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高校日语泛读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福州外语外贸

合集下载

日语泛读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日语泛读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1 . 课堂活动评价 。 课堂是学生学 习的主要战场 , 也是实施
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阵地 ,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的程度 与质量在

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和 目的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 的学 习成效 。观察是评价人类技巧和
行为的基本方式。这 里主要是指对课 堂事 件 、 学活动和学 教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 目的是为了改 其
形成性评价具有许 多毋庸置 疑的优点 ' 其 实施 过程却 比终 f 旦 结性评价复杂 。这主要 是因为评估收集的信息涉及授课 ( 目
的、 计划 、 方法)学生 ( 、 需要、 目标 、 个人背景 、 语言基础等 )教 、
师 ( 言基础 、 语 能力 和态度 等) 和学校等多种 因素。 1 3语泛读 课程 中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课 堂记 录 、阅读档案 、 读
在这种评价观支配下 的评价 目的和方法 , 无法培养学生 的综
合语 言运 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 注重对单纯的语 言
知识结构 的考查形式 , 倡导形成性评 价 , 关注学生学 习 的过 程 ; 取形成 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 的评 价方式 , 采 充分
发挥形成性评价 的作用和优势 , 积极探索具体可行 的 日语 泛
情况。观察可 以用课堂记 录、 评价表 等方式进行 , 教师及时将
记录收集起来并提供给学生 , 以便学生真实 了解 自己 的实 际 学习行动 。通过观察 教师可 以了解 到学生学 到 了什 么 , 哪些 阅读素材 、 习策略对学生最有 效 , 学 哪些教学 策略和 阅读模
心, 感受学 习带 来的成就感 , 进而产生学 习动力 ; 培养学生 的
第 2 卷第 4期 8

文学毕业论文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学毕业论文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

日语泛读课与日语PISA型阅读能力的培养2006年在日本中止了第叁次PISA调查。

PISA调查主要shi 以今后步入社会生活de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学校所学学问de控制程度中止比较调查,调查分为叁个范畴:读解才干,数学才干,科学才干。

据以往调查数据结果显现,读解才干由2000年de第贰位急剧降落为2003年de第十肆位,处置阅读理解才干降落这壹问题迫在眉睫。

日本文部省2005年也努力于研讨和处置培育PISA型阅读理解才干这壹课题。

贵州大学曾经进入211重点院校,日语系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展开,在日籍教员de协力辅佐下,我们de日语水平也有了相应进步,最近几年理解才干de培育也shi我们所面临de问题,怎样走呈如今de(看完文章、翻译句子、完成课后标题)叁步走阅读教学方式,怎样选择阅读教材等也shi我们壹直在研讨和讨论de问题。

阅读才干shi综合性de才干进步,不同类型de文章不只能够稳定加强专业学问,同时也可以培育学生de综合分析才干,理解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

在阅读de同时也了解了社会和文化,拓宽了眼界。

PISA型读解才干de培育可以在阅读de同时了解日本de社会和文化背景,加强与日方友人交流de才干,促进中日友好交流。

怎样改善目前阅读课de教学方式,首先我们必需量体裁衣,了解学生理论阅读才干和水平,因此我们以目前贵州大学日语专业贰、叁、肆年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制造了调查询卷。

问卷内容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A、目前阅读才干自我评价(主要对哪些文章无法读懂) B、目前阅读量调查(哪些文章常读) c、阅读需求调查D、阅读技巧调查E、阅读课程指导需求调查共设有标题20道,选择题13道,简答题7道。

在贵州大学日语专业de学生中,壹年级学生基础较薄弱,尚未接触泛读课,因此选取贰、叁、肆年级de同窗作为调查对象。

由于各年级de学生de阅读深度和广度不壹样,所以把主要研讨对象定为叁年级de学生。

我们在大贰至大肆de同窗中发放了100份调查询卷,其中贰年级25名,叁年级53名,肆年级22名。

“JFcan—do”在日语口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Fcan—do”在日语口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Fcan—do”在日语口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日语教学实践评定体系“JFcan-do” 简介2001年欧洲理事会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语言学习、教学及评估的整体指导方针与行动纲领《欧洲语言教学与测试标准》(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称CEFR),它明确了外语教学所培养的是“用外语做事情的能力”。

它从交际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技能、交际语境与范畴三个方面将学生的语言水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学生应具备的实际交流能力进行了详尽描述。

CEFR是新型的语言政策和标准,体现了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及学习的新理念,对其进行探讨有助于把握21世纪语言教育的新方向。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参照CEFR,以“用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为核心,于2010年首次出版了《JF日语教育Standard2010》,其中指出,使用外语要达到互相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需要两个重要能力:①使用语言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能力;②通过交流和接触不同的文化,在扩大眼界的同时,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的“异文化的理解能力”。

同时指出了学习者利用学习档案记录和保存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且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日语教学实践评定体系”,简称“JFcan-do”,为不同国家不同环境的日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了解自身“教”和“学”水平的统一衡量标准。

二、“JFcan-do” 与日语口语实践教学“JFCan-do”并不是教条式的,它不完全采用特定的语言学或者教学论,它鼓励使用者参照标准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日语语言教学和学习架构(My can-do)。

“JFCan-do”在新时期日语教学过程中,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教学工作者不但可以通过“JFCan-do”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还可以在其指导下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实践活动。

可以重新制订教学计划,编订教材,制订具体的课堂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具体评价,为以后培养和提高学生日语口语能力的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

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

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

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陈婷婷;金蕾
【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1)001
【摘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制定的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JF标准》,以Can-do这一专用词汇来表示日语熟练程度.JF Can-do不仅可以作为我国高校日语教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参照,还可以用于评价教学效果,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先进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但需要结合我国日语教学实际并在教学实践中对JF Can-do予以完善,并采用多种策略有效地将其整合进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科学发挥这一理念体系的优势.【总页数】6页(P135-140)
【作者】陈婷婷;金蕾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2;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9
【相关文献】
1.JF日语教育标准中的“Can-do模式”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J], 茹辉;吴江
2.高校二外日语课程JF标准“Can-do模式”的构建 [J], 梁新娟
3.高校二外日语课程JF标准“Can-do模式”的构建 [J], 梁新娟;
4.\"JF Can-do\"体系在高校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 [J], 许霄翔
5.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日语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评《日语教学理论及策略》 [J], 赵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下日语泛读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下日语泛读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下日语泛读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作者:张昀来源:《教师·中》2020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

文章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的日语泛读在线课程的教学为例,进行基于在线移动学习平台的高校外语混合及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该课程的模块设计、应用情况、教学监督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探究该课程的移动学习策略,最后指出移动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一线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学习通;日语泛读;在线课程中图分类号:H36;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09 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17-0030-02一、超星学习通平台超星学习通是2015年由超星公司推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在线学习的专业平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在大数据时代,超星学习通体现了多方面的优越性,它包含了章节目录、课堂活动、学习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和直播课几大模块,能从多渠道、多角度完善线上课堂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创建自己的课程,上传教学资料以及讲课音频和视频,同时发布作业和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特别是2020年年初我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病毒扩散的特殊时期,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超星学习通平台积极响应,做到了从线下课程到线上课程的完整转换,为全国各高校开展线上课程提供了平台,保证了正常有序的网络教学开展。

二、日语泛读的课程设计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日语泛读在线课程自2018年秋季运行以来已经开放过三期,其新颖的形式深受学生喜欢,因其把主要知识点碎片化了,同时富有趣味性,并不断更新内容,所以学习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所谓“泛读”,就是快速阅读,追求阅读速度,即在最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大意即可,不探究文章深刻的内涵。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附件12018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一览表项目编号负责单位项目名称负责人年度类别I201601006生命科学学院生物食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郑毅2016省级重大I201502006经济学院“互联网+”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O2O”教学模式探讨---以“管理学”课程为例章竟2015省级一般I201602009文学院戏剧方法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林婷2016省级一般I201602016物理与能源学院基于物理教育研究的物理学师范生投入学习的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郑渊方2016省级一般I201601003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罗理章2016 校级重点I201601004数学与信息学院应用EDA技术改革硬件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陈家祯2016 校级重点I201303032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肓专业技能训练系列教材的建设丁革民2013 校级一般I201502007经济学院新时期《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叶李伟2015 校级一般I201502008传播学院《类型电影欣赏》MOOC课程建设吴青青2015 校级一般I201502013公共管理学院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研究范佐来2015 校级一般I201502015外国语学院多视角下基于语篇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改革研究闫小斌2015 校级一般I201502018物理与能源学院“物理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教材建设林钦2015 校级一般I201502020化学与材料学院编写出版立体化高水平的《无机化学》特色教材王世铭2015 校级一般I201602008经济学院政策性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吴丽霞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0传播学院建构口语传播研究新范式,破局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危机彭飙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1社会历史学院传统蒙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实验研究孙清玲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2马克思主义学院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张一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课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王保昌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4体育科学学院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高校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研究杨海晨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5数学与信息学院基于“导师制”的工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叶锋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7物理与能源学院探究和拍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促进教学陈志华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18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多渠道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朱莉莉2016 校级一般I201602020地理科学学院“翻转式”教学方法在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李慧2016 校级一般Z201501004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合一: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评体系改革研究俞志2015 校级一般I201503029传播学院“媒介素养”公选课课程体系研究莫莉2015 校级青年I201503030传播学院“互联网+”形态下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许一婷2015 校级青年I201503033马克思主义学院《逻辑学》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库建设研究郑朝静2015 校级青年I201603023经济学院基于中立数据包络交叉分析视角的高校实践教学评价研究林杨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25数学与信息学院高校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苏初盛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26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监测和创新管理研究刘艳琼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27数学与信息学院基于TPM模式的网络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熊金波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28海外教育学院跨文化背景下,语言文化教学综合模式在中高级汉语课堂中的应用林琳琳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29教务处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工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研究周杰2016 校级青年I201603030人事处基于精准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杨君火2016 校级青年。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r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r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r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r——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黄钟慰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8)004
【摘要】论文从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总结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色和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民办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黄钟慰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贸系,福建福州 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增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的探讨——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 林珊
2.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民办高校资产评估教学改革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J], 严欣
3.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 [J], 陈乘铨
4.“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J], 熊洪波
5.“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梧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J], 熊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立项名单

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立项名单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现状与改革----基于台湾职技院校实务专题制作的借鉴 三明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实习中形成性评价的建构与实证研究 学会思考-----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基于宁德师范学院的实证调查 灰色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研究 全方位教学设计理论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中的可行性研究 林语堂《英文学习法》与大学公共英语的教与学 基于跨境电商岗位能力要求的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三明学院 龙岩学院 宁德师范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福建商学院 福建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附件1 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改科研专项)立项名单
编号 JZ160001 JZ160002 JZ160003 JZ160004 JZ160005 JZ160006 JZ160007 JZ160008 JZ160009 JZ160010 JZ160011 JZ160012 JZ160013 JZ160014 JZ160015 JZ160016 JZ160017 JZ160018 JZ160019 JZ160020 JZ160021 JZ160022 JZ160023 JZ160024 JZ160025 JZ160026 课题名称 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技术应用 ——厦门大学大学英语“2+2 ”模式新探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写作课堂反馈模式研究 英语实用写作技能与思维的多维训练 国际视野下基于CBI理论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雅思考试对学术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 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研究 面向医务翻译人才培养的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基于ESP理论的医科院校高年级综合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有效性之探讨--- 以集美大学为例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语法习得研究 TPACK视域下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体系研究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双向文化导入”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英语语音学习的探讨 英语机助口语测试对视听说课程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ESP理论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 新《指南》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 所在单位 厦门大学 华侨大学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集美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闽江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申请人 黄玲毅 苏慰凰 樊梦 王雅慧 俞秀红 叶明光 邱绍姬 冯欣 朱浩彤 林 燕 黄金德 邱思莲 谢燕鸿 陈小娟 杨蕙郁 黄丽华 陈曦蓉 王朝晖 吕翠娟 袁树厚 曹冬金 童艳丽 林丽霞 官文娟 郑远新 黄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过程 以及与学 习密切相关 的非智力心理 因素进行全面 的评价 ”。 使用各种方法 。教师 的指点并非直接说 出结论 ,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结 论的探 索之中,让学生 自己沿着教师给定 的方 向开展探索 ,不仅会接 触到问题的各个方面 ,也会让 学生逐渐 掌握各种方法 ,逐渐具备解题 的智慧 。在 “ 做 ”的同时实现 “ 学”与 “ 教”,让教学与学习充满乐 趣 ,学生在克服困难 的同时逐 步锻 炼各方面 的能力,培 养了学生 的心 智,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懂得凭借 自身的探 索去寻找答案。 总结 :高职 院校是我 国培训人才 的重要教 育场所 ,提 升学生 的技 能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作 出贡献 。数学与物 理、化学、生物等科 学领域 都存在重要联系 ,是各类科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工具。提升学生的 学 习热情 ,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 的同时可 以将其顺利地应用在现实 问题 的解 决之 中,将 “ 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数学教学 之中就可 以顺利达到这个 目的,为 国家培养 出更多人才 ,对我 国教育 事业 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在外语教学 中,教学法的改革一直倍受瞩 目。但近年来 ,随着教 学法改革的深入 研究,评价法也被提 到了改革 的议程 。事实如此 ,评
1过程性评价起着 不可 忽视 的作用 。正确 的评价法
既可 以检验和了解学生 的学 习效果 ,学习过程 ,也可以反馈教师 的教 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目 前我 国高校外语教 学评价还 是以期末考试 为代 表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相比起新兴 的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具有容 易操作 ,排名 次等优 点。在基础 日语等 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科 目来 说,终结性评 价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对于 以拓展 阅读 能力 的日语 泛读课来说,终结性评价法是否得 当值得商榷 。或许过程性评价法更 适合以检验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 日语泛读课 知识、理解知识,然后彼此之 间交流 心得 ,彼此互相促进 ,这种形式 可以让学生迅速成长 ,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更深刻。 ( 三 )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 学生们的互相交流 沟通 是学生们之 间的 “ 教”和 “ 学”,数学基 础较差 的可 以在这个过程中达到 “ 学”的 目的,而数学基础好的学生 则具备 “ 教 ”的能力 ,这样用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 以有效提升班级数据教学的整体水平。正是因为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存 在差异 ,必须之 间才能发 出磨合的火花,在你来我往 中形成默契,增 强团队合作 意识 。这种方式可 以让原本在学习 中落后的学生重新燃起 对数 学学习的渴望 ,原本不敢提 问的问题也顺利得到解决 。数学水平 较高的学生在这个过程 中输送 出自己的数学感悟 ,帮助 了同学 ,体现 了 自身的价值,会获得不小 的成就感 ,这种感觉是愉悦的。 高职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要 以激励的方式鼓舞学生参与到交 流之中,在学生出现错误 的时候要保持 宽容 ,让 学生们感受到 公平 、 平等的氛围,如此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身心放松 。尽可 能将 以生动 、 直观 的方式让原本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 ,比如可 以使用故事、或者图 像等方式展示数学知识 ,让学生们易于消化。在学生们 通过 自身努力 获得 了新知识 、找 出新答案的时候 。教师不要吝啬 自己的夸奖,适度 的夸 赞是进步 的动力 。教师还要对那些 自己探索 出问题新解法的学生 进 行肯定,将其探索 出的新方法分享给学生们 ,指 出其 中的好处 。比 如教师在讲 到不定积 分换元法 的时候 ,教师给 出一套层次分 明、难 易 有序的组合题时,学生们 互相讨 论应该使用何种方法进行解答 。讨论 当中 ,学生们会出现由简单到复杂 、由笨拙 到巧妙 的蜕变 ,各种不 同 的变量换元方式纷纷被学生们研 究出来 。教师在 一旁适 度地 引导,可 以让学生们瞬间就对不定积分换元的特 性、规律进行 了解 ,学生们 获 得深刻印象,探索热情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 四)教师适当指点 实际上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有其精妙所在 ,教师不需要将 所有知识全 部讲解 遍 ,要懂 得如何进 退取舍 ,关键 在于适 当的指 点。正好 能够戳到学生们 的疑难 点,让学生们心 中有疑惑得到教师指 点时瞬 间有醍醐 灌顶的感 觉。教师应 该通过 指点让 学生们掌 握符合 自身特点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拥有脱坡种种难 处的利器 。例如 ,教师 在讲解 “ 洛必达法则”的时候,应该先引导学生们 知道这个 法则应 该 应用 在哪些类 型的极 限之中 以及 如何使 用此法 则求取极 限。然后拿 出套 题 ,让 学生们 自行讨论 ,使 其通过 自己的努 力掌握这 个法 则的 基 本用法 。教师 引诱学生 回到使 用洛 必达法则 能否求 出 “ 或有 ” 的极 限 ,学 生 会给 出肯 定 回答 ,教 师 顺 势让 学生 们 研 究极 限 1 m !
: +1
虽然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但 理论确是实践的基 础。所有的实践均 建立在一定 的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在探索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改革 中的 应用之前,必须先 明 确过程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 一)过程性评价 的定义 过程性评价在中国早 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但对于它的定义却并没 有一个权威且统一的概括 。目前相对为大家所接受的是高凌彪总结的 “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 式 。过程性评价采取 目标与过程 并重 的价值取 向, 对学 习的动机 、效
教育教 学
过程性评价在 高校 日语泛读课教 学改革 中的应用
以福 州外语外 贸学院为例
陈秀林
( 福 州外 语外 贸 学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2 0 2 )
摘 要 :在外语教学中,教学法的改革一直倍受瞩 目。但近年来,随着教学法改革的深入研究,评价法也被提到 了改革的议程。本文从过程性评 价 法 的理 论基 础 八 手 ,针对 高校 日语 泛读 课存 在 的 问题 , 尝试 在 日语 泛读 可 中进 行过程 性评 价 的应 用 实践 ,探 究 过程 性评 价 法在 日语 泛 读课 中的 可行 性 。希 望 以此 弥补传 统 终 结性评 价 法 的不足 之 处 关键 词 :评 价 ; 过程 性评 价 ;终 结 性评 价 ; 日语 泛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