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自己谈谈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自己谈谈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思维与存在的学科,其目的是寻找生命的意
义与价值。
哲学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
政治哲学等等。
哲学家通过质疑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和假设,推翻
传统的观念,寻求新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哲学是一种思考方式,
能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事物本身,不被外部因素所干扰,从而达到深
入探究问题的目的。
在哲学中,不同哲学家提出来的理论都各具特色,也让读者学到了不同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
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培养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之,
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人们深层次认识自我和世界的重要方法。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体系。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思想和理论。
首先,马哲教给我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种世界观让我明白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其次,马哲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最后,马哲让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马哲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实践观点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以及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你对哲学的看法

你对哲学的看法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自己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哲学的信息。
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观和道德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广泛的主题,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认识论等等。
哲学的目标是通过思考和推理,探索人类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它们。
有些人认为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自然界相处。
哲学还可以提供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帮助我们学会思考和推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
然而,也有些人对哲学持怀疑态度,认为它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现实生活脱节。
他们认为哲学的问题和讨论可能没有实际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对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哲学的看法因人而异。
有些人热衷于哲学的思考和探索,认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哲学可能只是一种抽象的学术领域,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如果要细细问起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是什么,到底是哪种哲学,可能许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是答不上来的。
尽管从高中开始便接触马克思主义,但在那时,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一行行晦涩难懂的,但又不得不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的句子,而其后蕴藏的内涵,却没有真正了解。
到了大学,开始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
老师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来解读剖析晦涩的理论性的文字。
渐渐地,觉得这一门哲学是如此地贴近生活。
他虽然精简概要,但如同艺术一般,完全是脱胎于现实,却又对现实有了高度的总结概括,并且整理出了普遍的意义。
比如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转移。
不管你开心或不开心,日月星辰依旧东升西落,春夏秋冬依旧依次更替。
在这一个物质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如尘埃一般。
但人类又可以通过不停地实践,总结出客观规律,并加以利用来改造客观世界。
又比如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又具有特殊性,而这是密不可分的。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但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来,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还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死,不能过于绝对地定义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而要将它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
对于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人士,但也不能否认其在抗日战场上所发挥的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主观臆断。
对于某一件未知的事情,我们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考证,全凭想象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主观的,不免有错误,这一切又与物质的第一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充实的。
马克思主义也许会存在一些纰漏,但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充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生活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学习生活。
我心目中的哲学

我对哲学的理解谈到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高深的象征,总认为只有上层认识才能理解的东西,其实我个人对哲学就是有偏见的,就像人们一直强调的精神力,我都不是很理解。
百度百科上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可是我觉得对哲学下定义,真的很难,我现在都还说不清,这所谓的定义的原由。
下面只能谈谈我对哲学的浅识。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哲学是一种智慧的产物,是总结的成果,包含世界观,包含方法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方方面面。
人们经常会问我为什么活着?爱情这种化学反应怎么发生了?我该怎样处理好和我身边人的关系?这种问题我们经常会考虑,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得出答案,也找不到答案,答案在我们的心中。
当我们大学生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谈到以后干什么,在忙那里工作,干什么工作,我们羡慕某个同学关系好,羡慕某个同学家里有钱,但是,这种关系有利于我们个人吗?有利于社会发展吗?如果你没有这种关系网,你能比别人强吗?而所有我们经常想到的问题答案都在我们心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这种智慧,而哲学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桥梁,是智慧的结晶。
其次,我认为哲学是一种答案,但不是很明确的那种。
哲学一直再提问题,又一直在回答问题,是我们思想改善,使我们前进,这又使我们产生答案以及生成问题,哲学往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认不认同,适不适合。
佛经就有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就是一种有问题转向答案,我们不知道这种立地成佛是好还是坏。
哲学或许就是这种答案。
最后,我认为哲学是世界动与静的结合。
所有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也无时无刻不在静止,时间就像数学上的横轴,空间就像纵轴,现在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在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这个点怎么变化都是这个点,就像我们可以用科学去发现物质的不同表象,却改变不了物质的存在。
对哲学的认识和看法

对哲学的认识和看法《我眼中的哲学》嘿,朋友们!你们想过哲学是什么吗?反正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
在我看来呀,哲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大宝藏,藏着好多好多让人惊奇的秘密。
它可不是那种摆在明面上,一眼就能看透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像探险家一样,一点点去挖掘,去发现。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耍。
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说:“哎呀,别伤心啦,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就像人生路上的一颗小石子,跨过去就好啦!”我当时就愣住了,这难道不就是哲学吗?他用简单的话,让我明白了挫折并不可怕,要勇敢面对。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节目里有人在讨论幸福是什么。
爸爸笑着说:“幸福啊,就像空气,有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但它一直都在,围绕着你。
”妈妈接着说:“对呀,孩子,就像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幸福。
”我听着他们的话,心里暖暖的,这不也是哲学吗?让我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哲学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用呢?它难道只是那些大人们嘴里深奥难懂的话语吗?才不是呢!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哲学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就像爬山一样,只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总会到达山顶,看到美丽的风景。
当我们和朋友闹矛盾,心里难受的时候,哲学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就像花朵,需要用心去浇灌,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哲学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哲学又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哲学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的安慰和指引。
你们说,哲学是不是特别神奇?它无处不在,又好像看不见摸不着。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我觉得呀,虽然我现在还是个小学生,可能对哲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我会一直保持好奇心,去探索这个神秘而又有趣的世界。
因为哲学能让我变得更聪明,更勇敢,更懂得如何去生活!这就是我对哲学的认识和看法,你们呢?。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哲学学科。
而我个人对教育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人的教育问题。
人类是具有思维和意识的生物,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和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智慧、品德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教育哲学具有普世性和历史性。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具有普世性的特点,即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都会面临相似的问题和挑战。
但教育又具有历史性,即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也会有所变化。
教育哲学需要既重视教育的普遍性,又紧密联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分析和思考的学科。
哲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和意识的学科,教育问题涉及到人的认知、价值观、人文关怀等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哲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等,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辩证分析,寻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路。
教育哲学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而教育哲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考的方向,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哲学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目标和生命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哲学的认识(哲学的含义、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功能、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并谈谈学习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答: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顾名思义就是被折叠了的学问,属于阶级社会的精神文化概念。
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完美的支持当前人类群体生活的精神需要。
比如亚里士多德之流或东方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孟之流就是一个赞同当前奴隶制社会,并为受到压迫的人们提供一些适合生存的理念。
哲学的性质: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
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总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
哲学是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费尔巴哈这样说过: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关注那遥远的星辰所发射出来的无任何功利性质的光线。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
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是,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
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
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哲学博大精深,又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有限,可能对它的了解只触及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在此我仅以自己所学和所知的知识来论述老师给的题目。
一、对教科书的批判性思考从小到大,我们都以教科书为我们学习的依据,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
就我而言,小的时候一直对教科书很崇拜,认为它就是圣言,绝对没有错的,如果老师有和书上讲的不一样的东西,我肯定会认为是老师很差劲,是老师讲错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教科书也是人编的,其中的内容并不是圣言,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全对,才明白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上大学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知识层次的加深及知识面的扩广,对书上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对其作出一些判断和评价。
在接受马哲课本中一些诸如唯物论,辨证法的观点时,我觉得也应该对一些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哲呢?俗语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锋。
”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旗帜,我们的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就有理可依,有矩可循。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的思想指南,实践也证明它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其次,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其时代局限性,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对其中一些观点予以思考再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
最后,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教科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学者们编写的,毕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此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动脑去发现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细节部分,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多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从而达到在批判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二、对批判性思考的批判性思考如今,几乎整个人类都浸泡在经济的海洋中,思想的花朵开始枯萎,哲学成了不合时宜的“文物”。
所以,“批判”这个带有浓重理性色彩的词语几乎被人们忘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地体验着“竞争”的乐趣。
但是,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批判”一词曾经红火过,在今天回忆起这个词语,或许能够获得些微的学术乐趣。
因为一个无批判和不再需要批判的时代,可能恰恰是从激烈的批判时代衍生而来的。
我想老师出的关于批判性的题目也是想要我们静下心来,对课本以及身边的一些事进行辨证而又理性的思考吧!首先来看看“批判”在哲学家眼中的发展变化吧。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是倍受青睐的。
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
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泛滥过。
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其次是我对“批判”的一些观点。
对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持肯定意见也有的持否定意见呢?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呢?这即是哲学上的辨证思想了。
辩证法这个概念已经蕴含着否定的含义,即通过否定达到肯定。
我们对周边发生的事情或者现象能提出自己批判性见解那代表着我们还在理性的思考,即使这种批判带着个人主义色彩,毕竟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想法,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能理性的思考。
同时我觉得辩证思考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是关于社会和自然的对抗的普遍解释原则。
当然,作为普遍解释原则的辩证法决不停留在对表层的解释上,而是要求对现实的内在联系作以批判性反思。
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的反日情绪及抵制日货的行为,部分自视理智的人便站出来指
手画脚了,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感情用事,要拿出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来对待这件事情。
后者可谓是对前者行为的批判性思考了。
然而,在想想呢,既然我们是热血澎湃的知识青年,日本以前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姑且不说,但是他在今天还不能就历史问题有个清醒而明确的表态,还不能反省他所犯下的历史罪行,同时还一再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
请问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容忍吗?此外,日本还不遵循国际法上的有关规定,对权属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霸占。
再问这样的耻辱我们能一再的忍气吞声吗?最近,日本在不承认历史问题的前提下还要吼着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想任何一个有点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的!由此可见,上述事实是对后者观点的批判性思考了。
总的说来,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用辨证方法去思考,用批判的眼光(即用怀疑的眼光)去看问题,对事情的一个侧面进行质疑,从而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事情。
三、对自我独立性的现状和成长过程的批判性思考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我觉得人之所以成为人那是因为人能劳动,能理性的思考问题,这即为人的本质所在。
人是社会存在物,我想这是任何有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
然而老师给的题目是叫我们对自己的独立性成长进行批判性思考。
在此我就觉得疑惑了,作为社会存在物之一,我从小就生活在家人与朋友的大环境中,即使成长也不是独立的过程啊。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成长的过程的确是独立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这即为事物的矛盾性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因此,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第一层含义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第二层含义是说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即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在。
另外,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件事物的矛盾及其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同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