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浮世绘艺术是日本独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通常被称为“浮世绘”或“木版画”,是将画作刻印在木版上,通过印刷技术制作大量的艺术作品。
浮世绘艺术在17世纪中叶开始兴盛,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期,成为了日本宗教、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浮世绘艺术的起源、流派、题材以及其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进行浅析。
浮世绘艺术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1868),当时日本正处于长期的和平时期,社会逐渐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都市文化的兴起,禁止富裕阶层、寺庙和剧院等机构开始需要大量的艺术作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浮世绘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它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制作大量的艺术品,并迅速传播给广大的市民。
由于制版过程相对简单,浮世绘迅速得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成为了江户时代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浮世绘艺术在江户时代被不同的画家创作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最著名的就是歌川広重和葛饰北斋所创作的“名所江戸百景”系列作品。
这个系列作品共计一百幅,展示了江户时代的城市风貌,包括江户城、著名的桥梁和旅游景点等。
这一系列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其他流派还包括了以“浮世绘祭”和“歌麿画”为代表,以描绘日常生活和美丽女性为主题的作品。
浮世绘艺术的流派丰富多样,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共同点是都能够快速制作和传播,从而迅速满足市场需求。
浮世绘艺术的题材也非常广泛,既有描绘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的作品,也有描绘日常生活和风光的作品。
最著名的是描绘美丽女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日本传统美学的特点,即表现女性的婉约和柔美。
这些作品大多以花鸟虫鱼、四季景色以及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女性面容和身体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尊崇。
这些作品具有浓重的装饰性和艳丽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
浮世绘艺术在日本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的代表。
日本浮世绘艺术

三、浮世绘的发展历程?
• 1、发展初期:17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
• 最早的浮世绘仅仅作为风俗小说、民间说唱本的插图,最初以插绘版画的形式出现 和大量生产。其中取材于花街柳巷以歌舞伎座为主角的“好色本”尤为受欢迎,绘 本作坊主为了追求利润,开始以单幅图画的形式出版发行,促使浮世绘逐渐从中脱 离出来,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绘画形式。
在青楼十二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身着纯黑底色反衬白色大波斯花纹的有纯大红底色衬以白色小碎花的有纯灰色底色带古朴蓝色或褐色文理的亦有纯钻蓝色底部带花纹且边缘大红的加之草绿色和暖黄色的衬托这种看似红加绿蓝配红的不妥搭配却产生了一种积极的热烈的喜庆的效果使画面表现出热烈华丽醒目的感觉
日本浮世绘艺术
一、浮世绘是什么? 二、浮世绘为什么会产生? 三、浮世绘的发展历程? 四、代表人物及品评? 五、对后世的影响?
• 日本人称浮世绘为“烟云过眼的世界的镜子”,这或许能较为简短 精炼的概括出他们对浮世绘艺术的理解。
二、浮世绘为什么会产生?
• 在特定历史阶段产生,与日本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密切相关。(时代产物)
•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京都、大阪等全国生着巨大的变动,如商业和交通的自由发展,士工 商阶层及市民大众不断的壮大。
• 之后还出现了“丹绘”、“红绘”、“漆绘”等表现形式。
• 二、黄金时期: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
• 18世纪后期,“锦绘”即彩色版画技术的发明和绘制,迎来了浮世绘发展的 黄金时期。(媒材的变革带来的艺术推动力)
• 铃木春信用“锦绘”将优雅和世俗相结合,在平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中寻求诗 意的梦境,塑造了不少极具个人风格的美人形象。深受江户市民的欢迎和追 捧,这种绘画样式被称为“江户绘”。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日本浮世绘艺术,是指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盛行于日本社会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也是日本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以精美的颜色、精湛的技法和丰富的题材成为了日本艺术的代表。
本文将对日本浮世绘艺术进行浅析。
浮世绘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的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日本幕府将军统治的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迅猛发展。
浮世绘艺术最初起源于京都的出版商和画家的合作,出版商委托画家绘制风景、人物等画作,然后进行印刷发行。
这种合作模式被称为“浮世绘出版”。
浮世绘艺术具有明显的大众化特点。
在江户时代,社会阶级制度非常严格,士农工商各自有其定位和义务。
浮世绘艺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将艺术带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浮世绘作品注重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人物,描绘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细节,也对性、服饰和戏剧等题材进行了大胆的表现。
浮世绘艺术成为了普通人愿意消费的商品,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浮世绘艺术在技法方面具有创新性。
浮世绘用主题鲜明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和物体的轮廓,强调平面感和色彩对比。
浮世绘艺术家在调和色彩、运用背景图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视觉效果。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印刷技术,即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允许大量的印刷,使艺术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并降低了价格,进一步推动了浮世绘艺术的发展。
浮世绘艺术对后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家的技法和题材选择对后来的日本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浮世绘艺术也被西方艺术家所吸引,如葛饰北斋的作品对后来的印象派画家有着重要影响。
浮世绘艺术还影响了电影、漫画等媒介的发展,成为了当代日本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浮世绘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性的技法在日本和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大众化的形式将艺术带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束缚,为后来的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创立和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本艺术的内涵,也为全球艺术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日本浮世绘赏析

文化欣赏-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亦称江户时代,1603—1867年)兴起的一种民间绘画。
通常所说的“浮世绘”,是指浮世绘版画,最初的浮世绘版画,只是作为插图附在通俗小说、民间说唱“净琉璃”的唱本、戏剧剧本等作品中,后来从这类书中独立出来成为单幅画,大量出版。
有“墨折绘”、“丹绘”、“红绘”(“漆绘”)、“红折绘”、“锦绘”等各种样式。
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是代表画家。
荡摇浮世生万象到幕府末年的半个世纪,是浮世绘发展的晚期,但不是苟延残喘,而是极盛而衰。
晚期的浮世绘涌现歌川国贞、歌川国芳、溪斋英泉、葛饰北斋、安藤广重等名家,可谓灿烂的晚霞。
其风格却与盛期大异,古典的审美模式崩溃,变形、怪诞、妖艳、浓烈成为画家的主要审美倾向。
因此,对晚期的浮世绘最有争议,批评者指责其为颓废期的艺术,褒扬者认为是灿烂期的艺术。
由于从中可以发现其反常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现代艺术从中可以寻求共鸣,它的意义经常被再认识。
在晚期浮世绘中历来被认为具有创造性的领域是风景版画,它的兴起与当时的旅游热有关。
在风景版画领域,早先有奥村政信创立浮绘,通过西方透视法而启开了新写实风景版画的道路。
其后,又有歌川丰春在浮绘中运用荷兰铜版风景画手法,圆山应举创造眼镜绘,司马江汉直接制作铜版风景画。
这些都是取法西方近代绘画的早期尝试。
而真正最早在浮世绘风景版画中取得成功的是葛饰北斋(1760~1849)。
葛饰北斋是日本美术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气的画家之一。
他19岁起随胜川春章学演员画和美人画,同时吸收狩野派、琳派、住吉派诸家之长,还研究当时流行的铜版画手法,热心摸索自己画风的方向。
从38岁号“北斋”,开始在风景画上找到出路。
这时的北斋,在大胆吸收荷兰风景版画手法的同时,又继承日本名胜画的传统,细心观察江户市民的生活风俗,创造出《狂歌绘本·东都名迹概览》。
《富士三十六景》(1830)则是结合西方手法和日本情趣创立的新样式代表作。
在这46幅系列作品中,北斋完全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人们生活的角度观察自然。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末到19世纪的艺术形式,以木版画为主要表现方式,它起源于中国的风俗画和风景画,随后发展为具有独特日本特色的艺术形式。
浮世绘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成为了日本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浮世绘艺术的核心是描绘生活和表达情感。
作品主要是以城市的风俗,人物的活动,戏剧和历史为主题。
浮世绘艺术家通过描绘日本庶民生活中的琐事以及戏剧和历史中的关键时刻,展现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和人物的表情,传达出内心的痛苦、欢乐、憧憬等情感。
由于浮世绘艺术作品的大量出现,日本庶民对艺术的认识和品味也逐渐提高。
浮世绘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木版画。
艺术家首先在木板上绘制图案,然后将木板沾上颜色,再将纸张放在木板上,通过印刷的方式将图案转移到纸上。
这种方式使得艺术家可以大量复制自己的作品,使得浮世绘艺术能够大规模传播并且广受欢迎。
木版画也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他们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线条的组合,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形象。
浮世绘艺术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绘画领域。
它还对日本的文化、时尚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他们的名声也不断提高。
浮世绘艺术还对时尚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艺术家们经常为时尚杂志和商店设计服装和物品的图案,这些设计也成为了当时流行的标志。
浮世绘艺术也给人们提供了了解江户时代社会和历史的窗口,成为了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
浮世绘艺术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情感,以及通过木版画的方式表现出富有创意和自由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对时尚和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日本浮世绘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并在18世纪和19世纪达到了巅峰。
浮世绘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了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艺术运动和流派。
本文将对日本浮世绘艺术进行浅析,以探究其独特之处和对后世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城市化程度提高,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增多,这为艺术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木刻版画,最初起源于民间艺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雅的表现形式。
浮世绘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景、戏剧、历史、名人、美人等,其中以描绘美人和戏剧最为著名。
浮世绘的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其特点之一是明快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这与欧洲绘画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浮世绘追求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在画面上运用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和扁平的空间构图,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非常生动和富有动感。
浮世绘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浮世绘大师们擅长运用色块和色彩对比来表现画面中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有张力。
浮世绘对于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浮世绘将艺术和大众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百姓也能够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浮世绘也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描绘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繁荣与丰富的文化生活。
浮世绘的主题涵盖了日本的传统民俗、历史故事、戏剧、美人与花鸟等,这些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
值得一提的是,浮世绘艺术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19世纪末,欧洲的一些画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开始模仿浮世绘的绘画风格,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中的一些元素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尤其是在法国印象派画家中,他们对浮世绘的技法和主题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浮世绘艺术对于欧洲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世绘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

日本浮世绘艺术浅析浮世绘艺术是日本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起源于17世纪初期的江户时代,盛行于18世纪至19世纪。
浮世绘艺术以其细腻的线条、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日本浮世绘艺术进行浅析,探讨其艺术特点、题材、艺术家与影响等问题。
浮世绘艺术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它的平面构图和明快鲜艳的色彩。
浮世绘作品大多采用木版画技术制作,艺术家将线条和色彩直接刻在木版上,再用布纸印刷而成。
这种制作方式使得作品具有清晰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浮世绘作品还常常采用大胆的远近透视和夸张的造型,以突出主题,增加视觉冲击力。
浮世绘作品的题材丰富多样,主要反映了江户时代社会的生活场景、历史事件、文学、戏剧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描绘了当时市井生活的“歌舞伎”和“芝居”题材作品。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以其丰富多变的剧情、多彩的人物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
浮世绘艺术家通过描绘歌舞伎剧场中的场景和演员,将歌舞伎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浮世绘作品还常常描绘了美丽的女性、名胜古迹、节庆活动等,将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传递给观众。
在浮世绘艺术的历史进程中,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是葛饰北斋。
北斋是浮世绘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技巧和题材上都有独特的贡献。
他擅长描绘动态的山水和大自然,尤其以他的《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最为著名。
这一系列作品以富士山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氛围,表现了富士山的壮丽和美丽。
北斋还描绘了许多怪奇的主题,如神秘的神仙、岩石、鬼怪等,给人一种幻境般的感觉。
浮世绘艺术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浮世绘艺术逐渐传入西方,对欧洲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如梵高、高更等受到浮世绘艺术的色彩和构图启发,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浮世绘艺术家的绘画也在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艺术家如蒙克、凡高等纷纷模仿浮世绘的风格创作作品。
浮世绘

浮世绘的历史
初期 明历大火(1657年3月2日)至宝历年间
(1751年~1763年)。此时期的浮世绘以手绘及墨 色单色木版画印刷(称为墨折绘)为主。 到了鸟居清信时代,使用墨色以外的颜色创作的 作品开始出现,主要是以红色为主。使用丹色(红 褐色)的称丹絵,使用红色的称红絵,也有在红色 以外又增加二、三种颜色的作品,称为红折絵。
浮世绘简介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这个画派的开始, 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 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江户时代 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我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 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 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 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 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的印刷技术,代表了日本民 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喜多川哥麿《当前全盛美人撰》3、4
浮世绘的影响
19世纪后半期,浮世绘被大量介绍到西方。当时西方 的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 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溥纳尔、毕加索、马蒂 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无 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 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 对日本艺术的崇拜,以致在西欧产生日本主义热潮, 它不仅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 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 响。
浮世绘的题材与种类
武者绘 以传说、传奇、历史小说中的武士为题 材,在传奇热潮后特别流行。 历史画 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为题材。明治维新 后,为了更加巩固天皇家的正统性,也有以 历代天皇为主题的创作。 玩具绘 因为应用在玩具制作上,所以种类很多, 有双六、人气浮世绘的小型版、变装游戏的 纸娃娃、绘有妖怪和武者的卡片等。 见立绘 取材自既有的历史故事,但以当时的人 和事物仿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浮世绘版画在日本的兴起浮世绘是十七世纪初期,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
它的渊源虽然来自原有的“大和绘”,但是它与"大和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当时著名画家菱川师宣所作的《吉原夜宴之料理》生动的生活场面体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兴起,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
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浮世绘绘画由于著名的菱川师宣(1618—1694)的影响,出版业中心遂转移到江户,而且本来附属于原文的插图,也获得了艺术上的独立地位。
师宣在一生事业里所出版的许多带有插图的书籍,都是图优于文,而且画者也自豪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像过去所有作插绘者那样一贯用匿名的方法。
这些“绘本”的插图大部分都是在吉原的花街柳巷中所扮演的爱情场面;因此他同时代的画家都称此种艺术为“浮世绘”《屏风之后》。
值得玩味的是师宣自己在画上署名时,总在他名字前加以“大和绘师”几个字,由此明确地表示出他渴望创造一种反映当时人民生活及精神实质的纯日本型的绘画,并且摆脱受到中国传统感染的各因袭画派。
这一理想终于在西川佑信的一篇关于绘画的论文上得到发挥,这可以说就是浮世绘的美学基础。
伊东深水作品师宣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风格上所具有的魅力。
他利用了最新技术上的改进,使他的印刷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于绘画本身。
那美妙而正确的线条,体现出他所作女性形象的一切典雅风姿,并且由于非常巧妙地交互应用着黑白两种色调,他获得了简单但鲜明而动人的效果。
他的艺术为版画的独树一帜开辟了道路;这乃是插图画得到自由发展后的合理结果。
师宣所成套生产的插图版画,很快的就代替了所谓真正绘画的地位。
这种新艺术的风格及其技术,在日本印刷界最初繁荣期间迅速获得进展。
例如鸟居清信和他的儿子清倍及清信二代等都发展了师宣的艺术风格,而且特别强调其线条和类型化作风,尤其当他们描绘歌舞伎演员像时更是如此。
他们的后代和歌舞伎剧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演员画像中那种做作的表情一直继续下去。
后来这画题即被版画家所吸取。
其他还有许多浮世绘的“原始”画家们都可为他们自己优美动人的艺术风格而自豪;例如奥村政信《江户名妓》、西村重长《福神》,以及代表京都派的西川佑信《冬愁》等。
由于这些艺术家们的努力,使得印版技术得到长足而合理的进步,特别是应用色彩方面。
为了适合社会上广大人士所要求的鲜艳悦目的颜色,师宣自己曾实验在印好的画上用手工添着色彩。
在他去世不久,他的画友们才利用一种在黑白版画上加几点简单的桔红色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
这种技术,所谓“丹绘”,在十八世纪初期十分流行,并且成为鸟居家族最早画家们所制作的精美版画的特征之一。
浮世绘绘画然而当时社会人士和甚至画家们自己都认为这些仅用墨刷以及简单色彩的版画,乃是印刷上的主要缺点。
因此宫川长春和他的弟子们都忽略了印刷术,而专心致力于绘画美女,这样可以使他们有随意应用丰富的色彩的余地。
但是出版家和艺术家们仍然继续寻求一条用木版印刷彩色图画的方法。
开始是在黑白版上增加了几种颜色(玫瑰红及豆青),一种颜色由一块木板来印,这些木板都用一个标识所谓“见当”来校正,使彼此完全保持正确整齐。
这一技巧,即所谓“红折绘”,起初在1745年前后仅用以印刷奢侈的日历,不久即为商业印刷所采用。
它继续流行了将近二十年,又增加了新的颜色(紫色和黄色),遂渐为全色印刷的充分发展准备了道路。
在这时期的画家中,石川丰信值得赞扬的是发掘了这技术的各种可能性,即有时加上美妙和谐的鲜明色彩,正适合他那温柔而富有吸引力的艺术风格。
经过一个世纪之久的进展后,日本终于在技术及美术方面得到完美的多彩印刷,名为“锦绘”。
这成果是由一小群艺术爱好者、手艺人以及一位画家的合作。
由于一位有才能的艺术家、最优秀的雕版师兼印刷师,并对“红折绘”艺术有透彻了解的铃木春信(1725—1770)的合作,这一事业遂达到了惊人的效果。
那瑰丽的色彩,其范围之广泛,大大提高了春信的优美设计,所印出作品的美丽程度,远超过了以往见过的一切《风流四季哥仙二月》。
这种新产品受到一般社会人士的热烈反应,因为它获得的效果使人联想到灿烂的锦缎,所以称之为“锦绘”《阅读信件的男女》。
浮世绘绘画由于这样的版画得到大众的赞扬,更使春信受到鼓舞而不间断地继续工作,直到1770年他逝世时止,共留下了六百多套木版,都是在六年之间制作的。
春信的美丽的人物绘画上的背景,无论是室内或室外,都浸于一种抒情风味及诗的意境。
他用着或相调和、或互成对比的丰富色彩,表现出相应结构的每一细节,达到纯粹画意的效果。
春信的具有根深蒂固的日本精神的艺术,对明和时代(1764—1772)的版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浮世绘绘画浮世绘的几代画家另一位伟大的画家鸟居清长(1752—1885),其艺术风格是由安永时代(1772—1781)的写实主义形成的,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优美秀丽的新形式。
他画的美女都有秀丽匀称的体态及文雅的外表,背景一般多为自然景致或幽雅的房室内部,造成一种介乎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可喜的折中形式《入浴》。
所取的背景虽然含有某一季节的诗意,由于此时印刷技术的进步,他的作品乃以色彩鲜明而和谐著称。
人们不禁感到,这种艺术的匀称、明丽的风格,可能反映了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和他一生中平稳无忧的经历;他出身于一个书商的家庭,后来渐成为鸟居家族画派的首领。
作为一位技术精湛的设计家,清长并不满足于“锦绘”的尺寸有限制纸张。
他第一个设想出那巧妙的意见,就是将几张纸平行或垂直的拼合起来,获得一幅巨型的构图,而每一小部分分开后都自成一图,所谓“续物”。
鸟居清信是鸟居家族的早期画家,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受师宣的影响很大。
他的作品内容多是反映歌伎舞台人物,在表现上常以黑白稿为基础,再施以暖色调。
也是当时很风行的一种风格《歌舞伎演员》。
浮世绘绘画喜多川哥磨(1758—1806)是这个时期的又一位重要的画家。
在他的艺术中又找到了新的面貌。
他的一位朋友茑屋重三郎发现了他的才能,他早期的作品,巧妙地表现了妩媚的少女们聚集在优美的环境中《出游图》,他早期追随着鸟居清长所开辟的艺术道路的,在18世纪90年代,哥磨创造了一种“大面部”有特写形式的新的画面图式,一改浮世绘的绘画面貌,使画面具有一种冲击力量。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美丽的面孔被强化了,是这一时期的重大突破。
“大首绘”这种新的构图形式使画面的内容都集中在面部及上半身的新画法《高名美人六家撰》,确定了他的绘画艺术在日本浮世绘的位置。
他努力不懈地描绘着女性美丽多姿的形象,所取的模特儿不仅是所谓的“温室中”的夫人小姐们,还有不同年龄和各社会阶层的所有女性。
在这里哥磨很巧妙地利用了一种技术上的改进。
在铃木春信的时代,“锦绘”这一新的绘画面貌要求使用能经得起连续印刷质量优良的印刷用纸。
厚而白净的“奉书”纸解决了这个问题,柔软而又富韧性的纸张,使印刷品的色彩更加明丽。
如果表现白色的东西,例如白雪,只要印出其轮廓就可以了,即所谓“空押”。
哥磨尽量利用纸张质地的特点,有时他不顾日本传统的画法,甚至废除了外形轮廓——先是取消面部轮廓,后来身体的轮廓也被他削减掉了,只单独用颜色来构成形体,形成一种色块的对比关系。
新颖的表现形式使他的许多学生们在整个十九世纪一直都继续致力于传统的美女版画,但是再没有与这个时期的艺术形式上所获得的高度成就相抗衡的了。
以时装美女及演员肖像为主题的日本版画,在十八世纪末叶达到了最高峰。
但并不能说这就是结束。
它还要在另一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就是风景画。
这时的版画设计家们,抛开了那些至此为止还是他们的灵魂之泉源的娱乐场所及歌舞伎剧院,这也就是他们的艺术称为“浮世绘”的由来,而转向一个为人所共有的更稳定的世界了。
浮世绘绘画葛饰北斋(1760—1849)是这个事业的开拓者,他常比喻说,“我是在五十岁时降生的”,这意味着他在艺术上刚刚开始还需经过漫长的历程,为他在十八世纪末期的艺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好了精神准备。
他生长在江户东郊,因此他从未失掉“葛饰地区的农民本色”;他没有江户资产阶级的那种绅士风度。
在作了一些手工艺劳动以后,他于1778年进入胜川春章的画室,一段时间后,他离开了画室,因为受欧洲绘画的影响,又专心学习狩野派及宗达——光琳派的技法,甚至还学习了荷兰的版画!由于和西洋艺术的接触,决定了他在表现艺术形式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九十九里地引网》。
尤其是其中透视法的规律,对那时期的日本画家们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圆山应举就是其中之一。
有的用“漆绘”形式的美术家们已经试作了一些初步、简单的透视法风景画,称之为“浮绘”。
他在1814年出版了著名的《北斋漫画》,这是一部绘画大全,这部大全集中了他这一时期的全部重要作品,也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
最后他刊印了第一套富士山图画《“富岳卅六景”凯风快晴》。
就在这一时期,他艺术的至高权威受到一位意外成功的青年安藤广重的挑战。
他在1833年出版了《东海道五十三次》,(连接江户和京都两城的一条风光明媚的东海道上的五十三次驿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伊东深水作品安藤广重(1797—1858)他开始是一个绘画爱好者,后来进入哥川丰广的画室。
于1832年,他得到陪同将军的使者到京都皇宫去的机会。
旅程来回经过东海道驿路,他非常勤奋,沿路搜集了许多风景素材并画了很多草图。
由此获得的经验,从而他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二年保永堂出版了《东海道五十三次》、《二丁町芝居图》,即体现了他的全部绘画能力。
与北斋的生动活泼的绘画面貌相反,广重是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幽抑气氛中的大自然,—种完全柔和抒情的境界《大桥骤雨》,广重更知道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他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总是和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富有诗意。
在广重的艺术作品中,大部分是他对天气变化及季节转换的画面描写,他的作品显现着对大自然的变换的敏感,和平安时代“大和绘”的抒情风景画联在了一起。
广重在浮世绘的艺术中所享有的名声比北斋更为显赫,也鼓舞他继续出版了成套的山水、花鸟画作品,直到他去世时已完成了四十套东海道驿路的风景画。
在日本德川幕府的长期统治已接近尾声时,封建政权已经不能应付它所面临的国家混乱:经济上的困难,恢复皇权的运动。
时局的动荡不安,使得人们、特别是江户的居民,多去寻求短暂的欢乐和刺激作为慰藉。
那些描绘高等妓女及演员的“浮世绘”版画,正好是“浮华世界”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