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大全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成像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前。
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膜后。
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一大杯冷水,让同学先进性任意混合,再用手试水温(注意烫伤),估测水温,同组之间进行比较,看谁估计的值与测量值最接近。
让学生用热水和冷水混合配比适当温度的温水,例如37摄氏度,再进行测量,看谁配制的水温最接近要求。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一、微粒排斥实验
1、现有方法:利用物理原理,使用铁研究物质之间微粒排斥的实验来探究物质之间互为双向排斥的原因。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结合由计算机绘制出的二维空间图像,对研究物质之间排斥现象进行考察,比传统方法进行的研究具有速度更快,加以更多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二、光散射实验
1、现有方法:使用光源照射特定物体,加以收集光散射,探究物体表面中微粒大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X射线、红外线散射技术,对特定物体表面的微粒的大小和分布形态分析实验,更进一步地去探究物质表面的微粒状态,具有准确性更高的优点,也使这项实验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需求。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

41个初中物理优质课的创新实验原文作者:高山初中物理优质课创新实验汇总(共41个)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作品名称:太阳能发电车
作品简介:
我们的作品是一辆太阳能发电车,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通过电能驱动车轮运动。
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节省能源,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创新的交通工具。
作品原理:
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经过电池储存起来,供给电动马达驱动车轮加速前行。
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和运动。
主要实验过程:
1. 搭建车架结构和安装车轮:使用有机玻璃制作车架,安装轮子,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
2. 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在车身上方,确保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太阳能。
3. 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将太阳能板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再将电池连接到电动马达,确保发电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4. 进行发电和运动测试:将车辆放在太阳下,观察并记录太阳能板转化为电能的效果,测试车辆是否能够正常驱动。
作品特点:
1. 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创新性:将太阳能和交通工具相结合,提供一种全新的移动
方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性:通过搭建和测试太阳能发电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太阳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个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

1. 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探索创新的实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2.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个有趣的自主设计的高中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在享受实验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第一个实验是 "水上漂浮"。
通过改变不同物体的形状、密度和表面积,学生可以观察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这个实验既有趣又直观,使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4. 第二个实验是 "万有引力"。
学生可以利用简易的装置模拟地球引力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物体的质量和距离,观察到引力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5. 第三个实验是 "磁场与电流"。
学生可以使用自制的线圈和电池,观察到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强度,探索磁场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 第四个实验是 "声音的传播"。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简易的声音传播装置,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容器,进一步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7. 第五个实验是 "光的折射"。
学生可以利用透明介质和光线模拟器,观察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他们可以自主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8. 第六个实验是 "简单机械"。
学生可以设计自制的简单机械装置,如杠杆、轮轴和斜面,观察力的平衡和机械优势。
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机械原理。
9. 第七个实验是 "电路与电阻"。
学生可以使用电源、电线和电阻器等元件,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和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他们可以自主调整电阻的大小和连接方式,进一步探索电路的特性。
10. 第八个实验是 "热传导"。
高中教育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高中教育物理实验创新方案实验目标:本次实验旨在提供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创新实验方案,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促进他们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内容:本实验方案包含多个针对不同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创新实验项目。
针对物理教育的特点,我们力求将实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以增加实验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1. 微型电风扇效率优化实验:背景:电风扇的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影响着其实用价值和能源消耗。
实验设计:学生设计并搭建自己的微型电风扇,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叶片材料等因素,优化电风扇的效率。
2. 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背景:太阳能光伏板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设计:学生设计并制作太阳能光伏板模型,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倾斜角度,观察光伏板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
3. 频率与共振实验:背景: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实验设计:学生通过改变弹簧振子的频率和原有振动系统的频率,观察和分析共振现象的特点。
4. 磁力与电流实验:背景:电流在磁场中产生磁力,这一现象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设计:学生通过调整电流强度和磁场的方向,研究磁力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步骤:每个实验项目都应包含以下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1. 实验准备:学生准备所需实验材料和装置,并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的观察。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图表、计算等方式呈现结果。
4. 结论与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应讨论,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向。
实验评估:针对每个实验项目,学生将根据实验准备、操作、数据处理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旨在全面考核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原理线路图
播放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小音响1个
耳机线2根
电工胶
原副线圈
音乐播放器
导线夹4个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将耳机线插孔头减下来,分别接上导线夹。
2、将音乐播放器和原线圈用导线连接,形成 一 个回路。
3、再将副线圈与音箱用导线连接,形成另一 个回路。
4、将副线圈放入原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本次实验现象明显,从而更能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也为学生在高中对电磁学的学习做了铺垫, 甚至为学生研究电磁前沿科学技术开启大 门。但本实验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 师多多指教。
初中物理实新和改进
1. 初中阶段学生有关电能的知识“电能不能在绝 缘体中传播”,是基本认知。本实验以电磁感应 为基础,电能生磁的同时,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 电场,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了电能的传播。 实验填补了学生关于电能的知识空缺。
2.通过改进之后的实验提高了吸引力,也提高了学 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物理创新小实验

物理创新小实验检举4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因为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不过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逐步冷却,压力变小,所以能够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逐步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立求解得:
RX
R1 R2
RN
R3
rR4 R4
( R1 r R2
R3 ) R4
(1)
从式(1)可以看出,如果 R1 R3 R2 R4
或者 R1 R2 R3 R4 ,则有
rR4 ( R1 R3 ) 0 R3 R4 r R2 R4
此时式(1)变为
RX
R1 R2
RN
求得电阻,进而得到电阻率。
3.在金属丝温度不变时,电阻率的变化与其体积应 变相关Δρ/ρ=CΔV/V. (3)
其中C是金属材料的常数.
ΔV/V=ΔL/L+ 2Δd/d= (1 - 2μ) ΔL/L. (4)
4.通过(1) - (4)的联立求解,可得出:
ΔR/R= [ (1 + 2μ) +C (1 - 2μ) ] ΔL/L.
双臂电桥测杨氏模量
实验目的:
1.用双臂电桥测量金属丝的微小应变,从而 计算出杨氏模量,并与传统的测量进行比较, 使一个单纯的力学实验转化成一个综合性 较强的基础实验.
2.加深对杨氏模量的认识,熟悉双臂电桥 测量法。
3.学会用多种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实验仪器:
螺旋测微器、砝码若干、绝缘线、检流计、 米尺、电源、金属丝、导线若干。
图2中, 当电桥达到平衡,即检流计中的电
流Ig=0时,通过R1,R2的电流相等,用I1表 示;通过R3,R4的电流相等,用I2表示;通 过RX和RN的电流相等,用I3表示。因为B,
D两点的电位相等,故有
I1R1 I3 RX I 2 R3
I1R2 I3RN I2 R4
I 2 (R3 R4 ) (I3 I 2 )r
其中定义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为
KS = (1 + 2μ) +C (1 - 2μ) .
ΔR/R= KsΔL/L
即得:电阻的变化率与拉伸应变成正比.
5.杨氏模量的公式导出:
ΔF/S= YΔL/L
4gΔm/πd 2= YΔR/KsR
Y
2
=4gKs/πd
·Δm/Δn.(Δn为检流计的
格数变化)
实验步骤: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8.23 20.8.23 04:20:2 604:20: 26Aug ust 23,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8月23 日星期 日上午4 时20分 26秒04 :20:262 0.8.23
4. 电阻的变化率和应变的关系
1.对于一初始长度为L,初始横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 ρ的金属丝,当金属丝受到轴向力F而被拉伸或压缩 时,金属丝要产生形变,并使得电阻发生变 化:ΔR/R=ΔL/L- 2Δd/d+Δρ/ρ (1)
2.在金属丝单向受力状态下,横向收缩应变Δd/d与 轴向拉伸应变ΔL/L的关系为Δd/d= -μΔL/L (2) (μ为导体金属材料的泊松比)
在但图是1电中路,中当共惠有斯1登2根电导桥线平和衡A时,B,,C有,D共R4X个接RR12 RN 点,虽然由A,C点到电源和由B,D点到检 流计的导线电阻可并入电源和检流计的“内 阻”里,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可是另8根导 线和4个接点的电阻将会影响测量结果。
1 惠斯通电桥
2 双臂电桥原理图
为了消除上述附加电阻的影响,可以采 用图12-4的电路。将A到Rx和C到RN的导 线尽量缩短,最好缩短为零,使点A直接 与RX相接,点C直接与RN相接。要消去A, C点的接触电阻,进一步又将点A分成A1, A2两点,C点分成C1,C2两点,使A1,C1 点的接触电阻并入电源的内阻,A2,C2 点的接触电阻并入R1,R2的电阻中。但 图1中为消除B点的接触电阻和由B点到RX 及由B点到RN的导线电阻的影响,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2 0:2604: 20:2604 :208/2 3/2020 4:20:2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8.23 04:20:2 604:20 Aug-20 23-Aug-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20:2 604:20: 2604:2 0Sunda y, August 23, 2020
在线路中增加了R3,R4两个电阻,让B点移 至跟R3,R4及检流计相连,这样就只剩下 RX与RN电阻和相连的附加电阻了。同样, 把RX和RN相连的两个接点各自分开,分成 R1,R3和R2,R4四个接点,这时,R3,R4 点的接触电阻并入到了附加的两个较高的 电阻R3,R4中。将B1,B2点用粗导线相连, 并设B3,B4间的联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总 和为r。可以证明,适当调节R1,R2,R3, R4和RN的阻值,就可以消去附加电阻r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调节电桥平衡的过程,就 是调节电阻R1,R2,R3,R4和RN ,使检流 计中的电流的过程。
实验原理:
1.创新实验:由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 率以及它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有关,导体 在承受机械变形过程中,三者都要发生变 化,因而引起导体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计算 电阻率与长度变化计算出杨氏模量。
2.传统实验:在金属丝的应力改变时,利用 光杠杆测量微小的应变。
3.电阻率的测量:
1.双臂电桥: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 是根据惠斯登电桥原理改进而成,它能够 较好地消除或减小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触 电阻带来的影响,适合于测量阻值小的低 电阻。
Y =4gKs/πd2 ·Δm/Δn(KS已知)
杨氏模量不确定度:先算
σY/Y=√(σn/n)+(22σd/d ) +(σ2L/L) 2
注意事项:
1.第一次测量长度时是接入电路的原长。 2.测量金属丝直径和长度时要拉直。 3.数据要多测几组,提高准确性。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8. 2320.8. 23Sunday, August 23, 2020
1.记录灵敏度KS,测金属丝原始长度L、直 径d、零负载按图(2)连入电路,记录数 据(表格自拟)得出电阻率。
2.断开开关,加重砝码(金属丝负载),再 次测量直径,通电,记录数据(表格自 拟),计算出电阻,进而求得ΔL。
3.重复步骤(2),纪律数据。 4.计算杨氏模量。
数据处理:
按电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