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中考作文素材(茶楼篇)
广东早茶作文500字

广东早茶作文500字篇1“民以食为天”“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茶对于爱“食”如命的广东人来说,便是一天当中最大的事,我当然也不例外。
记忆中第一次喝早茶是在五六岁的时候。
那天,爷爷奶奶牵着我第一次踏进了茶楼。
那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天花板很高,上面吊满了水晶灯。
茶厅里灯火辉煌、人声嘈杂、茶香弥漫,侍者一手托着盘子在桌椅间穿梭,熟练地给客人们斟茶倒水。
定,就有人立刻倒上了茶水。
我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囗,淡淡的茶香慢慢在唇齿间萦绕着,顺着食道一路向下,渐渐融入我的身体、我的血液、我的灵魂中,从此我便记住了早茶的味道。
广东的早茶分量一般都不大,无论是鲜嫩弹牙的虾饺皇、金黄诱人的豉汁凤爪,还是咸甜适中的叉烧包、奶香四溢的奶黄包,或是清爽滋补的老火汤、浓郁细腻的皮蛋瘦肉粥,都盛在小碟小碗当中,每份不过几囗的量,让人可以细细品味,又不会一大早就撑破了肚皮。
一般人不会点上满满一大桌,两道点心、一壶清茶,简简单单的“一盅两件”就可以满足味蕾和肚子。
或许这“一盅两件”正能体现广东人谦和、不张扬的人生智慧吧!茶楼是广东人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人们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谈笑、拉家常。
这里没有优雅音乐营造的梦幻般的浪漫,有的只是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
老人们话话家常,年轻人迅速解决早餐,小孩子们慢慢享受美味,这不就是最温馨的早晨吗?无论长大后我去到何处,我都忘不了广东的早茶,解不开这“早茶情结”。
广东早茶作文500字篇2俗话说“食在广州”,广州的早茶氛围浓厚。
不论是男女老少,你总能在茶楼里见到他们的身影。
早上七八点,茶楼里便已挤满了前来喝早茶的人。
人来人往的粤式茶楼构成了繁华的街道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这座忙碌的一线城市,增添了许多闲适淡雅的气息。
而说起早茶,则不得不说凤爪排骨,在粤式早茶的餐桌上的“一盅两件”,总不会少了它。
当蒸笼打开,一只只肥硕的凤爪和一块块鲜香的排骨,咸中又带有一丝清甜,刺激着你的味蕾。
虾饺也是早茶点心的一部分。
茶香氤氲广东作文

茶香氤氲广东作文首先,广东的早茶真的是一件大事。
清早,茶楼里就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早上七点钟,茶楼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
你看,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推着轮椅来,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那一份早茶。
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小明每次都说:“哎呀,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社交聚会场,不喝茶都不行!”我们找了个位置坐下,服务员小姐姐马上过来问:“两位要点什么?”小明立马来了句:“来一壶普洱,再给我们来点流沙包!”话音刚落,我们面前就摆满了一桌子的点心。
你别说,那流沙包的流沙简直是绝了,吃一口就化了,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旁边的一桌子老大爷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讨论昨晚的麻将,完全无视我们这边的吃货。
一个大爷还拿着茶壶给自己泡了一壶浓茶,边喝边说:“这茶,香气扑鼻,就是麻烦点,不小心一泡就成了浓茶。
”在广东的茶楼,除了吃和喝,还得听听那些有趣的故事。
一个经常来的大叔告诉我,他每次来这儿,总是能听到一些奇怪的故事,比如说一个阿姨因为中午没饭吃,结果跑去点了一堆点心,把茶楼的点心都吃光了。
哈哈,这种事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发生吧!说到茶馆里的气氛,那真是一个字——热!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像是茶馆的一部分,跟旁边的陌生人都能聊得开。
前几天,我遇到一对情侣,他们正在讨论怎么才能点到最好吃的虾饺。
我听见他们说:“我听说今天的虾饺特别新鲜,要不然我们来一份试试?”这对情侣最后决定点了一份虾饺,结果真的特别好吃,甚至还跟服务员聊了起来,感谢她推荐的好点心。
当然啦,茶馆里的老板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通常都很热情,还会跟常客打打招呼。
老板笑眯眯地说:“今天有新来的点心,你们一定要尝尝。
”说完,老板就给我们端上了一盘新出的咸水角,咬一口,真的是外脆里嫩,满满的幸福感啊。
总的来说,广东的茶香氤氲,绝不仅仅在于那一壶好茶,而是那种让你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氛围。
每次来茶楼,看到周围的人们笑容满面,聊着生活琐事,心情都不由自主地愉快起来。
茶馆,不仅是喝茶的地方,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
描写茶楼环境的作文

描写茶楼环境的作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南国广州,茶楼处处,名闻海内外。
广州人一向有上茶楼饮茶的习惯,每逢节假日,相邀几位亲朋好友,或者全家老少一块儿上附近的茶楼饮茶聚会,乐趣自在其中。
广州的许多茶楼装修典雅,清洁明亮,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走进成珠茶楼的大厅,点心和食品的浓郁香味扑鼻而来。
当我们坐定之后,热情的服务员微笑着主动走过来问一声:“先生,您喝什么茶?”然后摆上茶具,斟上杯热气腾腾的香茶。
食品小车在桌间穿梭似的,一会儿停停,一会儿走走,大盘小碟、各式点心任君选择。
到此“品茶”真是一番享受啊!
大厅里早已坐满了人。
靠墙的那张桌子边围坐着几位老人,看样子他们来得很早。
他们当中有的带着花镜看着报纸,议论着国家大事;有把小型收音机贴在耳边聚精会神地收听着广播;他们悠然自得地品尝着“一盅茶两件(点心)”欢度晚年的退休生活。
大厅中间几个青年人围成一桌,正在高谈阔论,谈笑风生。
他们大口大口地喝着啤酒,桌上摆着不少食品,看样子这些小伙子可能是生意
人吧。
我们旁边那桌“全家福”祖孙三代有五个人。
那个六、七岁的小朋友,在大厅里跑来跑去,东瞧瞧、西望望,围着食品车转来转去,见到有好吃的,就跑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我要有小伞的ㄠ猓乙
茶楼大厅熙熙攘攘,一片喧闹。
服务员:“牛肉丸、叉烧包、虾饺、肠粉……”的叫卖声,小朋友的嘻笑声,人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和谐的音乐。
岭南文化广州早茶的作文

岭南文化广州早茶的作文
好哒,让我们来谱写一段充满人性化风格的文字,描绘广州人津津乐道的岭南早茶文化吧!
岭南文化广州早茶这门学问,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啊!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仔,自小就对这个饱含岭南人文精髓的传统文化朝夕相处,早已了然于胸。
看看那些老字号的茶楼,古香古色的装潢、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恰如其分地渲染出一派岭南水乡的韵味。
推开大门,香喷喷的咖啡伴着香脆可口的马拉糕味儿扑鼻而来,顿时让人胃口大开。
而那杯浓浓的丝袜奶茶,搭配着香脆爽口的肠粉,绝对是广州人的最爱!小时候,我和哥哥们总是被父母带着去茶楼里吃早点,那味道至今难忘。
除了美食,广州早茶文化还蕴含着岭南人的生活智慧。
大家三五成群,相聚在茶楼里闲坐品茗,边吃边聊天,从天南地北的话题,到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无所不谈。
这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态度,正是广州人宁静淡然的写照。
岭南文化广州早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哲学。
我想,这正是它能够流传至今、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吧!。
广州地域文化普通话作文

广州地域文化普通话作文《广州的早茶文化》广州的早茶文化那可是相当有名的。
我记得有一次去广州玩,住在亲戚家。
一大清早,亲戚就拉着我往茶楼跑。
刚到茶楼门口,就能瞧见那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茶楼看着古色古香的,里面的桌子椅子摆放得很是整齐。
走进去,那热闹的氛围就像过年似的。
服务员们端着一笼笼冒着热气的点心穿梭在桌椅之间。
亲戚熟门熟路地找了个位置坐下,然后就开始点茶点。
什么虾饺、烧麦、叉烧包是必不可少的。
先说说那虾饺,一个个半透明的饺子皮包裹着粉嫩的大虾。
那虾肉新鲜得很,吃起来QQ弹弹的,咬一口还带着些许汤汁。
烧麦顶上是亮晶晶的蟹籽,下面的糯米里裹着肉丁,肉香和米香混合得恰到好处。
叉烧包呢,散发着一股香甜的气息,包子皮软乎乎的,里头的叉烧肉肥瘦相宜,甜咸的味道在味蕾上散开。
再说这喝茶,我们点了一壶普洱。
服务员把茶端上来,熟练地洗茶、泡茶。
倒茶的时候也很有讲究,那茶水如同一条细流,注入小巧的茶杯中。
我学着亲戚的样子,用手指轻轻敲桌表示感谢倒茶。
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时间就在这样悠闲的氛围里慢慢流逝。
在广州,早茶不仅仅是吃东西喝东西,更是一种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交流感情、分享生活的方式。
这就是广州早茶文化的魅力所在,看似简单的吃喝,却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每一口食物,每一盏茶都蕴含着广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广州的骑楼建筑》广州的骑楼建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以前没去过广州的时候,真想象不出骑楼到底是什么模样。
直到有一次在广州的老城区闲逛,那一排排骑楼就像一位位古老的守护者出现在眼前。
骑楼的柱子看起来很是结实,支撑着上层的建筑。
骑楼的底层有走路的过道,过道很宽敞,这要是下雨天啊,不用打伞就可以轻松地在街上行走。
我仔细打量着这些骑楼,发现它们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
有些骑楼的墙壁上有着精美的雕刻,虽然随着岁月的侵蚀有些已经模糊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模样。
有一个骑楼的墙面上刻着花卉的图案,花朵盛开的样子栩栩如生。
有的骑楼窗户的造型也很奇特,是那种带点弧度的设计,感觉很有艺术感。
广东的早茶作文400字

广东的早茶作文400字第一篇:《早茶里的小确幸》广州的早晨,总是带着一丝慵懒,特别是在周末,太阳都似乎赖床了。
我呢,也不例外,平时上学的日子起得比鸡还早,一到周末就想多睡会儿。
不过,今天不一样,老妈一大早就把我从床上揪了起来,说是要带我去体验一把地道的广式早茶。
走进茶楼,热闹的气氛立刻把我的瞌睡虫赶跑了。
这里的人们好像都认识似的,老友见面,点头微笑,互相问候,那感觉就像是来到了一个大家庭的聚会。
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几样招牌点心。
虾饺晶莹剔透,里面藏着几只粉嫩嫩的小虾;凤爪软糯香辣,吃起来特别过瘾;肠粉滑溜溜的,搭配着酱汁,简直是人间美味。
正当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旁边桌上的老伯开始聊起了家常,他们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笑声此起彼伏。
听着听着,我也跟着乐呵了起来。
原来,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收获这么多人情味儿,真是意外之喜啊!一顿早茶下来,不仅肚子饱了,心里也暖洋洋的。
走出茶楼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恍若也被这座城市特有的节奏感染了,步伐变得轻快了许多。
下次再想偷懒赖床时,想想这份美好,或许就能早点起床了吧!第二篇:《茶香四溢的日子》说起广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早茶文化。
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家人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爷爷总会牵着我的手,穿过熟悉的街道,前往他最喜欢的茶馆。
那时候还不太懂得欣赏,只知道跟随着爷爷的脚步,感受那份属于我们的小小幸福。
随着时间流逝,我渐渐长大,对于早茶的喜爱也愈发深厚。
如今,虽然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我还是会定期约上三两好友,或是带上父母一起享受这份悠闲。
最近一次去的是位于市中心的一家新开张的老字号茶楼。
环境布置得古色古香,墙上挂着不少描绘岭南风光的画作,让人心旷神怡。
点单时,我特意挑选了几样爷爷生前最爱吃的点心,比如蛋挞、烧卖还有马蹄糕。
每尝一口,都能勾起无数回忆。
特别是那个味道,恍若能穿越时空,将我带回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关于广式早茶的作文

关于广式早茶的作文《广式早茶:舌尖上的悠闲时光》在广州生活,要是没体验过广式早茶,那简直就像到了北京没去天安门一样遗憾。
广式早茶,那可不仅仅是一顿早饭,那是一种独有的文化,是广州人悠闲生活态度的最佳体现。
我记得有一次,天刚刚擦亮,我就跟着当地的朋友去一家老茶楼享用早茶。
一走进茶楼,那热闹的气氛就像一阵热风扑面而来。
茶楼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慢悠悠地喝着茶,谈天说地;有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小孩儿在椅子上不安分地扭来扭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桌上已经摆好的点心。
找了个空位坐下后,朋友开始熟练地点茶和点心。
首先上桌的是一壶铁观音,那茶叶在热水的冲泡下缓缓舒展,一股清幽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朋友先给我倒了一杯,那茶汤清澈透亮,入口微苦却又带着丝丝回甘。
然后就开始期待点心啦。
不一会儿,虾饺就端上来了。
那虾饺的外皮晶莹剔透,薄得就像纸一样,依稀能看见里面饱满的虾肉。
咬上一口,外皮滑嫩Q弹,虾肉鲜嫩有嚼劲,还能尝到那微微的甜味,两者搭配得恰到好处。
紧接着,叉烧包也上桌了。
叉烧包白白胖胖的,顶部微微裂开,能看到里面诱人的叉烧馅料。
轻轻咬一口,柔软的包子皮加上浓郁咸香的叉烧,那味道在口腔里散开,叫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再看旁边桌上,一位老爷爷戴着老花镜,正仔细地把糯米鸡的荷叶剥开。
动作不紧不慢的,仿佛在享受着一个庄重的仪式。
他用小勺子挖起一块送到嘴里,慢慢咀嚼,眼睛里满是满足。
我身边的朋友跟我说,很多老广州人每天早起就是为了来茶楼坐一坐,喝喝茶,吃吃点心,和邻里朋友聊聊天,这一坐可能就是一上午。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忙碌与喧嚣,大家都很享受这份惬意的早茶时光。
回顾那一次的早茶体验,就像翻开了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册。
那热闹的茶楼,美味的点心,还有那些慢慢享受生活的人们,一切都让人难以忘怀。
广式早茶,它用独特的味道和悠闲的氛围,在城市的每个清晨,讲述着广州的故事。
《早茶楼:广州的生活小剧场》广式早茶这个东西,一沾上,就放不下了。
广东早茶的作文

广东早茶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广州。
广州有“花城”“羊城”之称,这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广州的早茶。
每天早上,茶楼一定是人们首选的消遣的地方。
来到茶楼,总是热闹无比,传进耳朵里的总是叫卖点心的声音,看到的都是人们在享受着广州特色食物。
小孩子们常常不会坐在位置上享受食物,只会拿着点心卡在茶楼里东奔西跑的;大人则会在位置上,细细品味着食物,边吃边与朋友谈笑风生;老人们就会静静品味着那杯清茶,体会着清茶慢慢沁入心脾。
茶楼的广州特色食物也是特别棒,让人吃了都称好。
我每一次去茶楼都喜欢拿点心卡点食物。
我常常坐在位置上,拿着点心卡,等待着服务员推着装满一碟碟食物的车子,穿过每个座位,走到我的座位前,我就拿起点心卡,向服务员拿自己喜爱的食物,服务员也会在卡上按一个印章。
拿到食物,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食物吃起来。
刚把食物放入口中,事物的香味就在口中蔓延开来,我的味蕾也开始跳起舞来。
啊!真是太好吃了!我不禁感叹道。
每一样食物都是那么好吃,味道都各有特色,使吃的人都不知吃哪一个好。
茶楼、茶楼,茶肯定是最有名的,所以来到茶楼必然要喝茶。
很多人来茶楼只为喝茶,不吃食物。
茶也分很多种味道:龙井茶香气清新醇厚,细细品尝一口。
,一阵阵芳香围绕在你口中;铁观音闻的时候有浓郁的兰花香,喝上一口,感觉清新,但却有丝丝甘甜;乌龙茶厚重的味道,刚入口很苦涩,随着品尝的次数增多,就能品尝到苦涩中的清新和甘甜。
我爱我的家乡,但更爱广州的早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广州中考作文素材(茶楼篇)广东广州中考作文素材(茶楼篇)
2015年广东广州中考作文素材(茶楼篇):
广州人嗜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茶楼又称居。
所以,“老广州”称去饮茶为“上茶居”。
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
叹者,享受也。
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
当今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饮茶有一不成文规矩:茶客们平常可以粗口烂舌,但
斟茶和饮茶日寸,得互敬互让,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对方给自己斟茶,也一定以两指轻叩桌面,表示谢意。
这种叩手茶礼一直维持至今,成为岭南的一种民情风俗。
1、广州的茶俗文化
现代广州的饮茶习惯通称为三茶,即早茶、下午茶和晚茶,三茶的时间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同,老一辈茶客保留了早茶的习惯,且大多已退休,有充裕时间饮早茶,早茶便是广州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年轻一代则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饮下午茶和晚茶,以休闲、交友和工作为主要目的。
礼节上,两个基本的礼节是茶楼每个饮茶者都知道的:即叩礼和续水,可见广州人饮茶的习惯和礼节构成了广州茶俗文化的主体。
以指叩桌
这是在广州妇幼皆知的一个典故:
乾隆皇帝微服私下羊城,和周日清来到泮溏村口“享顺楼”的小茶楼,一个伙计右手提着一只大铜水煲,先到乾隆面前,右手往上一提,顿时滚水从高处泻下,势如青龙吐水,由铜煲嘴直注茶盅中,非常好看。
乾隆立刻自己取过铜壶来,站起来,学着伙计的模样,向周日清的茶盅冲起茶来。
周日清受宠若惊,欲行大礼,又恐暴露天子行藏,情急之下,以双指弯曲叩桌,聊代屈膝。
民间由此效仿,遂成茶俗。
有闲诗云:“一盅两件上茶楼,茶礼笃台扣指头,传说乾隆周日清,臣谢君恩当叩首”。
作家曾鹏在《功夫茶话》中写道:广东兴起的以指叩桌表示为自己倒茶者的谢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别人为你倒茶时,曲指轻敲桌面,既表示注意到了热茶正倾入茶杯,“但倒无妨”,又含有致谢之意,相当于说“这厢有礼了”。
而与此同时,宾主尽可以谈笑自若,话该说什么就继续说什么,不会因倒茶的客套而打断话题。
以指叩桌,后来细化到叩单指和叩双指,有人解释说长辈对晚辈叩单指,反之叩双指,也有谓叩双指代表已婚,叩单指代表未婚云云。
校茶师傅
广州茶楼业老行尊冯明泉曾撰文说:茶楼对茶叶的质量非常重视,买货手要有鉴别茶种的知识,这功夫很不简单。
不仅要懂得区分各种茶,而且还要懂得区分各种副品茶,包括青茶,茶骨,以及不发酵的半发酵的和发酵的各种品类繁多的茶。
所以每家茶楼几乎都有一名“校”茶师傅(多是买货手、或仓管员兼),把同类型的不同产地或不同价格的高、中低档茶,混合达到具有色、香、味和耐“冲”(泡)等性能,既适应茶客要求,又降低了成本,这确实是不容易的。
笔者曾亲眼见到他们
品评各种同类茶叶,以同量的茶叶同时泡在若干茶盅里、逐一品评,即时可说出茶叶的产区,特点和采摘季节。
贮存茶叶也十分讲究,特别青茶要严防失味,所用盛茶器皿均用锡制品。
一般茶楼柜架所陈列的、标上茶叶名称的大罐,是没有装进茶叶的,因它的贮量少,如果频繁取、存、罐子容易凹陷,所以这些罐子只是一种标志。
茶楼对普洱茶的贮存也是十分讲究的,因为这种茶越陈越好。
据说存这种茶好过把钱存入银行,因为靓茶可以招徠茶客,
因此,巧心、太如、莲香等老字号茶楼,存贮普洱之多,一般可供用六、七年。
“睇数”与“埋单”
“睇数”与“埋单”,粤语里都是结帐的意思。
茶楼里熙熙攘攘,茶点琳琅满目,但最让我好奇的,就是“先食后睇数”的规矩:进了茶楼,择座落坐,“企堂”(即服务员)给你开了茶单,送上茶来,装满各种茶点的小车推到面前,想要哪件,动手拿就是了。
茶足肚满,招呼“企堂”过来“睇数”,“企堂”用手拨拉着各种碟子和小笼屉,口念心算,很快就报出价来。
父亲告诉我,不同价钱的茶点,用的是不同的碟子。
当时除了广东茶楼外,其他的饮食业都是先交钱后吃饭的。
譬如北京,挤进一个小饭馆,在柜台前排队,大声向服务员汇报自己想吃什么,服务员开好票后,反问一句:“有座儿没有,”好不容易找到座儿,苦熬苦等,跑堂的举着一碟菜出来:“谁的肝,”这也不能怪他,谁让你没找好座儿就开票,客人太多时,你还得自己去拿菜。
那时候不懂管理这个概念,只觉得在广东饮早茶,舒坦。
茶客里有贪小便宜的。
有的茶楼靠珠江边,有人专拣临江窗座,吃了一桌茶点,乘人不注意,将盘儿碟儿扔一些进珠江。
每年清淤,都能捞起不少。
还有更损的,上茶楼时带个公文包,吃饱喝足后悄悄将几个碟子塞进公文包,“睇数”后夹
起包走人,像个绅士。
茶楼生意火爆,人来人往,免不了有人吃完后悄悄溜了,广东人谓之“走单”。
即使偶有“走单”,“先食后睇数”的规矩一直没变,让人不得不敬佩广东饮食业主的大度与宽容。
大约在八十年代,“埋单”这个词代替了“睇数”,“睇数”太直白,“埋单”显得文雅一些。
“埋单”时,“企堂”变成了小姐,
小姐们也不再数碟,茶客要茶点时,小姐就在茶单上做好标记,“埋单”更方便了。
“一厘馆”和“二厘馆”
广东人喝早茶的风气兴起于清代,咸丰同治间有一种“一厘馆”,多在街边巷口开档,架构粗简,只有竹棚遮头。
它的设备很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点,开口挂一个木牌子,写着“茶话”两个字。
茶资仅一厘,故名“一厘馆”。
“一厘馆”后来发展到“二厘馆”,仍为低矮简陋的茶肆。
民谣曰:“去二厘馆饮餐茶,茶银二厘不多花。
糕饼样样都抵食,最能顶肚不花假。
”“抵食”是划算的意思,“顶肚”是吃得很饱的意思,“不花假”是实惠的意思。
广州的茶楼,是在“二厘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茶楼的设备、环境和服务都上了档次,茶资升到三分六厘。
从“企堂”到“靓女”
过去广州茶楼的服务生叫“企堂”,粤语“企”是站立的意思,“企堂”就是指在茶楼大堂工作的员工。
“企堂”各有不同的职务,分为茶炉、地喱、执盆、楼面杂工等。
广州茶楼讲究茶靓水滚,开水被视为茶楼的“命脉”。
茶楼的开水是双重保沸的,除设有专用的开水炉外,每个厅均设一个座炉,座炉多烧煤球,炉面用厚铁板盖上,铁板有孔如炉口大,可放四个铜吊煲。
“企堂”在开水炉取水后,用座炉保
温、加温。
如今的服务更精致了,在档次比较高的茶楼,茶客可以使用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小水壶和小炉子,保证茶客可以用滚烫的开水冲茶。
茶点在厨房里制作好,就由“地喱” 送到大堂供客人选用。
以前茶楼蒸点心用的是小竹笼,每笼两件,五六摞小竹笼放在一个大竹笼里头蒸熟,“地喱”有男有女,一般都备有一根绳子,两端系于大蒸笼底部,然后挂在脖子之上,穿梭于茶桌与厢座之间。
如今许多餐厅都有“递理间”,我推测“递理”源于“地喱”。
“执盆”就是收拾碗碟的意思。
粤语“盘”、“盆”不分,广州话没有盘子一词。
现今你如果在茶楼里大喊“企堂”,是不会有人理你的。
如今的“企堂”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姑娘,犯难的是现在不知道怎样称呼她们,叫“小姐”吧,“小姐”似乎已经成了专用名词,不好用于良家,叫“大姐” 吧,有点不尊敬人家,叫“姐姐” 吧,涉嫌肉麻。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许多茶客用了“靓女”一词,透着几分亲热和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