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风俗
广州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广州的春节风俗有哪些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也是中国南方的商业、文化、交通中心之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广州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广州的春节风俗。
一、年夜饭广州的年夜饭是一道独特的食品文化,也是春节重要的风俗之一。
年夜饭几乎是每个广州人新年必备的一道菜。
在吃年夜饭时,广州家庭的长辈会相互祝福,子孙们也会向长辈拜年,传递着家庭的安康和幸福,庆祝新年的到来。
二、逛花市春节期间,广州市内会有数十个花市分布在各个区域,这也是广州春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在花市里,你可以看到各种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绿色植物,闻着清新的花香,听着现场的音乐表演,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三、看花灯广州市区内的花灯展是春节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花灯制作精巧、造型独特、寓意深刻,每个铁骨铸成的花灯都是手工制作,无论是灯火辉煌的三国城楼,还是雕刻精美的百鸟朝贺,都让人惊叹不已。
四、祭祖广州人尤其重视家族文化,在春节期间会祭祖祷告,同时挂上元宝、桃花等寓意吉祥的物品,祝福每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祭祖时,还有许多编钟奏乐、舞龙舞狮以及民间习俗,让这个传统盛宴更加热闹非凡。
五、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广州也不例外。
在广州的农村地区,放鞭炮的时间通常是在除夕晚上。
放鞭炮的声音代表着开山打路、辟邪消灾,让人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氛围。
六、分财神在广州,有一项独特的春节风俗是“分财神”。
这意味着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公司会在会计面前燃起纸钱和香火,让会计成为“财神”,以祈求公司在新的一年里福祉、财源广进。
以上就是广州的春节风俗,每个风俗都代表着广州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参与过这些活动后,我们更能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和我们共同的文化传承。
希望广州长久凝聚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让我们始终热爱和传承这些美好的风俗。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在广州人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美食文化美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美食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细腻、清淡、鲜美、健康的特色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广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白云山文化娱乐广场的海鲜自助,松林院的荔枝肉,飞得楼的牛腩饭等等。
二、客语文化广州的客家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客家人渴望讲自己的家乡话,他们一致认为广东话的发音是“酸”的,而客家话的发音则是“甜”的。
广州的许多街道和地名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色彩。
三、古传民俗广州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提灯笼、春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每一个都代表着广州人民的智慧及勤劳。
其中,提灯笼节是广州较为有名的节日,这是广州一年中最具传统和特色的节日之一。
四、粤剧文化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其艺术形式独特,表演方式细腻,音乐舞蹈也非常美妙。
广州的一些剧院常常会演出粤剧,并有不同主题的演出,例如爱情、历史等。
五、传统手工艺广州是中国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其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了珠串、西关画、蜡染、刺绣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六、自然旅游广州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包括白云山、南沙湿地、琶洲湿地等。
广州人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广州的自然魅力。
综上所述,广州的风土人情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话题,它与广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无论是在美食、民俗、文化、自然旅游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广州都市气质和豁达胸怀。
论文---广州民俗风情

广州民俗风情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古城,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沉积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我眼中的广州因其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独具魅力。
最能体现广州民俗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广州人爱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来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供应茶水还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是享受的意思。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没有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个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
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
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
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非遗”郑仙诞也承载着广州的文化记忆。
郑仙诞又名白云诞,历史悠久。
清初屈大均在其名著《广东新语》记载:“安期生……于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清泉,以期得仙气。
”郑仙诞是人们纪念郑仙的民俗活动,有上千年历史,承载了广州人行善、积德、保平安的文化记忆。
广州这个民俗活动,将郑仙文化与岭南文化高度融合。
现在郑仙诞已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仙,又叫郑安期,传说他是中原方士,秦朝初年来到岭南,在白云山一带行医卖药,救人无数,有次采仙草九节菖蒲时失足坠崖,传说就此驾鹤成仙。
广州春节的饮食风俗

1.煎堆俗话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广东煎堆更是品种多样,除了“圆碌碌”之外,还有扁扁的九江煎堆,空心的龙江煎堆等等。
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
为民间过年,必备的食品,而现在也逐渐流行送煎堆,而这也代表了对朋友的祝福。
2.角仔广州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以前的广州人,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
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
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
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
3.蛋散蛋散在新年的寓意并不十分明确,但确是现在每一个家庭都会自制的年宵品。
广州人每年都要在家炸蛋散,这叫“开油锅”,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
传统上,还会炸油角、煎堆。
但是相对的,炸油角、煎堆会比较麻烦,所以都会挑最简单的蛋散。
4.萝卜糕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
除广东以外,萝卜糕在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地区亦甚为普遍,当地华人以闽南、潮汕语称之为“菜头粿”。
5.糖果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
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
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团圆。
6.腊味「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风干。
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天气寒冷且干燥,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适合风干制腊味,因以为名。
广州人家过去讲求“秋风起,吃腊味”,随着饮食潮流改变,如今的腊味一年四季可食,更因为既有传统意义又实用体面,而渐成市民选择年货的心水。
广州丧事的规矩

广州丧事的规矩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广州,丧事有着一整套独特的规矩和仪式,这些规矩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广州丧事的规矩。
丧事一般从离世的第二天开始,亲友们会集中在离世者的家中悼念。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会佩戴白色纸花,代表对逝者的哀思。
同时,家属会在主厅摆放一张灵位,上面放置着逝者的遗照和牌位。
此外,还会摆放一些鲜花和香炉,以供亲友们献花和焚香。
丧事中的服饰也有着特定的规定。
广州人认为,丧事期间应穿着素色的衣服,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男性一般穿着素色长袍,女性则穿着素色旗袍或长裙。
此外,男性还会佩戴白色丧帽,女性则佩戴素色头巾。
这样的着装要求既庄重又庄重,彰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广州的丧事中,亲友们还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丧家人的行礼。
丧家人会在灵堂前跪拜三次,以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敬意。
而亲友们则会在旁边默默地观礼,表达他们对逝者的哀痛之情。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还会向家属献上纸钱和鲜花,祈求逝者在天堂得到安宁和幸福。
在广州的丧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那就是送葬。
在送葬仪式中,亲友们会将逝者的棺木抬到墓地,并在墓地前进行告别仪式。
在告别仪式中,丧家人会再次行礼,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思。
而亲友们则会默默地瞻仰逝者的遗容,向逝者告别。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还会向逝者的墓地献上纸钱和鲜花,祈求逝者在来世得到幸福和安宁。
丧事结束后,亲友们会举行悼念宴会,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哀痛。
在宴会上,亲友们会用酒杯敬献逝者,以示对逝者的敬意。
同时,亲友们还会分享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回忆,共同怀念逝者。
在宴会结束后,亲友们会再次向家属表示慰问和感谢,以示对家属的关怀和支持。
广州的丧事规矩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亲友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表达他们对逝者的思念和哀痛。
这些规矩不仅凝聚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珍视,更是传承了广州丰富的文化遗产。
广州春节的传统风俗

广州春节的传统风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广州人民最为庆祝和热爱的节日。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春节传统风俗。
以下将为您介绍广州春节的传统风俗,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独特而古老的节日。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传统之一,在广州也格外重视。
广州人认为年夜饭的菜肴要丰富多样,有益且含有吉祥之意。
通常包括鱼、虾、猪肉、鸡、鸭等各类肉类食品,象征着丰收和团圆。
此外,还会备齐热气腾腾的汤品,在寒冷的冬日里温暖全家人的心。
二、敬神祭祖春节期间,广州的家庭都会上香、焚纸钱,向祖先表达敬意,并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好运。
人们会亲自前往拜祭,或者选择在家中摆放神龛和祖先牌位,进行祭祀仪式。
这是广州人民传统的孝道文化体现,也是传承祖先智慧的一种方式。
三、舞狮舞狮是广州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之一,也是广州春节庆典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舞狮活动往往在初一和初二进行,狮子舞者穿着狮子造型的服装,舞动狮尾和狮腿,表演形象生动有趣的舞蹈动作,以示吉祥和驱邪。
人们在商家门前表演舞狮,还会给狮子钱或红包,以求商店生意兴隆和好运连连。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广州春节传统的重要习俗之一,代表着驱邪和祈福。
人们在除夕夜和初一早晨放鞭炮,以驱赶邪恶的灵魂,保佑家庭平安和吉祥。
鞭炮声震耳欲聋,给人们带来新春的喜庆氛围,也展现了广州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拜年广州人非常重视拜年这个传统习俗,这是一个表达美好祝愿和传递新年祝福的方式。
人们会带着鲜花、水果和礼品,拜访亲朋好友、长辈和师长,并送上新年的祝福。
在互相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也会交流一年的心愿和期许,增进亲情和友情。
六、观灯广州的春节不仅有传统的庆祝方式,还有美丽绚烂的灯光秀。
人们在春节期间可以到广州市区的花市、公园和街道欣赏各种灯饰和花灯表演,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灯光秀通常包括各种形状的灯笼、彩灯和舞台表演,给人们带来视觉盛宴。
总结:广州春节传统风俗丰富多样,体现了广州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重视。
广州的特色

广州的特色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大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美食和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广州的特色:1.广州塔: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高达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
广州塔的观景台提供了俯瞰全城的视野,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2.珠江夜游: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夜幕降临时,乘船游览珠江,欣赏两岸的夜景,是一种非常浪漫和舒适的体验。
3.早茶文化: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其独特的传统之一。
在茶楼里,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点心,如肠粉、叉烧包、糯米鸡等,同时享受悠闲的茶点时光。
4.广式点心:广州的广式点心以其品种繁多、口味独特而著名。
例如虾饺、烧卖、糯米鸡等,都是经典的广式点心,值得一试。
5.广州美食:广州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粤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
在广州,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粤菜和其他地方的美食,如炖汤、烧烤、火锅等。
6.广州购物:广州是购物的天堂,北京路、天河城等购物中心和步行街提供了各种商品和品牌选择。
此外,广州的传统市场和夜市也是购物的好地方。
7.越秀公园: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公园之一,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湖泊和古建筑。
8.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种文化融合了中原和南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学和风俗习惯。
在广州,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岭南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和展览。
9.广东话:广州话(又称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广州生活或旅行时,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广州话用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体验当地文化。
10.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盛会之一,每年在广州举行。
在广交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只是简要列举了广州的一些特色,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和体验的文化活动等待您去发现。
广州丧事的规矩

广州丧事的规矩一、引言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广州人重视传统礼仪,尤其在丧事方面,有一套规矩和仪式。
本文将介绍广州丧事的规矩,以增加人们对广州文化的了解。
二、丧事前的准备1. 家属应提前联系丧事承办人,确定丧事的时间和地点。
2. 家属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决定葬礼的规模和奢华程度。
3. 家属应提前通知亲朋好友,以便他们安排时间参加葬礼。
三、通知丧事1. 家属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面对面告知亲朋好友丧事的时间和地点。
2. 家属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帮忙传达丧事消息,以免错过重要人士。
四、丧事期间的礼仪1. 丧事期间,家属应穿着素色的服装,以示哀悼。
2. 家属应在灵堂前摆放鲜花、烛台和照片,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3. 亲朋好友可以前往灵堂吊唁,向家属表达慰问之意。
4. 亲朋好友可以在灵堂前向逝者献花,以示对逝者的敬意。
5. 丧事期间,亲朋好友应低调行事,避免大声喧哗和过度悲伤。
6. 家属可以准备一些糕点、水果、茶水等,供亲朋好友食用。
五、告别仪式1. 告别仪式通常在葬礼当天举行,家属和亲朋好友将逝者送入坟墓。
2. 家属和亲朋好友可以手持鲜花或烛台,围绕坟墓行三圈,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祈福。
3. 家属和亲朋好友可以默哀片刻,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4. 告别仪式结束后,家属和亲朋好友可以留在坟墓旁,默默祭拜逝者。
六、安葬仪式1. 安葬仪式通常在告别仪式后进行,家属和亲朋好友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棺材,并将棺材放入坟墓。
2. 家属和亲朋好友可以在坟墓旁献上花束或烛台,表示对逝者的缅怀和祝福。
3. 家属可以在坟墓前燃放鞭炮,驱除邪气,为逝者送行。
七、丧事后的安排1. 家属可以举办茶会,感谢亲朋好友的慰问和支持。
2. 家属可以为亲朋好友准备一些纪念品,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3. 家属可以安排一些纪念活动,以纪念逝者的生平和贡献。
八、结语广州的丧事规矩源远流长,体现了广州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通过遵守这些规矩,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广州的优秀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的风俗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口众多,各地的风俗习惯更是不同。
我是广州人,而且广州又有怎么的风俗呢?广州既有喧杂繁华的闹市,又有清僻幽静的所在;既给人强烈的现代冲击,又保留了悠远的古代风俗;既被人们称作荒芜的文化沙漠,又拥有灿烂的古老历史。
一个拥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正释放出勃勃的生气。
隋唐五代时期,广州就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一直到宋朝,都保持着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到了清代,清政府实行的一中通商持续83年之久。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曾是时髦的代名词,到处充斥着广州的发财神话,对充满幻想的淘金者来说,那里大概是天堂,又是地狱。
现在,广州仍是一个各种生存规则和游戏规则的商业大市场,一年两度的广交会更加重了它的商业氛围。
广州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如诱人的夜生活、狂飙的锐舞、新潮的时装总是冲淡人们记忆中的羊城传说、三元里抗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类的旧事;人们印象中的广州缺乏文化,但走近广州,就会体会到广州不是没有文化,只是主宰这个城市的不是那种抽象、优雅、远离生活的文化,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温厚的世俗文化。
吃、买、玩、娱等方面的“动态”人文旅游资源反映了广州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迎春花市、龙舟节、荔枝节、荷花节、美食节、欢乐节等节庆活动又为广州这座南国都市增添了繁华与魅力,而广州人温软绵甜的口音则使城市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对匆匆过客而言,空乏地走过几条大街、几个景点,广州呈现的或许只是拥挤和浮躁的一面而已;只有细心地品味广州的生活,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真谛。
生在苏州,住在杭州,食在广州。
广州,名菜名点丰富,茶楼酒肆林立,想食什么都可以如愿,故食在广州当然惬意。
这首全国流行的民谚,道出了“食在广州”之誉闻名海内外。
粤语:来广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来到广州,听本地人说话,就象听鸟语,不明白!人们对广东、对广州的印象恐怕最早是从粤语、粤菜、粤语歌开始的。
关于粤语,有人曾做过“广州人在外地人中的印象”这样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几乎将近1/3的外地人一提起广州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广州话,即粤语,成为排在第一位的印象,可见,粤语影响之大,它远非一般地方方言所能比拟的。
粤语又称为广州话、白话,它通行于广东、广西东南部以及香港、澳门,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汉语七大方言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广州是粤语的中心,广州市区是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标准语,广州话在整个粤语方言中最具权威;有着粤方言“普通话”的地位。
而且长期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在整个岭南地区都具有有“普通话”的作用。
广州人嗜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爱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正国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份就是当年的茶楼,现在已是百年老字号店了。
广州人在饮茶上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人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全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
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
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
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再说是充满岭南传统节日气氛的广州除夕花市,那十里长街,摆满各种鲜花,任君选购。
爱花惜花的广州人,络绎不绝,穿梭其中。
还有“卖懒”的少儿,招摇过市,那热闹的情景,也是非亲临现场所难以品位的。
还有那元宵灯会,剔透玲珑多姿,令不目不暇接。
再有广州七夕风俗之七巧,重阳登高之踊跃,冬至节日之隆重(广州人谓“过冬大过年”)。
广州的爬龙舟,与别的地方赛龙舟不同。
别的地方大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广州赛龙舟则是每看端午节前后广州民间的传统节日。
广州的波罗庙会也有别于其他的庙会,它是为经纪念海神的诞日,庙会期间扎制的波罗鸡,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
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早茶,说是喝茶,其实是个早餐而已,只是这个早餐吃得有讲究,并且一直佐以各种香茗,因而得名。
广州的早茶极少是小餐馆开设的,大都由足够规模的酒店和宾馆酒家开设,环境装修得极尽奢华。
早茶却是无一例外地价廉物美,贵的也不过十几二十几元,享受的却是名副其实的星级服务。
只要你口袋里有个百八十元的,只要你不是邋遢的背心拖鞋着装,你便大可以气宇轩昂地步入任何一家豪华的酒店,理直气壮地坐下来美美地享受你那一盅两件的香茶美点。
而普通的酒店,尤其是不在市中心的那些酒店,点心低价到两元一份,茶位一元一位的也有。
广州人的待客相对是比较轻松的,因为请请“早茶”终究算不得太大的负担,个人消费不算节俭,举家相聚不算破费,待客会友也不算寒酸。
广州早茶内容很多,但不外乎是茶水与点心。
叉烧包、水晶包、小笼肉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凤爪、牛肉、肚片加上各类干蒸的烧卖、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鱼片粥、猪肠粉、虾仁粉、云吞……虽然现在也出现了所谓的“星级早茶”,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点豪华的形式,再说这终究不是也不会是广州早茶的主流。
而在早茶中扮演了超级配角的茶,更是不能不说上一番。
普通茶位的,便是有上好的乌龙,香片,铁观音,普洱,菊花等等不下十来种。
有钱的,又有功夫茶嗜好的,那就可以在比较讲究一点的酒店喝到明炉现烹现煮的顶级冻顶乌龙茶,雨前碧螺春,陈藏普洱,新摘龙井了。
寿眉,毛尖,凤凰单枞甚至马骝槭也不在话下。
老广州饮早茶,其实是一种交际方式。
一大早,同事乡里的凑到一起,一人一壶习惯了的香茗,再叫上两样想吃的点心,拉拉家常,道道新闻,交流一下心得……退休了的师傅们或者打够麻将的全职太太们等一干有闲的人在空调环境里泡上一个半天,既满足了口福,又饱了耳欲,还不知不觉地打发了寂寞的时间。
而做股票的,做期货的,可能就这么一喝一聊之中,即刻就决定了是发达到笑,还是转身就去跳楼了。
因为真的假的资讯,都在一个早茶中释放出来了,判断对错,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在广州,“过春节”是称为“过年”,虽然近年来过年的气氛似越来越淡,但民间的一些习俗还是保留着。
如买年花(当然是鲜花啦)盘桔布置家居的,年初一成年人开始“派利是”的等等,这些一直都没变。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仔,我所写的应该是地道的广州人过年的习俗。
说广州人过年的习俗得从年尾开始。
年廿四(农历十二月廿四)拜灶君广州人有此传说“官三,民四,旦家五,发疯六”。
此话意思是说:当官的年廿三拜灶君,平民百姓的年廿四拜,打渔的船家就年廿五拜,年廿六是有麻疯病的人才拜的。
也就是说,在广州,如你要拜灶君,就得在年廿三或年廿四拜,错过了日子就只能作罢,否则就会被人误会为“旦家”或有麻疯病的人。
年廿八(农历十二月廿八)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到了这天,是清洁家居的日子。
可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凑,这“年廿八洗邋遢”未必每家都做得到,但如果有空在家相信都会选择这日子来打扫一下自己的家居的。
这“洗邋遢”是有“意头”的,意思是将过去一年的晦气一扫而去,迎接新的一年。
年廿九(农历十二月廿九)开油锅到了年廿九,家庭主妇就会用食油炸油角煎堆什么的。
这在过去(本人还是孩童时)是非常讲究的;当炸油角煎堆时,成年男人或怀孕妇女是不能进入的,其他人也不能说半句不吉利的如“死,衰,惨”等字眼的话,记得小时就有一次犯忌而被婆婆掌嘴的。
这日子严格来说应该是“家庭主妇日”,是“女人大晒,男人行开”的日子。
如今油角煎堆等都已经不合现代人的口味,在超市也有现成的卖,但这“开油锅”是一定做的,意思是来年“家肥屋润”。
现在广州妇女们都会用炸蛋散皮来代替这简单而隆重的仪式,这个习俗相信地道的广州人家肯定不会缺少年三十(农历十二月三十)食团年饭后“行花街”年三十吃团年饭,相信全中国皆如此,至于饭后的“花街局”应该就是广州的一大特色。
花市,可能是穗港澳珠三角才有的特色。
顾名思义,花市就是卖花的市场。
广州市的花市是在马路上临时搭建的,每个区一个,一般从年廿八到年初一的凌晨三点。
前面已经说过,广州人有过年买花和盘桔布置家居的习惯,这也有意头;花代表“花开富贵”,盘桔代表“大吉大利”。
所以这在广州是绝对不能少的。
而行花街”的象征就是去转运,最好是穿上新买的鞋去逛,以“踩小人”。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开始拜年“派利是” 年初一,先说广州的习俗,这天是不杀生的,所以年初一这天绝对不会吃到新宰的肉,肉是可以吃到,但只会是昨晚(年三十)吃剩的“隔夜送”,但新蒸的腊味就可以吃。
当然了,现在多数是到酒楼饭店吃,杀生的不是自己,是那帮厨房佬,所以在酒楼饭店里照吃不误的大有人在,而虔诚者多吃素。
说到虔诚,广州人比较迷信,所以年初一凌晨各大庙宇都会有不少的人在排队争上“头柱香”以祈神保佑。
年初一另一大件事就是开始“派利是”。
在广州这“派利是”是有约定的,“派利是”者必须是已成婚的,也就是说,一旦你成婚就得准备利是钱过年。
年纪大的派给年纪小的,若对方年纪比自己小但已成婚的可以不给,但其小孩就一定要给。
所以“做细”的过年一定有“着数”。
年初一也是串门拜年的开始,这年初一的拜年也有禁忌的,如果你是女人,你最好就不要主动上门拜年,因为如果新年第一个入门口的客人是女人对主人家来说是不吉利的,男人就相反(晕)。
另外,出嫁了的女人这天是不应到娘家拜年的,传说这会“食穷娘家”。
年初二(正月初二)开年年初二这天称为“开年日”,出嫁了的女人会在这天回娘家拜年,这天有一餐(午或晚均可)叫“开年饭”,与初一的不同,这餐就可以大开杀戒大鱼大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