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知识

阴阳五行理论在 诊断和治疗骨伤 疾病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在 预防和康复骨伤 疾病中的应用
脏腑经络理论与骨伤的关系
脏腑经络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经络等组成,相 互影响,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骨伤与脏腑的关系:骨伤可能影响脏腑功能,如骨折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影响脏腑功能。
骨伤与经络的关系:骨伤可能影响经络的通畅,如骨折可能导致经络阻塞,影 响气血运行。
中药现代化研究:如中药有 效成分的提取、药理研究等
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的现代 化研究:如电针、激光针灸等
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如X光、 CT、MRI等在骨伤诊断中的应 用
中医骨伤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研究:如与生物力学、材料
科学等的结合
中医骨伤科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现代科技与中医骨伤科学的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
骨伤患者的日常保健与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 富含钙、磷、蛋白质等营 养物质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增强 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遵医嘱使用药物和理疗方 法,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 恢复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1
添加章节标题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与起源
中医骨伤科学的历史背景
早期中医骨伤科学主要依靠经 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 的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 多次发展和变革,逐渐形成了
现代中医骨伤科学体系
中医骨伤科学起源于古代中 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学在中国医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医学的

中医骨伤科护理科普知识

中医骨伤科护理科普知识
传统疗法:中医骨伤科采用传统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及中药内服、外敷等, 具有独特的疗效。
预防为主:中医骨伤科注重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锻炼等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骨伤疾病的发生。
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 外因:跌打损伤、交通事故、长期劳损等 内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骨质疏松等 病机:包括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使用范围:适用于各种骨伤疾病,如骨折、伤筋等 使用方法:将中药煎汤后倒入盆中,用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后, 再浸泡患处。
病不 的同 护骨 理伤 重科 点疾
颈椎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 日常姿势: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坐姿、睡姿和活动姿势。 颈部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屈等。 预防感染:保持颈部清洁,预防感染。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颈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冷敷技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热敷技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的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
推拿按摩技术
定义:推拿按摩 是中医骨伤科常 用护理技术之一
作用:舒缓肌肉 紧张和促进血液 循环
方法:通过手法 推拿和按摩,对 不同部位进行操 作
应用:常用于治 疗各种骨伤科疾 病,如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骨伤科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因 饮食不当而影响病情恢复。
骨伤科疾病的情志护理方法
骨伤科疾病对患者的心理 影响
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情志护理的方法:疏导、 沟通、心理辅导等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促进康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
• 即夏、商、周三代 • ⑴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
纪——11世纪)的主要贡献 • ①对于骨病的认识:甲骨文中
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 描述; • ②酒的发现和使用:是最早的 兴奋剂和麻醉剂,有止痛、行 血脉的作用。
(2)周代(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 年)对骨伤科的贡献
• ①医事制度中对骨伤科专业的划分: • 《周礼.天官冢》:“医师掌医之政令,聚医药以供医事。”并将医
中医骨伤科基础
绪论
• 目的要求: • 1.了解骨伤科基础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2.掌握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内容: • 1.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和发展; • 2.历代中医骨科的主要成就; • 3.现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 教学时间:40min×3
一、中医骨伤科基础的基本概念
• 中医骨伤科基础是研究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骨 伤科疾病的诊断、基本治疗方法(包括正骨手法、 固定、药物治疗、手术及功能锻炼。)的一门学 科。
味节之。”等内治思想。
3.骨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0年)
• (1)骨伤科文献成就
• ①《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 • 《足臂十一脉灸经》:“折骨绝筋”——闭合性骨折 • 《阴阳脉死候》: “折骨列肤”——开放性骨折 • 《五十二病方》:中药247种,方剂283个,治伤17首,治胫2首。 • 《帛书导引图》 • ②《黄帝内经》:a\系统解剖学知识;b\治疗痿痹痈疽法;c\确立以针灸为主要治疗
(4)简易外科手术
• 发现了石镰(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 化时期)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lǐ)酒、镵石、挢引……,乃 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脑髓,揲荒爪幕,湔 浣肠胃,漱涤五脏 。”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中医骨伤科学~~~~~~~~~~~~~~~~~~~~第一讲第一单元总论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定义和学科范围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由外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害和疾病的学科。

学科范围中医骨伤科基本包括了西医骨科的诊疗范围。

即需要诊治除头部以外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损伤和疾病。

由于骨骼一肌肉系统又与周围神经、脊髓和周围血管关系密切,所以一部分周围神经、脊髓、周围血管的损伤和疾病也应在骨科接受诊断与治疗。

必须指出,中医骨伤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必须面对一部分头部损伤病人,所以其诊疗范围比西医骨科更大,要求中医骨伤科医师的知识面更宽广。

中医骨伤科研究与治疗的主要内容(一) 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筋伤(软组织损伤)、内伤(创伤并发症)。

(二)骨病:包括骨关节先天性畸形,如成骨不全(脆骨病)、软骨发育不全、石骨症、颈肋、斜颈、半椎体畸形、脊椎裂、先天性肩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关节感染,结核、各种关节炎、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等,骨肿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

第二节骨伤科的临床理学诊断法一、望诊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也要有基本要领和方法;要看出明显的异常,也要发现轻微的改变。

要熟悉正常状态及正常范围的变异;进行对称部位的比较。

(一) 望诊方法1、显露足够的范围——病变主诉部位与牵涉部位可以很大,一般上肢与肩带病要露出上半身躯干;脊柱、骨盆、下肢最好脱去全衣。

损伤越重、显露越广。

2、取适当位置——上肢及肩带以站、坐为佳;脊柱、骨盆、下肢以先站后卧为要,因部分肢体参差及腰背肌自主性肌紧张于俯卧位消失。

3、卧位要有硬板床,立位要赤足。

4、光线好、辨皮色看循环。

5、静态结合动态(二) 望诊内容体态——人的身材轮廓。

人生长发育三个旺盛期:5、10岁、青春期:骨骺病损在旺盛期更显;原发性脊柱侧凸在青春期发展迅速,过后停止发展。

有些病有特殊体态:软骨发育不全——躯干正常而肢体短小;1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骨骺骨生长迅速——“巨人症”——体态高大而匀称,生长随骨骺线闭合而停止长高;但又影响膜内化骨而成“肢端肥大症”。

中医骨伤科基础

中医骨伤科基础

题型:一名词解释(10*2’)二单选(30*1’)三简答(6*5’)四问答(2*10’)中医骨伤科基础重点名词解释:1、传达暴力:(P7)传达暴力多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纵向轴心作用力形成,易发生在四肢和脊柱。

2、筋缩:(P29)指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挛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3、筋萎:(P29)指筋伤后筋腱功能减弱,萎软无力。

4、筋断:(P78)指肌肉肌腱,韧带,神经核血管等断裂。

5、中心脱位:(P79)指杵骨穿破臼底,从臼底脱出关节者,可见于髋关节。

6、放射痛:(P68)有些疾病除局部疼痛外,亦可在病灶的周围出现疼痛,称为放射痛。

7、托马斯征:(P131)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用于检查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8、肘后三角:(P126)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上踝,外上课和尺骨鹰嘴突三点的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9、反射性膀胱:(P155)膀胱充满时下腹部有胀感,有时出现轻微头胀,出汗或其他不适,抓摸大腿内侧,腹股沟或会阴部皮肤等刺激,常可诱起排尿。

10、皮肤牵引:(P240)利用粘贴于皮肤的粘胶条(或乳胶海绵条)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皮肤,间接牵拉肌肉和骨骼,而达到患肢复位,固定与休息的目的。

11、撬拨复位法:(P348)凡采用手法不易整复的撕脱骨折、关节内骨折、关节邻近骨折或脱位,可用钢针穿过皮肤,对骨折块或关节部分作撬拨复位。

在撬拨复位过程中,常需牵引或手法复位相配合。

12、假关节:(P97)假关节活动,指间关节部位出现类似关节的异常活动,见于骨折不愈合或先天性骨缺损者。

13、克氏骨圆针:(P261)直径0.6~3.0毫米,长70~280毫米的骨圆针。

14、骨牵引术:(P242)骨牵引系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骨圆针或牵引钳,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起复位、固定与休息作用。

15、拾物实验:(P116)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脊柱前屈功能前屈功能有无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南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南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医骨伤科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漫长历程2、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内容提要】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

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骨”、“伤科”等。

一、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

对伤口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

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他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二、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

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

酒是最早的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

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并已应用活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

周代已有医政的设置和医疗的分科。

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其中疡医就是外科和骨伤科医生,其职责是:“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金疡(郑玄注:"刀创也")即指刀、戈、剑、戟等金属器所致的开放性创伤;折疡(郑玄注:"踠跌,《方言》注:"踠跌,谓手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损肢体。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_2022年学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_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临床检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第三节四诊-·第四节骨与关 检查方法-·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化热,或因血容 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二、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空虚5、弹性固定
外因-外力损伤-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外因-·1、外力损伤-●-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 d持续芳累.如长时间劳损或姿势不正确的操作-·2、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外感六淫可 起筋骨、关节疾患,导致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3、邪毒感染外伤后在感染毒邪,或邪毒从伤-口乘虚 入,瘀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脓,-脓毒不泄,蚀筋破骨,则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出现各种变证
切诊-一、脉诊-一浮脉-轻按应指即得,重按之后反觉脉搏的搏动力量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见于新伤瘀肿、疼痛刷烈或兼有表征时。-二沉脉-轻按不应,重按始得,一般主病在里,内伤气血,多见 腰脊损伤疼-痛。-三迟脉-脉搏至数缓慢,每息脉来不足4至,一般迟脉主寒、主阳虚,多见于伤-筋挛 、Al血凝滞等症。-四数脉-每息脉来超过5至以上。数而有力,多为实热;虚数无力者多属阴虚。-多 于一般损伤发热。-五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多见于胸部挫伤,血实气奎及妊娠-期。 六涩脉-指脉形不流利,细而迟,艰涩如轻刀刮竹,多见于气滞血瘀。
问诊-一、询问一般情况-1.主诉-2.问受伤的原因-3.问伤势-4.问受伤的时间-5.问跌仆、 挫、扭捩、堕坠以及询问暴力的性-质、方向、情绪-6.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沉-7. 全身情况-二、问过去史、家庭及音-三、听入臼声-四、听筋的响声a关节摩擦音;b肌腱-弹响声与 发音;c关节响声。-五、听啼哭声-六、听创伤下皮下气肿的捻发音-七、闻气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