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j教育孩子

合集下载

李玫瑾教育孩子方法

李玫瑾教育孩子方法

李玫瑾教育孩子方法1.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她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她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她会给孩子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不会过多干预他们的学习过程。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她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并提供丰富的创意和艺术活动。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创造力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她鼓励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尝试新事物,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她会组织各种创意和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音乐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观。

3. 强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关注他们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身心健康是孩子们发展的基石。

她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她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她会鼓励孩子们表达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李玫瑾注重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往,培养其良好的人际关系。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都非常重要。

她会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并提供必要的社交技能指导。

她也会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孩子们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时也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了解社会、拓宽视野。

5.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详细描述:李玫瑾认为,思维能力是孩子们发展的重要方面。

她会鼓励孩子们学习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教导他们分析问题、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

李玫瑾教育孩子第八集读后感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真的是像被人在脑门上敲了一闷棍,一下子就清醒了不少。

李玫瑾教授讲的那些东西啊,就像是专门为我这种在教育孩子的迷宫里乱转的家长量身定制的导航。

她提到的好多点,都让我忍不住拍大腿,心想:“我咋就没想到呢!”就比如说在这一集里她讲到关于孩子犯错时的处理方式。

以前我家那小崽子犯错了,我就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上来就开吼。

看了这集我才知道,原来孩子犯错的时候,正是教育的好时机,但不是靠吼,而是要冷静地跟孩子分析为啥错了,这错误会带来啥后果。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开车走错路了,你是希望旁边的人冲你大喊大叫呢,还是希望他心平气和地告诉你正确的路线?我想肯定是后者嘛。

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现在我再遇到孩子犯错,就会深吸一口气,像个侦探一样跟他一起找“犯罪”根源,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也没那么抵触了。

还有她讲的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部分。

我家孩子都多大了,还老是依赖我给他做这做那。

我以前觉得这是爱他的表现,什么都给他包办了。

李玫瑾教授就像是看透了我这种家长的心思一样,直接指出这是在害孩子呢。

就像一只小鸟,你老是把它护在翅膀底下,它永远都学不会飞。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刚开始他有点不适应,但是慢慢地我能看到他眼里那种小小的成就感,就好像在说:“看,我也可以!”这感觉别提多棒了。

这一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玫瑾教授说的家长要以身作则。

我以前总是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自己却在旁边刷手机。

这就好比你自己在泥潭里打滚,还要求孩子身上一尘不染,这不是笑话嘛。

现在我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也会拿本书在旁边看。

你还别说,孩子看到我这样,他自己也变得更自觉了,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

总之啊,看了李玫瑾教育孩子的第八集,就像是给我这个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瞎摸乱撞的家长点亮了一盏明灯。

我觉得我得把这一集反复多看几遍,把这些有用的教育理念都刻在脑子里,然后在实践中慢慢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李玫瑾讲孩子聪明的三个行为

李玫瑾讲孩子聪明的三个行为

李玫瑾讲孩子聪明的三个行为
孩子聪明的第一个行为是积极思考。

一个聪明的孩子会主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这需要孩子具备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提问、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以及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积极思考能力。

2. 独立探索
孩子聪明的第二个行为是独立探索。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有好奇心,还能够独立探索世界。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比如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探索能力。

3. 谨慎决策
孩子聪明的第三个行为是谨慎决策。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能够思考问题和独立探索,还能够谨慎地做出决策。

这需要孩子具备分析问题、权衡利弊、评估风险等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条件,比如让孩子自主选择活动、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来培养孩子的谨慎决策能力。

- 1 -。

李玫瑾3-6岁教育方法

李玫瑾3-6岁教育方法

李玫瑾3-6岁教育方法
李玫瑾3-6岁教育方法:
1.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尽可能自己完成简单的衣着、洗脸、刷牙、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独立自主。

2.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要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发掘潜力和才能。

3. 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3-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说话机会,让孩子多说话、多听、多唱歌、多讲故事,提高孩子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4.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给孩子提供各种生活体验,如看动物、听音乐、做手工、画画、玩游戏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拓宽孩子的视野。

5.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认真听讲、注意卫生等,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以上是李玫瑾3-6岁教育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李玫瑾1岁孩子教育方法

李玫瑾1岁孩子教育方法

李玫瑾1岁孩子教育方法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

李玫瑾是一位有经验的家长,她对于1岁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介绍李玫瑾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希望能给其他家长们提供参考和启示。

1. 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李玫瑾认为,1岁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她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2. 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李玫瑾强调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她认为,孩子应该生活在富有刺激性的环境中,家中的摆设和玩具应该丰富多样,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李玫瑾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她认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

她鼓励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衣物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4. 注重语言和交流的培养在孩子的语言和交流方面,李玫瑾非常重视。

她每天都会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她还鼓励孩子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听故事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李玫瑾相信,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最大动力。

因此,她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6.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李玫瑾的家庭中,她努力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她和丈夫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坚持亲子共读,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

她相信,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7. 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李玫瑾强调了倾听孩子需求和感受的重要性。

她认为,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见。

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李玫瑾家庭教育妙招

李玫瑾家庭教育妙招

李玫瑾家庭教育妙招
李玫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家长,她的家庭教育妙招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

以下是她的家庭教育妙招:
1.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每天读书,让他们对学习和阅读充满热情。

2. 每周至少花一天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活动。

可以是户外活动、看电影、玩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明确家规和纪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当孩子犯规时,以开明的态度引导他们改正。

4. 激励孩子积极向上。

可以给孩子制定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提高自主性和自信心。

以上是李玫瑾的家庭教育妙招,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教育家李玫瑾的育儿观

教育家李玫瑾的育儿观

教育家李玫瑾的育儿观
一、李玫瑾的背景介绍
二、李玫瑾的育儿观概述
三、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1.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 李玫瑾的早期教育原则
2.1 充分关注婴幼儿的发展进程
2.2 打造愉快、安全的学习环境
2.3 培养婴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
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1. 习惯的培养
1.1 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1.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 品德的培养
2.1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
2.2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五、注重亲子沟通和情感建立
1.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 李玫瑾提倡的亲子沟通技巧
2.1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2 表达爱和赞扬孩子的努力
2.3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六、让孩子发展全面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
1. 李玫瑾的综合素质教育观
2. 提倡多元化发展和兴趣培养
2.1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
2.2 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
2.3 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4 引导孩子进行实践和社会实践
七、总结
通过对教育家李玫瑾的育儿观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她注重儿童早期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重视亲子沟通和情感建立,以及强调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实际育儿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李玫瑾的教育理念,给予孩子全面而科学的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品德、有素质的人才。

李玫瑾100个育儿方法

李玫瑾100个育儿方法

李玫瑾100个育儿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李玫瑾教授简介2.李玫瑾的育儿理念3.育儿方法的具体内容4.育儿方法的实践与效果正文(篇1)李玫瑾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和家庭教育的研究。

作为一名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有着自己独特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李玫瑾教授的 100 个育儿方法。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念主要集中在心理抚养和性格培养两个方面。

她认为,家庭教育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孩子。

在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中,第一个方法是尊重孩子的个性。

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不是试图改变孩子。

第二个方法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家长应该让孩子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和尝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第三个方法是合理引导孩子的情绪。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实践这些育儿方法时,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孩子。

其次,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

最后,家长应该合理引导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

通过实践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很多家长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们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性格和心理健康方面也表现出色。

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李玫瑾教授育儿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李玫瑾教授的 100 个育儿方法是一套科学、实用的育儿体系。

目录(篇2)1.李玫瑾简介2.李玫瑾的育儿理念3.育儿方法 1-204.育儿方法 21-405.育儿方法 41-606.育儿方法 61-807.育儿方法 81-100正文(篇2)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玫瑾,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曾多次对重大案件的案犯进行犯罪心理分析研究,甚至协助一些疑难案件的侦查工作。

在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她发现预防犯罪的关键在人的未成年时期。

由此,她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及家庭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人在早年不仅需要物质抚养,更需要进行心理抚养的见解。

李玫瑾屡次提到的一个案例,是2007年美国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案犯赵承熙。

他无故枪击老师和同学,在录影带中他怒吼:“让你们有钱,见鬼去吧!”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写的暴力文章曾被老师提交校方,但被认为是“文学创作”而未引起足够重视。

而赵承熙心理的变异要追溯到他8岁时全家从韩国到美国的移民。

他对陌生环境很恐惧,却不被父母理解,当他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来?”父母只是回答他:“这里好啊,这里富有。

”这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对环境仇恨的种子。

李玫瑾指出,物质上的丰富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幼年时期孩子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被理解、被接纳。

孩子出现行为及心理问题,多在12至18岁,但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12岁以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亲子根基》:何为心理抚养?
李玫瑾:心理抚养的关键:一是建立母子的依恋;二是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心理依恋的形成是心理抚养的起始点,依恋必须是一对一的。

二次世界大战时很多孤儿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后来发现,在养育院长大的孩子尽管吃饱穿暖,但是他们没有一对一的依恋背景,他们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很多。

所以,一对一的依恋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与健全人格的关键。

孩子依恋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母亲。

当一个小婴孩躺在妈妈的怀里幸福地吃着奶,偶尔抬头看一眼妈妈;当他学着迈步时摔倒了,妈妈把他拥入怀中安慰他;当他快要入睡时,迷迷糊糊睁开眼,妈妈还在他身旁给他哼着催眠曲……所有这一切都会使他对妈妈产生依恋。

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气味、妈妈的抚摸……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讲,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对我们成人来讲,最喜欢吃的不还是童年最爱的食品,最思念的不也还是儿时那最熟悉的环境与伙伴吗?
可是现在很多妈妈生完孩子没多久就上班了,宝贵的亲子时光交到老人或保姆手中,这使得依恋的形成大打折扣。

孩子没有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也就会相应降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可能不服管教。

《亲子根基》:职业妈妈们应当尽量做到什么?
李玫瑾:在孩子一岁半之前(喂奶阶段)全职带孩子,一岁半之后可以部分分离,如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带孩子睡觉,不要让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睡觉,这样孩子与妈妈之间还可以有亲密的身体接触。

千万不要把孩子一生下来就送回老家抚养,到孩子上学再接回来,这样的孩子可能终生都会与父母之间有隔阂,青春期很可能有叛逆行为。

有一个青少年偷窃的案例。

一个小女孩上面有两个姐姐,父母生下她一看还是个女孩儿,
就把她送回老家给姥姥带,上学时接回来怎么看她都不顺眼,觉得没有两个姐姐好。

她也很怨恨父母生了她不养她,不爱在家待,迷上了网吧。

后来偷了家里的钱跑到北京,几天就花完了,接着偷。

这样的孩子父母再管教就很难,因为没有早期的依恋做基础。

我们所接触的大量青少年犯罪的案例,都是在6岁前没有情感依恋对象;6至12岁无人管教,18岁后就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

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要着手孩子性格的培养,必要时要对孩子说不。

《亲子根基》:心理抚养包括管教吗?
李玫瑾:孩子12岁以前,是心理抚养的优势时期,也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

而0~6岁又是最关键的。

其中0~3岁着重于情感培养,3~6岁着重于性格培养。

3岁以前的孩子,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跟他讲道理他也不太听得懂,父母要以抚慰为主。

3岁以后,孩子表现出冲动、自私、任性,父母就要纠正、引导,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溺爱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遇到一对外交官夫妇,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忙常觉得亏欠孩子,就买各样的礼物给孩子。

孩子小时候非常乖巧,可是到了16岁时,母亲突然发现他已经变得不可理喻了:骄气、蛮横,怕苦怕累,仅因不愿完成国外高中的志愿者学时就不肯将在国外的高中读完。

回到国内又花钱如流水,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弄得父母苦不堪言。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6岁之前学会对他说“不”,孩子可能会有些痛苦,但最多也就是大哭一场。

若你等到他青春期再对他说“不”,他就不会简单地哭一场,而是不再理你,然后可能离家出走。

父母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行,自己要身体力行。

这样的管教才有说服力。

在幼小的孩子眼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他今后为人处事的榜样。

《亲子根基》:如今父母们从小升初开始就在为让孩子考好学校忙碌。

对此您怎么看?
李玫瑾:父母不要单拿成绩衡量孩子,应该首先这么想:孩子来到我身边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宝贵礼物。

其次,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当知足。

我的女儿先天体质不太好,但有一次我带她去看一个同事的孩子,那是个头部以下瘫痪的孩子,看到他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生了这么一个能自由跑跳的孩子!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发现自己孩子的特长并加以培养,让他将来能够做自己喜欢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

所以兴趣和能力是重要的,而不是分数。

现在很多大学生只会读书,走到工作岗位上毫无创造力。

我看男孩子学厨师、女孩子学剪裁都不错。

我自己的女儿从小数学就不好,再使劲听都听不明白。

我说,你不用难过,咱英语不比好多同学强吗?所以父母不要总跟别人比,要求孩子功课门门好,那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在选学校的问题上,我倒觉得一个校风良好、同学友善的学校比有名师、升学率高的更重要。

因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影响到他心理的健康。


人不也有这样的感觉吗?人际关系和谐、心情愉快,做事才有效率。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仍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来陪伴他,并要理解、尊重他的感受,不能以强硬的态度、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亲子根基》:为什么一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变得让父母感到陌生?
李玫瑾:一定不是突然的。

有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女儿小时候乖极了,怎么长大了突然变得这么不听话?”我说:“你一定有什么地方伤着她了。

”她想了想说:“没有啊,就是把她的电脑上网给掐了。

”这还不算伤着孩子!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太孤寂,很多就在网络里找乐趣。

你用这么简单的办法断了她最爱好的东西,她不跟你说话还算好的,有的干脆就跑了不回家。

父母在早期没有做足够的努力,到了孩子青春期很难办,但尊重、理解是必须做到的的。

在这个基础上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碰到过一个天天泡在游戏厅里的女孩子。

我对她说:“你回去试试游泳、打球、画画儿。

你知道吗,这些东西你一旦身心投入进去,有意思极了,比玩电脑游戏强多了。

”她半信半疑地答应试试。

父母也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此外,父母还要告诉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免于伤害。

我们院里的一个男孩子,平时很老实,同学叫他去打一个孩子,他不敢说不去,跟着去了在旁边看着。

结果被打的孩子精神受了刺激,父母把这几个孩子告了。

这个男孩被判了8万赔偿。

像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少,青春期的孩子最怕被同伴孤立,父母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走到半路找个借口说闹肚子跑回家,总之在无法改变的时候要想办法避开,使自己免受伤害。

《亲子根基》:父母如何成为青春期孩子的朋友?
李玫瑾:欣赏孩子、造就孩子。

我的女儿理科成绩不太好,她说她唱歌的时候最快乐,那我就送她去学唱歌。

女儿中学也是校合唱团的领唱,到了要考大学的时候,她说要学音乐。

我跟她坦诚交流,不愿她吃青春饭。

她说:“我可以学音乐教育。

”我一想,这倒可以。

就这样她大学报考了音乐教育专业。

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但不能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选择。

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仍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她度过这个成长的艰难时期。

我的女儿快要中考时,我因工作的原因完全顾不上她,结果她差3分落榜,我还很生气,暑假给她报了个班,让她补习去。

那一段时间,女儿觉得我特别不理解她,不愿和我说话。

后来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调整,女儿才又慢慢与我亲近起来。

在孩子与你别着劲儿时,你说什么她都不会听。

但当你们的关系好起来时,她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候主动告诉你:“妈妈,我发现你的想法是对的。

”现在我的女儿大学毕业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她让我猜猜她的月工资是多少,说会吓我一跳。

我果真没猜对,她告诉我是600,我们哈哈大笑,还没我们给姥爷请的保姆工资高。

我半开玩笑地说:“那你就承包我出差时从机场来回的接送,还有大部分家务,我给你劳务费。

”女儿欣然说:“好吧!”
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快乐与爱的关系,不要整天想着让孩子做人上人,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不也很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