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建《矿业工程》教材:预防基坑明塌的方法
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

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防止基坑坍塌、淹埋的安全措施:一、明挖基坑安全控制特点(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1.明挖基坑多系临时工程,但其造价高,开挖土石数量大;且基坑工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质条件对其设计和施工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2.基坑工程应根据现场实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场地和周边环境情况及施工条件开展设计和组织施工。
3.基坑工程安全风险主要是基坑坍塌和淹没,导致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二)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1.基坑边坡和支护构造确实定方法根据土的分类和力学指标、开挖深度等确定边坡坡度(放坡开挖时),或根据土质、地下水情况及开挖深度等确定支护构造方法(采用支护开挖时)。
基坑工程施工,首先要保证基坑的稳定。
放坡开挖时,基坑的坡度要满足抗滑稳定要求;采用支护开挖时,支护构造类型的选择,既要保证整个支护构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能控制支护构造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基坑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安全。
2.尽量减少基坑坡顶荷载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或施工机械时,如果是放坡开挖时会增加滑动力矩;如果是支护开挖时,会增加作用于支护构造上的荷载。
一般都要求堆载及机械等离开基坑边缘有一个安全距离,并且对堆载的级别有所限制。
3.做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地下水是引起基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实践说明,多数发生的基坑事故都与地下水有关。
地下水对基坑的危害与土质密切相关,当基坑处于砂土或粉土时,在地下水作用下,更容易造成基坑坡面渗水、土粒流失、流砂,进而引起基坑坍塌事故。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构造与根底形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主要有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几种形式。
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降水会引起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当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一、土方坍塌预防措施1.基础施工要有防护方案,基坑深度超过5m时要有专项支护设计施工方案。
严禁提前开挖和超挖。
2.开挖沟槽、基坑等时,施工现场物料不宜堆置在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当需堆置时,堆置的重量和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支护结构、土质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且不宜小于1.5m。
3.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区域临时排水系统规范,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
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施工单位应合理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在低于地下水位作业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开挖深度等确定排水或降水措施,并应在地下部分施工的全过程中,有效地处理地下水,以防坍塌。
雨期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和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
5.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施工及模板作业时,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
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6.挖土顺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并遵循由上而下逐层开挖的原则,禁止采用掏洞的操作方法。
7.经常查看边坡和支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地下作业人员撤离。
作业人员发现边坡大量掉土,支护设施有声响时,应立即撤离,防止土体崩塌造成伤亡事故。
二、模板坍塌预防措施1.模板及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
2.模板支撑架构配件进场应进行验收,构配件及材质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的钢管或型钢做模板支撑架。
严禁使用竹、木材和钢材混搭的结构。
所采用的构件应进行复试。
3.施工中,模板支撑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关标准、构造要求进行搭设。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基坑是指在土地上开挖的深坑,用于建造物的地下部份施工或者其他工程施工。
由于基坑的特殊性,存在着坍塌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土壤调查和分析在开挖基坑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土壤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土壤的性质和稳定性。
根据土壤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支护结构。
如果土壤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应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
2. 合理的开挖方式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对于基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开挖方式包括逐层开挖、梯形开挖和斜坡开挖等。
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开挖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土壤失稳。
3.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必须设计和施工合适的支护结构。
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支撑和土工格栅等。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开挖深度进行合理选择,并确保施工质量。
4. 排水系统的建设基坑周围的水分会对土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建设合适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抽水设备等。
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保持基坑周围的土壤干燥,有助于减少坍塌的风险。
5. 定期检查和监测在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检查包括观察基坑周围的土壤变形和裂缝情况,以及支护结构的完好程度。
监测可以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传感器来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培训和安全意识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基坑施工的安全规范、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使用安全装备的技巧等。
惟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才干有效地预防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包括土壤调查和分析、合理的开挖方式、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排水系统的建设、定期检查和监测,以及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提高。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基坑坍塌的风险,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基坑坍塌是指在土方工程中,由于土体的不稳定性或者施工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基坑边坡发生滑坡、崩塌或者坍塌的现象。
这种事故不仅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1. 前期调查和设计阶段:在进行基坑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工程设计,以了解地质条件和土壤的力学特性。
根据调查结果,合理确定基坑的形状、尺寸和施工方法,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 坑底排水: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过多的地下水会增加土体的饱和度,降低土体的稳定性,增加坍塌的风险。
因此,在基坑施工前,需要进行坑底排水工作,将地下水排出,以保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
3. 坑壁支护:为了防止基坑边坡的滑坡和崩塌,需要对坑壁进行支护。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支撑、混凝土搅拌桩、钢板桩等。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施工操作控制: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超负荷施工和超限操作。
同时,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监测和预警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基坑坍塌的风险,需要安装监测和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6. 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组织、安全措施、责任制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措施、人员疏散方案等,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综上所述,基坑坍塌是一种严重的工程事故,为了预防基坑坍塌,需要从前期调查和设计阶段开始,合理确定基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坑底排水,对坑壁进行支护,控制施工操作,安装监测和预警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基坑工程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基坑坍塌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预防基坑坍塌,施工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
1. 地质勘察和设计阶段:在进行基坑工程之前,进行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地质勘察可以确定地下水位、土层的稳定性和地下岩层等信息,为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设计师可以合理选择基坑的形状和尺寸,并确定合适的支护结构。
2. 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是防止基坑坍塌的关键。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基坑的尺寸,设计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墙或钢板桩等。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基坑周边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3. 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法:土方开挖是基坑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坍塌事故易发阶段。
在进行土方开挖时,施工方应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如逐层开挖、分段开挖等。
逐层开挖可以减少土体的失稳和坍塌的风险,分段开挖可以减少开挖面积,降低土体的应力和变形。
4. 合理的排水系统:地下水位对基坑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进行基坑工程时,施工方需要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基坑内的地下水。
可以采用井点排水、水泵排水等方式,确保基坑内的地下水位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5. 定期监测和检查: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基坑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测斜仪、测量仪器等设备,检测基坑的变形和位移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增加支撑结构或加固土体等。
6. 培训和教育:施工方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基坑施工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坑施工安全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等。
同时,施工方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总结起来,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包括地质勘察和设计阶段的工作、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法、合理的排水系统、定期监测和检查以及培训和教育等。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造地下结构而在地面上挖掘出的深坑。
然而,由于地下水位、土壤条件、工程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坍塌成为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1. 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阶段:在进行基坑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
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地下水位、土层结构、土壤类型等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应考虑到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包括合理的坑底和坑壁设计,以及必要的支护结构。
2. 土壤处理和加固:在基坑开挖前,对土壤进行处理和加固是必要的。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土壤冻结,通过降低土壤温度使其变硬,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另一种方法是土壤固化,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水泥等材料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合理的排水系统: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的液化和软化现象,从而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排水系统应包括排水管道、井点和泵站等设施,以确保地下水能够及时排出。
4. 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基坑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和预警。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位移和应力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5. 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顺序: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和顺序。
例如,对于较深的基坑,可以采用分段开挖的方法,逐步进行支护,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坍塌风险。
同时,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挖土量和坡度,避免过度开挖和过陡的坡面。
6. 培训和安全意识:在基坑工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单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总结:基坑坍塌是基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基坑坍塌是指在基坑开挖、土方运输或基坑支护等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失稳或支护结构失效导致的坑壁坍塌现象。
基坑坍塌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延误工程进度,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坑坍塌预防措施:1. 土壤勘察和分析:在进行基坑开挖前,应进行详细的土壤勘察和分析,了解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确定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2. 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根据土壤性质和基坑深度,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如深基坑可采用钢支撑、混凝土墙等结构,浅基坑可采用挡土墙、钢板桩等结构。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3. 合理的施工方法: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土方的过度开挖和过度放坡,以免引起土体失稳。
同时,应合理安排土方运输和堆放,避免土方堆积过高,增加坡体的稳定性风险。
4. 定期检查和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坑壁的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坑壁的裂缝、变形等异常情况。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测斜仪、应变计、位移计等。
5. 加强现场管理:在基坑开挖施工现场,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工地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限制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同时,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处理。
7. 合理的施工时间和施工周期:基坑开挖的施工时间和施工周期应合理安排,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施工,如暴雨、大风等。
同时,应考虑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总之,基坑坍塌是一种严重的施工安全隐患,为了预防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需要从土壤勘察、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监测与检查、现场管理、应急预案和施工周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引言概述: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形式,但由于地下水位、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地质勘察与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1.1 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在进行基坑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质、地下管线等情况。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基础。
1.2 合理设计基坑结构: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设计师应该合理设计基坑的结构,包括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设计阶段,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的时间、顺序、方法等。
同时,要考虑到基坑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如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沉降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基坑开挖阶段的预防措施2.1 合理控制开挖速度: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开挖速度。
过快的开挖速度可能导致土体失稳,增加坍塌的风险。
2.2 加强支护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支护措施,如设置钢支撑、土钉墙、混凝土梁等,以增加基坑的稳定性和抗坍塌能力。
2.3 实施严格的安全监测:在基坑开挖阶段,应实施严格的安全监测,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土体变形的监测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基坑支护阶段的预防措施3.1 定期检查支护结构:在基坑支护阶段,应定期检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钢支撑、土钉墙等。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2 加强水位控制:在基坑支护阶段,应加强对地下水位的控制,以防止地下水涌入基坑,导致土体失稳。
3.3 定期清理基坑内积水:基坑内的积水可能会对支护结构造成影响,因此应定期清理基坑内的积水,保持基坑的干燥状态。
四、基坑回填与封闭阶段的预防措施4.1 控制回填土质量:在基坑回填阶段,应控制回填土的质量,确保土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一建《矿业工程》教材:预防基坑明塌的方法
2018年一级建造师历年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全部由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打尽,在线做题请进/RHLAOC。
2018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预计6月左右,考试时间预计9月中旬,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梳理考点,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2018一建《矿业工程》教材:预防基坑明塌的方法,包括基坑工程等级以及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基坑工程等级划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基坑事故的技术因素、基坑事故的管理因素、基坑事故的责任因素、防治基坑塌方的措施、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和开挖高度、保证勘察质量和正确设计、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与保护、加强地表水的控制,排除水居、对基坑安全的影响、做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赶紧来开森学学习吧。
更多一级建造师报名条件、一级建造师备考指导等信息请持续关注开森学官网一级建造师频道。
1G420114 预防基坑明塌的方法
一、基坑工程等级以及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基坑工程等级划分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的规定,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一级基坑:
(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部分;
(2) 开挖深度大于10m;
(3) 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4)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三级基坑为开挖深度小于7m ,且周围环境元特别要求时的基坑。
除一级和三级外的基坑属二级基坑。
2.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和支护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为三级。
详见表1G420114-1
二、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基坑四周挖或填所形成的倾斜的自由面称为边坡。
边坡的稳定,主要由土体自身的内摩擦力和粘结力以及支护作用来维持。
(一)基坑事故的技术因素
造成基坑塌方的技术因素主要有:
1.边坡过陡,尤其是在土质差,开挖深度大的坑槽中。
2. 水对基坑稳定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对土性的严重扰动,降低了土基的抗剪强度,重量增大,土坡失稳。
3. 基坑上边边缘附近违规或过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
4. 由于动荷载的作用,造成超载或降低土体承载能力。
5. 开挖或支护措施不当或支护不及时。
(二)基坑事故的管理因素
基坑失事的管理因素是指施工方案以外的其他因素。
根据统计资料,这些因素有:
1.施工管理水平低,对施工的关键技术不敏感,没有注意控制或失去控制。
2. 工法不熟悉、规范意识差,施工质量没有保证。
3. 施工设备陈旧、机械化水平低,涉及的机械或劳力操作又不规范,技术把握不到位。
4. 技术不熟悉,施工方案不合理;或者应变能力低,不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危急状态。
(三)基坑事故的责任因素
统计资料表明,造成基坑事故的责任方,涉及所有参与单位,包括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
有时出现危急状况时责任方相互推语、拖延或措施不到位,最终酿成共同承担的责任事故。
这说明基坑失事有技术、管理原因,也有认识问题。
三、防治基坑塌方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和开挖高度
1.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ζ10m 时,可以优先采用坡率法,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1G420114-2 的规定。
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
坑壁安全等级一、二级适合采用挖孔灌注桩护壁,坑壁安全等级二、三级适合采用土钉墙护壁。
2. 施工高度
基坑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土质、土性条件,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决定。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基础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 。
一般锚拉式支护也应采用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的方法,规程规定,土钉支护应按设计规定的分层开挖深度和作业顺序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土钉和喷混凝土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深度的开挖。
开挖深度还应保证裸露的边坡在完成支护(设置土钉和喷混凝土)的时间段内保持自立的能力。
因此,基坑在水平方向上也要考虑分段进行开挖。
(二)保证勘察质量和正确设计
1.保证勘察质量。
2. 土工试验和岩土参数的确定正确。
3. 正确选择设计计算方法。
(三)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与保护
土壁支撑是直接面对地基土的压力,因此其结构形式的确定和施工操作都必须认真对待。
应慎重根据开挖深度和宽度、土质和地下水条件以及开挖方法、相邻建筑物等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根据规程要求,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应有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基坑倒塌事故多数因为支撑破坏或支撑作用不够所致,因为桩顶变形对周围环境影响非常敏感,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支撑结构(包括立柱)要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留足够的富裕系数(通常达1. 2~ 1. 4) 。
控制桩顶水平位移。
不允许因为要施工方便,对具有隔水作用的封闭式结构进行凿孔打洞;因为工期需要提前在桩柱等结构的泪凝土没有足够强度时承受载荷;或者是碰撞、扰动支护结构使结构受损、破坏而降低承载能力。
(四)加强地表水的控制,排除水居、对基坑安全的影响。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
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
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 ,间距宜为2~3m ,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五)做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明塌的重要手段。
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
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
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
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
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
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案例G420114】
1.背景
某矿井提升机房地基基础采用基坑法施工,基坑开挖深度为10m ,采用土钉墙围护结构,表面加金属网及喷射混凝土。
设计要求施工时应将地下水降低到12.5m 以下,方可进行开挖,若在雨期施工,应制定基坑防水的相关技术措施。
由于工程工期要求紧迫,施工单位增大了边坡的坡度,采用大型挖掘机进行挖土施工,边坡及时进行围护施工,但由于突然的暴雨使基坑发生了明塌,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2. 问题
(1)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妥之处?
(2) 基坑施工时,由于水的因素导致基坑拥塌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1)施工单位要加快基坑的施工速度,可以采用多种施工技术措施。
本案例通过加大边坡的坡度以及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从而加快基坑的开挖速度,方法正确。
但是同时应做好围护结构工作,确保Plil 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突发事件造成影响。
由于突然的暴雨将会对围护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使其支护能力降低,造成整体稳定性下降,以至引起基坑的拥塌,这一方面施工单位仍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 水是造成基坑拥塌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在下列儿个方面:
1)降水措施不力
地基开挖时,造成地下水汇集,或由于雨水、裂隙水涌入。
地基在水的影响下的软化和膨胀作用是严重的。
因此,基坑开挖都要有完善的降排水系统,并做到随挖随封,有效控制土中含水量的变化。
2) 降水措施不妥
降水措施一般可以提高土体承载能力,对施工带来有利的一面,但是同时又会造成邻近土体的不均匀沉降,甚至使周围土体开裂,导致附近建筑物受力不匀,或出现裂缝、倾斜等情况。
因此,在采用降水措施前,应制定相关的措施。
3) 降水工作安排不当
降水措施落实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降水措施要作为施工技术措施的一部分,与施工过程、环境条件等因素配合进行。
采用土钉支护要求先处理好地面排水沟或水渠箱,排水设施也应该在雨期之前完成,否则就不能起到保护基坑的作用。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