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及对策分析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压力、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自我意识不足和自卑感、以及缺乏适应高校生活的能力和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并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
这样可以帮助贫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入。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歧视、自卑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服务。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校贫困生的人数逐渐增多,他们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深入了解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多种诱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对贫困生的偏见和歧视、自我意识的不足和自卑感以及缺乏适应高校生活的能力和资源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贫困生处于心理困境中。
寻找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塑造积极的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等措施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化和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1.2 研究目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分析其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探讨家庭经济困难、社会偏见和自我意识不足等因素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心理疏导和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支持服务等对策,以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诱因及对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高校的贫困生问题也逐渐加剧。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主要是经济压力、自卑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等。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从教育、帮助和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的帮扶体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经济压力是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家庭贫困,高校贫困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衣物、食品、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资源,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感到忧虑和不安。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和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金等帮助贫困生渡过困境。
同时,高校还可以提供各种方便贫困生的服务,如廉价食堂、生活用品的免费配给、学生助理的参考和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其次,自卑感和孤独感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诱因。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所不足,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业的能力和资格等。
这时,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生放松心情,与同学交朋友,增强社交能力、自我认知和团体合作精神等。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组织俱乐部、提供志愿者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让贫困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也是一份子,有着许多被关注、尊重和接纳的机会。
最后,不安全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主要原因。
由于贫困生通常生活在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与家庭不同的困境和文化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程和培训,增强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他们健康的心理调节和管理技巧。
高校还应该增强贫困生的安全意识,开设必要的课程,防范和应对种种意外事件,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关心,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支持和关联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状况。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贫困大学生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而在大学读书的学生。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如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浅析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心理问题1. 焦虑和压力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需要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用等问题。
这种经济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2. 自卑和自怜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自卑和自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幸福。
这种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
3. 适应问题贫困大学生在面对特殊的困境时,往往会出现适应问题,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和缓解压力的方法。
2. 建立自信心贫困大学生需要建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克服自卑和自怜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 寻求经济援助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经济援助,如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申请贷款等,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学会适应贫困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积极融入集体,寻求帮助和支持,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大学生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增强社交能力贫困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与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大学生活中的难关。
高校学业困难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帮扶策略

持续关注并优化帮扶策略
数据跟踪分析
通过对学生数据的持续跟踪和分析,评估帮扶策略的有效 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01
经验总结分享
定期总结并分享高校学业困难生心理障 碍帮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促进策略的 不断优化。
02
创建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
1 2
优化课堂环境
改善教室设施,提高课堂舒适度,降低学习压力 。
营造积极氛围
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形成良性竞争 与合作。
3
丰富课外活动
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 进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与支持
定期家长沟通
01
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03
多方协同合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 推动高校学业困难生心理障碍帮扶工 作的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学科差异明显
不同学科之间学业困难生比例存在差异,部分学 科困难生问题尤为突出。
03 成绩波动大
学业困难生成绩波动较大,易出现不及格、留级 等现象。
心理障碍对学业影响
学习动力不足
心理障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影响 学业成绩。
注意力难以集中
心理障碍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降低学习效 率。
自信心受挫
家校协同教育
02
举办家长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技能。
建立家校互助机制
03
成立家校互助小组,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
问题。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展示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A%TUVWXYZ[,"#$%G\.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 围 。 贫困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 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与集体、 同学、 朋友 的关系良好, 他就会感到安全、 温暖, 感到自己能被人理解, 被人接受, 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因此, 创 造一个和谐、 互助互谅、 团结向上的集体, 形成良好的校风, 对贫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大力 倡导平等、 关爱的文明新风,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 社团的作 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 团, 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 会和学校的温暖, 化解自卑、 焦虑、 自闭等不良心理, 进一步 增强自信心。
!"#$%&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1 经济压力贫困大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来自于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贫困或自身条件不充分,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日常开销。
经济压力会导致他们感到无望和无意义,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1.2 孤独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孤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法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孤独和孤立可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困扰,并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1.3 压力和焦虑与其他大学生一样,贫困大学生也会面临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
而经济问题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可能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以下几个教育对策:2.1 支持和帮助大学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助学组织和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来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政府也可以推出相应的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心理援助。
2.2 同伴支持大学和社会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或慈善基金会,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这种帮助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孤立和孤独的困扰,使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2.3 职业规划和实践考虑到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较差的现状,可为他们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机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同时,大学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和提高专业素质。
结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大学教育应当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对策,从而帮助他们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的未来赢得更好的机会。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让孩子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尽管获得了大学文凭,却有一部分大学生仍然面临贫困的问题,不仅经济上的贫困,还有心理上的贫困。
下面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以及对策。
心理贫困可以理解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或心理困境。
贫困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贫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经济贫困。
经济困境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就处于心理脆弱状态的人来说。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可能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些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社交隔离。
贫困大学生常常有着较少的社交机会,社交圈子相对较小,难以融入大学的社会网络。
这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增加心理贫困的可能性。
自我否定。
贫困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与其他同学竞争,缺乏自信心。
这种自我否定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诱发心理贫困。
加强经济支持。
政府和学校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
通过提供额外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校园内的勤工俭学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
建立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活动,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帮助贫困大学生扩大社交圈子,增强归属感。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特定的培训或课程,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家庭和社会也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自我否定,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除了以上的对策,在政策层面上,社会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建立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也需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经济支持、社交支持、心理支持以及个人素质培养等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原因及对策探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通过高考或入学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除了物质上的贫困,他们还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贫困大学生普遍面临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在学费、书籍费用等方面的负担较重,常常无法满足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这种经济压力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巨大的不公平竞争。
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往往没有接受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在就业市场上,他们与其他同学相比,拥有更低的竞争力和机会。
社会认知和自尊心的缺失也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之一。
贫困大学生常常会遭受到歧视和排斥,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他们在与同学和社会的交往中可能会受到负面评价和压力,这种心理反应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
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大学和社会各界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和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境和压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教育公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学校可以设立补习班和辅导机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
学校应该开展职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增加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社会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充分认识到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尽可能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校内社团组织等,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社会交往能力。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调节和发展。
他们应调整心态,增加积极的心理状态,寻求身边的资源和帮助。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成长和提升,通过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他们 自惭形 秽, 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或是 由于 以前 曾经 出来的优越感 , 既羡慕又 不满。妒忌 心理往往 带有攻击性 有过一些因贫 困而遭受 他人耻笑 的经历而 导致心理 挫折 , 倾 向, 若缺乏正确引导和 自我适 , 容易诱发其 它恶性 心理 ; 甚至同学间不经意 的一句笑话或某个行为也会深深的刺伤 但如果 能恰 当 引导进 行 自我 调 节 , 可 以 向积 极 的方 向 便
社会、 校、 庭和个人自 学 家 身因素, 从多 并 个方面 对贫困 理困 生心 境的解决途 径进存了 深入的 探讨。
[ 关键词] 高校 ; 困学生; 贫 心理 困境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4 G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 3— 7 2 2 0 )2— l2— 3 17 0 1 (0 9 0 0 l 0
12 焦 虑 心 理 .
困 生 因担 心 自己 寒 酸 的 外 表 和 拮 据 的 消 费 遭 到 歧 视 或 冷
遇, 担心别人不能正确地理解 自己和接纳 自己, 强烈 的 自尊
焦虑通常是 由现 实环境 的压力与 困难 引起 的, 自我 心驱使他们采取逃避 的方式 , 是 不愿 意让 老师 和同学知道 自 无力应付时产生的一 种强烈持 久的情绪体 验和情绪 反应 , 己的贫穷和困难 , 自己封闭起 来 , 去与 他人交 往的热 把 失
1 3 妒 忌 心 理 .
1 高校贫困生心理困境现状
1 1 自卑 心 理 .
自卑是一个人对 自己的不满 、 鄙视等 否定 的感 情 , 是对
妒忌是指 自己在境遇 、 才能 、 学识 、 名誉 或地位等方面
个体的得失 、 荣辱 过于强烈 的一种心 理体验 。经济 困难 的 不如他人时产生的一种痛 苦或不满 自责的情绪体验 。贫困 学生由于家庭 条件 差 , 没有稳 定 的经济来 源 , 时囊 中羞 大学生 的妒忌之情主要是针对 同班 、 平 同级或 同校 的家庭 富
它常和忧虑 、 不安 、 恐惧 、 望、 失 紧张、 羞愧 等感受 交织在一 情 , 独来独往。即使别人主动与他们交往 , 他们也往往只是 起 。贫困生 的家庭负担重 , 思想压力大 , 神经常处于一种 消极应付 , 精 缺乏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 。
[ 收稿 日 ]0 8 1 0 . 期 2 0 — 2— 5 [ 作者简介] 唐海花(9 2 ) 女, 16 一 , 湖南邵 阳人, 湖南人文科技 学院人事处统计 师,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
他们的心灵 。由于贫困生在经济上 面临着巨大 的压力 ,经 转 化 。
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明显不如别人 , 以面对 同学间 的消费 难 攀比 , 总觉得低人一等 , 心理负担沉重 , 表现 出强烈 的 自卑
14 封 闭 心 理 .
现代大学校园人 际交往常伴 随着一些 物质联 系, 于 对
感, 不敢 在 丰 富 多 彩 的校 园 文 化 活 动 中 表现 自己 , 大 影 响 家 庭 经 济情 况 较 好 的同 学 可 能 出手 阔 绰 , 际 面 广 泛 ; 贫 大 交 而 了人 际 交往 能力 的锻 炼 和 培养 。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 由精英化教育走 向大众 化教育 ,全 焦虑状态。贫 困大学生 在求学过 程 中, 往往承载着 比非贫
国各高校出现了一个 由贫困学生构成 的特殊群体 。其特殊 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 的心理压力 , 他们 希望通过发 奋成
性不仅表现在经济贫 困方 面 , 重要 的是 表现在其 心理 冲 才来 彻底 改变 自己的贫 困境 遇和现实命 运。然而 , 更 在现实 突甚至病态心理方面。高校贫 困生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事 生活中 , 仅凭 他们 自身 的努力和 拼搏难 以解 决许 多实际问 业 可持续发展中的“ 瓶颈 ” 和社会各 界关 注的热点 。因此 , 题 。贫 困生在拼命 学 习 的同时 又不断 寻求 勤工俭 学 的机 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 关注 和加 强贫 困学生群体 的 会 , 常常出现较高的学 习 目标 需要付 出相对多 的学习时 间
第 2期 20 0 9年 4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o n n I si t o ma i e ,S i n e a d T c n lg o r a fHu a n t u e fHu nt s c e c n e h oo y t i
No 2 .
总第 17期 0
唐 海花 : 高校贫 困生 心理 困境 及对策分 析 贫 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 4 自身 心 理 素 质 .
’ 13・ 1
2 高校贫 困生心理 困境 成因分析
2 1 社 会 环 境 .
“ 心理扶贫 ” 工作 , 面提高他们 的整体 素质 , 全 促进 其身心 和因勤工俭 学而不能保障学习时间的矛盾 。加之社会竞争
全面协调发展 , 已成 为当下高校 心理素质 教育工作 者一个 激烈 , 社会的某些不公平导致贫困生发展机 遇的不平 等 , 造 必须正视 和深人研究的时代性新课题 。 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 , 以致产生 了对个人 生存和未来 生 活危机 的持续焦虑和紧张心理 。这种过度或持久 的焦 虑体 验会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 , 导致心理疾病 。
A r2 0 p.09
___
同 贫 困生心理 困境 及对 策
( 湖南人文科技学 院, 湖南 娄底 4 70 ) 10 1 [ 摘要 ] 针对 高校贫 困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 中普遍存在的心理 困境现状 , 具体剖析 了形成心理冲突的深刻而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