙基乙炔 不对称二甲基乙烯 不对称二甲基乙烯 二甲基
对称甲基乙基 甲基乙基乙烯 CH3CH CHCH2CH3 对称甲基乙基乙烯
(2) 系统命名法
• 确定母体 选择含碳碳重键在内 含碳碳重键在内的连续最长碳链作为母 选择含碳碳重键在内的连续最长碳链作为母 根据其碳原子的个数称“某烯” 某炔” 体,根据其碳原子的个数称“某烯”或“某炔”。 • 编号 使碳碳重键的编号最小 编号最小; 使碳碳重键的编号最小; • 写出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 写出取代基的位次、数目、 • 当碳原子数超过 时,称“某碳烯”或“某碳炔” 当碳原子数超过10时 某碳烯” 某碳炔”
不饱和烃: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2) Z,E–标记法 标记法 3.3.4 烯炔的命名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5.1 加氢 3.5.2 亲电加成 (1) 与卤素的加成 (2) 与卤化氢加成 Markovnikov 规则 (3) 与硫酸加成 (4) 与次卤酸加成 (5) 与水加成 (6) 硼氢化反应 (7) 羟汞化 脱汞反应 羟汞化–脱汞反应

有机化学答案(第四版)+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答案(第四版)+高鸿宾主编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567(2)12345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3456(4) 10123456789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1234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12345678910(8)123456789CH3 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烷2-甲基螺[3.5]壬烷(9)1234567(10) (CH3)3CCH25-异丁基螺[2.4]庚烷新戊基(11)H3C (12)CH3CH2CH2CH2CHCH32-甲基环丙基2-己基or (1-甲基)戊基(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2) 1,5,5-三甲基-3-乙基己烷(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CH 3CCHCH 3CH 3CH 32CH 3CH 2CH 2CHCH 2C CH 3CH 3CH 3CH 3C 2H 5CH 3CCH 2CH C(CH 3)3CH 3CHCH 3CH 32,3,3-三甲基戊烷2,2-二甲基-4-乙基庚烷 2,2,3,5,6-五甲基庚烷(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5) 丁基环丙烷(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CH CH 3CH 2CH 3CH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2,3-二甲基戊烷1-环丙基丁烷 1-甲基-3-丁基环己烷(三) 以C 2与C 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 I )( II )( III )CH 33CH 333CH 33CH (最稳定构象)( IV )(最不稳定构象)( III )( II )CH 33H 3CH 3H3CH 3CH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3H 333H 33CH 333(最稳定构象)( I )( II )(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_高鸿宾主编 (1)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_高鸿宾主编 (1)

目录第一章习题 (1)第二章饱和烃习题 (4)第三章不饱和烃习题 (1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 (13)第四章二烯烃和共轭体系习题 (30)第五章芳烃芳香性 (37)第六章立体化学 (50)第六章立体化学 (57)第七章卤代烃相转移催化反应 (65)第八章波谱 (87)第九章醇和酚习题 (89)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习题 (97)第十一章醛、酮和醌 (102)第十二章羧酸 (112)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习题 (120)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 (126)第十五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137)第十六章有机含硫、含磷含硅化合物 (150)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153)第十八章类脂类习题 (160)第十九章碳水化合物 (164)第二十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70)第一章习题(一)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键能:形成共价鍵时体系所放出的能量。

(3)极性键:成鍵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为0.5~1.6时所形成的共价鍵。

(4)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5)实验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元素组成的相对比例的化学式。

(6)构造式:能够反映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团相互连接顺序的化学式。

(7)均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均匀地分配给两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形成两个自由基。

(8)异裂:共价鍵断裂时,两个成鍵电子完成被某一个成鍵原子或原子团占有,形成正、负离子。

(9)sp2杂化:由1 个s轨道和2个p轨道进行线性组合,形成的3个能量介于s轨道和p轨道之间的、能量完全相同的新的原子轨道。

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不同于s轨道或p轨道,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这种形状更有利于形成σ键。

(10) 诱导效应: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电子云的转移。

诱导效应只能通过σ键传递,并且随着碳链增长,诱导效应迅速减弱。

(11) 氢键:由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而导致的类似化学键的分子间或分子内作用力。

高鸿宾《有机化学》教材精讲及典型真题解析考研考点讲义

高鸿宾《有机化学》教材精讲及典型真题解析考研考点讲义

碳原子 sp2、sp杂化轨道及乙烯乙炔的空间结构 — 1—
sp2sp杂化轨道 乙烯、乙炔分子模型
3.有机化学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体现,并取决于有机物结构中的特殊官能团
4.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有机化学反应分为自由基型取代和加成,离子型亲电取代、加成和亲核 取代与加成,氧化与还原, 降解,重排,缩合,消去反应,周环反应等
③把双键碳或参键碳看成以单键和多个原子相连。
例如:—C≡N> —C≡CH> —CHCH2 (5)写出全称,用 1,2,3…表示取代基的位次,用一、二、三……表示取代基的个数,用“,”将阿拉
伯数字隔开,用半字线“-”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隔开。
師 師
例:Cl師 帪SO3H
Br
CH3CHCHCH2OH CH3 OH

(CH2)3CH3
CC
CH3CH2

2.烯炔的亲电加成概论
(1)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反式加成)适用于加溴、氯、次卤酸 (2)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反式或顺式加成) (3)烯烃亲电加成试剂:X2,HX,H2SO4,HOX,BH3/H2O2,H2O, Hg2 +/H2SO4 重点在于分清试剂中的正电部分和负电部分。产物分布符合马氏规则。注意加成过程中的碳正 离子重排对产物结构的判断。 烯烃亲电加成(立体化学)
3.小环烷烃的开环反应
环烷烃活性分析:小环不稳定易开环,中环稳定,大环较稳定,性质与链烃同。
开环反应为离子型反应机理。
环丙烷与 H2,Br2,HBr,HI,H2SO4等开环反应。 环丁烷只与 H2,Br2开环, 环戊烷在较高温度下加氢开环。
多环物质注意开环位置
H3CCHCH2 +HBr→ CH3CHCH2CH2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饱和烃习题(P60)(一)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并指出这些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1) 1234567(2)123453-甲基-3-乙基庚烷2,3-二甲基-3-乙基戊烷(3)123456(4) 101234567892,5-二甲基-3,4-二乙基己烷1,1-二甲基-4-异丙基环癸烷(5) (6)1234乙基环丙烷2-环丙基丁烷(7)12345678910(8)123456789CH3 1,7-二甲基-4-异丙基双环[4.4.0]癸烷2-甲基螺[3.5]壬烷(9)1234567(10) (CH3)3CCH25-异丁基螺[2.4]庚烷新戊基(11)H3C (12)CH3CH2CH2CH2CHCH32-甲基环丙基2-己基or (1-甲基)戊基(二) 写出相当于下列名称的各化合物的构造式,如其名称与系统命名原则不符,予以改正。

(1)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2) 1,5,5-三甲基-3-乙基己烷(3) 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CH 3CCHCH 3CH 3CH 3CH 2CH 3CH 2CH 2CHCH 2C CH 3CH 3CH 3CH 3C 2H 5CH 3CCH 2CH C(CH 3)3CH 3CHCH 3CH 32,3,3-三甲基戊烷 2,2-二甲基-4-乙基庚烷 2,2,3,5,6-五甲基庚烷(4)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5) 丁基环丙烷(6) 1-丁基-3-甲基环己烷CH CH 3CH 2CH 3CHCH 3CH 3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2CH 3CH 32,3-二甲基戊烷1-环丙基丁烷1-甲基-3-丁基环己烷(三) 以C 2与C 3的σ键为旋转轴,试分别画出2,3-二甲基丁烷和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并指出哪一个为其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2,3-二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四种:( I )( II )( III )CH 33CH 3CH 33CH 33CH (最稳定构象)( IV )(最不稳定构象)( III )( II )CH 33H 3CH 3H3CH 3CH2,2,3,3-四甲基丁烷的典型构象式共有两种:3H 333H 33CH 333(最稳定构象)( I )( II )(四) 将下列的投影式改为透视式,透视式改为投影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 CH3
那么,原来的烯烃为:
CH3 HO
C=O + O=C C=O + O=C OH OH
CH3 CH3 CH3CH=CH-CH=C
CH3 CH3
随着工业臭氧发生器的改进,烯烃臭氧化反应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炔烃臭氧化可生成α-二酮和过氧化氢,随后过氧化氢将α-二酮氧化 成羧酸。
(3) 过渡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炔烃的鉴定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1) 炔氢的酸性
叁键碳采取sp杂化!sp杂化碳的电负性大于sp2 或 sp3杂化碳。
因此,连在sp杂化碳上炔烃具有微弱的酸性:
R-C C


H


需要指出的是:炔氢的酸性是相对于烷氢和烯氢而言。事实上, 炔氢的酸性非常弱,甚至比乙醇还要弱:
(3) 臭氧化
(4) 催化氧化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1) 环氧化反应
C=C
有机过酸
C---C O
O
(保持双键构型!)
O CH3-C-O-O-H
过氧乙酸
常用的过酸有: H-C-O-O-H
过氧甲酸
O C6H5-C-O-O-H
过氧苯甲酸
Cl
O C-O-O-H
过氧间氯苯甲酸
O CF3-C-O-O-H
共聚
[ CH2-CH2-CH-CH2 ] n CH3
乙丙橡胶 乙炔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作用下,聚合生成聚乙炔:
H HC CH CH=CH C=C n C=C H H 顺聚乙炔 H H C=C C H H H C C H H C C H H C
聚乙炔,可导电 经“ 掺杂” 导电性更高 太阳能电池、电极、 半导体材料研究热点
反聚乙炔
3.5.6 烯烃α-H的反应
3.5.6 α-氢原子的反应
α-氢受双键的影响,有特殊的活泼性。
CH2=CH-CH 3
H C (与双键相连的碳)
3.5.6 烯烃α-H的反应
(1) 卤代反应
高温或光照下,烯烃的α-H可被卤素原子取代:
CH2=CH-CH 3 + Cl 2
500 C
。 CH2=CH-CH 2Cl + HCl 氯丙烯
-C C-
(1) O 3 (2) H 2O
-C--C- + H 2O2 O O
-COOH + HOOC-
例如:
CH3CH2CH2C CCH 3
(1) O 3 (2) H 2O
CH3CH2CH2COOH + HOOCCH 3
丁酸 乙酸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4) 催化氧化
催化氧化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氧化方法,产物大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例如:
从产物推出原来的烯烃的结构。例:
某烯烃
O3
H2O/Zn
H H
C=O + O=C
CH 3 CH 3
那么,原来的烯烃为 :
H H
C=O + O=C
CH 3 CH 3
H H
C=C
CH 3 CH 3
(异丁烯)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例2: 某烯烃
O3
H2O2/H 2O
CH3
C=O + O=C C=O + O=C HO OH OH
2Cl ... ...
Cl2
终止
3.5.6 烯烃α-H的反应
下列反应也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O H2 C C CH3CH=CH 2 + N-Br H2 C C O
N-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 专门溴代 -H) h CCl 4
O H2 C C N-H BrCH 2CH=CH 2 + H2 C C O
CH3-C-CH2-C-CH3 + CH3 CH3 CH3
-H +
CH3
CH3
CH3-C-CH2-C=CH2 + CH3-C-CH=C-CH3 CH3 CH3
3.5.5 烯烃的聚合反应
炔烃二聚:
2CH CH
CuCl-NH4Cl
CH2=CH-C CH
乙烯基乙炔
CH CH
CuCl-NH4Cl
CH2=CH-C C-CH=CH2
CH2=CH 2 +
CH2=CH 2 + O 2
1 2 O2

。 250 C
O
Ag
CH2-CH 2 O
PdCl 2-CuCl 2 120 C
CH3-C-H + H 2O
CH3 C O CH3
PdCl2-CuCl2 , H2O
CH3
CH=CH2 + O2
120 C

3.5.5 烯烃的聚合反应 3.5.5 聚合反应
钼酸铋等 370 C

CH2=CH-CHO + H 2O
3 CH2=CH-CH 3 + NH 3 + 2 O 2 氨氧化法
磷钼酸铋
470 C

CH2=CH-CN + H 2O 丙烯腈 (人造羊毛单体) (ABS、丁腈橡胶单体)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1) 炔氢的酸性 (2) 碱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
三氟过氧乙酸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例:
+ m-ClC 6H4CO3H
CH 3CO 3H CH 3COOEt 。 80 C
CH 3CO 3H

O
Ph-CH=CH-COOEt
Ph-CH--CH-COOEt O
p-ClC 6H4 H C---C O H CHC 6H4Cl-p
p-ClC 6H4 H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5.1 加氢 3.5.2 亲电加成
不饱和烃的 化学性质
3.5.3 亲核加成 3.5.4 氧化反应
3.5.5 聚合反应 3.5.6 α-氢原子的反应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3.5.4 氧化反应
(1) 环氧化反应
不饱和烃的 氧化反应
(2) 高锰酸钾氧化
H2O
产物中有醛又有H2O2, 所以醛可能被氧化, 使产物复杂化。加 入Zn粉可防止醛被H2O2氧化:
H2O/Zn
R R'
R R'
C O
O O
C=O + O=C
(酮) (醛)
R" H R" OH
C
R" H
H2O2
R R'
C=O + O=C
(酮) (酸)
3.5.4 烯烃的氧化反应
烯烃臭氧化反应的意义:
n CH 2=CH 2 (C2H5)3Al-TiCl 4
3Al-TiCl 4 n CH 2=CH (C2H5)。 50 C,1MPa CH3
[ CH2-CH 2 ] n
(低压聚乙烯)
[ CH2-CH ]n (聚丙烯) CH3

3.5.5 烯烃的聚合反应
乙烯和丙烯共聚得到乙丙橡胶:
n CH2=CH2 + n CH=CH2 CH3
CH CH + 2Ag(NH 3)2NO3
CH CH + 2Cu(NH3)2Cl
Ag(NH 3)2NO3
CuC CCu + NH4NO3 + NH3 ¡ ¡¡¡(ס¡ ) ¡ì ¡
RC CAg↓ 炔银(灰白 ) ↓ RC CCu↓ 炔铜(砖红 ) ↓
RC CH
Cu(NH 3)2Cl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C=C
+ KMnO 4
OH ,H 2O
-
OH OH C C
+ MnO 2
顺式氧化!
此反应可在实验室制备邻二醇,但产率很低。 如果用浓度较大的KMnO4的酸性溶液,结果是得到双健断裂产物:
R-CH=CH 2
KMnO 4
RCOOH + CO
2
R R'
C=C
R" KMnO 4 H
O R-C-R' + R"COOH
二乙烯基乙炔
3.5.5 烯烃的聚合反应
(b) 形成高聚物
高压聚乙烯的制备属于自由基聚合反应:
n CH 2=CH 2
自由基引发剂
高压聚乙烯 乙烯、丙烯等可在齐格勒-纳塔(1963年Nobel化学奖得主)催化剂存在 和低压条件下,经离子型定向聚合得到聚烯烃:
>100 C,>1000MPa

[ CH2 CH 2 ]n
问题:RC≡CR'能否与重金属盐反应? 答案:不能。因为无炔氢。
利用重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反应可检验炔氢。
RC CH RC CR' RC CAg (灰白)
例:
Ag(NH3)2NO3
x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例:
CH3C CNa + C 2H5Br
CH3C CC 2H5 + NaBr
CNa CNa + 2CH 3I
CH3C CCH 3 + 2NaI
3.5.7 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3) 过渡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炔烃的鉴定
AgC CAg↓ NH 4NO3 + NH 3 + 乙炔银(灰白色 ) ↓
(a) 形成低聚物
烯烃二聚:
CH3 CH3 CH3
50% H2SO4 100 C
CH3
CH3
CH3
CH2=C + CH3-C=CH2 CH3

机理:
CH3 CH2=C C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