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1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总生存率
外 象 限
内
内乳放疗
象
化
限
疗
中
内乳放疗
央
区
Int J Radiation Oncol Biol Phys 86(5):860-866, 2013
乳腺癌术后内乳预防照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2003-2007,3089例早期LN+乳腺癌术后,前瞻性基于人群的队 列研究 右乳癌行内乳照射,左乳癌未行内乳照射,中位随访8.9年
-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锁骨上下:X线/或混合射线
引流口?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肩背垫15度斜板使胸壁平坦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部位
内侧组:91%,外侧组:75%,颈静脉角:66%
景灏等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93(2):268-76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TOMO)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
IMRT
TOMO
乳腺癌保乳术后 放疗技术和靶区勾画
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腋窝淋巴结 4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全乳 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 SLN1-2个阳性,低危患者:全乳放疗
高危患者:全乳+腋窝 锁骨上区放疗
①CT定位,剂量评估,降低心肺剂量 ②预防剂量46-50Gy/23-25f,常规分割 ③锁骨上腋窝区域,处方剂量深度取决于病人的解剖 ④借助于内乳动静脉确定内乳区域 ⑤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放疗指征和照射部位取决于化疗前的临床分
乳腺癌术后靶区勾画

-4-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5-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6-
常规锁骨上下野——剂量分布
-7-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8-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9-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0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1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2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3 -
常规胸壁野——剂量分布
- 14 -
医科院肿瘤医院2000-2004
328例改良根治术后(83%高危,17%中危)
常规放疗:5年LRR 5.9%
Practical Radiation Oncology 2012;2:106-113
- 15 -
三维适形放疗
可使照射剂量准确可靠
评价并减少正常组织剂量
- 27 -
不同医生靶区勾画差别
差别最大: 胸壁内外、上下
区域LNs
- 28 -
勾画指南的作用
29Radiat Int -J Oncol Biol Phys. 2009;73(5):1493-500.
全乳腺靶区
CTV:全乳腺(结合查体和CT) PTV:CTV外放0.5-1cm(皮下5mm)
Radiotherapy & Oncology 2010;95:312-316
- 18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整个患侧乳房:50Gy <60岁 瘤床补量:10-16Gy 锁骨上下区: 腋淋巴结转移 4个
腋窝:
腋窝未手术(LNM可能性超过10-15%) SLN+,但未做腋窝清扫 腋窝清扫不彻底
- 30 -
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图谱

—乳房切除术后疤痕上放标志线 —摆位标志点放置于锁骨上( ± 腋窝)野与胸壁 ( ± 内乳)野衔接水平 —胸壁内外界各放一标志线
案例C:III期-乳腺肿块切除术后
• IIIA期(T2N2M0)右乳癌,肿瘤大小3cm,淋巴 结4/18(+)
• 手术:乳腺肿块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 放疗:乳腺,胸壁±区域淋巴结 • CT扫描时外放标记线
皮肤
包括胸肌、 临床所见/ 胸肋
胸壁肌肉 腋中线,
及肋骨 剔除背阔 关节b
肌a
勾画注解:乳腺和胸壁
• 1.乳腺:适用于可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的病例 a.上界随着乳腺的大小和病人的体位不同有很大 的差异,外分接近于所定义的上界,而内分则需 根据乳腺的形状及病人的体位。 b. 外界根据乳腺的形状和下垂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c.内界根据乳腺的形状和下垂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需考虑到临床所见,但不能超过体中线。
腋血管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越胸小肌 的内端
第4肋上 缘
胸大肌和 背阔肌前 面
胸小肌 前面
胸大肌 后面
e
肩胛下 肌前缘
肋骨及 肋间肌
肋骨及 肋间肌
e
外界 内界
上段:胸锁 乳突肌外缘
下段:第1肋 与锁骨交界 处
除外甲状 腺和气管
背阔肌内 胸小肌外
缘
缘
胸小肌 胸小肌
外缘
内缘
胸小肌 胸廓入
内缘
口
e
e
勾画注解:区域淋巴结
• a. 锁上引流区下界近似于乳腺/胸壁野的上 界
靶区具体勾画+标准剂量换算

15 评价正确15分,不正确0分
勾 画 完 全 正 确 30 分 , 正 30 确,但边界不准确24分,
基本正确18分,不正确0分
15 评价正确15分,不正确0分
勾 画 完 全 正 确 30 分 , 正 30 确,但边界不准确24分,
基本正确18分,不正确0分
15 评价正确15分,不正确0分
评价本计划对于危及器官脑干是否 符合要求
CTV勾画
左肺腺癌 (T3N2M0)
CTV需要在GTV基础上外扩0.8cm
DVH评估 评价本计划对于危 选一)
食管胸中段 鳞癌
(cT3N1M0)
双侧食管气管沟需要勾画
DVH评估 评价本计划对于危及器官、脊髓是 否符合要求
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训练考核标准 靶区具体勾画、标准剂量换算
项目
操作 准备
操作内容
操作者准备
熟悉放射治疗目的 熟悉患者定位体位、模具选择
评分
考评细则
5 每项5分,回答错误不得分
10 每项5分,回答错误不得分
鼻咽癌 (T2N1M0)
针对原发灶CTV1勾画
CTV1需要在GTV基础上外扩0.51.0cm DVH评估
常规剂量给予 (口述)
肿瘤剂量给予合理(根治性放射治 疗66-70Gy、姑息放疗50-60Gy、术 前放疗45-50Gy、术后放疗5060Gy)
标准剂量换算 (口述)
剂量换算准确(肿瘤a/β10Gy,脑 a/β1Gy,EQD2=nd1(d1+a/β)/(2+a/ β)
评分 10
10
考评细则
每项2.5分
a/β值选择正确8分、错误 0分 计算结果正确2分、错误0 分
乳腺癌靶区勾画图谱

b. Clinical reference marks need to betaken into account. The
chestwall typically should not cross midline. Medial extent of
mastectomy scar should typically be included
a. Supraclavicular caudal border meant to approximate the superior aspect of the breast/ chestwall field border
b. Axillary level I caudal border is clinically at the base of the anterior axillary line
excludes
lattismmusa dorsi
Same
Sternalrib
junction b
7 7
Contouring Comments:
Breast and Chestwall
1. Breast: After appropriate lumpectomy for breast only treatment a. Cranial border is highly variable depending on breast size and patient position. The lateral aspect can be more cranial then the medial aspect depending on breast shape and patient position.
8
Contouring Comments:
乳腺癌术后照射靶区勾画指南_欧洲放射肿瘤学会2015年指南解读_谭文勇

肿瘤防治研究2015年第42卷第4期 Cancer Res Prev Treat,2015,V ol.42,No.4·421·doi:10.3971/j.issn.1000-8578.2015.04.023·指南与解读·乳腺癌术后照射靶区勾画指南——欧洲放射肿瘤学会2015年指南解读谭文勇,李先明Postoperative Target Volume for Breast Cancer: An Overview of European Society of Radiotherapy & Oncology(ESTRO) Delineation Consensus in 2015TAN Wenyong, LI Xianmi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指南解读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5-02-09;修回日期:2015-02-26作者单位:518020 深圳,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作者简介:谭文勇(1974-),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放射肿瘤学临床及科研工作0 引言近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学会(E u r o p e a n Society of Radiotherapy & Oncology, ESTRO )[1]、比利时[2]和丹麦[3]均发布了乳腺癌靶区勾画指南。
这些指南不再基于传统照射野的骨性标记来勾画靶区,而是参照乳腺癌局部区域的血管解剖定义其区域淋巴结靶区边界,具有重复性好、靶区小而精、个体化更明确、可更好地保护肱骨头等优点。
由于上述指南基本相似,本文一并介绍以期为国内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标准。
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提高总生存率[4]。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设置和勾画共35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设置和勾画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

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
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指南
1、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具体指导,帮助医生准确勾画乳腺癌患者的放疗靶区,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放射治疗给非靶区带来的副作用。
2、乳腺癌放疗靶区的定义
乳腺癌放疗靶区包括乳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区域及疾病潜在转移区域。
3、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指南
3.1 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勾画
3.1.1 确定原发肿瘤的位置
3.1.2 勾画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切面
3.1.3 勾画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脏器限制
3.1.4 勾画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周围安全边界
3.2 淋巴结区域的勾画
3.2.1 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
3.2.2 依据肿瘤特性进行淋巴结勾画
3.2.3 勾画腋下淋巴结区域
3.2.4 勾画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区域
3.3 疾病潜在转移区域的勾画
3.3.1 了解患者的病理特点
3.3.2 根据病理特点勾画疾病潜在转移区域
4、附件
本文档附带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示例图和案例分析。
5、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的物理效应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
其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5.2 靶区:指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特定区域。
5.3 副作用:放射治疗给非靶区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皮肤炎症等。
5.4 原发肿瘤:指癌症最初发生的部位。
5.5 病理特点:指乳腺癌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学及分子学
表现。
6、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详细指南,希望能帮助医生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准确勾画靶区,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eronesi(1990)报道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1446例
– – – – 仅LI转移54.2% LI+LII转移22.3% LI+LII+LIII转移22.3% 跳跃转移率(定义为无低位转移时孤立发生高位转移):LII 1.2%,LIII 0.1%
原发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率
LI+LII 转移时原发肿瘤大小与 LIII 转移发生风险关系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腋淋巴结状态
• ALN(-):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3.8%(1/26) • ALN(+):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5%(5/20)
– LI+LII(+)/LIII(-):0%(0/9) – LI+LII+LIII(+):45%(5/11)
Yu JM,Li G, Li JB,2005
锁骨上淋巴结预测单因素分析
局部区域复发率
• 多数文献报道,LRR 的发生率为10%~30% • 腋淋巴结的复发率首先与首程治疗时的处置方式 有关,未接受手术清扫或放射治疗的患者,腋淋 巴结复发率为10%~30%,不完全淋巴结清扫的 患者的腋淋巴结复发率为3%~19%,而且后者与 标本中淋巴结的检出数相关,检出数为0时,复发 率为13%~19%,检出数0~5枚时,复发率3%~ 7.8%,检出数>5枚时,复发率<3%。正规LI、 LII清扫的患者,腋淋巴结的复发率为0.8%~3%
• 研究显示,单个SLN转移或SLN微小转移,特别是组织学为导管癌而 无LVSI者, ALN ≥4个的风险相当低 • 对SLN≥1枚阳性+LVSI或SLN肉眼转移而未行腋清扫者给与锁骨上区 和腋顶照射,其他情况只需给与切线照射(该切线野可以将LI、LII包 括在内)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Vol. 65, No. 1, pp. 40–44, 2006
• 无系统治疗者、单纯化疗者、单纯三苯氧胺治疗 者的LRF分别为12.6%、5.6%、4.6%、5.3% • 原发肿瘤≥5cm而腋淋巴结阴性接受乳房切除者 LRF作为首发失败几率不高,术后放疗可以免除
J. Clin. Oncol., 2006; 24: 3927
放疗对pT3-4N0M0患者LRR影响
NCCN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取舍及靶 区确定指引
内乳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部位及 腋淋巴结状态
Veronesi,1954,1976,1981
内乳淋巴结转移
• 腋淋巴结阴性的T1/T2 患者,无论原发肿瘤 的部位,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均<10% • 扩大根治术发现内乳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 20%左右,但实际上临床上出现明显内乳 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仅为4%左右。 • 临床上发现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并不能代 表内乳淋巴结的实际转移率和复发率
原发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数
• 腋淋巴结1-3个转移
– T1:30.1% – T2:29.9% – T3:18.0%
• 腋淋巴结≥4个转移
– T1:18.5% – T2:39.8% – T3:60.0%
内乳区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几率
• 内乳区淋巴结转移80-85%发生于第1-3肋间, 15-20%发生于第4-6肋间 • 第1肋间内乳淋巴结受累的几率为91%、第 2肋间81%、第3肋间48%、第4肋间10% • 腋淋巴结转移时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 明显增加,但腋淋巴结阴性时内乳区淋巴 结转移的几率也能达到5-10%,这与T分期 及部位相关
原发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率
不同原发肿瘤大小所对应腋淋巴结水平转移发生率
腋淋巴结转移水平 LI LI+LII LI+LII+LIII 跳跃 总数
T1 263(64.8%) 68(16.7%) 67(16.5%) 8(2.0%) 406(100%) T2 182(46.2%) 107(27.1%) 102(25.9%) 3(0.8%) 394(100%) T3 10(25.6%) 12(30.8%) 17(43.6%) 0 39(100%)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9
弗罗里达大学提出的乳房切除术后 放疗指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提出的乳房切除 术后放疗指引
• 肿瘤≥5cm或累及皮肤或累及胸肌或累及胸 壁者给与局部区域放疗 • ALN(+)≥4个者给与局部区域放疗 • ALN(+)1-3个者,术后放疗的作用目 前不明确,但鼓励进行临床试验,而且对 具有不良组织学特性和高危复发生物学特 性者建议给与局部区域放疗 • 对肿瘤<5cm而ALN(-)者通常不给与局 部区域放疗
Noguchi et al,1991,1992
内乳淋巴结转移与腋淋巴结转移
• 腋淋巴结阴性者—内乳淋巴结转移 12.9%(4/31) • 腋淋巴结阳性者—内乳淋巴结转移 36.7%(11/30)
– ALN1-3个:2/5 – ALN4-10个:5/14 – ALN>10个:4/11
Yu JM,Li G, L JB,2005
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预测多因素分析
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与腋淋巴结转移
relationship between SLN metastasis and ALN metastasis
腋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腋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腋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 胸壁放疗与不放疗者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0.2 %(5/49)和3.7%(4/107),p=0.00 • 区域淋巴结(锁上和腋窝)放疗与不放疗 者复发率分别为5%和4% • pT3- 4N0M0者胸壁放疗明显降低了胸壁复 发率,但腋窝和锁骨上放疗与否对区域淋 巴结复发率无明显的影响
J Clin Oncol,2005
乳房切除术后放疗靶区确定 irradiated target definition after mastectomy
Fletcher提出的乳房切除术后放疗靶 区确定指引
• 病变位于外象限、直径<5cm、无腋淋巴结转移者不需术 后放疗 • 病变位于中央区或内象限、直径<2 cm、组织学检查无腋 淋巴结转移者仅术后照射内乳区 • 腋淋巴结转移,但转移率<20%,或病变位于中央区及内 象限,直径>2 cm,照射内乳区、锁骨上区及腋顶区 • 腋淋巴结转移>20%者,无论原发肿瘤大小及病变位置如 何均照射胸壁、内乳区、锁骨上及腋顶 • 如果腋窝清扫不完全或腋淋巴结>2.5 cm或结外受侵,则 照射腋窝。肿瘤>5cm及肿瘤侵及皮肤或肿瘤侵及血管及 淋巴管也是照射腋窝的相对指征
乳腺淋巴结分组
• 胸骨旁淋巴结:又称 内乳淋巴结。位于胸 骨两旁,沿胸廓内动 静脉排列,分布于1-6 肋间,主要位于1-3肋 间
乳腺淋巴引流
• 自乳腺和乳晕到腋窝、 锁骨上和上胸骨旁淋 巴结 • 自胸壁、皮下、骨膜 下到腋窝、锁骨上和 上胸骨旁淋巴结 • 自肋骨下后直肌鞘到 膈肌、胸骨旁、内乳 及纵隔淋巴结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提出的乳房切除 术后放疗指引
• 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管累及、激素受体状态、检 出淋巴结数目、腋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切缘状态等因 素可能会局部区域控制率,但这些因素是否能够成为 乳房切除术后局部区域照射的附加条件目前并不清楚 • 局部区域放疗的范围应当包括胸壁、锁骨上、锁骨下 及腋顶淋巴结区 • 如果已行LI+LII清扫,全腋窝照射不作为常规建议 • 就目前我们所获知的与内乳淋巴结转移与复发相关的 资料,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对内乳区放疗的适应症作 为规定
T1-2,ALN1-3(+)者放疗对LRR的影 响
• 110例未接受放疗的T1-2/ALN1-3(+)者的4年累积 LRR为16.1% •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 <40岁 (p = 0.006)、 T2 (p = 0.04)、肿瘤≥3 cm (p = 0.002)、ER状态 (p = 0.02)、累及淋巴管 (p = 0.02)及无三苯氧胺治疗 (p = 0.0006)等因素与 高LRR明显相关 • 高危组(3-4个高危因素)4年累积LRR为66.7%, 低危组(0-2个高危因素)LRR为7.8% • 高危组T1-2/ALN1-3(+)者应给与乳房切除术后放 疗
原发肿瘤大小 <2cm 3.1-5cm >5cm 总数 LIII 转移发生风险(%) 35.2% 53.8% 74.7% 45.7%
• 对LI+LII转移者,LIII转移发生率与原发肿瘤大小相 关
– 原发肿瘤>2cm者,LIII转移发生率>35% – 原发肿瘤>5cm者,LIII转移发生率>70%
Haagensen 1971;Handley 1975;Noguchi 1991
• 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的靶区确定与勾画 • 根治术后靶区确定与勾画
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局部/区域淋巴引流
lymphatic draining related with definition of irradiated target
乳腺淋巴结分组
• 区域分组
– 腋淋巴结群 – 胸骨旁淋巴及群 – 锁骨上淋巴结群
乳房切除术后未行放疗者局部区域复发 (患者特征因素)
乳房切除术后未行放疗者局部区域复发 (腋淋巴结特征因素)
局部区域转移与复发-总结
• 腋淋巴结区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 • 腋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锁骨上区、内乳区转移密切相关 • 腋淋巴结各水平间及及腋淋巴结与锁骨上淋巴结跳跃性转 移的几率一般不超过5% • 腋淋巴结转移≥4个是术后胸壁、锁骨上区、内乳区复发的 重要因素 • 乳房切除术后不放疗者,胸壁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约占 50-75%,对腋淋巴结清扫者,20-40%的复发发生在锁骨 上下区,而常规腋清扫(LI+LII)后腋区复发率不超过5%。 尽管扩大根治术检出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实际发 现的内乳转移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