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合集下载

防螨抗菌被市场分析报告

防螨抗菌被市场分析报告

防螨抗菌被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如下:(1)防螨抗菌被是一种针对床上用品的新型产品,具有抗菌、防螨、舒适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家庭用品的卫生与舒适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本报告将对防螨抗菌被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竞争对手情况,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发展的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防螨抗菌被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其次,正文部分将对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防螨抗菌被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展望防螨抗菌被的市场前景,并提出推广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对防螨抗菌被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竞争对手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研究。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市场情报,为其制定市场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推广策略建议的分析,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趋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市场增长和盈利。

1.4 总结总结:本篇报告对防螨抗菌被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市场需求、产品特点和竞争对手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推广策略建议的讨论,可以看出该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防螨抗菌被必将成为市场的热门产品。

我们建议企业应根据消费者需求,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总而言之,防螨抗菌被市场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新兴市场,值得企业加大投入和开发。

2.正文2.1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部分内容:市场需求分析是对目标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防螨抗菌被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家居用品的需求也变得更加注重品质和健康性。

纺织品抗菌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纳米银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除螨剂,防尘螨加工剂,水溶性甲壳素,防菌剂

纺织品抗菌剂,抗菌除臭整理剂,纳米银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剂,除螨剂,防尘螨加工剂,水溶性甲壳素,防菌剂

纺织品卫生整理实际应用探讨山东纺织科学研究所刘学提要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开发的、有机硅季胺盐类整理剂STU-AMlO1的主要性能及特点。

对其整理工艺和抗菌效果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其他类型卫生整理剂并不具有的加工质量简易检测方法,并对卫生整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近年来,纺织品卫生整理(又称抗菌防臭整理或抗微生物整理)在国内引起重视,并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截止八六年底,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及北京等地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防臭(或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制剂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重金属化合物,如β-羟基喹啉酮、二甲基苯基锡乙酸酯、苯基二辛汞、三丁基醋酸铅和烷酸锌等2、一些染料及助剂,如;三苯甲烷类染料、TMM-THPC等3、一些有机钛、有机铝、有机锆化合物与四环素等抗生素合用4、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如;α-溴代肉桂醛、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等5、有机硅季胺盐类化合物,如;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Polon MF5O,美国道康宁公司的DC-5700等[1][2][3][4][5][6]。

但是,虽然一些化学制剂可使纺织品具有抗微生物的性能。

可是同时也有害于人体。

为此,日本在七十年代初确立"含有害物质的家庭用品规定法"、"生活消费品安全法",作为整理剂的有机汞等化合物被禁止使用[2]。

目前日本市场上主要是以有机硅季胺盐和芳香族卤素化合物类的整理剂加工的产品[1][7][8]。

而美国的有关法律则更为严格,美国道康宁公司于1975年开始生产的DC-5700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食品医药品局(FDA)的批准。

据说,自1973年以来也只有DC-5700这一只卫生整理剂得到了EPA的认可[9]。

其他一些工业化生产卫生整理产品的国家,如加拿大、瑞士、英国、联邦德国等也都有相应的法律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10]。

抗菌防螨助剂,防螨虫过敏助剂,针织品防螨虫剂,防螨抗菌除臭剂,抗菌防霉抗螨剂,抗菌防螨整理剂,防螨剂

抗菌防螨助剂,防螨虫过敏助剂,针织品防螨虫剂,防螨抗菌除臭剂,抗菌防霉抗螨剂,抗菌防螨整理剂,防螨剂

纺织品的防螨虫整理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杨栋梁原载《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第十期p1-8在纺织品的防虫整理技术中,最早开发的是毛织物的防蛀整理,继之是防蚁整理,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防螨整理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在这项技术的开发研究中,日本人似注入了更大的热情。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在婴幼儿的支气管哮喘发病率中,由螨虫抗原引起的约占80-90%。

随着城市住宅建筑的多层化和高层化,室内结构也日益封闭化,由于家庭中空调、地毯等的普及,致使被褥、床垫等大件纺织制品曝晒不便,因而导致室内的卫生状况逐渐恶化。

据1989年英国调查59户家庭的室内尘埃中螨虫过敏源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WHO)规定室内过敏源的临界浓度2μg/g[1]。

因为对人们适宜的条件,同时也是室内螨虫繁殖的良好条件,尤其是食物充足的的地万。

室内螨虫能存活约四个月。

在此期间它能产生200倍于体重的粪便,并孵下达300个卵。

这就清楚地表明;为什么室内过敏源会在很短时间剧速增加。

室内螨虫本身不是过敏源,但其排泄物及其残骸等会引起哮喘、湿疹及过敏性鼻炎。

防螨整理纺织品是日用防护产品——防螨霜开发之后,纺织品又一次与医药联姻开发的功能性纺织品,鉴于国内这方面的专门报导不多,作者拟对这一课题作些介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二、室内尘埃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随着城市住宅的多层化,结构趋向于封闭性单元,致使室内通风性差,室内存放家具什物后,全面的清洁卫生大扫除困难,尤其是地毯、床垫等纺织品,加上家庭空调设备的普及化,不但是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就是冬季室内的温湿度也不低,从而形成了全年都具各微生物(包括螨虫)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

为此,改善和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卫生的课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已有一些研究报告指出,造成鼻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是室内尘埃中的螨虫引起的;同时,还有关于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与室内尘埃中微生物之间相联系的调查研究[2]-[7]报告。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天然抗菌剂,壳聚糖整理剂,甲壳素,壳聚糖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天然抗菌剂,壳聚糖整理剂,甲壳素,壳聚糖

甲壳素又称甲克质、几丁质,是重要的天然抗菌整理剂之一。

它来自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的客体。

当甲壳素脱乙酰度达到55%时,则成为甲壳素最重要的抗菌衍生物壳聚糖。

甲壳素整理剂SAL6680是以壳聚糖、活性添加剂为主要成分,是安全性很高的集保湿、美肤、抗菌为一体的整理剂。

它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特殊的吸附性。

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包括棉、毛等天然纤维和聚酯、尼龙、粘胶等化学纤维纺织品,经其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良的耐洗性。

SGS、Intertek 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SAL6680的抗菌性能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韩笑壳聚糖衍生物抗菌剂的应用王阳(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概述了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的重要性,介绍了抗菌整理剂的种类,重点阐述了改性壳聚糖的抗菌防臭整理剂的应用工艺,采用日本JIS标准测试证明Herst ATB抗菌整理纺织品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防臭效果,并且Herst ATB成本低廉,安全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甲壳素;抗菌防臭整理剂;抗菌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The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Abstract: This paper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of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s well as the kinds of antibacterial agent, mainly the finishing method by chitosan. Based on American standard JIS, result show that cotton fabric treated with Herst ATB has not only the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durable to washing, but also safe to bod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t is suitable for manufactory.Key words: chitosan;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textil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1前言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安全、舒适、健康、清洁、环保等“绿色”观念的形成,对于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物抗菌整理方法
目前抗菌纺织品的生产主要以纤维改性为主。该 法是将抗菌剂的超细粉末作为添加剂进行纺丝,此 时抗菌剂进入到纤维的内部,故耐洗涤性能好,抗菌 效果持续时间长,但纤维改性法对抗菌剂的要求较 高,抗菌剂必须在水、碱和酸里的溶解度极低,化学 稳定性好,耐强酸、碱和氧化剂,热稳定性好,因此 目前抗菌添加剂多为载银陶瓷颗粒或者载银沸石。 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添加的抗菌剂必须与纤维本体 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同时抗菌剂颗粒细小,粒 径分布范围窄,不能影响纺丝;添加剂的加入不能够 影响纤维的物理性能,包括纤维的强力和伸长。纤 维改性方法大多只适用于合成纤维,除纳米银抗菌 剂外无法对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进行抗菌 加工。
表1
抗菌剂 三氯生 银系 季铵盐 壳聚糖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格兰氏 阳性菌 格兰氏 阴性菌 真菌 抗药性 有 未报道 有 未报道 未报道 有 皮肤吸 收 有 轻微 有 未报道 无 无 毒性
+ +++ + + + +
+++ + + +
+ +++ + + +
很少到 无毒 很少到 无毒 中等到 高 生物降 解 很少到 无毒 和剂量 相关
抗菌纤维及抗菌纺织品
抗菌纤维
一、抗菌纤维的分类 1、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如某些麻类纤维、甲壳素 、本身带有抗菌功能的纤维,如某些麻类纤维、 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纤维及金属纤维等。 2、用抗菌剂进行整理的纺织品,此法加工简便,但耐洗 、用抗菌剂进行整理的纺织品,此法加工简便, 性略差; 性略差; 3、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到纤维中而制成的抗菌纤维, 、将抗菌剂在化纤纺丝时加到纤维中而制成的抗菌纤维, 这类纤维抗菌、耐洗性好,易于织染加工。 这类纤维抗菌、耐洗性好,易于织染加工。 二、抗菌机理及加工方法 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目前用于纺织品的抗菌剂主要有有机和无机两类。 有机抗菌剂一般是通过活性成分带有的正电荷基团与细 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 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吸引,以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的细胞 起到抑菌抗菌的功能。 膜,起到抑菌抗菌的功能。 无机抗菌剂是让纤维中逐渐溶出的微量金属离子向细菌 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细胞内扩散,引起细菌代谢障碍而死亡。 目前开发的抗菌纤维有涤纶、丙纶、锦纶、腈纶等。 目前开发的抗菌纤维有涤纶、丙纶、锦纶、腈纶等。

抗菌剂的种类及其分类-产品知识

抗菌剂的种类及其分类-产品知识

抗菌剂的种类及其简介抗菌剂是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大类。

前者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

后者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25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无机抗菌剂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

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1300℃以上。

银离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机理:银离子抗菌原理接触反应抗菌机理:银离子接触反应,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

当微量的银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荷,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银离于穿透细胞壁进入胞内,并与SH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

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

抗菌原理独特,抗菌能力长效:它有别于传统的溶出型有机抗菌剂和光触媒型无机抗菌剂,属于全新的接触型无机搞菌剂。

其灭菌机理是当带正电荷的抗菌成份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依据库伦引力,相互吸附,并有效地击穿细胞腊,使细胞蛋白质变性,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死亡,完成灭菌。

此时,抗菌成份并未做任何消耗,仍保持原有的抗菌能力,真正做到长效。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

纺织用抗菌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方法纺织用抗菌剂可分为天然、有机和无机三大类。

每类抗菌剂各有其优缺点,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响织物的色光;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1·1 有机抗菌整理剂有机类抗菌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溶出型与非溶出型。

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与织物不是以化学方式相结合,因此能通过与水接触被带走,这类抗菌整理常剂主要用于用即弃类纺织品(一次性纺织品)上。

常见的溶出型抗菌剂主要有:醛类、酚类、醇类、某些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机杂环化合物(如吡唑类、嘧啶类、吡咯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铅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由于这类抗菌剂一经洗涤便会脱落,所以并不能用于需要多次洗涤、效果持久的纺织品。

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能与织物以化学键结合这种整理剂处理过的织物对于穿着和反复洗涤具有耐久性。

其方法是在纤维上接枝或聚合抗菌剂或在纺丝原液中混入抗菌剂,以达到控制释放活性物质从而获得耐久性的目的。

非溶出型抗菌剂与纤维通过牢固的化学键结合,一方面使药剂不能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对细胞核(遗传因子)没有影响,不会出现耐药菌;另一方面,抗菌剂还不会被人体的分泌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所以除了某些特定用途,非溶出型已经全面取代了溶出型抗菌整理剂。

常用的非溶出型抗菌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类、二苯醚类、有机氮类、硝基呋喃类、双胍类、氯苯咪唑类等。

1·2 无机抗菌整理剂无机抗菌剂是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等无机物及其与无机载体的复合体。

它具有耐热加工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塑料、合成纤维、建材、造纸等行业。

浅谈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分析及产品设计

浅谈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分析及产品设计

工 业 技 术90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难以避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而纤维属于多孔性材料,经过叠加编织又会形成无数空隙的多层体,较易吸附菌类,因此,保证织物具备抑制菌类生长的功能很重要。

1 纺织品实现抗菌性能的方式目前,要使纺织品具备抗菌性能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1)纤维自身的抗菌性能;(2)采用纳米抗菌纤维;(3)采用抗菌加工技术。

1.1纤维自身的抗菌性其实各种纺织纤维本身都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能,比如竹纤维、大麻纤维和甲壳素纤维。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由于竹纤维中含有“竹琨”抗菌物质,对贴身衣物有防臭除异味之功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大麻纤维中空,平时含氧气,使得厌氧菌无法生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球菌、石膏样毛癣菌和青霉曲霉等明显有杀灭作用,用大麻做鞋,可防脚气,是标准绿色产品;甲壳素具有质子化铵,质子化铵与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作用,能够吸附和聚沉细菌,同时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扰乱细菌的新陈代谢及合成,故而具有抗菌作用。

不过在细菌的繁殖能力最强的夏季,光靠纤维本身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

1.2纳米抗菌纤维目前,对纺织品抗菌防护的研究开发,主要是将抗菌剂采用高科技的纳米技术处理,使其具有更为广泛、卓越的抗菌杀菌功能,并且通过缓释作用,提高了抗菌长效性。

如最新研发的纳米抗菌生物蛋白纤维所制成的抗菌织物经国家纺织品检测中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检测,抗菌指标(6小时)分别为99.6%、97.7%、99.9%。

抗菌剂一般分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纤维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纺织品;有机抗菌剂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杀菌时间短,且容易水解,目前其安全性尚在研究中;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植物的提取,数量很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
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
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
宾馆、家庭等场所。

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潮流趋势,既提高了床品的产品档次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现将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情况探讨如下,供参考。

2.生产实践
2.1 试验材料
“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上海龙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美柔DMC—409柔软剂(德美化工)、活性染料(上海染料八厂)、印花助剂等。

2.2 织物品种及规格
精梳全棉14.6tex*14.6tex*523.5根/10cm*283根/10 cm +266.7cm 贡缎
2.3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煮练→漂白→丝光→拉幅→圆网活性印花→汽蒸→平幅皂洗→浸轧预烘→定型→轧光→成品检验
2.4 工艺要点
2.4.1翻布、缝头
在翻布时应要注意选用同批次、同规格的坯布,且要注意织物正反面的一致性,缝头时注意布幅两侧要加密3-5cm且要做到平、直、齐、牢。

2.4.2烧毛
烧毛方式为二正一反,车速控制在90-100m/min,要确保火焰均匀一致,切勿断档,要加强烧毛前刷毛箱的清洁,确保刷毛辊上无花毛及线头缠绕,应适当增加刷毛辊与布面的摩擦力,以保证烧毛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

2.4.3 练漂
练漂半制品要做到退浆净、漂白匀,开车前要检查各轧车轧辊左、中、右压力一致,以确保轧余率的一致性,保证布面煮漂效果的均匀一致。

退浆率达到95%以上、毛效应在10cm-12cm/30min之间为宜,毛效过低会影响到整理效果,落布PH 值为7。

2.4.4 丝光
丝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活性印花的色光及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保证烧碱浓度控制在240-250g/l 之间为宜,要控制好车速及机车张力的一致性,保证织物带矸时间在50s±5s之间,冲洗碱浓度最好控制在40-50 g/l 之间,去碱箱温度要保证在90℃以上,务必充分水洗,确保落布PH值为7-8之间。

2.4.5 拉幅
织物在前处理加工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张力会使织物形成纬缩、纬弧和门幅不一等问题,这会给后道工序加工造成较大影响,故需在印花前应加强整理及调整门幅的一致性,以避免印花疵病的发生。

整纬设备最好要选用全自动光电整纬装置,以确保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为避免出现门幅不一,应严格控制好车速,预烘及烘箱温度的一致性。

同时为了防止织物破边,严禁干拉,织物在上铗儿前含潮率最好控制在20-30%之间,以确保热风拉幅后的织物门幅达到印制要求,织物下机要干燥。

2.4.6 印花
工艺处方:(单位:克)
操作要点:
配制色浆务必要使用50ppm以下软水,先用少量冷水与染料调成浆状后,加入预先溶解好的尿素和防染盐混合液,再加入适量热水,使染料充分溶解然后将之溶解好的染料溶液过滤至原糊中搅匀,色浆在上车前加入预先用冷水溶解好的小苏打或纯碱液,但要保证在加入前浆液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最后合成至总量过滤,检验色光无误后备用。

2.4.7 蒸化
活性染料印花后织物应充分烘干,尽量做到随印随蒸,以防造成色差疵病。

一般采用汽蒸法进行固色,但应严格控制好箱内温度和湿度要确保分布均匀,工艺条件一般控制在102-105℃*5-8min为宜。

2.4.8 平幅皂洗
活性染料固色后的洗涤也较为重要。

一般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在70-80%左右,未固色的染料在洗涤过程中易溶于洗液中,当洗液中染料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被织物吸附而造成沾污,尤其是白底布产品更应注意,最好在皂洗溶液中添加经小样试验后确定的适量防沾色处理剂,以防沾色,并经几格冷热水充分洗涤后,去除未反应的染料,皂洗液的PH值要略偏些碱性较好,一般在8-9为宜,最后保证落布要干燥。

2.4.9 浸轧预烘
整理液处方: (单位:g/l)
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 20
德美柔DMC—409 30
软化水 X
操作要点:
1.首先要把机车各轧辊、导辊和配液槽等部位,彻底清洗干净。

2.配液槽内先放适量软水再加入德美柔DMC—409,边搅拌边加入水溶性甲壳素及软水至总量,搅拌均匀升温至工作液温度后备用。

3.工艺条件:
车速25-30m/min;工作液温度50±5℃;轧余率尽量大些,应控制在90-110%之间;浸轧方式为二浸二轧。

为了确保产品的抗菌防臭效果及有更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本工序生产较为关键,首先要保证药剂的用量,浸轧前要确保布面平整,避免皱折,要确保织物左、中、右轧余率的一致性,预烘时要控制好滚筒温度由低到高,但烘后织物不可过干,保证含潮率控制在20-30%之间。

因单独使用药剂整理后的功能性产品均有手感较硬的弊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柔软整理,我们采用德美柔DMC—409柔软剂与其复配使用后,效果校为理想。

2.4.10 定型
工艺条件:车速30-35m/min;焙烘温度150-160℃;超喂 15-25%。

为了确保定型效果,织物在焙烘时应尽量采用宽谱定向远红外辐射器,以确保布面效果的均匀一致性,焙烘温度切勿超过170℃,否则会使某些产品轻微黄变。

进布时应尽量松弛,落布门幅应比成品门幅略宽2-3cm,以保证轧光后成品尺寸符合要求。

2.4.11 轧光
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手感和增进织物光泽,使处理后的产品手感更加滑爽、柔软和舒适,需对产品进行轧光处理但要注意轧光前织物含潮率应控制在10%之内,根据不同客户要求来调整轧光车速,轧辊温度及压力,冷辊可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的效果,但光泽差些,轧辊随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光泽也随之提高,但手感也随之变硬,工艺条件的控制应随客户的需求来适当调整,从而满足其要求。

3.指标测试
3.1 测试方法:
美国纺织染色化学为协会抗菌试验标准。

3.2 试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NO .6538(革兰氏阳性菌) 3.3 试验结果
经抗菌整理的全棉印花布由VA&G全球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

3.3.1 AATCC147试验结果
a.剪裁长方形25*60 mm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制区计算方式如下:
W=(T—D)/2
W——抑制区的宽度(mm)
T——测试样品及抑制区总宽度(mm)
D——测试样品之宽度(mm)
c.测试结果:
3.3.2 AATCC 100试验结果
a.剪裁48mm直径之测试样品,植菌后经37℃培养24小时。

b.抑菌率计算方式如下:
抑菌率=100(B—A)/B%
A——抗菌布经24小时培养后之生菌数
B——空白布“0小时”之生菌数
c.以Cotton 未加工布为对照组
经综合评估,织物经水溶性甲壳素整理后,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47—1998平行划线实验法测试抑制区间为1mm,布面无菌落滋生,有抑菌效果,而采用AATCC Test Method 100—1998菌数测定法测试,抑菌率达到了96%。

4.结论
1、应加强半制品的前处理,做到退浆净、煮练透、漂白匀、丝光佳、毛效好。

2、织物在浸轧整理剂前应做到水洗充分、布面干燥且均匀一致,以确保整理效果。

3、采用“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对全棉织物进行抗菌防臭整理得到良好的整理效果,抑菌率达到了96%。

4、整理液务必使用50ppm以下软水配制,避免因水质过硬,造成效果不佳。

浸轧液适宜的PH值为4.5-5.5之间,本药剂不可与阴离子界面活性并用,应严格控制好药剂用量及工艺条件。

5、经整理后的产品手感滑爽、柔软具有广泛的使用性,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