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文言文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高中文言文5篇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用)六月息(气息,风)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凭借)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触)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表语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通“矣”)。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才智)效(胜任)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能耐)征(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高中语文古诗文

高中语文古诗文

高中语文古诗文
一、文言文部分
(一)必修(10篇)
《论语》十二章
劝学
屈原列传
谏太宗十思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答司马谏议书
赤壁赋
项脊轩志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报任安书
过秦论(上)
礼运
陈情表
归去来兮辞
种树郭囊驼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登泰山记
(三)选修(12篇)
《老子》八章
季氏将伐庆
大学
中庸
《孟子》
逍遥游
谏逐客书
兰亭集序
滕王阁序
黄冈竹楼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典论·论、诗品序、与元九书、题画、人间词话
二、诗词曲部分(40首)
静女
无衣
离骚
涉江采芙蓉
归园田居(其一)
拟行路难(其四)
春江花月夜
山居秋膜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
燕歌行
獨相
客至
登高
登岳阳楼
琵琶行
李凭箜筷引
菩萨蛮
锦瑟
虞美人
望海潮(东南形胜)
桂枝香·金陵怀古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
鹊桥仙
苏幕遮
声声慢
书愤
临安春雨初弄
念奴娇·过洞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扬州慢(淮左名都)
长亭送别
朝天子·咏喇叭。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第一册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3、荷塘月色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全文阅读)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背的32篇文言文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包括32篇文言文本文汇总必背篇目有零碎时间要多背哦#01 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2、《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会16篇文言文原文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大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门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一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篇章,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魅力。

篇章一:论语 -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是孔子的经典名篇之一,主要讲述了学习的过程和乐于接纳朋友的态度。

通过学习,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交朋友则是一种分享和成长的过程。

当别人对我们不了解或有所误解时,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展现君子风度。

篇章二:史记 - 太史公自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奋发著作,纂修史记。

既已预聆,便可直谅。

亲贤臣,远小人,此又左丘明也。

近稊委,远贾谊者是也。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开篇时的自序,表达了他为完成这部巨著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

读书以提升自身修养,下笔则要准确表达思想。

他还提到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以左丘明和贾谊作为表率。

篇章三:文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描绘草原的草木枯荣美丽景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亲人的留恋之情。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离别之苦和人生的无常。

篇章四:诗经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中国最早的诗集之一《诗经》中的《关雎》,描写了一段爱情的故事。

诗中通过对男女关系的描绘,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通过典型的表达手法和意象,传达出爱情之美和情感的丰富。

篇章五:庄子 -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文言文传承着我国古典文化,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地中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一起看看吧!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一)1、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於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後,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於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2、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尝学於曾子,事鲁君。

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鲁卒以为将。

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

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

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

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3、田单列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训练——一、1.A(听:治理。

)2.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3.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4.(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参考译文】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

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

(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

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

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

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

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

”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

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

”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

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

”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

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

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

”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

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

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

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

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

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

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

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

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

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

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

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二、5.①稍微②军队③违背④携带⑤使……疲惫⑥勾结6.C(备:完备。

)7.(1)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或者:匈奴(既)没有城池可守,也没有财物可守,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2)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或在)外国(打仗或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

(3)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这就是政治得和失的证明。

【参考译文】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恳切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重罪,而不敢直言进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而功业流传百世。

现在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加考虑。

《司马法》中说:“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也会灭亡。

”天下已经平定,天子快乐,春秋狩猎,诸侯春秋练兵,以此来不忘记战争。

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即是凶器,争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

只顾战胜而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竟想攻打匈奴。

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

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如果派轻骑部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

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

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

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计策。

”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辟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

让军队在风吹日晒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

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

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不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

”那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

(如果)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在)外国(打仗、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

那匈奴难以俘获并控制住,并非一代之事。

他们走到哪里抢到哪里,侵夺驱驰,他们以此为职业的原因,是天性本来如此。

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

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作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

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

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产生背离国家的心情,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

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证明。

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

”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对此稍加注意,深思熟虑。

三、8.B(竟:最终。

)9.C(A项中的“之”①是人称代词,他;②是指示代词,这些。

B项中的“因”①是连词,于是、就;②是介词,凭借。

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

D项中的“而”①是连词,表顺承关系;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10.B(排除①④即可。

)11.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 12.(1)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

(2)(李尚隐)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3)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鞮(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

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邽主簿一职。

当时姚珽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

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

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湜和吏部侍郎郑愔一同主持选拔官吏之事,他们依附权贵,违规动用了三年的官员的缺额,官民怨恨。

不久两人相继主持政事,李尚隐和同僚御史李怀让一起在朝堂上弹劾他们,崔湜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

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

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

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湜、郑愔等人又被任用,李尚隐调离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伊阙县令,李怀让调任魏县县令。

崔湜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

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

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官民们所担忧。

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

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

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

(李尚隐) 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

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公直忠诚,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

”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

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

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是为了慎守‘四知’。

”最终没有接受。

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鉷担任御史大夫。

当时司农卿陈思问推荐了许多小人做自己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

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

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些事而称赞他。

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

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

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四、13.B(过:拜访。

)14.C(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

)15.C(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

)16.(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

(2)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

(3)(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

【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

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

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

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

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