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作文
内蒙古风土人情作文

内蒙古风土人情作文第一篇:《草原上的笑声》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被窗外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吵醒了。
揉了揉眼睛,透过窗帘缝隙看到外面一片翠绿,心情瞬间就变好了。
收拾好行囊,我和朋友们一起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旅程。
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渐渐变成了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
到了目的地,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牧民们。
他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好像每一个人都在用笑容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我们跟着他们走进了一顶顶白色的蒙古包,里面的布置简单却温馨,墙上挂着的都是他们的生活照,每一张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中午的时候,牧民们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手抓羊肉、奶酪、还有奶茶,每一道菜都充满了草原的气息。
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恍若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些声音飘散了。
饭后,一位老奶奶还教我们唱起了当地的民歌,虽然开始时唱得有些磕磕绊绊,但慢慢地也被那旋律感染了,跟着哼了起来。
夕阳西下,草原上空的云彩被染成了金色,一群群羊儿悠闲地在草地上觅食。
我们骑上马背,在牧民的带领下开始了草原之旅。
风从耳边呼啸而过,马蹄踏过草地的声音与远处传来的牧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
那一刻,我恍若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宁静。
夜幕降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是无数的小眼睛注视着大地。
篝火晚会开始了,大家围着火堆跳起了舞,火焰映照着每一张笑脸,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味。
直到深夜,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蒙古包,躺在床上,闭上眼,耳边似乎还能听到那晚的歌声和笑声,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
第二篇:《草原之约》记得那是初夏的一个清晨,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踏上了一段前往内蒙古的旅程。
车子驶离了城市的喧嚣,渐渐地,道路两旁的景色变得越来越原始,越来越自然。
终于,在一片广阔的绿色之中,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草原。
抵达目的地后,我被安排住在了一个传统的蒙古包里。
一进门,就被那种简单而又不失温馨的布置吸引了。
各地风土人情作文

各地风土人情作文咱这中华大地啊,那真是地大物博,各地的风土人情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妙处。
今天我就来和您唠唠我所知道的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保准让您乐一乐,也长点见识。
先说说东北那旮旯吧。
东北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热情豪爽,就像那冬天里的大火炉,热乎得很。
到东北去做客,一进门,主人准会扯着大嗓门喊道:“来啦,快上炕,热乎着呢!”那大炕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能吃饭、能唠嗑,晚上还能睡觉。
东北的菜量也特别实在,大盘子大碗的,就像东北人的性格一样敞亮。
一道猪肉炖粉条子,那粉条子吸满了肉香,猪肉炖得烂乎乎的,一吃就停不下来。
还有那酸菜,酸溜溜的,和血肠、白肉一起炖,那味道,啧啧,绝了。
东北人唠嗑也特别有趣,那口音就像是带着一股浓浓的喜剧味儿,“干哈呀”“咋整的”这些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就像在听相声似的。
再说说四川。
四川那可是个火辣的地方,不光是气候热辣辣的,人也是热辣辣的,菜就更不用说了。
一走进四川的小街小巷,就能闻到那空气中弥漫着的辣椒香味。
四川火锅那可是闻名全国啊,红红的锅底就像一片沸腾的“火海”。
毛肚、鸭肠往锅里一涮,七上八下就熟了,蘸上香油碟,又香又辣又脆。
四川人打麻将也是一绝,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里、茶馆里,到处都能听到麻将碰撞的声音。
而且四川人打麻将还特别有自己的风格,一边打一边还唠着家长里短,那热闹劲儿,就像在开一场欢乐的聚会。
接着咱来到云南。
云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大观园,住着好多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
比如说傣族的泼水节,那可是一个超级欢乐的节日。
到了泼水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端着水盆或者拿着水枪,互相泼水。
这泼水可不是为了打闹,而是一种祝福呢,被泼得越湿就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到了晚上,人们举着火把在田野里奔跑,那星星点点的火光就像天上的星星落了地。
小伙子们还会在火把节上赛马、摔跤,展示自己的英勇。
云南的风景也是美得不像话,大理的风花雪月,丽江的古城韵味,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我家乡的风土人情或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我家乡的风土人情或风俗习惯的作文我家乡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风俗习惯独特,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要说说我们家乡的美食。
这里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菜——麻辣烫。
这道菜的特点就是辣,而且还有很多种食材可以选择。
比如说牛肉、豆腐、蔬菜等等。
每次吃麻辣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好像在吃一场盛宴一样,非常过瘾。
除了美食之外,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节日。
比如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和习俗。
比如说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等;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等;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等。
这些节日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还让人们更加了解我们家乡的文化。
我们家乡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点。
比如说一座古老的城墙、一片绿色的竹林、一条清澈的小溪等等。
这些景点都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惬意。
每当我走在这些景点里面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里面一样。
我想说一下我们家乡的人们。
他们都非常友好和热情。
每次我去拜访朋友或者亲戚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热情地招待我,并且给我提供很多帮助。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温暖和舒适。
我非常喜欢我的家乡。
它有着美丽的风景、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友好的人们。
我相信只要你来到这里一次,就一定会爱上这里!。
令你难忘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的作文

令你难忘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的作文示例文章篇一:《难忘的家乡风俗》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又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
那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每年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一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啦。
妈妈和奶奶会一起去集市上采购各种各样的年货,什么糖果啦、瓜子啦、水果啦,把家里的柜子都塞得满满的。
爸爸呢,则会带着我和弟弟打扫屋子,把窗户擦得亮晶晶的,能照出人影来。
我一边干活一边嘟囔:“哎呀,累死人啦,为啥要这么辛苦呀?”爸爸笑着说:“傻孩子,这是为了迎接新年,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都扫走,新年才能有好运气呀!”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可是有讲究的,要祭灶王爷。
奶奶会在灶台前摆上甜甜的灶糖,嘴里还念念有词:“灶王爷,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我好奇地问奶奶:“灶王爷真的能听到吗?”奶奶摸摸我的头说:“心诚则灵呀!”终于盼到了除夕,这一天才是最热闹的呢!一大早,爷爷就开始贴春联,红红的春联一贴,立马就有了过年的气氛。
我也跟着帮忙,一会儿递胶水,一会儿看看贴得正不正,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丰盛的菜肴,看得我直流口水。
有香喷喷的红烧肉,有鲜美的清蒸鱼,还有我最爱吃的饺子。
爷爷笑着说:“多吃饺子,能交好运!”我一边大口吃着饺子,一边说:“我要交好多好多的好运!”吃完年夜饭,大家就一起守岁。
大人们聊天,我们小孩子则在一旁玩耍。
我心里想:这一夜怎么这么长呀,我都等不及要放烟花啦!好不容易熬到了十二点,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烟花把天空都照亮了。
我兴奋地拉着爸爸的手:“爸爸,爸爸,快带我去放烟花!”爸爸带着我来到院子里,点燃了烟花,那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美丽极了!正月初一,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
我和弟弟一见到长辈,就恭恭敬敬地说:“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发红包,拿到红包的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富翁。
走过千山万水,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作文(3篇)

第1篇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前行,走过千山万水,见识到不同的风景,领略到各地的风土人情。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珍惜。
今天,就让我带着你们一起走过千山万水,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江南水乡的柔情江南,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在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让人陶醉。
走进江南,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之中。
在苏州,我们参观了拙政园、留园等古典园林,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走在青石板上,听着潺潺流水,感受着江南的柔情。
夜晚,我们漫步在苏州河畔,欣赏着两岸的灯火阑珊,仿佛置身于梦境。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灵隐寺等名胜古迹。
西湖的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在灵隐寺,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宁静与和谐。
二、塞北雪域的豪情与江南的柔情相比,塞北雪域则显得更加豪放。
在这里,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奔腾的河流,构成了独特的塞北风光。
在内蒙古,我们参观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见识到了蒙古包、马背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草原上,我们骑马、射箭、篝火晚会,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与豪情。
在西藏,我们游览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宗教圣地。
在珠穆朗玛峰下,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壮美。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塞北雪域的神秘与神圣。
三、西域边陲的异域风情西域,一个充满神秘的名字。
在这里,丝绸之路的繁华、古堡的沧桑、异域的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在新疆,我们参观了喀纳斯湖、天山天池等自然风光。
在喀纳斯湖,我们见识到了神秘的喀纳斯水怪;在天山天池,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敦煌,我们参观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古迹。
在莫高窟,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辉煌;在鸣沙山月牙泉,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中原腹地的厚重文化中原,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厚重底蕴。
在西安,我们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遗迹。
在兵马俑,我们见证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在大雁塔,我们领略了佛教文化的传播。
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范文(精选3篇)

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范文(精选3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1我生在充满人情味的厦门,厦门是最棒的地方。
厦门的特产很多,但我最喜欢的就是丝瓜,当地的丝瓜有着和别的丝瓜全然不同的风味,炒这里当地的海鲜更是一绝,简直就是一道山珍海味。
而且丝瓜对身体很好,所以我很爱吃。
这里也有许多的美景,而我对于广场最有感觉。
我最喜欢里面的彩虹桥了,晚上,彩虹桥的灯开了,七彩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广场,此时,我们全家会去那里散步,顺道欣赏着这里的美景,让平日紧绷的心灵沉澱一下。
在广场里,我们可以听到海水扑打岩石的声音,海浪打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喷得水花四溅,看起来很有活力;还有,当我站在道路上,徐徐的海风迎面吹来,夹带着一点海水的咸味,好像在陪我看海,真是舒服!这里的海,是鱼的故乡,海里,有很多奇妙的生物,所以,渔夫会在这里的海边钓鱼、捕鱼,因为,有了大海的眷顾,每一次,都是大丰收。
这里还有许多特别的植物,比如:大榕树,榕树下可以乘凉,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
这里的美景好多,有空来这里走走,没出国也能享受出国度假的感觉,也是不错喔!家乡的风土人情作文2我的家乡——南城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
它物产丰富:有绿油油的油菜,有闻名的麻姑茶叶,有新鲜的淮山和莲蓬;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家乡有一条缓缓东流的盱江河,很长很老,也很美。
清晨,沿河方向望去:满目葱笼,柳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密叶团团簇簇,欣欣向荣。
疏密相间的枝条织成一幅翠绿的轻纱,似惟似幕,掩映在窗前,温柔、甜美。
我的心也甜甜地沉醉在绿河的怀抱里。
盱江河,它拥抱着澄碧的天空,它催开火红的春花,它抚爱潺潺的溪泉。
啊!盱江河,您托着人类生存之舟,穿过生活的波浪,扬帆而去。
风土人情话题作文

风土人情话题作文风土人情话题作文(通用26篇)地域风情与风土人情,我们自生活感受,自作文抒发。
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风土人情作文范文,以供参阅。
风土人情话题作文篇1所谓风情,就是风土人情。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但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不相同。
我来到了拉萨老城。
从贡嘎机场出来,我觉得呼吸困难,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反应吧。
刚到拉萨城,我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鲜。
甚至有点像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
藏民住的房子非常有特色。
房子的颜色一般最常见的最红、白、黑这三种。
从远处看,房子是一个梯型。
我有幸参观了一个民居。
这可不是普通的民居,听说这是藏族文字的创作者以前住过的地方。
距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了,看来这房子真牢固。
原来,房子是用宽2米的砖头建造的。
在这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些虔诚的藏民。
在拉萨的街头,随处可见手拿转经筒,身穿破旧的羊毛毡的朝圣者。
他们嘴里念着六字真言,手里的转经筒不停地转。
大家常说,西藏人很穷。
其实不是这样,西藏有许许多多的矿产资源。
藏族是全民信佛的一个民族,藏民们只要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都会自愿奉献出来,捐到寺庙里,绝对没有一点私心。
拉萨,是西藏的缩影。
从这里我看到了西藏人的朴实无华。
这里也是西藏的中心,汇聚了各方来客。
文化在这里碰撞着,交流着。
心与心也在碰撞着,交流着,探出真诚的火花。
风土人情话题作文篇2我的家乡,来自一个农村,虽然它并不繁华,也谈不上风景如画,但它在我的脑海里却是最美的一幅画。
家乡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每当听到人家在谈起家乡时,心里总有那暖暖的感觉和甜美的回忆,家乡总能让我们在无意中留下…家乡美,家乡好,家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最美好的地方,不管是否发达繁荣,还是贫穷落后。
我的家在宁德古田,那里不是很富裕,相比同省的其他一些地方而言,生活水平不算高,但是每个家庭都注重教育,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走出贫困,到外面闯荡,增长见识。
上海的民俗关于风土人情的作文

上海的民俗关于风土人情的作文篇一《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气》上海,这个充满魅力的大都市,它的民俗风情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我特别钟爱上海的弄堂,那里有着道不完的上海风土人情。
弄堂就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
我住的那条弄堂,是很有年代感的了。
从外面看,弄堂口两边是一些小小的杂货店,卖着些日用百货。
店门口摆着竹椅,老人们常常坐在那里,手里拿着蒲扇,夏天的时候扇啊扇的,眼睛半眯着,像是在打盹又像是在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进了弄堂,两边是挨得紧紧的房子。
这些房子的墙壁都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每到傍晚时分,各家各户开始做饭。
那才是弄堂里最热闹的时候。
油烟从窗户里飘出来,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饭菜的香味。
我经常能闻到王家姆妈的红烧肉香,那红烧肉一定炖得特别入味,肉皮带着点焦香,肥肉部分变得半透明,入口即化,瘦肉部分也是质地软烂、味道浓郁。
我闻着这味儿,肚子里的馋虫就开始作怪。
在这边,邻里关系特别亲近。
张阿婆做了什么好吃的,总会给隔壁的小毛头端一碗过去。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就看到李叔站在自家门口和对面的老王大伯聊天。
李叔手里拿着黄鹤楼的香烟,老王大伯正抽着自己的烟斗。
李叔说他今天在菜市场里碰到件好笑的事情,鱼贩子带来几条特别大的草鱼,有一条蹦起来差点就跳到隔壁卖菜的摊位上了。
老王大伯听了就哈哈哈大笑起来,烟斗里的烟一股一股地往上冒。
弄堂里还经常能听到上海话的家长里短。
阿婆们扯着嗓子喊自家小孩回家吃饭。
那些孩子们呢,正在弄堂中间玩着跳皮筋或者打弹珠。
几个小囡围着圈跳皮筋,嘴里还念着口诀“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她们的辫子随着身体的跳动一甩一甩的,脸蛋红扑扑的,充满着童真的活力。
这就是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气,平凡而又令人着迷,满满都是日子的温馨。
篇二《上海的城隍庙之趣》说到上海的民俗风土人情,不得不提城隍庙。
那地方可真是人山人海又趣味盎然。
我第一次去城隍庙的时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啥都新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人嗜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
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
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
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
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
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
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
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
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
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
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
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
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
花
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
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
但那时是天天都有
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
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
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
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
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
市内各区均有花市: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
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
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
每个花市搭起彩楼,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
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
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
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
亦叫重五、端阳。
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
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
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
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
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
实质是以艺术性
为主。
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
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
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
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
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
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
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
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