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采油工程“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采油工程实验.ppt

采油工程实验.ppt
注意事项
(1)不要触摸运转中抽油机的平衡块和刹车; (2)要保证泵筒中心线与驴头对齐; (3)开动抽油机前,一定要检查相应的供液管和供气管是否畅通; (4)不要无休止地拧空气定值器的调节钮;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柱塞和凡尔的工作情况; (6)出现意外情况时先关闭电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1.5吨(或1KN)时,将送油阀放慢关闭维持此点上,将定值器打开使气体进入浮子流量计中,调节定值器旋钮,使浮 子指示到流量计刻度的最高度值。 ③送油阀继续开动,当指针加到所规定的吨数时,保持指针示数不变。 同时读出流量数Q和对应的压力P(精密压力表 示数)。 ④需要载荷分别依次加到3吨、5吨、 (7吨) 、10吨、(12吨)、15吨、(18吨)、20吨、25吨、30吨读出相应的P,Q值, 用达西公式计算。注意:在测点7、12、18吨处,保持载荷不变,改变P(调定值器阀),读出Q, 记5组数据,用于二项 式公式计算。 ⑤试验结束后,关送油阀,按红钮关电源,慢慢打开回油阀卸载,将岩心取出,观察支撑剂破碎情况。 ⑥双层支撑剂测定:将重量为岩心上铺设单层时支撑剂重量2倍浓度分量的支撑剂铺于岩心表面,依次按步骤(2)进行 操作,测出不同载荷下的P及Q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三、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实验设备及材料
实验设备:裂缝导流仪,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压力试验机;空气压 缩机;定值器;精密压力表;浮子流量计;岩心(钢板)模;游标卡尺、 电子天平。
实验介质:不同产地的石英砂和陶粒 。
实验仪器照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三、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工作
①记录使用的支撑剂名称、产地、粒径及室内温度下的气体粘度。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垂直管流实验,探究液体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深入了解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垂直管流装置:包括垂直管、流量计、水泵等。

2.温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

3.尺子和卡尺:用于测量实验装置的尺寸。

三、实验原理垂直管流实验主要是通过将液体从顶部注入垂直管道中,通过重力和压力推动液体向下流动,以观察和研究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情况。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来研究液体在管道中的运动规律。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装置和仪器,确保其完好无损,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量控制阀和压力控制阀的开度。

2.测量液体的物理性质:首先需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和粘度等物理性质,并记录下来。

3.实验装置准备:按照实验要求,调整垂直管的高度和直径,并将流量计、水泵等连接好。

4.实验操作:将液体注入垂直管道的顶部,并打开水泵,让液体顺势流入管道中。

5.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相关的参数,如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

6.实验结束:关闭水泵,停止液体的注入,并将实验装置和仪器进行清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了液体的流量、速度和压力等参数,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了记录。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以得出液体在垂直管道中流动时的特性和规律。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际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如人为操作误差、仪器误差等,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要注意实验中的操作规范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七、实验结论通过进行垂直管流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液体在垂直管道中流动时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了液体在管道中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液体流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并学会了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目: 64-4-5井组实践报告学习中心: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1春油气开采技术学生姓名:周武臣学号: 11952132015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起止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64-4-5井组实践报告B、做好注采系统平衡预测,优选注采比S345层温和注水根据该块数模结果,注采比与油井含水上升呈正相关,根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稳产期井组总体注采比控制在0.7-1.0,油井总体受效较好,表现为无水采油期较长16-25个月(区块平均15个月)。

从井组实际液量-日注水平关系与井组注采平衡图是相吻合的,说明在稳产期对S345层的注采比的选择是合理的。

注采比0.8,注采井数比1:3确定合理压力界限,S343层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S 343层与S345层开发不同点是其是一个先注后采的过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且井层由于动用时间晚,油层不同程度水淹。

S343层上返油井初产统计表井号初产水分析地层水日液日油含水液面矿化度水型矿化度水型64-15 39.5 24.1 39 井口5341.5 NaHCO311105 NaHCO3 64-12 42.2 13.2 68.8 井口6887 NaHCO3为此,借鉴S345层开发中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及时制定水井调配依据,综合考虑,以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为主,总体月注采比保持在0.5~0.8,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实施后效果较好, S343层油井含水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新补孔井64-12、64-15,64-20井油井产量保持在17吨以上稳产了4年, 64-12井日产油量保持在初产13吨以上稳产了3年9个月,2井稳产阶段末含水均低于投产初期含水,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
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以某实验为例某同学进行本实验根据原料冰醋酸的用量求得乙酸乙酯理论产量为0175mol经蒸馏用锥形瓶收集产物到停止加热称得锥形瓶和产物共重4218g已知锥形瓶重315g试求该同学本实验乙酸乙酯的产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六、思考题
1.乙醇和醋酸合成乙酸乙酯时,为什么要用小火加热?
2.本实验中多次用到“洗涤”操作,请问碳酸钠饱和溶液、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分别除去的是原蒸馏液中的什么成分?
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实验名称:乙酸乙酯的合成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ຫໍສະໝຸດ 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以某实验为例)
某同学进行本实验,根据原料冰醋酸的用量求得乙酸乙酯理论产量为0.175mol,经蒸馏用锥形瓶收集产物,到停止加热,称得锥形瓶和产物共重42.18g,已知锥形瓶重31.5g,试求该同学本实验乙酸乙酯的产率。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

《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垂直管流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垂直管流实验是流体力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实验方法,通过在垂直管道中流动的液体或气体的观测和测量,来研究其流动特性和流体力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垂直管流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实验设备与方法: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垂直管道、流量计、压力计等。

首先,我们将垂直管道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连接好流量计和压力计。

然后,将待测流体通过流量计注入管道,并通过调节阀门来控制流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记录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并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量和压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了不同流量下的压力计示数,并根据流量计示数计算了实际流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当流量增加时,压力计示数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摩擦力会导致管道内的压力损失,而较大的流量会增加摩擦力,从而导致更大的压力损失。

2. 流速与压力的关系:通过计算实际流量和管道截面积,我们可以得到流体的平均流速。

实验结果表明,流速与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流速较小时,流体的粘性会导致较小的压力损失;而当流速较大时,流体的惯性会增加,从而导致较大的压力损失。

3. 流体的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是稳定的,没有出现明显的湍流现象。

这是因为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属于层流流动,流体分层有序地沿着管道流动,而不会出现湍流的混乱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垂直管流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垂直管流的现象和流体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流量、压力和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属于稳定的层流流动。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工程领域中的管道设计和流体输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观察到湍流流动的现象,而湍流流动在实际工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条件,以便更全面地研究垂直管流的特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不少于100字)
二、实践单位及岗位介绍
三、实践内容及过程(不少于1500字)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不少于1500字)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题目:×××实践报告
学习中心:××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网络06秋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巩长军学号:
实践单位:深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俄菲照明有限公司
实践起止时间:11年3月10日~11年5月10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完成时间:2011年6月1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
年级
(填入学批次)
层次
专业
姓名
学号
学习中心
实践报告题目
实践单位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实习单位盖章
年月日
备注
(此表纸质版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上交学习中心存档,此表电子版由学生填入内容后随实践报告一并上传至平台。注意:实践报告和实践单位评议表只能上传word版,不能上传扫描版。打印盖章前请将此行文字删除)

垂直管流实验报告

垂直管流实验报告
5、面达到罐体3/4高度,关闭液路总阀,轻轻打开气路总阀和气路旁通阀,向实验管路供气,保证气路压力不大于 ,稳压罐压力约为;
6、打开液路旁通阀,向系统供液,待液面上升至井口时,可以改变气液阀门的相对大小,观察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
7、慢慢打开液路测试阀门和气路测试阀门,然后关闭气路旁通阀和液路旁通阀,调节到所需流型,待流型稳定后开始测量;
五、实验报告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一)述垂直井筒中各种流型的特征;
答:
1、当井筒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产液呈单相液流。
2、: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物的密度,对摩擦阻力的影响不大;滑脱效应比较严重。
3、流: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滑脱损失变小,摩擦损失变大。
8、按下流量积算仪清零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观察井底流压和气体浮子流量计的示数。当计时到10秒时,记录井底流压、气体流量、液体累计流量和所用时间;
9、改变不同的气液流量,重复步骤7到8记录数据,一般取5组段塞流和5组泡流数据点。
10、液旁通阀,再关闭测试阀,关闭离心泵和空压机,清理实验装置,实验结束。
原始数据记录表
序号
流型
1
80
10
泡流
2
80
10
泡流
3
80
10
泡流
4
90
10
泡流
5
90
10
段塞流
6
440
10
段塞流
7
460
10
段塞流
8
480
10
段塞流
9
500
10
段塞流
10

垂直管流实验

垂直管流实验

垂直管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垂直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掌握流型判别方法;2.验证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模型;3.了解自喷及气举采油的举升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许多情况下,当油井的井口压力高于原油饱和压力时,井筒内流动着的是单相液体。

当自喷井的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则整个油管内部都是气-液两相流动。

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擦损失,只有当气液两相的流速很高时(如环雾流型),才考虑动能损失。

在垂直井筒中,井底压力大部分消耗在克服液柱重力上。

在水平井水平段,重力损失也可以忽略。

所以,总压降的通式为:式中:—重力压降;—摩擦压降;—加速压降。

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密度和摩擦力随着气-液体积比、流速及混合物流型而变化。

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除某些高产量凝析气井和含水气井外,一般油井都不会出现环流和雾流。

本实验以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用阀门控制井筒中的气、水比例并通过仪表测取相应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同时可以从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观察相应的流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仪器与设备:自喷井模拟器,空气压缩机,离心泵,秒表等;实验介质:空气,水。

设备的流程(如图1所示)图 1 垂直管流实验设备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检查自喷井模拟器的阀门开关状态,保证所有阀门都关闭,检查稳压罐的液位(3/4液位);2.打开空气压缩机及供气阀门;3.打开离心泵向系统供液;4.打开液路总阀,向稳压罐中供液,控制稳压罐减压阀,保证罐内压力不超过0.12MPa ;5.待液面达到罐体3/4高度,关闭液路总阀,轻轻打开气路总阀和气路旁通阀,向实验管路供气,保证气路压力不大于0.5MPa ,稳压罐压力约为0.8MPa;6.轻轻打开液路旁通阀,向系统供液,待液面上升至井口时,可以改变气液阀门的相对大小,观察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7.慢慢打开液路测试阀门和气路测试阀门,然后关闭气路旁通阀和液路旁通阀,调节到所需流型,待流型稳定后开始测量;8.按下流量积算仪清零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观察井底流压和气体浮子流量计的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采油工程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4春专升本(网络春)学习中心:大港油田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5年4月25日
实验名称垂直管流实验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垂直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掌握流型判别方法;
(2)验证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模型;
(3)了解自喷及气举采油的举升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许多情况下,当油井的井口压力高于原油饱和压力时,井筒内流动着的是单相液体。

当自喷井的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则整个油管内部都是气-液两相流动。

油井生产系统的总压降大部分是用来克服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时的重力和摩擦损失,只有当气液两相的流速很高时(如环雾流型),才考虑动能损失。

在垂直井筒中,井底压力大部分消耗在克服液柱重力上。

在水平井水平段,重力损失也可以忽略。

所以,总压降的通式为: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重力压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摩擦压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加速压降。

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密度和摩擦力随着气-液体积比、流速及混合物流型而变化。

油井中可能出现的流型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除某些高产量凝析气井和含水气井外,一般油井都不会出现环流和雾流。

本实验以空气和水作为实验介质,用阀门控制井筒中的气、水比例并通过仪表测取相应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同时可以从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中观察相应的流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仪器与设备:自喷井模拟器,空气压缩机,离心泵,秒表等;
实验介质:空气,水。

设备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 1 垂直管流实验设备流程图
四、实验步骤
1.检查自喷井模拟器的阀门开关状态,保证所有阀门都关闭,检查稳压罐的
液位(3/4液位);
2.打开空气压缩机及供气阀门;
3.打开离心泵向系统供液;
4.打开液路总阀,向稳压罐中供液,控制稳压罐减压阀,保证罐内压力不超
过0.12MPa ;
5.待液面达到罐体3/4高度,关闭液路总阀,轻轻打开气路总阀和气路旁通
阀,向实验管路供气,保证气路压力不大于0.5MPa ,稳压罐压力约为
0.8MPa;
6.轻轻打开液路旁通阀,向系统供液,待液面上升至井口时,可以改变气液
阀门的相对大小,观察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
7.慢慢打开液路测试阀门和气路测试阀门,然后关闭气路旁通阀和液路旁通
阀,调节到所需流型,待流型稳定后开始测量;
8.按下流量积算仪清零按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观察井底流压和气体浮子
流量计的示数。

当计时到10秒时,记录井底流压、气体流量、液体累计流量和所用时间;
9.改变不同的气液流量,重复步骤7到8记录数据,一般取5组段塞流和5
组泡流数据点。

10. 打开气、液旁通阀,再关闭测试阀,关闭离心泵和空压机,清理实验装
置,实验结束。

注意事项
表1 原始数据记录表
序号
/
wf
P MPa/
t
P MPa/
r
P MPa()
//
g
Q L h/
L
Q L
∑流型
1 0.065 0.017 0.090 450 0.80 9.81 段塞流
2 0.064 0.024 0.090 700 0.78 10.31 段塞流
3 0.049 0.006 0.092 500 0.20 10.3
4 段塞流
4 0.058 0.017 0.092 650 0.16 10.28 段塞流
5 0.042 0.012 0.092 800 0.21 10.28 段塞流
6 0.039 0.006 0.092 750 0.24 10.19 段塞流
7 0.059 0.027 0.092 850 0.13 10.31 段塞流
8 0.034 0.008 0.092 950 0.24 10.34 段塞流计算所需参数:
30
D mm
= 6.0
h m
=3
1.29/
g
kg m
ρ=3
1000/
L
kg m
ρ=0.244/
s
v m s
=
0.072/
mN m
σ=
以第1组数据为例说明数据处理过程:

由计算可知:
由以上计算可知满足,即根据奥齐思泽斯基方法计算第1组数据可
得该气液流量下形成的流型为段塞流,实验观察现象也为段塞流,即可验证奥齐思泽斯基方法的正确性。

所有数据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数据处理结果表
序号
/
g t
q q
t
q
g
q
l
q
t
v'
B
L
B
L
S
L
1 0.605 0.000207 0.000125 0.0000815 0.29
2 -0.997 0.1
3 193.23 6.102
2 0.72 0.00027 0.000194 0.0000757 0.38 -2.47 0.1
3 183.01 9.50
3 0.878 0.0001583 0.000139 0.0000193 0.22
4 -0.146 0.13 83.92 6.785
4 0.921 0.000196 0.000181 0.0000156 0.28 -0.80 0.13 77.36 8.82
5 0.91
6 0.000243 0.000222 0.0000204 0.34 -1.79 0.13 85.92 10.85
6 0.898 0.000232 0.000208 0.0000236 0.33 -1.54 0.13 91.41 10.17
7 0.949 0.000249 0.000236 0.0000126 0.35 -1.94 0.13 72.17 11.53
8 0.919 0.000287 0.000264 0.0000232 0.41 -2.93 0.13 90.81 12.89 结论:所有数据计算结果均与实际观察现象相符合。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垂直井筒中出现的各种流型,主要观察了段赛流的流型特点,掌握了流型判别方法;验证了垂直井筒多相管流压力分布计算模型--奥齐思泽斯基方法的正确性;了解了自喷及气举采油的举升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