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讲座(课堂PPT)
李玫瑾教授讲座PPT课件

经常面临的咨询与困惑: • 我的孩子总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
• 我的孩子最近总偷拿我的钱,怎么办? • 我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 •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怎么办? • 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不起床…… • 我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第养7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7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13-18岁
• 挣脱、独立与自我中心时期(12-19岁) •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 外部教育和干预的关键期 • ——稍有不慎就出行为问题的时期。
第养8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8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第5页/共11页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龄段
0— 1岁 2— 3岁 4— 6 岁 6—12岁
12—15岁 16—18岁
19—25岁 26—35岁 36—60岁 61以上
心理时期
心理发展内容
乳儿期
情感发展 *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初期
依家 恋庭 期
-小
学
言语发展 社会性发展 * 认知方式 观念发展 * 性格发展 *
第养3育页知/共识:11心页理抚养与教育
3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 他们父母双全; •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 父母从未违法犯罪; • 父母自称一直管教孩子, 可是,孩子还是犯罪……
批判性思维导引 第四讲 批判性推理

人们这样推理:
“范跑跑又没有害死一个学生,为什么这么多人指责他?
豆腐渣工程害死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去指责?” 国人没有钱就幸福了吗?”
“‘中国人再有钱都很可怜’, 这是什么逻辑?难道中
“抄袭的满分作文不应改判低分” ,应该尊重阅卷程序,
错了就错了,足球场上从未闻“裁判认错改判”的事。
中国对户籍的管理严格。你在小区里一转悠,一帮老太 太追上了,你找谁啊你!你这家伙鬼头鬼脑的,进我们 小区门也没有!你想安炸药,能让你安吗?” “为什么好袭击美国?美国连身份证都没有,你说你是 谁,你就是谁,编一个名字进入美国了,再造一个假驾 照什么的。在中国身份证都是防伪的,搞什么搞。”
的烟。
这是有效论证吗?
三、挖掘前提性假设和基础
它其实省略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抽烟导致肺癌的统计 因果规律“吸烟可能导致肺癌”,如果补充这个省略 的前提:
(吸烟多的人有较大可能患肺癌) 老张吸了几十年的烟
──────────────────────
所以,老张患肺癌去世
这样论证就表达完整、充分了。
(隐含前提) (指称假定)
↑ 酒杯里没有酒
所以,如果他的推理合理,必须这样:
(a. 这杯中有酒) (隐含指称假设) (b. 茅台酒很香) (隐含支撑假设) 1. 如果是茅台酒,它就会很香 (大前提-规律) (c. 我的感官感觉正常) (隐含支撑假设) (d. 因为我没有喝多也没有隐含着什么?
在一个酒会上,一位先生 摇摇晃晃站起来,准备再 次举杯敬酒。他端着酒杯, 忽然闻了一下,说:
“这不可能是茅台酒。如 果是的话,它会很香。”
旁边一个人笑了: “什么?你一晚上喝的都 是茅台,喝多了,鼻子有 问题了吧?” 另外一个人喊 : “他杯子里有酒吗?看一 看,他是不是拿着空杯说 胡话!”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人性的弱点,源于人的早期,早年的心理问题,等你有经验了,就没有机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大人应该做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大人,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12岁发生的问题,应该是在12岁之前发生的。
心理成长的时期:18岁之内是人的成长期,一个是依恋期12岁之前(家庭),12-18岁青春期(社会),太注重智力发展(学历),45岁后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性格和独立。
情感发展: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1岁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只有面部反应,7-8个月的生活完全是靠抚养人,这个阶段,只要抚养人一出现,他就可以吃喝,就能满足他的需求了。
半岁后孩子开始认人,7-12个月之间,孩子开始挑人,当抚养人一出现,这个孩子就会很快乐,如果是其他的人,孩子就会出现抗拒,孩子会觉得这个人相貌不对,声音不对,气味不对,所以他会闹,一直闹到真的是筋疲力尽了,才能睡着,这就是最早的人的心理现象,叫情感。
这个现象有时也叫依恋,与该人分离了,就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
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故而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三岁前不能自主,他只要活下来,就意味着欠父母,欠这个社会的,这个欠是没有办法的。
情感是诸多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父母由此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真得想控制这个孩子,吓唬是没有用处的,抚养人的话是不好违逆的,这就是依恋。
1岁半之后再送给他人抚养,如果一出生就送,那你就失去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怀那10个月不如那一年的抚养,头一年的抚养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孩子他早年的快乐都和这个声音相貌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后面,不管他怎样顽皮,他心理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李玫瑾青少年心理教育 心理抚养 幽微的人性 套装共2册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应该设个套对付 性侵者
性侵对人的身心 伤害非常大
有很多性侵恰恰 是一些很斯文的 人干的
师生恋可能会触 犯权力交换的禁 忌
0 1
杀人是很 多不成熟 的人解决 麻烦时第 一个考 虑...
0 2
观察酒德 是选女婿 一个很重 要的方法
0 3
过去男人 漂亮没用, 现在男人 漂亮可以 换钱
0 4
家庭暴力 应该零容 忍
龄集中分布在 40岁上下
生理与心理往 2
往是相互影响 的
3 所有的心理问
题都是有理由 的
4 年轻人闹腾源
于性腺的发育
5 搞爆炸案的人
基本上都是一 根筋
女性作案有时 1
候会比男性狠
农村女性的生 2
活状况更值得 关注
3 女性比男性更
应该受教育
4 特别暴力的人
往往是内心怯 懦的人
5 可以通过养老
待遇来控制生 育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李玫瑾青少年心理教育 心理抚养 幽微的人性 套装共2册 》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目录
01 心理抚养
02 幽微的人性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 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 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 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 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 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 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Z佳和Z关键时期。《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 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 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 PPT课件

什么是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相对于法律意义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 务补充提出,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未成年 人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 提出者:李玫瑾教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 心理学专家
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对子女 的心理抚养,培养儿童健康心理
他问:“我们为什么非要到这里来?” 父母只是回答他:“这里好啊,这里富有。”
咨询室的故事
哭泣的女人
心理抚养的分析
情感的剥夺 心理问题的滞后
心理抚养的继续
寻找过去 得到的心 理抚养 自我抚养
与父母的 再次心理 连接
自我 成长
心理抚养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对来访者的理解
心抚养的准备
足够的时间陪伴 足够的耐心 知道孩子的心理发展知识
心理问题的滞后性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我要不要断网? 我的孩子才初中就谈恋爱,她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孩子大学都已经大六了怎么办? … …
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
当地时间2007年4月16日7点15分,死亡33人,多 人受伤,枪手本人开枪自尽 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 8岁随父母来美国,当时
谢谢!
第十一课+怨天还是由人——如何正确归因-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同步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哪晓得士兵B一个正步跨出来,“啪”行了一个军礼:“报告首 长,不是帽子太大了,而是我的头长得太小了!”
运气不好
无法掌控,只能听 天由命。
因为天气不好
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界,企 图逃避责任、找借口
能力
努力
运气
身心 状况
外界 环境
任务 难度
努力还不够
相信如果付出更多努力,就会 取得更好的成绩。
身体状况不好
暂时的无法避免的问题,但 是下次可以调整好。
但如果一味归因于此,是不 合理的。
这题太难了
逃避失败结果,久而久之会 产生畏难情绪。
芳芳:“我?还不是跟你一样!上小学的时候也算的上是班里的 ‘希望之星’ ,如今却成了 ‘扫帚星’ !但是,我并不认为是自 己笨,数学成绩之所以落得今天这个惨兮兮的地步,我觉得是因为 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教得一点都不好!你想,这么多同学没有考好, 不怪老师怪谁呢?“
芳芳和圆圆是怎样归因的? 她们的归因具有怎样的特点?
归因 不同
归因?
我们做一件事情,结果不论成功与失败,事后都 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这种查找原因的 思维过程就叫做“归因”。
比如: 当你考考得很好时,你会将这次成绩归功于? 当你被老师批评时,你认为是谁的问题? 当你参与比赛但没有取得好名次时,你认为问题主要出在 哪里? 当你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如果还有其他的原因,请写下来:
在你所选的原因中,再选五个最重要的,将它们的题号按 照重要程度的高低填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李玫瑾教授:成长与心理PPT演示课件

养
13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龄段
0— 1岁 2— 3岁
4— 5 岁
6—11岁 12—15岁 16—17岁
18—25岁 26—35岁 36—60岁
61以上
心理时期
乳儿期
婴儿期
依
恋
幼儿期
期
学龄初期
@
少年期
青青年初期春期 Nhomakorabea青年中期
青年晚期
中年期 老年期
心理发展内容
情感依恋 @
言语听说@
社会性 @ 认知方式
二次大战后,一位集中营幸存的中学校长写给老师们一个 请求:
亲爱的教师:
我是一个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见到人类所不应该 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学有专精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 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与 婴儿被高中和大学生枪杀并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 疑教育是为了什么?
学生命科学的马加爵 杀害4名同学
养
2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1.5岁前 1.5到4岁 4至6岁 6至11岁 青春期 成年早期
成年期 成熟期
政法大学的学生的课 堂上公然杀害老师……
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 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成 绩优良却杀人不眨眼。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 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
养
10
第五: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事实上,智力只决定能力
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
家庭教育,关键在理念;
未
3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李玫谨教授,在长期专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她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很叛逆,会跟自己顶嘴;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
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李玫瑾教授指出,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
那么,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地教会孩子什么东西?1. 树立正确观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制,从孩子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在6岁之前的观念是可以改变,所以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他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影响。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至少你要面对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品性是成长环境、人、事共同描绘的反映。
包括爱与恨的能力,这些情感都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
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启蒙者和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 成 年 人
少年期
青初
自我意识发展
青年初期
春高 期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独立性出现 同辈交往 等
青年中期 青年晚期 中年期
人格趋于稳定 成
年
性格决定命运 人
老年期
7
依恋期: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0-12岁
人最弱小的时期(出生-12岁) 心理抚养(情感-性格)的关键期 父母获得对孩子心理控制力的关键期 人的基本心理模式建立时期 ——12岁之前:所有努力都让父母受益。
四少年绑架杀人勒索案:
他们父母双全;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父母从未违法犯罪; 父母自称一直管教孩子, 可是,孩子还是犯罪……
为什么???
5
家庭教育:基本理念
1. 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2. 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3.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4.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5. 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6.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7. 改变孩子须先改变大人
6
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
年龄段
0— 1岁 2— 3岁 4— 6 岁 6—12岁
12—15岁 16—18岁
19—25岁 26—35岁 36—60岁
61以上
心理时期
心理发展内容
乳儿期
情感发展 *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初期
依家 恋庭 期
-小
学
言语发展 社会性发展 * 认知方式 观念发展 * 性格发展 *
8
青春期: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13-18岁
挣脱、独立与自我中心时期(12-19岁) 行为最不稳定时期 父母教育模式的转变时期…… 外部教育和干预的关键期 ——稍有不慎就出行为问题的时期。
9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教育方式的调整 当发现孩子初恋时 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结束时的思考:
床…… 我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怎么办……
2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对家庭教育基本理念形成共识 抓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
3
人之初 性本善
绝大多数的家庭是健全的,温馨的……; 绝大多数的父母爱孩子,教孩子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懂事的,可爱的…… 然而,仍有例外——
4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10
演示结束 谢谢大家!
11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解析人的问题心理的由来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1
经常面临的咨询与困惑:
我的孩子总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 我的孩子最近总偷拿我的钱,怎么办? 我的孩子还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 我的孩子每天就玩电脑怎么办? 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上学,每天早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