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重庆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重庆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骷髅(lóu)自诩(xǔ)骸(hái)骨熨(yùn)帖B.桀骜(ào)秉(bǐn)性蔽塞(sè)镶嵌(qiàn)C.叱咤(zhà)挫(cuò)折藩(fān)篱相似(sì)D.应(yīng)届剥(bō)离纤(xiān)维创(chuàng)伤【答案解析】C熨yù,秉bǐng,创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编纂告罄砥砺直接了当B.缔造绛紫誉写迫不及待C.怂恿杜撰摇篮销声匿迹D.谬误频繁凋零美仑美奂【答案解析】C直截了当,誊写,美轮美奂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垄断煤炭价格。
B.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的。
C.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答案解析】BA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儿当作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C不堪设想:对将来的情况不能想象,适用于前景危险或后果很不好的事物,与语境不符;D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对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漠不关心,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所谓全民造句运动,其实是仿造,是模板写作。
从最简单的“你妈喊你吃饭”到“我爸是李刚”,到“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这样的造句运动正方兴未艾。
B.民国学者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开放精神,他们吸收各种新知识,大胆地结合传统学术,开创了新的学术方法。
广东省肇庆市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默写(每空1分,共1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6分)(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2)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3)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揉碎在浮藻间,。
(徐志摩《再别康桥》)(4)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
(《涉江采芙蓉》)(5)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6)榆柳荫后檐,。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7)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诗经·氓》)(8),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文言文阅读(4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小题。
(一)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长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讼”概念源自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这体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关系的追求。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无讼”观念是调剂社会关系的美好愿景。
在当今中国,尤其在广大的乡村社会,这种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即在发生纠纷时通常愿意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而非直接诉诸法律。
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做到“克己复礼”,约束私利,天下就“归仁”了,个人也就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从而构成“君子”社会。
君子“既明且远”,就可以从政来治理社会。
如何调解社会纠纷矛盾?诉讼必不可少,但诉讼的目的是止讼以至无讼,消除诉讼的社会根源。
孔子反对以力服人的强暴统治,强调道德模范的引领,认为这是实现无讼的关键。
以道德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而实现“仁者”爱人、识人、容人而无诉讼纷争的理想社会境界。
虽然孔子的“无讼”理想没能成为当时现实的社会场景,但这种社会治理理念却贯穿于中华文明始终。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用“乡土社会”来概括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重庆市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2014.1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14题为选择题,42分;第15至24题为非选择题,108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含情脉脉(mò)梵语(fán)大笔如椽(chuán)自怨自艾(yì)B.弦外之音(xián)辟邪(bì)久假不归(jiǎ)皮肤瘙痒(sāo)C.长歌当哭(dàng)惩罚(chéng)模棱两可(léng)慷慨激昂(kǎi)D.孜孜不倦(zī)下载(zài)浅尝辄止(zhé)翘首(qiào)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翻样子吧。
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D.于是我尽可能地轻轻静静,泛舟湖上,而船尾击起的微弱水波还一直延伸到我的视野之外,湖上的倒影也就曲折不已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巴黎卢浮宫,领队周安萍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B.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
C.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②别里科夫的死去,昭示着俄国落后、禁锢的封建思想行将就木,它必将在渴望新生活的瓦连卡们的笑声中____。
③十多个寒来暑往,当初离家出走的步伐早已__在岁月的风尘里,我的心在我的脚步抵达长安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烙上了它的印迹。
A.泻薄薄消逝淹没B.泻淡淡消失湮没C.泄淡淡消失淹没D.泄薄薄消逝湮没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高一语文第1页共7页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气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浸渍.(zì)瞋.目(chēng)修禊.(qì)睚眦.必报(zì)共.其乏困(gōng)B、漫溯.(sù)坍.圮(dān)造诣.(zhǐ) 百舸.争流(gě)鸡豚狗彘.(zhì)C、变徵.(zhǐ)飨.士卒(xiǎng)长篙.(hāo ) 锲.而不舍(qì)骇.人听闻(hài)D、喋.血(dié)青荇.(xìng)蹙.缩(cù)桀骜.不驯(ào)转轴拨弦.(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夙兴夜寐翁翁郁郁签暑浅尝辄止B、趋之若鹜没精打彩行迹可疑汗流浃背C、张弛有度无济于事心急如焚游目骋怀D、骇人听闻义愤填膺廖廓陨身不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普金表示,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领风骚....,他决定再次和梅德韦杰夫搭档参加竞选。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我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交通台日前播报,夏日里,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2014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题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考试试题语文试卷第I卷(36分)注意:第I卷所有试题的答案,都写在第5页顶端的答题卡内,否则不予评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团箕.(qī)彳.亍(chì)忸.怩(niǔ)B.河畔.(pàn)颓圮.(pǐ)奇葩.(bā)分.外(fèn)C.装饰.(shì)舵.手(duò)青荇.(xìng)寂.寥(jì)D.火钵.(bó)长篙.(gāo)漫溯.(sù)瓦菲.(fēi)2、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惆伥迷茫哀怨冷漠B.漫溯意气斑斓笙箫C.荡漾苍茫清苔天伦D.招摇保姆彷徨淩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的自救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B.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
C.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在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进的诗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D.第三届中国国际果蔬展览会目前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将展示全球水果、蔬菜新品种及相关高新技术的演示。
4、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项是①撑着油纸伞,独自/ 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②眼里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③波光里的,/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④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里放歌。
A.彷徨晃过彩影烂漫B.徜徉晃过艳影烂漫C.彷徨飘来艳影斑斓D.徜徉飘来艳影斑斓5、下列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B.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通“掠”,掠夺C.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9分,每小题3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推荐下载】人教版:2014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键入文字]
人教版:2014 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人教版:2014 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2014 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24 分,每小题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眩晕舷梯炫耀武力改弦更张
B.羡慕募捐幕天席地蓦然回首
C.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
D.舟楫逻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略地
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年秋季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命题:周珍审校:倪哲先刘曙光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27分,共9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肄.(yì)业窈.(yǎo)窕道义相勖.(xù)溘.(hé)然长逝B.裨.(bì)益挟.(xiá)持义愤填膺.(yīng)旁稽.(jī)博采C.谬.(miù)误商榷.(què)不可估量.(liáng)否.(pǐ)极泰来D.蜕.(tuì)变隽.(juàn)永既往不咎.(jiù)惊魂甫.(pǔ)定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细腻箫索谣诼安之若素B.葱茏婆娑熏淘烽烟四逼C.诽谤签署匿迹急不遐择D.建树赎罪訾詈豁然开朗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上访者与截访者不断斗智斗勇,花样层出不穷:上访者乔装打扮,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截访者守株待兔,重兵围堵,不惜代价。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倘若选个日子让海峡两岸及全世界华人一起祭祖该有多好。
大陆十三亿和对岸二千万同胞一起举案齐眉....,共同纪念一个老祖宗,是很有意义的。
D.世界排名第7的李娜昨天打响新赛季首战,她不孚众望....,以6:4、6:0的比分战胜卢森堡选手米奈拉,顺利闯入第二轮。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面对镇雄之痛,批评何妨苛严一点?一个能否关注并落实到细节的预防体系,一个是否严格的事后究责体系,才是对逝者最有意义的祭奠、对生者真正的安慰。
B. 我们应从改变自己和身边的存在开始,以“建设你自己”作为“建设社会”的开始。
或个人,或集合志同道合者,按照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做有限的可以做到的事。
C. 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徐绍史强调,要以城镇新区和旧城改造为重点,探索建立与户籍、金融等政策相协调的保障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管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对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段文字从月光下的荷塘写到荷塘上的月光。
写荷塘写出了它沉浸在月光下的特点,写月光又扣住了它是荷塘上的月光。
作者写景紧紧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B. 第一段写荷塘,先从荷叶写起,点缀在叶子中的是荷花,故而又由叶及花。
微风拂过,不仅送来花香,还使荷塘产生波痕,故而又由花香写及波痕。
作者写景井然有序。
C. 第二段写月光,先写月光照在叶和花上所产生的效果,再写月光透过树木落下的影子。
作者写月光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而且注意到了声音与色彩兼顾,动与静结合。
D. 两段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朦胧、静谧、淡雅、优美。
景物如此美好,透露出作者的心情由不宁静到宁静,美好的自然景物使他暂时忘记了烦恼,暂时得到了超脱。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善用比喻来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如写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月光下的花朵晶莹明亮;“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闪闪烁烁;“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B. 作者善用通感,如画线的句子是以触觉来写听觉。
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
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了。
C. 作者善用原本平淡无奇的词准确生动地表现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很平常,但与“静静地”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优美。
D. 作者善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了眼前之景,而且有一种音韵美。
如“曲曲折折”表现出荷塘是不规则的,“田田”写出了荷叶的密度,“亭亭”就写出了它高耸直立的样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9.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③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④楚左尹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不知东方之既白.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A .①④⑥/②⑤⑦/③⑧/⑨ B .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C .①⑤⑥/ ②④⑦ /③⑧/⑨D .①③④⑥/ ②⑤⑦ /⑧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③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④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⑤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⑥,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⑦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⑧见之欤?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不出,火且.尽 B.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D.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时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宗:推崇,归附。
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⑤使酒:酗酒任性。
⑥岐山,在凤翔境内。
苏轼曾任凤翔府签判。
⑦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⑧傥:或许。
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志向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逃跑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矍然:吃惊的样子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方山子隐逸生活的一组是()(3分)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③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④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⑤俯而不答,仰而笑⑥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A. ①②④B. ①④⑥C. ④⑤⑥D. ③④⑥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方山子曾带着两名骑马的侍从在西山游猎。
见前方一只鹊鸟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杀,未能射中。
方山子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C.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他们的不寻常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D.此文所传,非寻常人物,而是一位“异人”,不是人物一生,而是人物半生事迹的若干断片。
其结构方式舒卷自如,叙事手法变化多端,人物刻画别出心裁,皆独标新格。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分)(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
(3分)(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
(4分)(2)前人称赏此词写得奇妙,请结合此词下片简要分析它的奇妙处。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氓》)(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3),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5),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