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小卡片·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40

合集下载

电子式表示过氧化氢的形成过程

电子式表示过氧化氢的形成过程

电子式表示过氧化氢的形成过程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气体,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应用。

电子式可以清楚地描述它的产生过程。

过氧化氢可以被表示为H2O2:
构成这种和其他其他氧化物不同的元素的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催化剂的作用。

催化剂(触媒)可以改变反应的速度,但不影响反应的最终物质的性质。

电子式表示为:
2H2 + O2 = 2H2O2
这个反应中,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在反应过程中消耗的热量同时使氢原子离子化,使其氧
化。

最终,这2个不同的原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氧气分子。

在反应的过程中,这种反应受到催化剂的影响,这种影响被表示为:
2H2 + O2 + Catalyst → 2H2O2
催化剂可以在反应的中间驱动反应,加快反应的速度。

这可以让更多的氢气原子和氧原子同时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多的氧化物。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清楚地展示了它的形成过程,同时显示了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重要作用。

最终,快速反应可以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单个氧气分子,形成过氧化氢。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1) 03班号姓名知识点:Cl2的实验室制法:⑪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氯化合物⑫制取方程式:离方:⑬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⑭检验: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化方:⑮除杂质:先通入(除HCl),再通入(除水蒸气)⑯收集:排法或向排空气法;⑰尾气回收:Cl2 + 2NaOH =⑱练习: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就可以反应制取Cl2,写出其化方: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3) 03班号姓名知识点: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中的微粒有:七种。

将新制氯水分成三份:⑪向第一份中滴入AgNO3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⑫向第二份中滴入Na2CO3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⑬向第三份中滴入KI淀粉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⑭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是由于:②是由于: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3) 03班号姓名知识点:卤离子的检验:要鉴别NaCl、NaBr、NaI三种无色溶液,通常有三种方法:⑪各取少量,分别滴入AgNO3溶液:产生____色沉淀的是NaCl溶液,离方:产生___ 色沉淀的是NaBr溶液,离方:产生____色沉淀的是NaI溶液。

离方:这些沉淀都不溶解在稀HNO3中。

⑫各取少量,分别加入氯水:离方: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在余下的两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使淀粉变蓝的是__ __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溶液。

⑬各取少量,分别加入氯水和CCl4,充分振荡,溶液分层,CCl4层应在层。

CCl4层呈色的原溶液是NaBr溶液,CCl4层呈色的原溶液是NaI溶液。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4) 03班号姓名知识点: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特性:1、F原子半径小,获电子能力强;无正价,无含氧酸,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甲烷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甲烷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甲烷的电子式形成过程电子式表示甲烷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甲烷的卤化中,主要有氯化、溴化。

甲烷与氟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只得到碳和氟化氢。

因此直接的氟化反应难以实现,需用稀有气体稀释。

碘与甲烷反应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

因此,碘不能直接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

但它的逆反应却很容易进行。

甲烷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为甲烷水合物。

扩展资料:甲烷的主要应用:甲烷是一种很重要的燃料,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约占87%。

在标准压力的室温环境中,甲烷无色、无味;家用天然气的特殊味道,是为了安全而添加的人工气味,通常是使用甲硫醇或乙硫醇。

在一大气压力的环境中,甲烷的沸点是−161 °C。

空气中的瓦斯含量只要超过5%~15%就十分易燃。

液化的甲烷不会燃烧,除非在高压的环境中(通常是4~5大气压力)。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甲烷气瓶为棕色,白字。

甲烷高温分解可得炭黑,用作颜料、油墨、油漆以及橡胶的添加剂等;氯仿和CCl4都是重要的溶剂。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可用作燃料及制造氢、一氧化碳、炭黑、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

甲烷用作热水器、燃气炉热值测试标准燃料。

生产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标准气,校正气。

还可用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膜气相化学沉积的碳源。

以及甲烷用作医药化工合成的生产原料。

高一化学第一章详细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一章详细知识点

高一化学第一章详细知识点高一化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本章内容包括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介绍。

1. 元素: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元素用符号O 表示。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如水用化学式H2O表示。

3. 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单位。

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接。

4. 离子:离子是一个带电的粒子,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负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5. 反应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存在。

反应物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离子。

6. 生成物:生成物是化学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在反应后产生。

生成物可以是元素、化合物或离子。

7.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结合生成一个化合物的反应,如2H2 + O2 → 2H2O。

b.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成物的反应,如2H2O → 2H2 + O2。

c. 单替反应:反应物中的一个元素被其他元素替代的反应,如Cu + 2AgNO3 → Cu(NO3)2 + 2Ag。

d. 双替反应:反应物中的两种元素相互交换位置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HCl + NaOH → NaCl + H2O。

e.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参与,如2Cu + O2 → 2CuO。

本章的知识点主要为高一化学学习的起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要确保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通过理论学习、例题分析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扎实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三化学知识复习小卡片80个

高三化学知识复习小卡片80个

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1) 03班号姓名知识点:Cl2的实验室制法:⑪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氯化合物⑫制取方程式:离方:⑬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⑭检验: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化方:⑮除杂质:先通入(除HCl),再通入(除水蒸气)⑯收集:排法或向排空气法;⑰尾气回收:Cl2 + 2NaOH =⑱练习: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就可以反应制取Cl2,写出其化方:高三化学知识小卡片(02) 03班号姓名知识点:氯水的成分:新制氯水中的微粒有:七种。

将新制氯水分成三份:⑪向第一份中滴入AgNO3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⑫向第二份中滴入Na2CO3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⑬向第三份中滴入KI淀粉溶液,参加反应的微粒是:现象是:离方:⑭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是由于:②是由于: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知识点:卤离子的检验:要鉴别NaCl、NaBr、NaI三种无色溶液,通常有三种方法:⑪各取少量,分别滴入AgNO3溶液:产生____色沉淀的是NaCl溶液,离方:产生___ 色沉淀的是NaBr溶液,离方:产生____色沉淀的是NaI溶液。

离方:这些沉淀都不溶解在稀HNO3中。

⑫各取少量,分别加入氯水:离方: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在余下的两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使淀粉变蓝的是__ __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溶液。

⑬各取少量,分别加入氯水和CCl4,充分振荡,溶液分层,CCl4层应在层。

CCl4层呈色的原溶液是NaBr溶液,CCl4层呈色的原溶液是NaI溶液。

知识点: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特性:1、F原子半径小,获电子能力强;无正价,无含氧酸,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如OF2的化合价为2、F2与H2反应剧烈,低温、暗处即发生爆炸。

化方为:3、F2可以与稀有气体中的Xe、Kr等作用生成相应的氟化物:XeF2、XeF4、XeF6、KrF2等,它们在常温下都是白色固体。

氟化钾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氟化钾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氟化钾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氟化钾(KF)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化合物,在许多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但
是它的电子式形成过程却不为人所知。

下面就介绍一下氟化钾的电子式形成过程,供大家参考。

氟化钾是由氟原子和钾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当钾原子在恰当的条件下受到电子
伤害时,它会脱去一个电子然后跃迁到最低能量状态中,这时钾原子会产生正电荷,此时钾原子称为『正离子』,而氟原子称为『负离子』。

因此,氟化钾的电子式形式可以表示为 K+、F-,表明它是一个非共价键化合物。

K+代表一个离子化的K(钾)原子,也就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F-则代表带负
电荷的氟原子。

在反应过程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会产生氢键,他们会互相吸引,最终形成氟化
钾的电子式形式。

水分子也可能参与到这一反应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会起到稳定氟化钾的作用。

此外,该反应还会放出大量的能量,以保证氟化钾化合物的稳定性,这有利于
它在应用中的持续性。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氟化钾的电子式形成过程,经历了从K+和F-相互吸引,受到水分子稳定支撑,并有大量能量释放过程才形成最终的电子式。

这一化学反应虽然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化学原理,但是用户也无需担心,只要给它正确的环境和条件,就能顺利的形成氟化钾的最终电子式形式,让它在许多应用场景中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水电子式的形成过程

水电子式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H.+ :O:(O原子上方还有两个电子) + .H ----> H:O:H(O原子上下还各有两个电子)
H. + :O:(O原子上方还有两个电子) + .H ----> H:O:H(O原子上下还各有两个电子)
用电子式表示只含共价键的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左边都是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就是该分子的电子式;纯水导电性十分微弱,属于极弱的电解质。

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才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扩展资料:
CO2属于不能用电子式解释的化合物(存在大π键),中学对于CO2结构的描述完全错误。

因为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中C-O键键长介于一氧化碳(典型的三键)与羰基(双键)之间,这是电子式所不能解释的。

下面是对二氧化碳结构的正确描述:在CO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

氧化钙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氧化钙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氧化钙的电子式形成过程
(1)镁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镁离子,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2个氯原子从镁原子分别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的氯离子。

2、在镁离子与氯离子的静电作用下结合形成氯化镁;(2)甲烷为共价化合物,左边用电子式不是原子,右边为甲烷的电子式。

3、据此用电子式表示出甲烷的形成过程;(3)氧化钙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4)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根据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表示方法用电子式表示出CO2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