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复习

照明的种类:1、按光源划分: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①、散射光(软光)②、直射光(硬光);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①、主光: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②、副光: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①、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
缺点: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逆光:从背面打光。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脚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布光照明的作用:布光在一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曝光作用:布光使胶片获得达到洗印标准的曝光量。
造型作用:布光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立体的、造型的美感。
戏剧作用:布光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戏剧化效果。
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总的来说,根据影片的风格确定照明的风格。
A、纪实风格:①、多用自然光,阳光,天空光。
如果是在室内,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内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内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
室外是阳光;室内是室内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
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张。
C、商业片: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
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电视摄影复习资料

一、技术部分1、摄像机基本组成①大多数的摄像机主要都是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三大系统组成。
②光学系统部分:镜头、滤色镜和分光系统;是依据光学原理所构成的摄像器件,一般包括光学镜头、滤色镜片和光的分色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③电路系统部分:信号接收、处理和控制部分;机械系统主要包括录像机部分。
2、摄像机基本原理,光学成像原理(镜头、光圈、快门)、光电转换原理、磁记录原理①光学镜头是摄像机拾取图像的第一和最重要的器件;滤色片则对通过镜头所拾得的光像作颜色的预矫正处理;分光系统则是将进入镜头的外来光分解为RGB三个基色光像。
1)镜头的光学特性①焦距(Focal Length)平行的直射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边的光轴上汇聚成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从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该镜头的焦距,单位是毫米。
②视场角(Angular Field of View )从镜头主平面中心向视线方向的两边边缘所张的角,就叫视场角。
视场角是影响景别的重要因素。
而影响视场角的因素则包括:焦距与CCD尺寸。
③变焦距镜头(Zoom Lens)变焦距镜头是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由多组透镜组片构成。
镜头的变焦距功能可以使摄像机不移动位置就能取得预想的视野范围。
④调焦(Focus)调焦也称为聚焦。
调整焦点的结果是,光线通过摄像机后能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从而获得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
⑤可变光阑(Iris, Aperture, Diaphragm)可变光阑又称光圈,它的原理同照相机。
⑥景深(Depth of Field)摄像机在拍摄时,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前后距离就是“景深”。
2)变焦距镜头调整3)滤色系统所谓滤色就是对由镜头所拾得的光学图像进行颜色的预矫正处理。
4)分色系统为了使摄像机能对外来光进行方便而有效的电子化处理,必须将外来的白光进行分色,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光。
常见的分光系统有两种:平面镜分光系统和棱镜分光系统。
光电转换原理①分光:由于一束普通的光可以分离成三束基本的原色光,通过调配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的比例,也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的光。
电视摄像复习资料

电视摄像1.电子制作方式分类电子新闻采集(ENG):是指摄像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现场录制的一种电视制作方式。
节目形式采用通常现场采访和报道。
电子现场制作(EFP):是对一整套适用于“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电子演播室制作(ESP):是指在电视台内的演播室内摄录节目,拥有最高的节目技术指标。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卫星新闻采集2.摄像机分类按用途分类:(1)广播级摄像机(标清摄像机)(2)业务级摄像机(3)家用级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1)摄像管摄像机(2)固体器件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分类:(1)三管和三片摄像机(2)两管和两片摄像机(3)单管和单片摄像机按摄像器件的大小分类2/3英寸1/2英寸3.电视摄像分类从电视节目类型的角度:(1)纪实类摄像(2)艺术类摄像从节目的不同拍摄现场的角度(1)演播室类摄像(2)外景类摄像4.摄录一体机分类5.视觉感受原理(1)似动现象(2)间歇运动(3)心理补偿6.摄像机技术特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技术特点(1)摄像机是能够完成“光-电-光”图像转换过程的高科技电子设备,摄像作品是“立等可见”的。
(2)摄像机是根据光线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3)摄像机的宽容度一般为1:32,这也是摄像机能正确反映景物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黑白胶片1:128,彩色片1:64)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摄像是电视创作环节中的咽喉或核心。
若导演是创作的中心,那么摄像是艺术的中心。
7.运动表现和表现运动表现运动:电视电影画面不同于绘画、雕塑和图片等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直接表现运动主体富有变化的运动姿态,而且能够表现主体运动的速度、节奏以及运动的全过程;运动表现: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
这句话不是同义的反复,而是电视表现的又一个新特点。
8.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学生复习资料)电视摄像

(学生复习资料)电视摄像第一章电视画面1、摄像机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图象信号处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
2、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由哪些主要系统组成?变焦距镜头、色温滤色片、红绿蓝分光系统等组成,可以得到成像于各对应的摄像器材靶面上的红(R)、绿(G)、蓝(B)三幅基色光像。
3、摄像机根据质量性能和各自用途的不同分为哪三类?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类。
4、电视摄像的宽容度通常是什么比例?电视1:32;电影黑白片1:128;电影彩色片1:64;5、什么叫电视画面?电视画面的特性是什么?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象。
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地一个片段。
电视画面的特性指它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6、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3)框架结构。
7、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有几个方面的形态和特性?1单向性;(2)连续性;(3)同时性。
8、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
9、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一般有哪些方面?(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能力要力求真实、准确(特殊的艺术性创作除外);(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第二章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1、什么叫电视景别?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因素有哪两方面?电视景别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决定画面景别大小的两方面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2、电视景别划分哪五种不同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5、电视拍摄角度分哪三种角度?电视拍摄方向通常指哪三个相对位置?平角(平摄)、俯角(俯摄)、仰角(仰摄)。
正面、背面和侧面。
6、电视拍摄的要领指哪四方面?稳、平、匀、准。
电视摄像期末总结

电视摄像期末总结一、引言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镜头捕捉画面,记录下时刻,为观众呈现各类节目。
本文旨在回顾本学期学习电视摄像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学习笔记1. 摄像机基本构造摄像机是电视摄像的重要工具,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构造对于掌握电视摄像技巧至关重要。
摄像机包括镜头、感光元件、取景器、取景器调整手柄、录像机和录音机等部分。
不同的摄像机品牌和型号有不同的功能和控制方式,学习和熟悉摄像机的使用手册以及实践操作是掌握电视摄像技术的前提。
2. 曝光控制曝光是摄像时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影响到画面的亮度与对比度。
曝光控制需要根据摄影环境的光线情况进行调整,常用的曝光控制方式有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两种。
对于灯光强烈的场景,可以使用ND滤镜和补光灯来进行曝光控制。
通过反复实践与总结,我逐渐掌握了曝光控制的技巧,使画面更加清晰明亮。
3. 色彩控制色彩是摄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够给观众带来愉悦的观感。
通过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色彩增益和色彩减益等参数,可以使画面的颜色更加逼真和鲜艳。
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不同场景下的色彩表现是不同的,例如户外光线下的白平衡调整和室内光线下的白平衡调整有所差异。
通过不断调整和比较,我逐渐掌握了各种场景下的色彩控制技巧。
4. 镜头运动技巧镜头运动是电视摄像的重要表现手法,通过合理运动镜头可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镜头运动有平移、旋转、拉近、拉远等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突出不同的画面元素。
在实践中,我发现灵活运用镜头运动技巧可以使画面更具动感和立体感,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
三、实践经验1. 真实感的追求在电视摄像中,追求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观众希望观看到真实可信的画面内容。
为了追求真实感,不仅要熟悉摄像机的操作,还需要了解摄影的原理和技巧。
例如,在室内拍摄时,要注意避免灯光的反射和眩光,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
2. 构图与镜头语言良好的构图和合理运用镜头语言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和信息传达效果。
电视摄像期末复习

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影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影调: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焦距: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视场角:指摄像管有效成像平面(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景深:当镜头针对某一被摄主体调焦清晰之后,位于该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构图: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织、选择、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合作活动。
色彩基调:在电视节目中或在一个段落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彩。
固定画面: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
光谱:波长或频率次序排列的电磁波序列客观性角度: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主观性角度:一种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轴线: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越轴: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去拍摄。
主机位:该场景中表现全景画面的机位及拍摄镜头数目最多的主要摄像机位。
摄像师的基本素质:1.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度敬业精神。
2.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全面的艺术素养3.现场应变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4.能动的编导思维和超前的剪辑观念。
摄像机的组成:光学系统。
光电转换系统。
图像信号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电视画面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三个方面组成时间特性:.时间上表现的是一个延续过程空间特性:空间上展开的是一个多维客观世界造型特点:表现具象。
表现运动。
运动表现取材要求:①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
简明集中②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力求真实准确③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④注意同期声的采录造型元素:画面景别拍摄角度构图形式元素画面运动画面长度构图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结构成分: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三点布光:主光辅助光轮廓光各景别性质:a:远景:情绪性景别介绍大环境,表现开阔场面环境空间b:全景:介绍性景别表现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全貌c:中景:叙事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d:近景:交流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画面e:特写:强化性景别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或被摄对象的细部画面光线从水平方向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顺侧光,逆侧光光线从造型功能划分主光,辅助光,环境光,轮廓光,眼神光,修饰光室内自然光补光拍摄方法人工光提高室内高度或平衡室内光线。
电视摄像期末复习

一、填空题(摄像机的操作与使用)二、名词解释:1.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
电子快门结构简单,成本也要低得多。
所以,袖珍卡片数码相机和其它中、低档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子快门。
2.白平衡: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
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绿蓝三色的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
3.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4.运动镜头:是在运动摄像中,通过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所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5.固定画面: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
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前提。
6.广角:视场角大于60°的镜头。
视角宽,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景深大,透视效果好。
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时,线条产生倾斜、变形,有曲像畸变现象。
7.长焦:长焦就是镜头可以伸至比较远的距离,如10倍就是把35毫米的镜头伸至350毫米,便于捕捉远处的景物。
8.标准镜头: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者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摄像管面积大小不同,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样。
9.影调:是指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
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分:有亮调、暗调、中间调。
从画面明暗对比的倾向上,有硬调、软调、中间调。
10.推摄:是指根据拍摄需要,摄像机逐渐接近被摄主体,或者利用镜头变焦。
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不间断地缩小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拍摄方式。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整理《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电视画⾯的定义:是由摄像机拍摄⽽成,在电视屏幕上显⽰⽽成的图像。
含义:技术上:电视画⾯是⼀种电⼦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是电视⼯作者认识⽣活、表现⽣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个连续的整体⽚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1)是电视节⽬造型语⾔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既表现节⽬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
(5)电视画⾯是电视⽚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
是⼀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2)平⾯造型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种向现实⽣活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如何突破画⾯的平⾯局限性:(1)利⽤⼈眼的视觉经验在平⾯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体空间。
(2)利⽤画⾯中运动的物体显⽰空间的纵深感和⽴体感。
(3)利⽤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的平⾯造型局限。
电视画⾯的时间特征:(1)单向性(2)连续性⼀是时间形态的连续。
⼆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电视画⾯造型特点:表现具体形象: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是展⽰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框架的运动,画⾯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的取材要求:第⼀,画⾯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画⾯的光⾊还原要⼒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像》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电视画面的定义:是由摄像机拍摄而成,在电视屏幕上显示而成的图像。
含义:技术上:电视画面是一种电子枪扫描屏幕显现出的光点。
艺术上:是电视工作者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体现。
时空上:是记录从开机到关机一个连续的整体片段,具有时、空两层概念。
作用:(1)是电视节目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基本组成单位,是摄像成果的体现。
(2)电视画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潜能。
(3)电视画面既表现节目内容和形式。
(4)电视画面有即时的视觉反馈能力。
(5)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
是一个视听结合的信息结构,包括光线色彩和活动影像可视的复合体。
(6)电视画面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兼容和优化的信息传播。
(7)电视画面兼负多种信息通道,具有最大的单位时空信息容量。
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1)屏幕显示(2)平面造型电视屏幕在两维空间上,再现和表现三绝维空间,是一种向现实生活空间的延伸。
(3)框架结构如何突破画面的平面局限性:(1)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利用画面中运动的物体显示空间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3)利用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局限。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征:(1)单向性(2)连续性一是时间形态的连续。
二是运动变化的连续。
(3)同时性电视画面造型特点:表现具体形象:1、再现和表现具体事物形象。
2、再现和表现人物具体形态。
表现运动:物体运动形态、物体运动的速度、节奏及运动的全过程。
1.电视画面表现运动突破了绘画、图片等造型艺术发展空间。
2.电视画面是展示运动之美的全景舞台。
运动表现:电视摄像机通过运动,往往能造成画面框架的运动,画面中景物由于画框的运动而处于运动之中。
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第一,画面的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第二,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
第三,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第四,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拍摄时的操作要领:1、“平”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一定要与地平线相平。
2、“准”包含三层意义;一是起、落幅要准;二是画面取景范围(景别)要卡准;三是校正焦距要准确,即聚焦要准;四是景物色彩和亮度还原(重放时)要准确,即光圈控制、光比和用光控制、白平衡调整要准确。
3、“稳”是指保持摄像机拍摄的画面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晃动。
4、“匀”是相对的。
无论是推、拉、摇、移,都是对观众某种心理的诱导,有时根据情绪掌握节奏,快慢要有一定依据。
画面造型的镜头元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综述视觉元素:光线、线条、色彩、影调、(运动)镜头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实体元素:主体、陪体、环境、构图电视景别:是指画面边框选取的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一种是具体景物: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
一种是以人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根据所截取人体部位范围大小来划分景别。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如果以成年人为标准,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特点:(1)视野开阔、深远。
(2)表现整体气势。
(3)远景画面节奏舒缓,并极富抒情性。
注意问题:(1)、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的表现。
(2)、对被摄主体表现的目的性要强。
(3)、远景画面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纵深空间的发展,创造一个开阔、深远的场面。
(4)、远景画面的抒情性和信息量要求画面多以静止为主,并保持一定时间,运动要缓慢。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主要特点和作用:(1)、全景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2)、叙事性和表意性。
(3)、全景具有交代、定位的作用。
(4)、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说明、渲染、烘托作用。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画面中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它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和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都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
特点:(1)、人物的整体轮廓形象被破坏,环境的地位被降低,人物的内部线条、动作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
(2)、中景对人物的截取不要取在人物的关节处。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与中景相比。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
特点:(1)、近景画面由于拍摄范围和景深的影响,环境视觉作用的被减弱,主体被突出,画面内容单一,空间透视不明显。
(2)、近景画面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3)、近景能够非常清晰、逼真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的性格。
注意问题:(1)、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注意将表现的重点集中于物体的质感或是纹理结构的上。
(2)、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留有一定的空间。
(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能有一个。
(4)、画面应力求简洁、色调统一。
(5)、注意镜头对焦。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亦称之为特别写照。
特写放大了细部给观众一种生活中不常见到的视觉感受,对观众有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表现功能:(1)通过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现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内容形象的认识。
(2)描写事物细部,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3)通过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并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
(4)特写是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的画面。
(5)表现物体的质感。
(6)割裂被摄体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调动观众的想象创造悬念。
(7)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空间的联系,常用做转场镜头。
(8)特写镜头在影片组接中常是表现的重点。
(9)特写画面可以调节画面节奏。
注意问题:(1)构图一定要饱满,对形象处理宁可大一点不要不足,即空间不要空旷。
(2)准确控制暴光量,过度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质感的表现和饱和度。
(3)在一些景物空间复杂的场面,不要孤立地使用特写镜头,避免表现空间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空间混乱现象。
(4)拍摄人物头像时,注意眼睛位置的安排。
(5)对焦一定要准。
景别的功能作用:1.取舍空间、制约视觉2.规定视距、强调程度(看见、清、准、实、透)3.突出重点、区别主次远景——重气势;全景——重气氛;中景——重形态;近景——重表情;特写——重神情。
4.控制刺激、调节节奏5.规定画内、暗示画外6.形成风格、体现创意决定景别的主要条件:1.场景空间2.拍摄距离3.镜头焦距4.影片的风格、导演的风格影响景别改变的主要因素1.镜头切换2.人物的运动3.摄像(影)机运动4.变焦距的运用5.变焦点的使用景别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1.景别与画面被摄体体积、范围和画面表达的信息容量2.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3.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强调视觉表现效果4.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考虑和控制5.景别对画面曝光的影响6.根据全片画面景别的总体趋势,考虑造型元素的处理7、考虑景别变化方式⑴逐步式①远离式:由近及远—大特写、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远景、大远景②接近式:由远而近—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⑵跳跃式: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⑶混乱式:规律性较小。
8.每一场戏的景别对位与呼应形成景别风格或影片风格9.景别的运用,对场景空间、影片空间风格有描述性和暗示性,要考虑景别对空间的关注10.考虑到景别自身变化的方式及其排列规律画面景别改变的方法⑴镜头外部的切换⑵人物在画面内的运动⑶摄像机的客观运动⑷变焦距镜头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定义:是指镜头拍摄时的“视点”,是镜头与被摄体在实际空间中构成的造型元素,是画面形成的前提。
它包括方向、距离和高度三个元素。
角度选择意义(1)首先是对拍摄距离、高度和方向的选择,决定了画面造型;(2)决定了一种画面构图的组合关系,叙事风格,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元素;(3)它是拍摄时镜头的位置,是一个视点关系,也是视觉发源点、发源方式。
(4)它反映了摄像师主观意图和创作风格,反映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
几何角度:距离远近、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
心理角度: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
拍摄高度:平摄、仰摄、俯摄、顶摄平摄优点:1、平摄的画面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2、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
3、当平摄与运动拍摄相结合时, 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常常代表被摄人物的主观视点;4、在用长焦距镜头进行平摄时, 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满。
不足之处:1、在表现同一水平面上的景物时,由于前面的景物会遮住后面的物体,特别是与长焦镜头结合起来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
2、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 使画面产生分割感, 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
仰角拍摄的优点:a、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b、仰摄使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 有利于强调其高度和气势.c. 在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 仰摄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 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d. 仰摄突出、夸大了前景,压缩背景,特别是利用广角拍摄时,使前景和背景上的物体产生明显的体积对比。
e.观众在观看仰摄画面时,处于心理劣势;同时由于透视关系, 被摄主体呈现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俯摄的作用:1、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2、俯摄镜头使原本在平摄时重叠的被摄物体在地面上平铺开来,可以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和力量对比。
3、.在观看俯摄画面时,观众有低头俯视的感觉,处于心理优势, 而被摄主体处于心理劣势。
4、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被摄对象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顶摄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顶摄的视觉经验。
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优点a.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b.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c. 拍人物时, 可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d. 在平摄时, 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e. 在平摄时, 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