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改生活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作文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作文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作文篇一:我的课改生活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们也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然而,课改前,事实却并不如上所讲。

课改前,老师给学生上课,总是恨不得一股脑把教材中的内容全部倒进学生的大脑中,为了所谓的应试,之后完全地“填鸭”式教育。

就拿语文来说吧,过去讲课,总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之乎者也”地讲个不停,什么中心思想、词义句意、内容赏析等等,老师面无表情的念讲。

至于学生呢,坐在讲台下,一个个昏昏欲睡,或是执笔狂书,老师念一个字,学生就记一个字,一篇课文急了满满一页纸,但问起来却是毫不理解,还有一些学生,更是左耳进,右耳出,老师讲课枯燥无味,又怎么能要求学生神采奕奕呢?课改前的学习生活,简单来说,就可谓是——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呆若木鸡!后来,我初入中学大门,“课改”一次也时常听到。

开始时,对于“课改”。

我满是不屑一顾,以为不过是一些人被迫被动实行的面子工程罢了。

可是,随着学习生活的不断深入,我渐渐体会到了“课改”带来的翻天覆地……万物沉睡走进中学的大门,“课改”二字便常常回绕耳边,于是,一大串问号开始在脑海中浮现——什么事“课改”?“课改”真的有意义吗?怎么了解“课改”?“课改”是好是坏?……我想,当时所有同学也都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吧。

只是心里知道有“课改”这么一回事,却又不以为然。

老师告诉我们,可以结组讨论,有实在不懂的问题在询问老师;可以向学校提议,教学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才能够更有利于学习……但是,由于同学们之间并不熟悉了解,虽然表面上也分成了小组,实则还是小学相识的几个玩伴,平时也几乎不讨论疑难问题,更用说与老师交流了。

这就好像初春之时,心里虽然知道春天来临,可大地万物依旧停留在冬日深深的沉睡之中……莺歌燕舞时间不知不觉地流过,同学们之间相互越来越熟悉,慢慢的,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向“课改”迈进了一步。

一小部分学生,结成了学习小组,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讨论,每天在课后课下都围坐在一起,共同解决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同时将小组无法完成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此时的老师就好像我们亲近的好朋友一样,正所谓良师即益友吧。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通过参与课堂实践、阅读相关文献和与同事进行交流,不仅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将教师视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突破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互动式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素养等。

在我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尝试加入了更多的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各种能力。

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再次,课程改革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忽视了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我的实践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和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要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的评价。

在我的实践中,我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作品创作,通过跟踪记录和评估表进行评价,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的课改经历

我的课改经历

我的课改经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

我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对此我的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所以,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擅长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
总来说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点,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逐渐认识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课改经验,通过这篇总结,我希望能分享给大家,并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改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我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改中,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网络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在课改中,我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通过科学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目标。

我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四、提高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在课改中,我开始尝试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我还采用了学科竞赛、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活动在课改中,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改能力。

六、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在课改中,密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经常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在我个人的课改经验中,我意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我个人的课改经验总结。

首先,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只是听从老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尝试采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导向的学习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索和思考问题,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点的传授为重点,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然而,学生只有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再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与其他同学缺乏交流和合作。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多数任务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

因此,我开始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最后,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然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开始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相信将来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积极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美丽的家乡在古都洛阳南部,伊阙正南方,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诗经·小雅》记述,这里是“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史记·周本纪》中周武王说:“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不远天室”这个曾是仙鹤满天飞,被古人认为是离天室最近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伊川。

土门文化遗址土门村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城东南2.5公里,西距伊河0.5公里,南侧有永定河流过。

这里人杰地灵,风景优美。

早在8000年前,这里便生活着使用石器的人类。

著名的“土门遗址”就位于这里。

遗址东高西低,正处在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冲积台地上,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堆积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

该遗址先后发现房基遗址、瓷棺墓葬。

出土遗物有泥质红陶缸l5件,文饰清新,图案奇特,为国内所仅见,被学术界命名为"伊川缸"。

伊川缸图案奇特,造型规整,纹饰清新为国内罕见。

出土后曾多次在洛阳、郑州、北京等地展出。

1986年到加拿大和日本展览。

我为我是土门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

伊川缸鹤鱼石斧图唐僧出家之地“净土寺”净土寺位于白元乡水牛沟村,古称鸾峪沟。

寺前溪水环绕,寺后青山叠翠。

寺内现存大殿三座,古碑多通。

面积约6000平方米。

其中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净土禅寺记》记载:"创自唐,历乎宋,沿乎金元。

"并落有汝州风穴寺和洛阳各县寺院主持的签名。

由此可见,净土寺在古代是一座名闻遐迩的皇家寺院。

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写道:"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

"明确记载了唐玄奘出家净土寺的史实。

净土寺大殿内南侧墙壁上,至今还依稀可辨"西天取经"的壁画。

此处就是唐玄奘出家的隋唐东都净土寺。

公元600年,玄奘出生于今天的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原名陈祎。

他幼年父母双亡,二哥陈素便把他带往净土寺学习佛教经典,前后达13年。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淮滨县马集镇初级中学七五班张苗辅导教师:黄玉华我现在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踏入新的校门,走进新的班级,接触到新的事物,心里甚是高兴。

回顾这几年的学习历程,我亲眼目睹、感受、体验了新课程改革给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我眼中的课改生活很有意义。

具体体会如下:首先,老师的教法新颖,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注意在教法上下功夫,他们在课堂上尊重我们,注重与我们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努力为我们的学习、交流营造和谐、愉悦、自主的氛围。

老师在开课之初总通过恰当的导语,让我们感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膨胀”一词之前,老师就让我们回家拿几粒大豆放在水中泡一下看有什么变化?等第二天上课拿出泡过的大豆与不泡的大豆作比较,我们得出的答案是:“泡过的大豆变大了许多”,这时老师说:“泡过的大豆膨胀了”。

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我们学会并且理解了“膨胀”一词。

这样得到的知识有趣,新颖不容易忘,又通俗易懂还记忆犹新。

其次,老师给我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锻炼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知识成倍增长,视野开阔,还掌握了不少的精妙词句。

因此,总是渴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们的老师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一些我们喜欢的活动内容,为我们的学习、成长搭建了表演舞台,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了我们的阅读能力。

如:“词语接力赛”、“趣联对接赛”、“百科知识竞赛、”“美文朗诵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们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劲头更大,真正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第三,老师鼓励我们质疑探究,发展思维,在探索中自悟。

在六年的学习中,我感觉老师们总是想办法引导我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每当学习一篇课文之前,他们总是要求:首先要对课文进行全面的预习,虽然通过预习也不可能什么都能弄懂。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2013.5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2013.5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难忘的一节体育课安阳市龙安二中七四班晁佳慧我现在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上过的体育课也已经有许许多多节了,但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节体育课,就是刚刚前不久我们的体育老师张老师上的一节利用废报纸进行的迎面接力跑的室外体育课。

那天上课前,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顶报纸叠成的船形帽,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们全体同学迅速集合整队,各个表现得精神抖擞。

这时候的我们都等待着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

可是我没有发现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让同学去取体育器材,这一点让我疑惑了好大会儿。

做过热身活动后,张老师对我们说“为了锻炼咱们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让大家利用头上的报纸自制接力棒和跑道怎么样?”刚开始同学猛还纳闷,紧接着有个同学说“让我们自己做?”“是呀!”于是我们的疑虑打消,摘下船形帽开始卷起来。

老师还在一旁不是的鼓励我们“比一比谁的手最灵巧,制作的快而好。

”不一会工夫,我们大家的接力棒就制作完成,还把跑道摆得笔直笔直。

张老师借势让我们站好队,迎面接力的比赛开始了。

只听老师一声令下,“加油,加油”的声音此起彼伏。

比赛一开始,最快的一组马上显现——第二组,因为这一组里的运动员较多,第一组的队伍就没有第二组块,第三组里有两个胖子,跑起来更不行了,我所在的第四组里,都是因为没有配合好,中间掉了两次棒。

比赛的过程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同学们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老师在一旁不时的给落后的小组加油,并且还给他们讨论怎样取胜,第一次比赛很快就结束了,老师公布了比赛结果,同学们有的咳声叹气,有的小组互相庆贺胜利。

接下来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小游戏,利用“接力棒”做抓棒的游戏。

方法是:松开抓棒的手,击掌后去抓落下的棒。

我们大家刚刚进行了那一场比赛,这一次,精力更加的足了,一个个抓的又快又稳,听张老师说这样可以练习我们的灵敏素质,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能力的训练。

经过了几次激烈的比赛后,张老师让我们利用报纸设计成小伞花,来进行放松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改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再过段时间就升入六年级了。

五年来,我校课改已经两年多了,回顾起这两年多来的学习历程,我和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着,体会着。

享受着,体验着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课改前,我只记得课堂是一种灰蒙蒙的画面。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地听着。

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就迟缓的拿着笔记笔记。

当老师讲完时,学生却还在云里雾里。

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课改后让我们的课堂五彩缤纷,课改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课改如同一声春雷惊醒了所有懵懂的人,带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的春天。

这次课改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比如,要学习一篇课文,老师会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去自学,第二天在课堂上去合作,告诉其他同学自己通过搜集资料学的了什么,并从大家的发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是让我们自己给自己讲课,不仅从中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语言能力。

于是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老师再重点讲疑难问题,这样节约了时间,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其次在课堂上我们不再按照以往的座位就坐,而是组成小组,按照划分的小组就坐;每组回答问题都有分数,使每一组都有了竞争心理。

在老师的带动下,在组长的带动下,讨论研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合作共赢。

大家的学习热情都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的积极
性被调动了出来,我们不再是那被进食的鸭子,我们成了课堂的主人。

老师带领着,号召着,我们渐渐的形成了合作探究的意识,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天地,打破了以前那种老师问,学生答的乏味局面,老师唱独角戏的机会少了,上课无精打采的人少了,讨论的机会多了,上课积极发言的人多了。

课改生活,非常有趣,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课改,让我们变得积极大胆,自信满满,课堂上的抢答让我们明白了要互相谦让,小组讨论让我们懂得了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充满干劲奔向未来。

课堂上,老师是我们的组织引导者,是我们成长做人的指路灯。

课改消除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让我们的学习成为享受!
课改它让我热爱学习,而不是逃避;它让我融入学习,而不是在一旁观看;课改让我尽情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如鱼得水般的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沐浴课改之风,我们快乐的学习,携手新课改,我们互相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理想的梦在这里随课改张开翅膀,带我分向广阔的蓝天,带我驰骋浩瀚的宇宙。

课改带给我收获的幸福与喜悦,也必将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和美好的明天。

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改——高明的魔法师。

课改让我们的学习不再乏味;课堂让我们对课堂不再胆怯;课改让我们成为一个课堂的真正主宰。

课改是春风,拂去我们的烦恼;课改是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田。

他深深地吸引力求知若渴的学子,用巨大的“魔力”使我们对学习有更高的境界的享受。

教师评语:
《我的课改生活》一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自然,比喻形象贴切。

孩子从他自己五年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的实际情况着眼,根据平时的上课学习情况进行剖析,写出他眼中的课改生活和课改给他带来的体会。

课改如一缕春风,所过之地必将催生无限的生命与活力。

就是希望课改能如桥梁一样连通知识和能力,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和能力,同时也道出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是啊,传统教育整体划一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结果,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剧。

他抹煞了人的个性,使本应充满朝气的校园丧失了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勇气走出传统教育的藩篱,身体力行,让课改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能让每个学子都能享受到更高的学习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