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杨氏太极拳云手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云手原来要这么练,快来看看你练对了没有!

太极拳的云手原来要这么练,快来看看你练对了没有!

太极拳的云手原来要这么练,快来看看你练对了没有!练过太极拳的人有一个动作一定不会陌生——云手万里澄空云为手,循环无迹舒广袖;圈中套圈何须有,法到无时拳自修。

云手,太极拳的一个经典动作,看似左右交替画圈的运动。

可却内含太极的棚、捋、按、螺旋缠丝、靠等多种内劲在其中,在练习云手时我们两手上下交替、翻飞旋转。

周而复始,循环往返,连绵不断,就好像云雾盘旋回绕、滔滔无间,令人难以捉摸,故名“云手”。

常常练习云手有诸多好处:1.心宁神明增气力:练习云手我们要求意念集中、全身舒展、松弛,呼吸绵长,气沉丹田,慢慢的就会达到心宁神明的状态,这时你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都会有很清晰的感受,这很像佛家里面的坐禅入定。

当你达到这种状态时,深长缓匀而有规律的呼吸会使横膈膜对腑脏起到轻微按摩的作用,同时肺活量也会在长时间的练习下不断增大,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有促进和调解作用。

2.气机通畅,则气色绝佳。

在做云手的动作时,需要肩、肘、腕、手、腰胯的不断转换,同时配合呼吸吐纳,气血循环加快,经络畅通,可减轻心肺负担。

在助肺司呼吸、助心行血、增强呼吸运动的同时,增大了肺活量,肺气宣达无碍,气行则血行,心肺循环得以改善,气体交换充分,养分随气血温润全身。

使全身的气机运行流畅,整体功能增加。

肺又主皮毛,气血的充足,故而气色自然看起来白里透红。

3.养生+技击,四两拨千斤太极云手顺缠逆缠,发于腰胯,形于四肢,达于梢末,“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都有了。

运动时居上的一手为掤,护卫身体中上路,居下面的一手动作为按、捋、搂、托,护卫身体的中下路。

其拆拳解招有诗为证:掤捋採挒挤按推,全凭腰脊圆转随。

云到敌人双肘后,铜墙铁柱一齐推。

但云手看似简单,实则易错:1、其式上行时,前臂行于胸前,指不过眉,肘在胸肋;2、摇头晃脑,身体中心轴(从百会到会阴的垂直线)上端中正,不能偏左或是偏右,甚至超出体外,这样既影响形象美,又影响周身协调;做云手动作时必须腰胯放松、以腰为轴。

【大道至简】太极解析:云手

【大道至简】太极解析:云手

【大道至简】太极解析:云手
各位拳友,大家好!本期我们将讲述最近很流行的一个太极动作——云手。

该动作虽叫“云手”,但并不仅仅是云“手”,而是靠转腰带动。

我们来分析云手的详细步骤:
接单鞭
(1)腰右转,左脚内扣90°,左掌放松
掌心向下,右勾手变掌,两臂放松沉肘。

(2)右掌向下划弧至右腹前,腰向左转,
左肘下沉变竖掌准备下採,重心移至左腿,右
脚虚踩
(3)右脚向内移一小步踏实,腰向右转,
同时右掌由右腹至左胸前穿出呈掤,左手下採
至左腹前,面向正前
(4)重心移至右腿,腰继续向右转,右
前臂外旋变竖掌准备下採,左掌准备由左腹至
右胸前穿出,左脚虚踩
1
接单鞭,转身右脚内扣时,两手自然放松,随腰转动。

上图中错误在于两臂向内移动至胸前,动作多余。

2
当身体转至左侧时,左掌应当已变为竖掌,准备下採。

上图中左掌为平掌,未及时变化。

请看傅老师的动作示范。

3
在转腰面向正前方时,右手应当保持“掤”的状态,上图中错误在于右手过早外旋,应当在继续转腰,重心移至右腿时,再选臂沉肘。

【易犯错误4】两手丢劲
太极拳要求“不丢不顶”,上图中右手下採丢劲,左手掤得不够饱满,动作应当开阔大气,浑然一体。

请欣赏傅老师的正确示范。

在杨式太极拳传统85势中,“云手”多次出现,每次可做云手三个、五个或七个,是锻炼立身中正,腰胯分离的经典招式。

此外,上班族们也可坐着练习“云手”,坐下后,胯部就自动锁住不动了;在站立时没有腰胯分离的拳友,可以坐着感受云手的巧妙之处。

广龙堂功法篇——云手

广龙堂功法篇——云手

广龙堂功法篇——云手每日一句: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看重拥有的,看淡无法拥有的。

云手简要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云手,首先开步,和站桩的姿势一样,胯往下一松,膝盖一松就可以了。

云手实际上是练习太极当中最重要的,太极当中的精华是十三式,十三式当中的精华实际上就是云手,所谓云手就是两个手之间的旋转,就是一个太极。

首先右手旋转,旋转的时候大家看我的手,阴往上升,阳是往下降的,上半身是胯的松带的身体旋转,用腰来带动身体的旋转,这样就是一个太极了。

云手详解太极拳云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健身动作太极拳云手的价值被很多医学专家重视,很多人研究出云手的运动特点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都有很好的康复疗效。

太极拳云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健身动作,做起来思想恬静、意念集中、全身舒展、松弛,它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有促进和调解作用。

云手与呼吸相结合,深长缓匀而有规律地鼓荡腹部,不仅有助于增大肺活量,而且使横膈膜对腑脏起到轻微按摩的作用。

全部动作上起百会,下至会阴,自然中正,有利于督脉畅通。

练习云手对身体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人练完云手后感觉周身很放松,而且身心都很愉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云手为什么能祛病的原因。

以腰脊为轴心所做的旋转,有益于肠、胃、肾等内脏器官的保健,上下肢的活动,以及重心的移动,可以增强气力。

它具有全面的锻炼价值。

云手总的要求是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沉肩垂肘,以腰为轴,步随身换,点起点落,虚实分明,圆活自然,上下协调,周身一家。

“云手”动作要领剖析1.始终保持身体中正不偏云手动作头宜正直,百会微上顶,即虚领顶劲,神贯于顶,眼随云动的手,练拳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在意念上头顶上好似有物,要有虚虚上顶之意.这样才有精神.才能达到满身轻利。

躯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腋窝微向外撑开,两手在沉户坠肘下保持圆话自然的圆弧状态,松腰敛臀,在舒松中含有紧凑的肢体配合,并贯穿于“云手”动作的始终,不可上体前倾后仰、左右歪斜。

身韵大开大合云手的教学重难点

身韵大开大合云手的教学重难点

身韵大开大合云手的教学重难点一、简介云手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动作之一。

云手在太极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锻炼身体柔韧性、提高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同时,云手还能够调节呼吸,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二、动作要领1. 起始姿势:两脚并拢,左右手自然下垂。

2. 分步迈开: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分开与肩同宽。

3. 左转身:上半身向左转90度,头和眼睛跟随转动。

4. 右臂伸展:右臂自然向右侧伸展开来。

5. 左臂抬起:左臂从下往上抬起,与肩平行。

6. 右臂收回:右臂从侧面收回到胸前。

7. 左臂放下:左臂缓慢放下至前方腰部位置。

8. 变换方向:将上半身向右转90度。

9. 右转身:上半身继续向右转90度。

10. 左臂伸展:左臂自然向左侧伸展开来。

11. 右臂抬起:右臂从下往上抬起,与肩平行。

12. 左臂收回:左臂从侧面收回到胸前。

13. 右臂放下:右臂缓慢放下至前方腰部位置。

14. 回到起始姿势。

三、重点讲解1. 身韵大开大合云手是一种以身体柔韧性为基础的动作,因此在练习时,应该注重身体的柔软和灵活。

在动作中,要注意身体的舒展和柔顺,避免僵硬和生硬。

同时,要注意身体的大开大合,在转动时要尽可能地打开胸腔、扩张肺部,并在转动结束时将身体收缩起来,形成一种像波浪一样的起伏感。

2. 手部的协调云手中涉及到了手部的协调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两只手的配合和协调。

左右手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种旋转和推拉的感觉。

同时,在变换方向时也要注意两只手的同步性。

3. 步伐稳定云手中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步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在练习时,要注意脚底着地的感觉,尽可能地将重心放在脚掌上,并保持膝盖微屈状态,以保证身体的稳定性。

四、难点解析1. 身体柔韧性不足云手需要较高的身体柔韧性,如果身体柔韧性不足,则会影响到动作的流畅度和灵活度。

因此,在练习时,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拉伸训练,以提高身体柔韧性。

《太极求真录》(18)“云手”的横跨步法

《太极求真录》(18)“云手”的横跨步法

《太极求真录》(18)“云手”的横跨步法《太极求真录》(18)“云手”的横跨步法作者:何轶群[第十八篇] “云手”的横跨步法太极拳的横跨步,只有“云手”一式。

有传授“云手”者,横跨左足在先,平移右足靠近或并拢左足在后,这种“并拢”之说有误。

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已经说明,“右足由(此字在原书中误为'往’字)右侧往左移动半步坐实,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骑马式。

”《杨式太极》作者杨振铎释“云手”式,亦沿此说。

杨式父子述说云手,都指明练拳者的左足,是横跨一步,右足则平移半步,说明双足移动距离,有一个比例。

右足不是靠拢左足。

如果右足平移,与左足并拢,两足掌距离几近于无,则练拳者的重心即摇晃不稳;如果两足太近,小于“半步”,其弊也相似。

练太极拳者,对此不可略而不察也。

练拳者重心的移动,至任何一足掌之内六分之一处,即须回移。

其全身重量,始终在两足之中间的六分之四、即三分之二的范围内移动;重心左移,则左实而右虚,右移,则右实而左虚。

如两足一前一后,则重心前移,得前实而后虚,后移,后实而前虚。

重心在两足掌涌泉穴连线上移动,是为之“中正”。

动而保持重心不过足掌,除单足立式以外,距离任何一个足心,大抵总有双足距离的六分之一,即行回转。

学拳者动步、移步,出足用滑步,收足用拖步,所为者,保持大体重心始终在两足连线中部的三分之二部分移动,而得其最稳定态也。

如果练太极拳时,每换步必抬足,在空中划一个或大、或小的弧线,再行落地,即使迈步如猫行一般轻柔,其人之重心,已经全部放在未离地面的另一足,相当于不断的单足站立,大失太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之道理,也会致自身重心不稳;在慢练太极拳套路时,此弊端尤其明显。

当然,如学拳者腰胯已经全部松软,园转自如,而且随时随地周身一家,随心如意,则提足、变步,亦未尝不可。

这是另一种高深功夫,即太拳宗师刘仁海名之曰:“蹭胯”者也。

练“云手”常犯的另一毛病,即横跨平移两足时,无起无伏,只保持腰胯旋转,由右向左均匀水平移动。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

杨式式太极拳拳谱习练说明及记忆方法杨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法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拳谱和习练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并提供一些记忆方法,以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掌握。

杨式太极拳共有108式,分为三个大部分:基本功、套路和推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拳谱和习练说明。

一、基本功1.标准站桩杨式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站立姿势来训练身体的平衡、力量和柔韧性。

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脊椎挺直,头颈放松。

2.云手云手是杨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双臂的慢速前后交叉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手臂由心脏位置向两侧做圆弧状运动,动作连贯流畅。

3.常见步法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单步、提步、跨步、顶扫、踢出等。

这些步法的习练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二、套路1.杨式太极拳一路杨式太极拳一路共有85个动作,包含起势、慢动作、快动作和收势。

习练时应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呼吸的平稳,动作要做到齐步齐臂、通腰舒胯、伸腹顶墩、开胸露背等。

2.开展拳套路开展拳套路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套路,有38个动作。

习练时需要注重动作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动作的曲线要连贯流畅。

三、推手推手是杨式太极拳的重要部分,通过双方的对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力量和反应能力。

推手分为单人推手和双人推手,习练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意念的集中。

为了帮助习练者更好地记忆拳谱,以下提供一些记忆方法。

一、理解拳谱的逻辑顺序拳谱的顺序是有一定逻辑的,习练者可以把每个动作的名称和顺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记忆,如按照动作的大小、目标部位的远近进行编排。

二、划分拳谱的小节把拳谱分为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包含几个动作。

在习练时,先把每个小节的动作记住,然后再将各个小节进行衔接,最后整个拳谱就能够顺利记忆和习练。

三、建立动作与形象的联想将每个动作与具体的形象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例如,把云手联想为轻盈的云彩,把踢出动作联想为踢球的动作等。

四、合理安排每天的习练时间每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习练,可以保持习练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有助于巩固记忆和提高技能。

健身抗疫情,精练一招就管用,杨志芳老师教你练云手

健身抗疫情,精练一招就管用,杨志芳老师教你练云手

健身抗疫情,精练一招就管用,杨志芳老师教你练云手
自疫情以来,众多太极拳家、武术家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纷纷奉献出自己的功法招式。

练习这些功法,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效果。

大家不一定对每个功法都学习,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法招式,反复习练,做到久练精练即可。

这期推出的是杨氏太极拳嫡传人杨志芳老师专为抗击疫情录制的杨氏太极拳云手教学视频,供大家学习。

太极拳中的“云手”,有利上焦心肺气机的宣达,是最简便的养肺方法!也有助提升人们的耐力和专注度。

大家要按照视频的要求去练习,每次练习20分钟左右,练到手脚发热微微出汗状态,以达到通畅气血强筋健骨的效果。

▲宣肺养肺,只练这招就够啦!
建议大家不仅要带动家人一道练习太极拳,同时把视频推荐给亲朋好友练习,使更多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太极名家介绍
杨志芳,男,1959年生,祖籍河北省永年县阎门寨村,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代表人物杨澄甫先生之孙、第四代代表人物杨振国先生之子,是目前国内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代表人物。

他从6岁起随父亲学习杨式太极拳,由祖母(杨澄甫夫人)侯助清女士严厉督促,后又随二伯父、著名太极拳宗师杨振基学拳,受到倾心教授。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杨志芳先生系统掌握了家传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器械、推手等技法,技艺越来越精湛,行拳走架皆中规中矩,招法劲路轻灵自如,人皆称其有父辈风范。

近年来积极开展太极拳传授活动,学生
弟子甚众,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文化,继承和传播太极拳技艺,推动人们群众的健身运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2018年11月,杨志芳入选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杨氏太极拳》。

连载?|太极拳实战用法:云手(口诀:云手三进进臂退上攻)

连载?|太极拳实战用法:云手(口诀:云手三进进臂退上攻)

连载⑱|太极拳实战用法:云手(口诀:云手三进进臂退上攻)杨公澄甫云手拳势(晚年拳照)1、杨澄甫:甲如骑马式,乙自前面,用右拳打来,甲用右手自左边往右边云去,如乙用左手打来,甲用左手自右往左云去,领进落空,乙力虽千斤,无所用矣,练法横走,使法正面。

2、杨振铭:由单鞭式,设敌人以右脚在前,自我前方右侧用拳击我的胁部,我急转左足尖,用右手在敌腕下转上向右转动粘住,同时含胸松腰胯,右脚向左收回半步,成骑马式,重心寄于右腿。

如敌人有变动,我急翻右掌,握住敌人这右手腕,左手握住敌人之右肘,向右膝下用采劲,以受动敌人这根力,如敌人用靠袭胸,我急含胸,随上左脚半步,用双手将敌人向左后方斜解按去,此乃云手变化之手法也。

左右云手用法相同。

3、杨振基:《太极拳体用全书》述此式用法的内容是:对方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以腕上侧与对方胸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断。

左右用法同。

云手的妙用全在转动手腕上侧。

4、杨振铎:设对方在我前方或偏向一侧,以右拳向我胸部或胁部击来,我速将右臂提起,掌心由内以掤劲逐渐向外翻转,接近对方小臂及腕部,握其小臂及腕使其随同身体由右向左转动,将对手之力化于一侧,使彼不得力,反受我之支使,尤其彼空出胸部,我可以右掌击之。

如彼以左拳击我,我以同样手法制之,仍可以我之右掌击其肩部及胁下。

以上所谈均系向左转体,以左臂化右臂击的手法进行的,如果以右臂迎接对方,就应向右转体。

这一势之妙用,全在腰胯的转动以牵动对方重心,拔其根力,为我所制。

5、李雅轩传授陈龙骧、李敏弟:右手向右云转,以化对方向胸部进犯之来手,以护己胸,左手随动以护腹部、裆部,并可挡对方向下部进犯之拳脚。

6、陈微明:云手本为练腰之要式,两手如轮,所以捋敌之手也。

或敌由后面来击,我转腰以臂接之,翻掌击其肩部。

7、郑曼青传授黄性贤:对方用手击来,我用手掤化,随势再向其按去,或一手掤化,另一手以掌击之,至于练架子时,据说可掤去体内肝肺混俗之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练习杨氏太极拳云手/汪新华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在做杨式太极拳云手时,要求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沉肩垂肘,以腰为轴,步随身换,点起点落,虚实分明,圆活自然,上下协调,周身一家。

可是有不少人在练杨式太极拳云手时,常常出现如下毛病:1、摇头晃脑,身体中心轴(从百会到会阴的垂直线)上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甚至超出体外,既影响形象美,又影响周身协调;2、虚实不分,重心不稳,造成突然开步、全脚着地或收步脚拖地现象;3、低头猫腰,眼死盯住某手某点,双目无神;4、侧行步两脚成外八字,造成斜身扭臀;5、身体时起时伏,上云的手高于眼,使头部往上抬,下云的手,前臂与大臂几成90度,高于腰部左右来回摆动。

上述毛病的出现是由于没有以腰为轴。

l、头要虚虚领起。

头容正直,神贯于顶,《十三势行功歌》中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说。

练拳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意念头顶好似有物,含有虚虚上顶之意,这样才有精神,才能达到满身轻利。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极拳理论中有以“中土为框机之轴”“以腰为轴”,就是强调以身为中心,所谓“中土”的中字,不单纯指身体在前后左右之中的中字,还应作中央、中心解。

拳论日“主宰于腰”,不仅强调腰部运动的机能,也指出了这里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我们做云手动作时必须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躯干有规律地运转,即“源动腰脊转股肱”,躯干要中正,不散漫,不歪斜,才能立身中正,守住中心。

3、分清虚实阴阳。

前人拳论中有“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可以试验一下,云手时两脚不分虚实,看能否提脚开步?显然不能。

正确的做法就要分清虚实、阴阳相济。

如做左云手时,重心坐在右腿上为实为阳,左腿左脚为虚为阴,侧行开步才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右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左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当左脚跟落地后,重心渐渐移到左腿上为实为阳,右脚点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为虚为阴;左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右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

就这样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在两腿两手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做到重心平稳过渡、迈步轻灵,当然分清虚实阴阳不仅体现在形体上,首要的是神意上要有虚实阴阳的概念为先导。

4、裆走立圆下弧。

裆走下弧,裆劲松沉,一能做到开胯圆裆,二能稳住重心,三能防止身体时起时伏。

裆走下弧也是重心在两腿问平稳过渡的一个条件。

5、腰走平圆后弧。

腰走后弧是在腰的垂直轴带动四肢躯干协调运转的前提下,腰弓向后,左右运转的。

过去我在练拳结束后,总感到腰肌绷紧,很累,经过长时问体验腰走后弧,感到腰松胯沉,气沉丹田,精神舒畅。

但要注意,不管裆走下弧,还是腰走后弧,这个弧线的弧度、长度都不能大,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只要自己体会到就行。

6、要明确云手的攻防含义。

云手是对方用手向我面、胸部击来,我则用手去防挡,视机变招进击对方。

老拳家们有一句话:“走架无人似有人,打手有人似无人。

”就是说我们在盘架子时招招势势都要视为身前身后有敌情,做起动作来势势圆满有掤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在行拳走架中明确攻防含义,一方面可以提高练拳人锻炼的兴趣,一方面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

7、配合好拳式呼吸。

为什么要配合拳式呼吸?拳师陈子明在《太极拳之要点》中说过:“呼吸调气,足以发达肺部,若早晨呼吸后练习拳术,或者练拳时有相当的呼吸随其动作出纳以调气,则筋肉与肺部必同时发育,自无肺弱之患。

”太极拳的招势动作有大小,而呼吸要求深、长、细、匀,每个动作都要能与呼吸配合,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自然呼吸与拳式呼吸交替进行,尽可能在那些能够配合好呼吸的式子里,做好呼吸动作,即手足由实而虚时,用同样的速度以意导气,用吸气去配合它;手足由虚而实时,以意导气,用呼气去配合它。

云手就是一个能与呼吸配合很好的式子,如:左云手,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向左,侧行开步;左手向下向右向上画弧(左脚左手为虚),右手向上向右画弧配合吸气;这时会阴微微紧缩,小腹内收,横隔肌上提,胸廓扩展,重心回移到左腿上,右腿提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右手向上向左画弧,左手向左边旋边推掌(左脚左手为实),配合呼气。

这时小腹松沉,有腹鸣感,两手十指有麻、胀感(我练的是逆腹式呼吸),这就是太极拳的“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呼吸运动”。

只要认真去体验,用意导气,日久自然能得到“气沉丹田”的功夫,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除以上几点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太极拳理论知识,尤要学习王宗岳等太极拳先辈们的经典著作。

当然,也要学习现代太极拳名家的文章,观看由他们录制的各式太极拳套路动作,以指导自己练拳的实践。

以上是个人练拳的心得体会,不免有误,敬请拳师、拳友们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