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生活中成长

合集下载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精选】

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精选】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目标(一)研究价值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政治的教育。

”因此,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随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目前,幼儿教育改革呈现两大趋势:生活化、综合化。

对生活化课程的提出,充分表明了生活活动对儿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与其它情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生动鲜活的生活能自然地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具体、直接、可感性、生动性为幼儿的主体性学习提供了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以生活活动为载体,弘扬和培植幼儿的主体性,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幼儿获益终身。

(二)研究目标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建构“主体——中介——主体”的双主体活动模式,即教师创造性的激励——儿童主体性的发挥——素质的发展。

探讨教师主导作用与孩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系,转变师幼关系,使教师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发表意见、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2、挖掘和营造有利于幼儿自主发展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充分的发展,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的最佳效果。

3、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本园本地特点挖掘教材,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课程。

在实践中构建做做、玩玩、学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体性学习模式。

4 11 201628二、研究的过程和措施2001年9月至10月为本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建立课题组,学习讨论制定方案,申报立项等工作。

2001年10月——2003年7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调查家庭教育现状,幼儿园结合家庭、社区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实践中调整完善教育教学计划,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总结。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学习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而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

让我们看一看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是在学校里读书学习知识,还包括实践操作和社会实践。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学习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同时也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成长。

学生在参加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各种活动中,可以获取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锻炼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品位和文学情操。

参加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可以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老师和家长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在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时,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家长可以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孩子的积极进取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对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的成长,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作者:张春峰来源:《江苏教育》2010年第10期川港小学的故事始于20世纪初年的白华学塾。

1922年9月所立之“白华校训”这样刻写:“诚劳。

真实日诚,耐苦日劳。

真实则人亲,耐苦则事举。

人亲事举矣犹奚求,诸生勖哉。

”一百多年过去了,虽然饱经岁月沧桑,校名也由白华学塾易为川港小学。

但是。

学校所秉承的百年的文化基因——“诚劳”,始终未变。

“诚劳”已然成为学校道德实践与师生生活完美结合的一种教育智慧和育人宣言,成为学校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

面对新时期教育的严峻挑战以及担负的重任。

如何将传统的“诚劳”文化与现代德育紧密结合?如何用浓郁的生活资源助推当今学校的特色发展?近年来。

学校探索的“生活德育”作为一种精神引领,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栖居于校园。

正是对学校传统的一次回望与印证、一次传承和发展。

学校精心构建了“生活德育”的总体框架,用“生活德育的校本课程”、“生活德育的课堂”、“生活德育的教师”、“生活德育的班集体”这四个支柱来整合学校的所有工作,她吸引学生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为孩子建构起敞亮明丽的内心世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新的探索之旅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往返穿行,恰似行云流水,了无斧迹刀痕。

成为美丽的风景。

在文化创生的升值中收拢幸福2009年6月1日,川港小学的校园中正在上演别出心裁的“红领巾与绿色有个约会”儿童道德生活秀。

校园中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每一位孩子的脸上都挂着欣喜、快乐的笑容。

《江海晚报》“今日南通”栏目浓墨重彩地记录下了这一创意迭出的节日生活:“校园中八块活动展板上贴满了学生精心创作的以道德生活为主题的画作和手抄报;四张陈列展台上摆满了学生用废弃易拉罐、纸盒、枯树枝等制作而成的小工艺品:演艺厅的T形台上是孩子们的环保时装秀,30多位孩子轮番上台。

踩着欢快的节奏,激情演绎‘夏日风情’、‘娃娃乐’……台下的孩子乐成一片……”这次被媒体津津乐道的充满儿童趣味的活动仅是川港小学“节日德育”课程中的一个片段。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 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活动中成长1. 引言1.1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重要性学习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生活是学习的最佳场所,每一次日常经历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

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学习,学生可以增长见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如家庭生活、社交往来、旅行体验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不断成长与进步。

而参与各种活动,则是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关键途径。

通过活动实践,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发展自身潜能。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也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面对挑战,学生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自信心和勇气。

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锻炼领导能力,学会协调与管理,培养团队意识与责任感。

学习在生活中发生,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证实。

未来的教育应当注重将学习与生活、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2. 正文2.1 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学习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还是通过和他人交流、参与各种活动,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甚至在我们做一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比如做饭、锻炼、旅行,我们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人喜欢通过阅读书籍来获取知识,有些人更喜欢上网搜索资料、观看教育视频。

而还有一些人则更喜欢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学习。

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讲座、参加实践课程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结识新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学到新的技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仅限于获取知识,更在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比如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

这些能力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正是锻炼这些能力的最好时机。

邢玉波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 在课改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中学英语课堂的变化

邢玉波  我的课改生活小论文  在课改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中学英语课堂的变化

在课改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中学英语课堂的变化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六中杜晓宇辅导教师:邢玉波我们中学生早就认识到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的重要性,都想学好英语。

但是,如何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水平,是目前我们都苦恼的问题。

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英语难学,学不好,特别是我们农村的中学生更是普遍存在这种心理。

这种心理和观念严重伤害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一上英语课,大多数学生在打瞌睡,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在听课。

自从课改的春风吹来以后,我们的英语课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大家的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同学们已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再也没有同学打瞌睡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是英语课上的至理名言。

我们的英语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使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么高,学习效果如此好。

具体表现如下:1、从我们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出发来组织开展教学。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这话一点都不假。

无论是谁,都乐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为了让我们乐于学英语,老师经常在导入新课时选用我们学生感兴趣的事、人、歌、图,尽量让课堂有趣。

这样一来,不仅课堂纪律有了改观,而且我们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改革中,教材从我们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来编写,我们对教材中的大多数话题都很感兴趣。

2、鼓励我们每个学生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中,让我们参与活动能培养自信,引起注意;竞争能激发我们争先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沟通交流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学到别人的优点。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表演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听写单词、句子时采用竞争的方法,在让我们完成模块任务时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逐渐认识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课改经验,通过这篇总结,我希望能分享给大家,并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改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我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改中,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网络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在课改中,我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通过科学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目标。

我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四、提高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在课改中,我开始尝试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我还采用了学科竞赛、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活动在课改中,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活动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我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改能力。

六、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在课改中,密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经常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生活,犹如一片广袤无垠的海洋,我们则是这片海洋中的一叶扁舟,在波涛汹涌中前行,在风平浪静中思索。

在这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中,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蜕变。

生活是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老师,它用各种方式教导我们,让我们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成功中懂得谦逊,在关爱中感受温暖。

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里面蕴含着无数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

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失败。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我非常想参加,但是又害怕自己会在台上出丑。

内心的恐惧让我犹豫不决,始终不敢报名。

然而,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期待让我鼓起了勇气,我决定挑战自己。

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躲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从未想过放弃。

终于,比赛的日子到了。

当我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中的紧张感瞬间涌上心头。

我的手在不停地颤抖,声音也有些发抖。

但是,我想起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想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渐渐地,我放松了下来,演讲也变得越来越流畅。

当我结束演讲,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不再害怕挑战和失败。

生活也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和故事。

它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善良、有的人自私,有的人真诚、有的人虚伪。

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我们学会了分辨是非,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有一次,我和一个好朋友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

我们互不相让,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最后,我们不欢而散。

那段时间,我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意识到,在这件事情上,我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

在生活中成长生活中的成长是一种不断进步、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会收获成长和成就。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故事,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生活中的成长经历。

第一,学业上的成长。

在学校中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阶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成长方式。

回忆起我的学习经历,我发现我在每个学期都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许多科目都感到困惑和不理解,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人际关系上的成长。

人际关系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进行社交和沟通的关键。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不再是一个孤僻的人,我变得更加开朗和善于与人交流。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与同学、朋友们的交往,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和共同进步。

我还明白了与人相处的重要性,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让我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情绪和行为,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高效完成任务。

我也学会了控制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我还学会了树立目标和坚持努力,不怕困难和失败。

这些自我管理的能力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生活中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奋斗。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改生活中成长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通过实践,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有不少的收获,现在将我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对话的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当然,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

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

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

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积
极回答。

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各县、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

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

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

有了这样的对话,让我们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另外,面对课改中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对课堂中七十二变的学生们随时提出的问题,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

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
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