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西方马克思主义”康德⏹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0)《判断力批判》(1790)⏹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和审美意识的观点。
但没有看到社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卢卡契⏹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要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心灵与形式》(1911)《现实主义论文集》《审美特性》《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审美反映论;艺术发生于劳动与巫术统一论;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葛兰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狱中札记》(1947)《狱中书简》(1947)⏹“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是支配者与反支配者之间文化能力的较量。
无产阶级通过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而取得统治权。
历史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文学批评标准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的概念》、《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论古典艺术的终结和现代艺术的费解独特的艺术生产论:艺术技巧(技术)是艺术生产力的代表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理论家⏹主要著作:《启蒙的辩证法》、《新音乐哲学》、《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阿多诺否定性文论:通过文艺来彻底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即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大众文化采取不妥协的批判态度。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圣才

第2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5)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
答: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特点:(1)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
①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②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③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④从美学的社会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⑤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 .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掌握 宗教掌握
实践—精神掌握
艺术掌握
理论掌握主要通过将现实表象上升为抽象, 以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的思维形式建构 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宗教掌握是一种构造、相信并崇拜超自然、 超社会的神秘力量和神秘世界的意识活动, 它主要通过教义、故事或形象等方式诉诸人 们的心灵。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 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 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 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本教材努力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又能致力寻求深厚的学理逻辑支持,保持文 学理论学科的知识系统。
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生产力解放的时代。 2.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的典范。 3. 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检验过的真 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它是观念、 观点、概念、思想、价值的集合,有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 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还有阶级性
• 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 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古希腊罗马文学 文艺复兴:但丁、莎士比亚 启蒙运动:歌德、狄德罗 17世纪以来的西欧以及俄国的作家作品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BCD)A、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ABC)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B、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二.本章精讲l.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2.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直接、主要来源。
3.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被动的,是无意识的,是必然的,而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存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
5.列宁首先提出文学反映生活这一观念。
6.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7.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8.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特殊性。
用审美这一概念来涵盖文学艺术特殊性的各种表现,因而,我们说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9.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10.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文学的整体面貌。
11.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各种哲学美学文艺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结合现实,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
12.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人本主义文论和科技主义文论。
文本主义文论包括: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德国立普司的移情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波兰英伽登的现象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德国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法国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2

3.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交往行为是为了造
成个人独有的特征和本质。
三.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文学理论的指导思 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为指导,去考察新的情况,回答新的问 题,作出新的结论。同时,对马克思主义
审美判断(趣味判断):无利害感; 没有概念的普遍性;没有目的的合目 的性;没有概念的必然性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 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 义者主要著作: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 《法哲学原理》 《历史哲学》 《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 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主要著作: 《黑格尔哲学批判》 《基督教的本质》 《未来哲学原理》
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
点。
(三)应该具有当代性
所谓当代性指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应体现时代
精神。具体说,当代性应概括社会主义文学实
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
的新问题,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敢于吸收新的方法。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 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 方面的问题?
4. 审美意识形态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布洛夫和斯托洛 维奇等人,以“审美”取代“形象”,
提出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在他们
看来,审美就是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
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是审美
的意识形态的提法在我国文艺学界 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并
文学概论 导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格奥尔格· 卢卡奇 (1885-1971) 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 和文学批评家,在20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 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 地位。1923年,他以 著名的《历史和阶级 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被誉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和奠基人。
20世纪30—60年代末,西 方马克思主义鼎盛时期。现了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 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 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他们重点寻找《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 的马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 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 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 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 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 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 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
三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古代文论传统被打 断;学习西方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获得独尊 地位,文艺为政治服务;改革开放,现代西方文艺理论 涌入中国;民族的复兴,传统文化受到重视。人的精神 特性:自由的意识活动。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四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反思
1、传统的缺失,血脉的断裂,精神世界的迷惘。 2、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 3、原创性思想的匮乏。 4、个性自由:精神的特点。
一百多年来的文学以及 文学理论
冰心
老舍
沈从文
钱钟书与杨绛
熊十力
梁漱溟
任继愚
思考题
1、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新见迭出,流派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 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 人性解放的活动中,用新 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 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 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 双向度的批判形式。其主 要著作有《理性和革命》 (1949);《爱欲与文明》 (1955)《单向度的人》 (1964);《论解放》 (1969);《艺术和永恒 性》(1976);《审美之 维》(1978)等。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 泽东并称为“3M”。
文学概论 0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 苏珊· 朗格;美学史上声名显赫的 女性美学家。她以“艺术是人类 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 的命题为核心,构筑了一种艺术 符号论的美学思想体系。
•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 哲学的开创人。 • 尼采提出要对理性进行重新审视, 重估一切价值。首先承认人是有理 性的,曾说过“唯有具备理性者, 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 部分的生物均谈不上这些。”但认 为理性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小部 分,主体部分是本能、欲望和意志。 并且认为,理性意识是人生俱有的 天赋中产生最晚,也最没有力量的 一环。理性并不能成为判断人的行 为善恶的标准,理性只不过是为了 功利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实 现本能、欲望、意志的工具而已。 与之相关,主张对一切价值重估。 宣称:“一切价值的重估——这就 是我关于人类最高自我认识行为的 公式,它已经成为我心中的天才和 血肉。”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深刻的哲学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是人 类经验的总结,因此,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必须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 2.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一 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 三、当代性 • 1.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 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 提出的新问题。 • 2.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 3.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 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唯意志 主义的创始人。 •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志”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认为人的 本质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人之有 理性,会分析问题,有知识,不过是 表面现象,本质上是盲目的意志。理 性不过是意志雇佣的向导,理性的目 的不是其本身,而只是作为实现意志、 满足欲望的手段。人体构成,即是非 理性意志的产物。有头脑,是为了服 务于思想的意志;有嘴有腿,是服从 于吃、走之类生命意志。 其二就是认 为人的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旧的欲望 实现就会出现新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nzhou University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Lanzhou University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建设有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1.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文学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思想原则。
在这个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要处理好坚持基本原理与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Karl Marx 1818——1883
Karl Marx 1818
2.2.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中国特色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
一是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实践的结合点;
二是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在借鉴外来文学思想的同时,充分创化、利用和整合中国传统的思想和理论资源。
要批判地继承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在新的基点上进行综合,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并形成新的文学理论体系。
3.3.当代性当代性当代性
当代性就是要体现文学理论的时代精神和满足当代文学实践的需要。
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考察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作出新结论。
特别是要面对文学的现实问题,做出积极回应。
实际上,只要我们面对当代文学实践,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文学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分析和解释,需要理论的提升和指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理论本身。
特别是信息化和所谓“读图”时代,文学领域出现了诸多新的现象,文学面对的“世界”、文学创作过程、文学载体、接受方式等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文学理论怎样与新的文学实践结合,发挥理论的特殊作用,是非常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文学理论只有在解决当代文学问题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充实,才是有实际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