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 常二爷

合集下载

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四世同堂》主要内容《四世同堂》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为代表,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侵略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

祁老人老实忠厚的儿子祁天佑被日军逼得投河自尽。

三个孙子中,善良正直的祁瑞宣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险些死于狱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参军抗日;奴颜事敌的祁瑞丰最后惨死于日本人之手。

小说叙述了在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人们的不安、惶恐与震撼,鞭挞了奴颜事敌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同时,小说还反映出普通百姓面对强敌奋起反抗的英勇无畏,高度颂扬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世同堂》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

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四世同堂》读后感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

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

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1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

而瑞宣和瑞全同样令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

把一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

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

他们因RB人的到来而生,又因RB人的到来而死。

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

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无论何时何地,他对RB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RB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RB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

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至人于死地!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小羊圈胡同的人们开始了漫长的抗战生活。

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大家长,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却因家庭的束缚而无法投身抗日战场。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矛盾和挣扎在老舍的笔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老舍没有给祁瑞宣一个鲜明的爱与恨,而是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让读者去感受他的无奈和痛苦。

常二爷、天佑、李四爷,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结局。

常二爷老实朴素,为了给邻居买药,他跑到北京城,不仅被搜去了财物,还被日本人拉到瓮圈里罚跪,最终郁郁而死。

李四爷一辈子的热心肠,却最终死在了日本人的皮靴下面。

天佑呢?老舍给他取这个名字,意味着上天保佑。

他本来是四世同堂中最少笔墨的人,却最终以一个震撼读者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先生说,瑞宣最像他的父亲,集中着北平人(或者说中国人)思想层面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摆脱不掉北平人(或者说中国人)对于归宿、家和四世同堂的美好愿望。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天佑,却最终以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先生的文章里,总是带有对归宿家的向往。

但在受辱之后,天佑没有回家,而是独自来到城外。

因为家已不能称为家,当家不能称为家的时候,家已经没有意义了。

而当人不能称为人(即失掉了人的尊严以后),人的选择,就只有死了。

《四世同堂》的可怕之处是,它把北平的破败描写得令人寒心。

招弟,曾经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却被一步步推向堕落,最终沦为交际花和女特务。

老舍先生没有给她悔改和忏悔的机会,而是让瑞全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小妞子,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由于不肯吃“共和面”,活活地被饿死了,饿死在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老舍先生选择了让全书最小的人死去,这,大概就是老舍所谓的不圆满吧。

所有的人,在圆满中都是残缺;所有的人,在梦想中都是破碎。

那些混乱的死法,如小崔和瑞丰;那些悲壮的死法,如仲石和小文;那些凄凉的死法,如李四爷和常二爷;那些活该的死法,如大赤包和蓝东阳;那些绝望的死法,如小妞子和天佑。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复习——《四世同堂》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复习——《四世同堂》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复习——《四世同堂》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二、情节概括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一边在敌人的一番拷打之后,钱老人神志不清的出狱,在胡同邻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神智,钱家儿媳产下一子。

在经历家破人亡的打击后,钱老人逐渐认清日本人的面目,独自一人在北平城内开始进行抗战。

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1982年才得以全貌为中国读者所知。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第一部《惶惑》。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渴望圆满的度过80大寿,然而日本人突然打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人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钱家大少爷和钱夫人病死,祁瑞全在大哥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

冠家最终在靠出卖女儿色相的帮助下取得了妓女所所长的职位。

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

老舍《四世同堂 常二爷的生活是最有规律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老舍《四世同堂 常二爷的生活是最有规律的》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常二爷的生活是最有规律的,而且这规律是保持得那么久,倒好像他是大自然的一个钟摆,老那么有规律的摆动,永远不倦怠与停顿。

因此,他虽然已经六十多岁,可是他自己似乎倒不觉得老迈;他的年纪仿佛专为给别人看的,像一座大钟那样给人们报告时间。

因此,虽然他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一升火就像砖窑似的屋子,穿的是破旧的衣裳,可是他,自青年到老年,老那么活泼结实,直像刚挖出来的一个红萝卜,虽然带着泥土,而鲜伶伶的可爱。

每到元旦,他在夜半就迎了神,祭了祖,而后吃不知多少真正小磨香油拌的素馅饺子——他的那点猪肉必须留到大年初二祭完财神,才作一顿元宝汤的。

吃过了素馅饺子,他必须熬一通夜。

他不赌钱,也没有别的事情,但是他必须熬夜,为是教灶上老有火亮,贴在壁上的灶王爷面前老烧着一线高香。

这是他的宗教。

他并不信灶王爷与财神爷真有什么灵应,但是他愿屋中有点光亮与温暖。

他买不起鞭炮,与成斤的大红烛,他只用一线高香与灶中的柴炭,迎接新年,希望新年与他的心地全是光明的。

后半夜,他发困的时候,他会出去看一看天上的星;经凉风儿一吹,他便又有了精神。

进来,他抓一把专为过年预备的铁蚕豆,把它们嚼得嘣嘣的响。

他并不一定爱吃那些豆子,可是真满意自己的牙齿。

天一亮,他勒一勒腰带,顺着小道儿去“逛”大钟寺。

没有人这么早来逛庙,他自己也并不希望看见什么豆汁摊子,大糖葫芦,沙雁,风车与那些红男绿女。

他只是为走这么几里地,看一眼那座古寺;只要那座庙还存在,世界仿佛就并没改了样,而他感到安全。

看见了庙门,他便折回来,沿路去向亲戚朋友拜年。

到十点钟左右,他回到家,吃点东西,便睡一个大觉。

大年初二,很早的祭了财神,吃两三大碗馄饨,他便进城去拜年。

今年,他可是并没有到大钟寺去,也没到城里来拜年。

他的世界变了,变得一点头脑也摸不着。

夜里,远处老有枪声,有时候还打炮。

他不知道是谁打谁,而心里老放不下去。

像受了惊吓的小儿似的,睡着睡着他就猛的一下子吓醒。

四世同堂 常二爷

四世同堂 常二爷

A
12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这种狭隘的家族自保意识和自欺欺 人的侥幸观念是当时众多农民和小 市民普遍存在。
A
13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顺民思想 • 自欺欺人的自大思想 • 自我安慰式的生存哲学 • 狭隘的家族自保意识 • 自欺欺人的侥幸观念 • 人物形象可敬可爱之处
爱 • 善良诚信——信义 国 • 知耻重义——仁义
A
10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寥寥数笔,老舍就将国民内心激愤 却又无比怯懦的思想全然托出;国 难当头,中国人皆有救国之心,然 而过度的软弱和退让令侵略者步步 紧逼。
• 中国人内心自欺欺人的自大思想, 自我安慰式的生存哲学是几千年的 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劣根性。
A
11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常二爷听说日本人在他们村子 周围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抓 丁,恐惧令他心里很不踏实。 然而,毕竟敌人并未真正来到 自己的身边,他就开始一次次 地宽慰自己:“不!不!什么 都也许会遇见,只有日本人来 抢庄稼是谣言,地道的谣言! 我不能相信谣言,吓唬自己。”
A
6
人物形象之可敬可爱之处
• 祁老人因为战乱无法庆寿,心中难免悲苦。 常二爷见状,不敢多言,只是旁敲侧击,一 面响亮地吃用饭食,又一面夸奖院中的石榴。
他是个中国人,北方的中国人,北平郊外的 中国人。他不认识多少字,他可是晓得由孔 夫子传下来的礼义廉耻。他吃的是糠,而道 出来的是仁义。他一共有几亩地,而他的人 格是顶得起天来的。他是个最讲理的,知耻 的,全人类里最拿得出去的,人!他不能这 么白白的挨打受辱,他可以不要命,而不能 随便丢弃了“理”!
A
8
人物形象之可怜可悲之处
• 常二爷进北平为马家少爷买药时途经西直 门时受到日本兵的检查,对于这一行为常 二爷在略惊之后就恢复平静:“我是天字 第一号的老实人,怕什么呢?”

四世同堂11—15章内容概括学习资料

四世同堂11—15章内容概括学习资料

四世同堂11—15章内容概括十一章钱仲石为国捐躯冠家谋划大阴谋本章中初次交代了在日本人发动战争下,北平人们的生活环境,此时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钱家的二少爷为了捍卫祖国,毅然选择了为国捐躯用自己的生命杀敌卫国,与此同时冠家也蠢蠢欲动为了自己的官梦不惜不顾街坊邻居的白眼出卖钱家好讨好日本人,本章暗示了人物的未来分支。

十二章李四爷巧运王排长祁老三勇赴不归路本章中,祁家老三心中强烈的爱国之心体验的淋漓尽致,殖民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虽然仇恨侵略者却因为家庭或其他原因不敢奔去战场,而老三不是,他不像大哥那样寡断有妇人之仁。

也不像老二空凑热闹甘为阶下囚。

他的离去也为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

十三章瑞丰客套显露汉奸心钱老人被捕憾人心本章中祁家老二瑞丰墙头草的处事风格显露出来,他没有国家观念只顾自己走热闹,为了不让自己受到迫害千方百计的想与老三扯清关系,而此时,被利益熏心的冠家终于打破了心中最后一点人性与尊严,揭发了钱家,使得钱老人被捕,大少爷病重。

钱家的顶梁柱微微颤颤即将崩塌,而冠家从此进入了无尽的深渊,无法自拔。

十四章亡国北平节日无欢乐钱家穷困维持生计难本章中,描写了被日本支配下北平的冷清悲凉,虽然临近中秋佳节,大街上却没有什么人,而此时钱家正发生大变革,钱家老大病重危在旦夕,钱老人被捕生死未卜,巨大的变故使得本对钱不闻不问的钱老太学会了上当铺,体现了在亡国之中。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

十五章北平沦陷死后不安眠祁家老人寿礼显凄凉本章中,从祁家人的谈话中得知,战乱年代甚至墓穴都会被人偷死后也不得安稳,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却体验了被支配的人民死后连长眠的权利都被剥夺,这在祁姥爷的寿礼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热热闹闹的80大寿,只有几个人。

体现了被压迫中的人民连最基本的需求也被无情的剥夺。

“大哥你可说得好!你就不想想,他不久就毕业,毕业后抓俩钱儿,也好帮着家里过日子呀!真,你怎么把只快要下蛋的鸡放了走呢?再说,赶明儿一调查户口,我们有人在外边抗战,还不是蘑菇?”这段话可以看出,祁家老二是一个为了自己不顾兄弟情面,没有骨头没有国家概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一直不敢读《四世同堂》,每回经过图书馆看着厚厚的两大卷本,心里总是不由得生出一种怯意,欲翻又止,最终手还是伸向了旁的厚度看起来比较友好的书。

我向来不喜欢冗长的阅读,书本对于我来说本是一种莫大的沉浸和快乐,尤其是小说,所以我害怕被过于长篇大论的叙述消磨掉激情和耐心。

若不是老舍,我恐怕终究下不了这个决心,也恐怕终究半途而废。

读《四世同堂》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每次把书捧在手里便放不下了,虽说《惶惑》在铺开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柔软细密的抒情和描写使得故事的进展显得颇有些缓慢,但我喜欢老舍每一句话里的温情,带着戏谑的调侃的味道,却让每一个人物每一盆花草每一轮昼夜甚至是北平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瓦都活生生的让人感到绵密的温暖。

我喜欢他写北平,喜欢他写四季,喜欢他写命运,喜欢他写那些人是人非,他的语言那样的平实自然美好,使得脑海中随文字运行起来的画面丝毫不曾有过断裂脱落的痕迹,每一个细节的捕捉都显示出一种连贯的完整、一种经得起任何推敲的真实,像极了宫泽贤治曾经描述的写作状态“写到最后,我仿佛看见一个个文字从稿纸里跳出来向我点头行礼。

”这样的文句像阳光下天然的璞玉,没有过分修饰工于雕琢而显得矫情的匠气,而散发着淡淡的温和纯净的光。

老舍带着特属于北平人的幽默、精致、从容与小小的天真的骄傲,信笔写去,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和生意。

对他的这些类熔铸了自己全部身心的作品,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是真切地感到一种发现宝贝般的爱惜与喜不自禁的。

并且,在这一点上,我毫不避讳地认为老舍远胜于常与之并论的茅盾和巴金。

深夜读完《四世同堂》,掩卷默坐,有太多太多的想法纷繁庞杂地迎面而来,一时间竟然找不到找不头绪诉诸笔端。

这本史诗般的巨作包含了太多太深沉,历史的文学的遥远的现实的,我无法凝练地概括而论。

我只希望本文叙述能够引出和表达我所真实感受到的老舍与他的《四世同堂》。

老舍对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一种爱怜,他并不把一个人的品格理想化地写到极致——极致的好或者坏——他只是尽力让他们的形态性格变得丰满和生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哪里该微笑哪里该蹙眉,全都分毫不差,一个个地是将要从纸上活生生地跳脱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寥寥数笔,老舍就将国民内心激愤 却又无比怯懦的思想全然托出;国 难当头,中国人皆有救国之心,然 而过度的软弱和退让令侵略者步步 紧逼。
• 中国人内心自欺欺人的自大思想, 自我安慰式的生存哲学是几千年的 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劣根性。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常二爷听说日本人在他们村子 周围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和抓 丁,恐惧令他心里很不踏实。 然而,毕竟敌人并未真正来到 自己的身边,他就开始一次次 地宽慰自己:“不!不!什么 都也许会遇见,只有日本人来 抢庄稼是谣言,地道的谣言! 我不能相信谣言,吓唬自己。”
人物形象之可敬可爱之处
• 祁老人因为战乱无法庆寿,心中难免悲苦。 常二爷见状,不敢多言,只是旁敲侧击,一 面响亮地吃用饭食,又一面夸奖院中的石榴。
他是个中国人,北方的中国人,北平郊外的 中国人。他不认识多少字,他可是晓得由孔夫 子传下来的礼义廉耻。他吃的是糠,而道出来 的是仁义。他一共有几亩地,而他的人格是顶 得起天来的。他是个最讲理的,知耻的,全人 类里最拿得出去的,人!他不能这么白白的挨 打受辱,他可以不要命,而不能随便丢弃了 “理”!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这种狭隘的家族自保意识和自欺欺 人的侥幸观念是当时众多农民和小 市民普遍存在。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顺民思想 • 自欺欺人的自大思想 • 自我安慰式的生存哲学 • 狭隘的家族自保意识 • 自欺欺人的侥幸观念 • 人物形象可敬可爱之处 • 善良诚信——信义 • 知耻重义——仁义
• “我能尽心的地方,决不能耍滑! 说假话是狗养的!”
人物形象
• 可敬可爱之处
• 善良 • 诚信
• 在常二爷的身上根植着浓厚的中国 儒家文化中的“信义”观念,“重 义轻利”的思想成为农民朴素的人 生信仰和行为准则。
人物形象之可敬可爱之处
• 离他有二里地的马家大少爷闹嗓子,已经 有一天多不能吃东西。大少爷的病既这么 严重,全家都慌了,所以来向常二爷要主 意。常二爷正在地里忙着,可是救命的事 是义不容辞的。
人物形象可怜可悲之处
• 在挨了日本人的耳光之后,常二爷 气愤之余想到的是“孔夫子传下来 的仁义廉耻”,感到仁义之心受到 莫大的侮辱,这是中国人应有的骨 气和不屈的脊梁。然而,老舍在此 又宕开一笔,中国传统文化是爱好 和平的文化,常二爷“也是世界上 最爱和平的人。慢慢的,他把握起 的拳头又放开了”④。
人物形象
• 可敬可爱之处
• 知耻重义
• 仁爱之心
• 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宽以待人、善解 人意成为中国国民普遍的精神品质,正 是中国几千年不曾死去的文化和精神, 善良和坚强是使中国屹立不倒的精神砥 柱,无论国家如何困难,只要中国式的 仁心不倒,国家终会迎来曙光。这种精 神的体现却最鲜明地集中在常二爷等农 民的身上。
• 谢谢大家

的聆听!
可亲可敬,可怜可悲 ——常二爷
《四世同堂》以抗战 时期的北平为背景,塑造 了诸多北平小市民的形象 ,然而有一位人物形象却 在众多小市民的衬托之下 更加独特鲜明,这就是生 活在北平城外的农民常二 爷。 。
人物素描
姓名:常二爷
年龄:比祁老人小十几岁,称兄道 弟
身份:看守祁家祖坟并种着三亩地 的农民
居所:德胜门外土城西边的一处
• 常二爷进北平为马家少爷买药时途经西直 门时受到日本兵的检查,对于这一行为常 二爷在略惊之后就恢复平静:“我是天字 第一号的老实人,怕什么呢?”
•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典型的顺民思想,自认 为恪守奴才的本分就能受到主人的赞赏和可 怜。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国民劣根性的奴 才本质更加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卑贱 换来的只能是更加深重的凌辱。
相关章节:15章 带一袋小米为祁 老人庆生
35-36章 为邻居抓药而无端受辱
61章 他人之口道出“去世的情形”
人物形象之可敬可爱之处
• 常二爷已洗完脸,把两个孩搂住, 而后先举妞子,后举小顺儿,把他 们举得几乎够着了天——他们的天 便是天花板。把他们放下,他从怀 里掏出五个大红皮油鸡蛋来,很抱 歉的说:“简直找不出东西来!得 啦,就这五个蛋吧!真拿不出手去, 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