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0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0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
(板书:小英雄雨来)2、读课题,猜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可能主要讲雨来的英雄事迹。
这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降低难度)二、初读感知1、、默读,看看课文究竟主要讲了什么并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交流。
以下标题供参考: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勇斗鬼子⑤宁死不屈⑥机智逃生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如: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挪回到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3、小结,交流初读感受。
三、体会“感人之处”1、过渡谈话:这篇课文中,雨来的许多表现确实让人感动,使我们不得不赞叹雨来真是个小英雄。
那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可以在边上写写批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精选11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11篇)》,您浏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11篇)》正文如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英雄雨来》篇1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1、亲情导语:*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战争之火。
3、出示课题:(1)理解课题(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从哪儿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画出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第六部分:雨来的怎样机智脱险?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三、汇报预习,交流解疑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部分:哪部分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部分。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勇敢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喜爱祖国、英勇机灵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在同学阅读课文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计时,同学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关心同学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三)检查同学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要留意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对于同学读不准的字音要准时订正。
例如:还乡河的“还”,读hu2n,这是多音字,在这儿不读h2i。
“黝”,不读y$u,而要读y%u。
笤帚的“帚”不要读s4o,而要读zh%u。
“漩涡”不要读xu4n w%,而要读xu2n w#。
)2.指导同学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
(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
抗日战斗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依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x))——像棉花似的芦花。
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y2n)——河边。
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
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毁灭抗日依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朗读教材课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认真朗读教材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讨论与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故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英雄雨来》的课本。
2.课堂板书、教学录音机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准备好课文朗读。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前几课所学的内容,引导他们联想到雨来这个小英雄会做些什么。
2.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着重纠正发音错误,让他们正确读出每个字。
3.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分段讲解《小英雄雨来》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弄清楚主要事件。
4.师生互动(15分钟)–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雨来的行为和心情。
5.小组活动(15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小英雄雨来》的片段,可以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
6.总结回顾(5分钟)–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引导他们表达出对故事的感悟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述今天学的故事,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课后继续阅读,并保持对故事的思考与体会。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大家的配合!。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
猜对人物,这也正说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黝黑趔趄门槛刀鞘漩涡炕沿tiá zhu ìn ì guān笤帚吆喝晋察冀还乡河鸡冠花sǎng níng推推搡搡软鼓囊囊嘟嘟囔囔咬着牙拧)指名读,全班齐读。
《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下面是收集的《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英雄雨来》教案1小英雄雨来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德育目标: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课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1. 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8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
5、深入研究:师: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它们还可以做什么?生:可以先剪纸再染。
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这些都是老师利用染纸作业加工的工艺品,各种形式的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培养学生欣赏美、价值美的能力。
四、小结: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
板书设计:美术的染纸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学习染纸方法课,而且是借助意趣横生的染纸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色彩的美妙,了解染纸的基本技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课件”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愉快的游戏式的学习气氛,在玩中学,在玩中培养形象思维和对色彩的认识,寓教于乐。
学生不仅对染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小英雄雨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在座的同学们年龄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小英雄雨来》课堂教案

《小英雄雨来》课堂教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小英雄雨来的课堂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教材分析1.作者介绍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中国知名作家、教育家田汉,他曾获得过国家文艺奖等荣誉,其作品既有文学才华又兼具人文关怀。
2.主要情节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雨来,他家里有一架钢琴,但是一开始他并不会弹。
在与邻居阿姨学过几天钢琴后,雨来开始对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有一位真正的钢琴老师来指导他。
很快,他得到了一位名叫简舒的高素质钢琴老师的指导。
在简舒的启发下,雨来不断学习钢琴,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受到了家人和社会上的高度赞誉。
3.主要主题小英雄雨来这篇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积极上进的小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爱好,最终实现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成长的障碍和困难,但仍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故事。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增强其直接和间接表达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故事的阅读、教学练习以及写作分析。
(1) 故事的阅读在进行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例如:雨来是一个活泼善良的小男孩,他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是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梦想;简舒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教师,她在教学中充满了耐心和关怀,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得到进步。
在故事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故事主题等问题,通过思维引导和交流让其逐步掌握故事情节,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教学练习在教学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听读相关练习、问答和填空、对策略等方式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可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
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抓住重点部分导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
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设计理念】本课的阅读设计,就是指导学生认真与文本“对话”。
使小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等各种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最后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境地,从而锤炼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课前准备】1、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2、《小英雄雨来》课件(或挂图、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1、亲情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⑴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⑵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设计意图:亲情导入以激发情趣,解释课题以感知全文。
引导小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为下面的快速阅读作好铺垫。
二、明确目标三、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⑴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⑵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第六部分:雨来怎样机智脱险?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读中感悟、理解。
出示思考题,点拨学生自学时的思考方向,帮助小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⑴会读多音字: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
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
⑵理解重点词: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
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
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
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师归纳板书:雨来游泳本领高↓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敢机智↓智斗强敌热爱祖国↓村民夸奖↓机智脱险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⑴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⑵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⑶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⑷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①自愿读或者表演。
②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小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智慧,认识多音字,理解重点词,了解课文表达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使小学生自学能力得到锤炼。
分角色读或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布置作业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设计意图:在复习中导入,学生一方面可以回顾课文整体内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达到能力的迁移,很快过渡到新的教学环节。
二、明确目标三、回顾全文,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⑴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⑵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⑶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⑷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⑴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⑵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⑶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
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⑷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
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可以帮助或引导学生感悟语境的巧妙,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英雄”的品质。
3、指导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⑴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⑵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⑶提炼课文的小标题: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特别提示: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以下标题供参考: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如: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设计意图:归纳小标题是很难的,小学生很难一步到位。
所以,这里提示了几种方式。
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小学生概括能力。
4、探究段间的联系: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
⑵课文为什么描述雨来上夜校读书?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⑶课文描写鬼子阴险狡诈和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有什么好处?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
⑷结尾描写雨来脱险没有死,有什么作用?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