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水的和谐
节约用水标语

节约用水标语节约用水标语11.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2.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3.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
4.节约能源,扶贫救济。
5.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清水可耻。
6.请大家保护水资源。
7.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8.水是人类公有的资源,人人应保护水资源。
9.人人节水,共抗缺水。
10.生命之源,应须节约。
11.流水是大自然不息的血液,破坏水源等于污染自己的鲜血!12.节约用水,珍惜生命。
13.人人护水,保护环境。
14.请珍惜每一滴水。
15.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
16.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17.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18.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19.淡水在减少,浪费可不好。
如果不节约,后果可不小。
20.节约资源,造福后代。
节约用水标语21.从我做起,争创节约型机关2.能源有限,节约无限3.节能珍惜资源减排保护环境4.节约能源度危机,共创经济新契机。
5.节约能源做得好,用水用电没烦恼。
6.节约能源做得好,省钱省能又环保。
7.全体人民一齐来,节约能源做环保。
8.发展台湾科技岛,节约能源不可少。
9.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10.节约用电没诀窍,随手关灯为首要。
11.节能攻坚、全民行动、从我做起12.倡导绿色生产与消费,创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13.节约能源大有可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4.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节能降耗减排15.依靠科技进步,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用能效率16.节能、降耗、减排、增效17.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18.使用节电产品,倡导绿色消费19.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20.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1.为了明天更美好,请节约使用能源22.全民动员,节能节水,共建节约型社会节约用水标语3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实施严格管理 实现人水和谐——关于常德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减 少 , 内虎 渡 河 、 池 河 年 均 断 流 时 间 明显 延 长 。 水 福 家园建设有机 结合起 来 , 境 藕 加快 实现 “ 变水害为水利 、
5
曹儒国 , , 实施严格管理
实现人水和谐
一
要理顺水务管理体制 。可 以考虑 以水利局 为主 资源短缺地 区新上高耗水项 目; 对于养殖污染 , 要按饮
体, 整合 涉水部 门职能, 尽快成立对水资源进行 一体化 用水源保护地要 求划定禁养 区、 限养 区和准养 区, 大力 管理的水务局 , 真正 实现对全 市城 乡供水、 水资源综合 推 广健康养殖、 生态养殖、 准养殖、 标 自然养殖和人放 天
( )要 把 建 立 一体 化 的 水务 模 式作 为根 本 之 策 。 2 积
( )水损” 因分析 。一是利用效率低 。常德 市农 识 , 3“ 原 真正做 到共 同关注、 广泛参 与、 齐抓 共管 , 力营造 努 田水利设施 老化 , 农业灌溉 节水技 术粗糙 , 系水利用 渠
率 只 有 0 6 工 业 企 业 用 水 重 复 利 用量 小 ; 区供 水 管 . ; 4 城
( 湖南水利水 电) 0 1 2 1 年第 4 期
实施严格管理
实现人水和谐
关于常德 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 常德市委副 书记、 常德市人 大常委会 主任 曹儒 国
水资源不仅是基础 性的 自然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 为 5 4 m3不到全市的 4 地下水超采主要是地下 . 亿 9 , ‰ 资源, 更是 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 不可替代的生命 资源。 水 供 给 不 足 。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人水和谐论是一种渊源于人类古老社会的深刻思想,它希望人与水能够达到和谐的状态。
该论的主体是丹麦水系学家Axel Boesen,在他的著作《人水关系学》中提出这种论断,主要认为: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路径的相互作用。
人水和谐论是一种以人与水和谐共存为核心的深刻思维。
它探讨的是人类与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当人们的行为、思想、信仰以及与水的关系都达到和谐状态时,水能起到最大的功效。
二、基本原则:1、重视水文学:人水和谐论强调重视水文学,指出水文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环境,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秉承自然。
2、参与治水:参与治水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工作,而且有必要在水环境管治过程中,吸取水文学的理论,以便更好地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共存。
3、强调水族文化:人水和谐论强调水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强化人与水的联系。
这种文化的内涵是以友好的态度根植价值观念,强调人对水的熟知性以及与水道共处的义务,探索水文文化的内涵,促进水文文化的传播。
三、应用:1、坚持人水协调发展:通过促进人水和谐,坚持人水协调发展可以改善水环境,实现安全有效地供水用。
提高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知识,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展有效的政策制定与执行。
2、推广水生态学:通过运用水生态环境学的理论,推广水生态学的研究,丰富水环境的基础理论,进而促进人水和谐。
3、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应加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教育,改变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人与水之间更加和谐的发展。
四、结论:人水和谐论是一种表征人与水的关系的独特思想,它以和谐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与自然共融,从而营造谐调的水环境。
现代人类可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把人水和谐的思想落实到现实当中,实现人与水的持续灿烂发展。
人水和谐彰显水文化的魅力

人水和谐彰显水文化的魅力水为万物之源,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离不开水,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水,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形成同样离不开水。
而水自身也成为一种独特的具有较强旅游吸引力的文化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应用最广、须臾不能离开的物质,所以人们对水的感触最多。
在我的记忆里,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周庄,就给我留下了颇多关于水的记忆与感受。
这个典型的江南水镇所拆射出来的文化底蕴享誉中外。
她从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水乡集镇变为国内外知名的重要旅游圣地,前后大约不过二十年时间。
现在的周庄已拍摄了各种电影和电视剧有五十多部,每年接待的各地旅游者近百万人次。
她久盛不衰的历史,自然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国水文化的一个缩影,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水和谐的杰作,感受到了人类亲水爱水的情怀,从而崔生了我探索和研究中国水文化的灵感与自信。
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水文化的积淀具有九百年历史的周庄镇历经沧桑。
但由于它那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独特自然环境,成就了她典型的江南水乡面貌。
河湖阻隔,也使它避开了历代兵马战乱,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这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多次到周庄规划、测绘,他们认为这是国内仅存的水乡古镇,是淀山湖畔的一块碧玉。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著名画家吴冠中则在他的文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近几年来,周庄犹如一颗拂去了尘埃的珍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人们惊异地发现,就在拥挤喧闹的上海和苏州附近,有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水乡古镇。
在幽静的街巷中,在清澄的河水间,可以欣赏历史遗迹,探究民俗民情的渊源,觅得一份野趣,使浮躁的心灵复归宁静。
这就是悠久的历史带给水文化的积淀。
二、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彰显着水文化的底蕴周庄建筑古朴、四面环水,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
人水和谐的文明杰作

人水和谐的文明杰作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降水不均衡。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第一篇,就有大禹之水的故事这足以说明:在我国,水利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且建树颇多。
“治国必治水”,成为历代有识之士的共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就其历史之悠久、技术水平之高、社会影响之大,已作为民族的骄傲闻名于世。
谈及人、水和谐,这三项古代工程是不能不提的话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人水和谐的典范在《华阳国志》描述成都平原时说:“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社会民生中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前251年),至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今日,其灌溉土地已超过1000万亩,是全国第一大灌区。
置身成都平原,河渠纵横,绿无际涯,竹林农舍,阡陌交通,那种勃发的生机、繁华、和谐及悠然,是语言远不能概括的.走入都江堰灌区,但见青山、流水与庙宇、索桥等地方材料构成的建筑物融为体。
在这里,你或许看不见寻常所见的水利工程之宏伟和崇高,却能真切地体会到与自然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
那闻名遐迩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平淡而充实,简洁而深奥,与人们意识中的大型工程的景象少有共同之处。
都江堰水利工程采用我国古代应用最多的无坝引水方式.不建拦江大坝,一方面是古代先人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河流的扰动,使河流顺其自然,达到引水入渠之目的.都江堰鱼嘴位置的选择、它与上游河流和下游引水渠道的平顺而自然的衔接,令人赞叹。
都江堰两千多年的历史贡献,鱼嘴功不可没。
无坝引水方式在中国水利史上应用广泛,并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这一方式有不同的构造型式,这是值得今人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都江堰使岷江水自鱼嘴分来,经宝瓶口进人灌区,但水又不能超过灌区的需要,以保证安全。
进人灌区的岷江水所携带的泥沙又不得进入灌区渠道,以保证渠道的畅通。
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

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摘要阐述了人水和谐的内涵,提出人水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选择,从水资源角度总结了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合理协调用水模式等,旨在促进人水和谐,解决缺水问题。
关键词人水和谐;内涵;必然性;途径1人水和谐的内涵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
一个生态系统中水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
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
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
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
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使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各方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2人水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选择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
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蓄洪。
人水和谐演讲稿

人水和谐演讲稿篇一: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演讲稿)人水和谐科学发展晶莹飞舞的雪花,是苍天降下的吉祥;汹涌澎湃的海浪,是充满激情的奔放;温柔细密的雨滴,是春意盎然的流淌;叮咚不息的山泉,是拥抱春天的畅想。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孕育生命的源泉。
从地球诞生以来,水就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履蹒跚向前。
九曲黄河,塑造了龙的传人的优秀品格;浩瀚长江,哺育了中华儿女的忠肝利胆。
曾几何时,我们的环境,因为与水共存,才变得秀美多姿;我们的家园,因为与水共生,才变得清新宜人。
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我们与水的关系却变得岌岌可危了。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危机”。
而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由来已久。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是干旱发生频繁的国家,素有“十年九旱”之说。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我们世代居住的家乡,更是素有“干万荣”之称。
大到国,小至家,水成为经济腾飞的关键,是和谐的首要条件,发展的关键瓶颈。
水,是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供水”是我们水厂职工忠实履行的责任。
为了能提供最优质的水为市民送去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提供最热情的服务,给他们带来温暖。
厂长樊效民同志身体力行,深入基层,为居民的吃水问题排忧解难。
在发现了“供水不足、管道失修”的问题后,他先后多次带领维修队对供水管道失修的地方进行维修,并为全县用水户安装了新水表,彻底杜绝了供水中的跑、冒、滴、漏等现象,即挽回了经济损失,践行了水厂“为民供水”的最高利益,同时也赢得了全县人民的支持。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饮用不洁的水无异于自杀,保护好水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
中国古代人水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人水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肖冬华2012摘要: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
文化维度下,人水和谐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塑造了中华语言文字,构筑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
历史维度下,源远流长的人水和谐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绽放出了熠熠的光辉,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环境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水环境持续恶化、洪涝、干旱、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频发。
当下恶劣的人水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居民健康安全。
人水危机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其根源在于人为。
为此,当下,我们要弘扬中国古代的人水和谐思想,重建当下人水关系。
关键词:人水和谐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90-03作者: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博士;江西,南昌,330099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研究项目(JD117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周末年史伯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郑语》)春秋末期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
《尚书·虞书》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左传·襄公十一年》载:“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事物和理想状态。
在人与水的关系上,追求和谐、崇尚和美的基本理念源远流长。
一文化维度下的人水和谐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是语言文字,抑或是儒释道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水和谐因子。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孜孜追求人水和谐的关系,人水和谐是中华传统水文化的共同诉求。
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作为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折射出了人水和谐思想的萌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与水的和谐
初一(4)班张晓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水资源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成分之一。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在这个以“和谐”为主题的今天,是否还有人记得这句广而告之名言。
也在今天,我知道了“人水和谐”。
众所周知,人类居住的地球,被称之为“水星球”。
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5%。
除去地球两极冰山,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总水量的0.2%。
水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
先来看一些数据吧!联合国在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全世界总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
到2025年,全球人均年可用水量将减少1/3。
最新资料显示,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个国家缺水(包括中国),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看到这些数字,想起1998年的洪水,想起2006年重庆遭遇旱灾时干裂的土地,我们是否应该为“水”做点什么呢?作为用水的个体,我们没有设备去将受污染的水回收后再利用,也没有将咸水变为淡水的能力,所以只有从生活的点点
滴滴小事做起。
首先是要从生活细节中“节约用水”。
比如用水完毕后,关紧水龙头;洗手、刷碗时避免大开水龙头;洗澡、洗脸打肥皂时把水关闭;发现漏水故障及时维修,杜绝“长流水”现象;马桶的储水槽里可以放重量的石头或者东西,以减少每次冲水的水量;对草坪绿化尽量采用喷灌,浇灌草坪尽量选择在夜间进行,防止水分大量蒸发,遇有雨天时停止灌溉草坪等。
其次就是废水再利用。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浇花;可以用洗过菜、水果的水洗碗,再用洗碗水和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再次就是使用节水用具。
比如可以将家里的水笼头换成节水水笼头的等。
水乃生命之源,发展之本。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社会公益广告: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水资源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绿色”润滑剂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社会链条中的一环,链条任何部位的损毁,都会反过来危及自身。
如果您还想看到芬芳娇艳的玫瑰,还想让孩子在绿色的草地学会爬行,请节约每一滴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