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合集下载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700字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700字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700字篇一:我爱陕西(700字)作文精选作文:我爱陕西(700字)作文勉县实验小学五(5)班郭书雅我不追求繁华的上海,也不向往古老的北京,我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更爱陕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自强不息、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辉煌、举世睹目的文明成果。

陕西人为中华文明的创立、发展谱写了重要的篇章。

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

一代又一代陕西人在广阔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陕西的名胜古迹十分多,就让我这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来为你介绍吧!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距西安市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

兵马俑也就是制成的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现在已经挖掘出三个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修筑时间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也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八大奇迹。

华清池,位于西安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着名的温泉胜地。

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

中国古都西安城内,有两座古塔,是大雁塔和小雁塔,遥远的天际线上,它们绝美的身影,凝固住了一段历史的风华。

看到这么多名胜古迹,我真庆幸我是一个陕西人,被这种古典文化熏陶。

生活在黄土高原下,欣赏这一幅幅壮美的山图美景。

感受着这粗犷、朴实、热情的人文风情,我真的感到我对陕西真是无比的热爱。

陕西人可以用二十个字形容: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

孙思邈是陕西铜川人,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别后人誉为药王。

张骞是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为促进西汉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爱你陕西!五年级:郭书雅篇一:读后感《我爱吕西安》读《我爱吕西安》有感徐州市篇二:我爱家乡我爱家乡——边城作文六年级作文850字人人都说家乡好,我的家乡就在一脚踏三省,有着“小南京”之美誉的边城。

我的家乡是旅游的最佳地方,这里有美丽的风景,风味小吃,依山傍水。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这些风俗不仅反映了陕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陕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西家乡的风俗吧。

一、陕西民间艺术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

其中,古老的秦腔、泗水曲、评书等乡土文艺是陕西传统文化的瑰宝。

秦腔源于秦腔与关中曲艺双"鼎盛"的历史原因,它以擂何、示有勇等搏打动作为基本动作,并在剧中要配以琴、筝伴奏。

当听到悠扬的秦腔唱响,陕西人民总是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

而泗水曲源于中国古代的女子乐曲,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纯洁、高雅、深邃、宁静"为基本特点,尤以"柔美、文静、委婉、感人"为最大特色。

评书是一种口传文艺,是配戏曲行当武生时的声腔,称武生档,现在也有小生档、旦角、老生档,共计有十几个档。

评书是配戏曲表演的声音,一般以评书作为谢幕的收场白。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使得陕西文化更加丰富,也使得陕西人民更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民俗节庆在陕西,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庆,而这些节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陕西传统的节庆。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陕西也是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家家都会祭祖、祈福,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还有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显得热闹非凡。

端午节时,陕西人民都会吃粽子,赏龙舟,还有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民俗传统陕西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如陕西的结婚习俗是非常隆重而庄重的。

结婚时,新郎和新娘都要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如迎亲、回门等。

在迎亲时,新郎要派人去新娘家送嫁妆,新娘家要燃放鞭炮迎娶。

陕西民风民俗的作文(通用6篇)

陕西民风民俗的作文(通用6篇)

陕西民风民俗的作⽂(通⽤6篇)陕西民风民俗的作⽂(通⽤6篇) 在平时的学习、⼯作或⽣活中,⼤家⼀定都接触过作⽂吧,作⽂是从内部⾔语向外部⾔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能明⽩的语⾔,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所理解的外部语⾔形式的转化。

你写作⽂时总是⽆从下笔?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陕西民风民俗的作⽂(通⽤6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陕西民风民俗的作⽂1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周、秦、汉、唐等⼗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建都,⼜是⾰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乡,横跨陕北⾼原、渭⽔盆地和秦巴⼭区。

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争奇⽃艳,异彩纷呈。

⼀、陕西民俗⽂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陕西民俗⽂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千雍以东⾄河华,膏壤沃野千⾥,⾃虞夏之《贡》以为上⽥。

⽽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

”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

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尚⽓⼒,以射⽓⼒,以射猎为先。

”这⼀背景,与陕北腰⿎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农习射。

武都⽒叟多羌戎之民,其⼈半秦,多勇戆;⼟地险隘,其⼈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

”《寰宇记》说:“汉⾼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伐⽊,深有楚风。

有关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有关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有关陕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从小在西安长大,是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所以我也知道许多独特的陕西风俗。

奶奶给我说过,陕西的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的农家,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关中腊月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锁”,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

在我的小时候,奶奶就经常给我做这样的花馍,既好吃又好看,我特别喜欢。

但是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毕竟奶奶说:“正月十五前不擀面”。

每次过年,我都十分盼望奶奶的花馍。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习俗,但唯独花馍是我的最爱!。

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秦岭的秀丽与黄土高原的苍凉,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交相在一起在一起,也蕴育着独有的地方非同一般的人文风情。

闲步古老的街道,青砖灰瓦倾述心声着岁月的流逝。

街边的小吃摊,热气狂涌的肉夹馍、香气扑鼻的凉皮,诱饵着味蕾,也微勾我对家乡的眷恋。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吉祥。

大人们忙得互不相让做元宵,小孩们则玩着灯谜,猜着谜语,欢声笑语明说出出了这座村庄。

在秦腔的悠扬的琴声悦耳的声音中,人们想倾诉着喜怒哀乐,历史久远的记忆的戏曲彻底唤醒记忆着历史的厚重,也魔皇着文化的精髓。

满山坡的油菜花,黄金色的海洋,好似将这座大地都又染了金色。

村民们在田间劳作,脸上满意的笑容着幸福的笑容。

陕西的民俗风情,仿似那古老的记忆的东西的东西的黄土,沉淀后后着岁月的痕迹,也蕴涵着独特的魅力。

夕阳西下,千百道晚霞,将天空渲出得亦梦亦幻亦真。

我坐山脚,望向远处的村庄,心中流露不出来出了感叹一声一声。

家乡的民俗风情,像是那历史遥远的岁月的歌曲,在脑海中回响,久久难忘。

关于陕西风俗的作文

关于陕西风俗的作文

关于陕西风俗的作文
在我的家乡陕西,每年正月时间,民间有举办社火会的风俗,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你要问我什么叫社火,我也是听奶奶说的。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代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远古人类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春节里的一天,奶奶带我去看社火。

大街上一片热闹景象,爆竹声声,人山人海,看社火的人还真不少呢!还没走到跟前,就已经听见了锣鼓喧天。

我挤进人群,只看见社火队里有敲锣的,打鼓的,唱戏的,扭秧歌的,划旱船的,踩高跷,玩杂耍的,很多人的脸上都画着各种各样、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脸谱,听说他们是在扮演各种角色,是在为土地神和火神表演节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踩高跷表演,因为他们站得高呀!只见踩高跷的演员双脚踩在一米多高的木棒上,仍然能保持身体平衡,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跳跃,劈叉,扭秧歌,耍刀舞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伴随着观众的阵阵欢呼声,演员们更加卖力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让观众们目瞪口呆,时而掌声如雷,时而笑声阵阵,有的人还跟在后面也扭起了秧歌。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社火队伍从大街上走过,人们有的站在街边,有的跟随在队伍后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表情。

人们似乎忘记了来年还得辛勤的劳作,忘记了一切烦恼,只知道尽情地跳啊,唱啊,扭啊……我想,这就是社火为人们带来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吧!。

描写陕西风土人情作文

描写陕西风土人情作文

描写陕西风土人情作文
《陕西的那些事儿》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陕西,那可真是个有味道的地儿!
你知道不,有一次我去陕西的一个小镇上,正赶上那里的集市。

哇塞,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路两边摆的全是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有那香喷喷的美食哟。

我当时就被一家卖羊肉泡馍的给吸引住了。

那个店主大叔特别热情,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话对我说:“小伙,尝尝咱这正宗的羊肉泡馍嘛!”我看着那一大锅翻滚着的羊肉汤,闻着那香气,肚子里的馋虫立马就被勾起来了。

大叔手脚麻利地给我弄了一碗,馍是自己掰的,刚开始我还不太会掰呢,掰得大大小小的。

大叔看见了就笑哈哈地说:“小伙,你这样可不行,要掰得碎碎滴。

”我就跟着他的指导慢慢掰。

等泡好了馍,我一尝,哎呀妈呀,那味道,绝了!羊肉煮得特别烂乎,馍也吸满了汤汁,吃起来那叫一个香,感觉整个人都满足了。

在陕西,人们都特别热情好客。

走在路上,要是有人看你是外地人,肯定会跟你打招呼,给你介绍这介绍那的。

而且陕西的方言也特别有意思,听
着就觉得特别亲切。

那里的房子也挺有特色,很多都是那种古老的四合院,一看就有历史的韵味。

这就是我眼中的陕西,一个充满风土人情,让人去了就忘不了的地方。

怎么样,有没有想去感受感受的呀!嘿嘿!。

陕西汉中风俗作文400字左右

陕西汉中风俗作文400字左右

陕西汉中风俗作文400字左右
陕西汉中,秦巴之腹地,风俗淳厚,民风古朴。

自昔至今,此地人文荟萃,历史底蕴深厚,为文人墨客所倾慕。

汉中,古称南郑,乃三秦之襟喉,巴蜀之门户也。

其地山川秀丽,水陆交汇,气候宜人,物产丰饶。

故汉中之人,性直而好义,重农尚学,耕读传家,礼教之风,世代相承。

观其婚嫁,男婚女嫁,礼仪周详。

六礼之行,不可或缺。

婚前纳采,问名于卜,以定良缘;婚后归宁,载酒携肴,以示孝顺。

嫁娶之日,鼓乐喧天,亲友邻里,共襄盛举。

又见其丧葬,哀敬并重,丧事从简,不奢华。

服丧之制,三年为期,孝子贤孙,守孝尽哀。

每逢清明、中元,祭扫坟墓,缅怀先人,不忘根本。

饮食之道,亦甚讲究。

汉中米面兼备,菜肴多样。

面食之中,尤以擀面、油泼面为最。

米饭香软,搭配各式菜肴,滋味无穷。

又如泡馍、凉皮等,皆为地道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节令习俗,亦颇具特色。

春节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欢庆新春。

端午挂艾叶,佩香囊,赛龙舟,以祛邪避疫。

中秋赏月,团圆吃月饼,寓意家和万事兴。

汉中之地,虽不及京师繁华,然其山水之美,风俗之淳,实为人心所向。

古人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中之风俗,正是这片肥沃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陕西民俗风情作文,欢迎阅读!
篇1: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剪纸、陕北民歌……无一不体现陕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欢的,还是“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原意是男女将手帕戴在头上。

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长长的宽布条,可保暖,放些烟草,钱物,必要时还可用来捆东西、背孩子、当腰带。

女人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即防尘,防雨,防晒,也可擦汗,擦手,包东西,用处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多为单檐斜坡房,单面门窗,背靠高墙,冬可取暖,夏可遮阳。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绝对不能没有辣子。

陕西的辣椒,又细又长,颜色鲜红,俗称“秦椒”。

第四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的扯面,又叫“油泼辣子面”,一根宽度可达七公分,长度在一米以上,极似牛皮腰带。

第五怪:石头枕起来,陕西人有些习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睡觉不用软枕头,而是喜欢找块砖头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来,陕西人的蹲功,在全国可谓数一数二,盛夏傍晚,二三十个人蹲在村口闲聊,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在三五个小时不起来。

第七怪:烙馍像锅盖,陕西的饼叫锅盔,又大又厚,由于吃时要张大嘴,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又称“瞪眼锅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人用的碗特别大,最大的直径一尺有余。

第九怪:姑娘不对外,关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愿远嫁他乡,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顾双亲。

第十怪:唱戏吼起来,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山摇地动,震耳欲聋。

陕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篇2: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提起陕西,你一定会马上想到兵马俑、羊肉泡馍。

这里我为你郑重推荐陕西名吃——汉中凉皮。

我的妈妈是陕西人,所以嘛我从小受她的影响,对这些地方小吃有些偏爱。

人们都知道,陕西人豪爽。

所以呀,他们的饮食也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看到那色香味俱全的汉中凉皮,不信你不会流口水。

汉中凉皮晶莹透亮,白得净洁,红得诱人。

看一眼就会谗涎欲滴了,它不仅外形美,吃着味道更美。

一碗飘香的凉
皮放在你面前,一阵香气扑鼻而来,让人禁不住深吸一口气。

赞道:“好香啊!”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拌匀,一口爽心爽口的凉皮入口,没有人不夸赞它的美味.
家乡的凉皮摊位一般都不算大,几张桌子加几个小凳,外加一个简单的煤炉,占地几平米就可以在闹市开张营业了。

有人逛累了来吃一碗,有的三三两两来请一回。

“来一碗凉皮。


“要热的还是凉的?"
“凉的。


“好,您先坐,马上就好。


摊主热情的请你就坐,麻利地往碗里放一点绿豆芽,再放上凉皮,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料水、香醋和油辣椒就端上来了,你甚至等不了两分钟。

家乡的凉皮真好吃啊,辣椒的香味加上香醋的酸味,劲道的凉皮加上绿豆芽的清脆,又辣又香,又凉又爽。

吃着美,闻着香。

吃着凉的,想尝热的,吃着赞着,走时还不忘给家人也带一些。

花钱不多,经济又实惠。

家乡的凉皮不但小孩子喜欢吃,老年人也喜欢吃。

如果你品尝过了,你一定忘不了,如果你还没吃过,一定去品尝品尝。

千万不要留遗憾哦。

篇3:陕西民俗风情作文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这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
名句,介绍地就是陕西天下闻名的小吃—羊肉泡馍。

西安有古城墙,有兵马俑,而更加令人垂涎三尺的就要属羊肉泡馍了。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陕西的一家饭店,来品尝这里的特色—羊肉泡馍。

一进饭店,扑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浓烈的香味,人不算多,但却人声鼎沸,都在赞叹羊肉泡馍的味道,真是非同一般。

我们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决心要尝一尝这羊肉泡馍的庐山真面目。

不一会,三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就端了上来,我定睛一看,香菜像一把把翠绿的小伞,遮掩着馍,木耳则更像一个个帐篷,包裹着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沉浸在最上面,它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却使人感到无比的火热。

我用筷子挑开香菜,一个个白腾腾的东西漂了上来,原来我们俗称的馍,其实就是一种面饼,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面饼,在它翻腾上来的一刹那,一种独特的浓香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进我的鼻腔。

我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急切,用筷子夹起一块馍就往嘴里塞,猛嚼几下,便咽了下去,吃完顿时感到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路上的疲劳全都一扫而光,连声赞叹:“好吃,好吃!”
说着便向父母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吃了之后也向我点了点头。

我食欲又大了起来,这次,我拿起勺子,吃起了汤。

一入口,一种和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浸入我的心脾,清爽的感觉洋溢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一筷一筷,一勺一勺,渐渐地我吃完了羊肉泡馍。

空闲之余,我就在饭店里走走瞧瞧,
突然,一个宽大讲究的厨房映入我的眼帘,几位厨师正在制作羊肉泡馍,一位端菜员见我看得出神,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是外地人吧,告诉你,我们羊肉泡馍可讲究了,首先要面饼烙好,要烙到正当好处,然后把煮熟的肉切好,要求也十分严格,你看,那们师傅就在切肉呢!”
我向他指的方向看去,一块肉摆在桌上,一位厨师握着一把刀,左手按住肉,右手小心翼翼地切着,肉片别提有多均匀了。

然后他又告诉我,羊肉泡馍还有悠久的历史,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他终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泡馍……
走出饭店,我回头看了看,招牌上的“同盛祥”三个大字,深深记在了脑中,望穿秋水,我终于角摸了民间文化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