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女性人物研究
评《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

Vol.37No.7Jul.2016第37卷第7期2016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评《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马坪(四川民族学院,四川甘孜626200)摘要:老舍的著名小说《四世同堂》刻画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四世同堂》中塑造了韵梅、赤包子、胖菊以及日本老太太等较为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为我们更好的解读老舍的文化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女性形象;文学;现实;四世同堂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74-04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占据了一大部分,为老舍的作品添加了独特的魅力色彩。
老舍的小说大多塑造了一个小型市民社会,不同的人在小说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中女性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体现了老舍独特的文化视角。
一、以韵梅为首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四世同堂》中,韵梅是老舍大力赞扬的一个典型形象,她集妇女所应具备的美好品德于一身,符合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要求。
韵梅在老舍的笔下虽然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生活重心也仅仅是围绕家庭孩子为中心的传统妇女,但韵梅却有着一副好脾气,勤俭持家,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并且韵梅也在调节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小说中的瑞丰而言,虽然他多次抛弃自己的亲人,但是当他在官途上的道路走到了尽头又被胖菊甩开灰溜溜地回到家中时,韵梅并没有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是将他赶出家门,而是为了让老人开心,为了家庭和睦再次接受了瑞丰,并省吃俭用为瑞丰提供零花钱。
对于丈夫瑞宣,韵梅深知自己在思想上与言行上都与他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她仍是小心翼翼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尽着自己妻子的本分,不求回报。
从某个方面而言,韵梅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母亲坚毅的品格。
四世同堂冠晓荷人物赏析

四世同堂冠晓荷人物赏析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力作。
它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它以世大的篇幅和宏伟的结构,给我们描绘出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将北平沦陷区市民们和荣辱浮沉、生死存亡,都一幕幕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市民们中既有一腔热血想要为国家作贡献的爱国分子,也有背弃祖国的卖国贼。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
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
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
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
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
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
如果说冠晓荷是日本人的“良民”,难么大赤包便是指引冠晓荷一步一步向汉奸道路迈进的“思想的坦克车”。
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当自己成功的当上了“所长”便耀武扬威,无恶不作。
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

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祁瑞宣,老舍作品《四世同堂》中主人公,当过英文教师,又在英国驻北平领事馆当过秘书。
祁瑞瑄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在英国使馆做事。
因为这事,被日本人抓进了监狱。
后来被富善先生竭力营救,最终才得以脱离险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祁瑞宣人物形象分析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
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
他善良,正直,具有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他的思想中爱国思想还是占主导面,但他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中得到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老大瑞宣:纯粹的民国人。
与祖父在年纪上只差四十岁,而在思想上却相差有一两个世纪,是四世同堂的顶梁柱;是一个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人;知识渊博,懂,为谋生而屈于英国府作事。
也因之被日本人带入狱一次,后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敢于承担大事,时时忧国,是本书真正的主角。
祁瑞宣性格特征祁瑞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
这新旧之间的冲突,给他的带来了无尽的苦闷,让他的心里充满了重重的矛盾。
一、祁瑞宣深受“忠孝节义”思想影响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让瑞宣陷入了无法排解的痛苦。
尽忠国家,亲人的生活无法保障;遵守孝道,不能赴国难的内心谴责便会无休无止。
“假若他是单身一人,那该多么好呢?没有四世同堂的锁镣,他必会把他的那一点点血洒在最伟大的时代中,够多么体面呢?”瑞宣知道应该奔赴国难,但是“全民族的传统的孝悌之道使他自己过分的多情——甚至于可以不管国家的危亡!他没法一狠心把人伦中的情义斩断,可是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或者还有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他难过,可是没有矫正自己的办法;一个手指怎能拨转的动几千年的文化呢?”为了家庭的温饱安好,他可以去英国府找份工作。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四世同堂》是清代作家钱默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绘大家庭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关系、婚姻制度以及人性的善恶与复杂性。
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众多,形象各异,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主人公鲁齐足智多谋,思维敏捷,是一个典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形象。
她聪明机敏,并且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她能够巧妙地处理家庭事务,并且能够融洽地与家族的其他成员相处。
她有着非常高的道德品质,她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是一个聪明而善良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顾白衣是一个勇敢而有正义感的英雄。
他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他在面对不公和邪恶时,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是小说中最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之一。
顾白衣深爱自己的家庭和妻子,他在家庭中充当着坚强的支撑点,为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奋斗。
小说中的李家老三李公子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形象。
他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沉迷于酒色之中。
他对别人的困苦和痛苦漠不关心,总是将别人当成是自己的玩物。
他自私、虚荣,只追求自己的享乐。
李公子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且缺乏责任感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叶辞则是一个善良而软弱的女性形象。
她信任丈夫,对家族的荣誉和家庭的幸福充满向往和期待。
在家庭的压力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渐渐失去信心,并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
叶辞在封建社会的道德枷锁下,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是一个被社会压迫的形象。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

《四世同堂》钱默吟人物形象分析《四世同堂》是钱默吟创作的长篇小说,以香港移民家庭为背景,揭示了四代人间的矛盾、冲突、嬗变,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第一代祖母——李束华李束华是一个具有强烈家族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女性,早年被逼嫁给一位富商,嫁入豪门后虽然家境富裕,却饱尝家庭纷争的痛苦。
李束华认为,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女人应该围绕家庭勤劳持家,孝敬长辈。
她对自己的女儿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她们能够出类拔萃,嫁入更高的阶层。
李束华审慎而严格地管理着自己的家庭,把家族荣誉看得比天高,也因此引起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纷争。
第二代长女——黄鹭英黄鹭英是李束华的长女,是第二代家庭中最具威望的成员。
她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同时也非常会察言观色。
黄鹭英年轻时深受母亲的期望,视家族荣誉为己任,不断地尝试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她和母亲一样,重视传统家庭观念,认为女人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家庭和孝敬长辈。
黄鹭英的人生充满挫折和失意,她在婚姻、职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着很深的痛苦。
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仍然坚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家庭和亲人勇往直前。
黄鹭荷是李束华的小女儿,是第二代家庭中最叛逆的成员。
她在年轻时就跳出了传统的家庭观念,追求自由和个性。
她不愿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试图探索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
黄鹭荷因为与家庭产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独自在美国闯荡,后来学成归来并且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黄鹭荷的人生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她透过自己的经验去发现生活中的智慧和美好。
她始终不愿成为一个依附于男人或家庭的“家庭主妇”,而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更加自主和自由。
第三代孙女——陈素珍陈素珍是家族中较为朴素的角色,她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始终看重家庭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她想要把深藏于内心的爱传递给子女们,并鼓励他们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陈素珍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她在生活中不断努力,为家庭奉献,同时也肩负着在家族中传承家庭价值观念的责任。
四世同堂人物分析

四世同堂人物分析《四世同堂》是一部由姜文执导的经典电影,该片通过描绘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和互动关系,深入探讨了家庭关系、传统与现代、爱与理解等主题。
在这个家庭的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经历,他们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电影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以展示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形象。
首先要介绍的是这个家族的家长——四世同堂的贾云(由姜文扮演)。
贾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在家庭中担任着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他是这个家族的灵魂人物,是家庭内部的中心和核心。
贾云为人处事谨慎,在家庭中维持着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氛围。
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并且致力于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传承。
然而,贾云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和矛盾。
他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难以接受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贾云在电影中通过与自己的儿女和家庭成员的冲突,在转变和成长中逐渐理解到了爱与理解的重要性。
贾云的妻子杜宝(由郭涛扮演)是一个温柔而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是家庭的支持者和照顾者,经常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角色。
杜宝对于贾云有着深深的爱和尊重,她努力维系着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然而,杜宝也面临着自己的困扰和挑战。
她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传统妇女的角色,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束缚和压力。
在电影的剧情中,杜宝通过与外界交流和思考,逐渐走出了传统束缚的阴影,展示了她独立自主和坚强的一面。
贾云的两个儿子贾宝玉(由任贤齐扮演)和贾母(由徐帆扮演)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贾宝玉是家族的独子,他是一个自由奔放且思想敏锐的年轻人。
他对于自由与激情有着追求,对于家庭和传统束缚感到厌烦。
贾宝玉在电影中通过与家庭内部的冲突以及与外界的交流,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他通过与贾母的深入对话和交流,逐渐理解了家庭的责任和传统的重要性。
贾母是家族的长辈,她担任着家族的权威和尊严。
贾母是一个传统而保守的人物,她对于家族的血脉和传统非常看重。
《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探析

《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探析《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述1940年代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展现了这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对小说中的市民形象进行探析。
首先,小说中的市民形象是多样而真实的。
作者以小市民家庭为切入点,描绘了不同阶层、职业和性格的市民形象,展示了时代的多样性和社会阶层的融合。
在小说中,有以钱杰克为代表的商人形象,他无视家庭矛盾,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有以李英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奉行理想主义,对社会不满但又无力改变;有以林淑民为代表的满洲人形象,她无视个人尊严,追求虚荣和财富。
他们的形象鲜明而独特,各自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层面的市民形象。
其次,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和新时代碰撞的矛盾冲突。
在小说中,老舍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描绘封建旧社会思想与新时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如王阿五这个形象,他代表了封建社会的陋习和盲从,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在家庭和工作中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同时,小说中的市民形象还展现了市井生活中的琐碎和困苦。
市民们生活在底层社会,常常面临严峻的生计问题,同时也承受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他们为生活发愁,为家庭争吵,这种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使得市民形象更加立体而鲜活。
在整个小说中,市民形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说主题的重点之一。
通过描绘市民的生活和心理,老舍展示了市民在新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市民形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触动了读者心中的共鸣。
小说呈现出真实而生动的市民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总之,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是多样而真实的,展示了时代的多样性和社会阶层的融合。
市民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和新时代碰撞的矛盾冲突,同时也展现了市井生活中的琐碎和困苦。
通过对市民形象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特定时代的社会,使得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分析

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分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电视剧,是根据姚莉同名小说改编的。
该剧通过讲述一个复杂的家庭故事,展现了各个角色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在这部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
下面将对四世同堂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四世同堂的主角是四姨娘,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性角色。
从小到大,四姨娘一直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无论是照顾父母,还是抚育兄弟姐妹,她总是尽尽责任。
四姨娘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被击垮,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
她的善良和宽容让她获得了家人的尊重和喜爱,成为了家族的精神支柱。
其次,四世同堂的男主角王峰是一个坚强有力的人物。
他从小就面对了家庭的破碎和困境,但并没有气馁。
相反,他选择了坚持和奋斗。
王峰勤奋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但是,他内心深处对失去的家庭始终念念不忘。
尽管有时候他的决定让人觉得有些冷酷,但他却从未放弃对家的愿望,用他的努力和智慧让家庭重新团聚。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岳娟,她是四世同堂的女主角之一。
岳娟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利用。
在整个剧情中,岳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她不畏艰难险阻,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地站出来,这种坚持和勇气让她成为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角色。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在四世同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四世同堂的长辈们,在这个家族中扮演了关心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角色。
他们代表着家庭的延续和尊严,通过他们的言行和行为塑造了一个浓厚的家庭氛围。
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他们也给剧情带来了一些趣味和冲突。
这些次要角色有些搞笑,有些可恨,但他们都是四世同堂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小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总的来说,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是多样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经历,通过剧情的推动,他们不断成长和演变,最终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这部剧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为观众带来了对家庭、亲情和人性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同堂中女性形象占有四分之一以上的比例,这些女性可以被粗略分为三类:在抗战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反抗的、利用混乱局势企图浑水摸鱼的和随波逐流的。
这三种类型都有各自的典型代表,下面主要分析各类的代表人物。
在第一种人物中,韵梅的形象非常具有代表性。
她作为一个旧社会遵循三从四德的家庭妇女,在抗战中逐渐展现出的坚韧让人肃然起敬。
她在小说开始的第一章出场,被祈老太爷叫去讨论家庭生计安排。
小说介绍她时提到她的名字是婚后丈夫给取的,但是大家平时并不太叫她的大名,而称她为“大嫂”或者“小顺的妈”——由称呼就可以看出她被死死地定位到“母亲”的位置上了。
小说的最开始是这样描写她的:“小顺的妈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又大又水灵的眼睛。
她走路,说话,吃饭,作事,都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
……她是天生的好脾气。
”
这段话可以提取出两个信息,第一,韵梅做事是非常利落的,从后文中关于她操持家务的诸多描写就可以看出,她是做家务的好手。
祁老太爷过七十五岁大寿时,在全城店铺关门、买不到吃食的情况下,她自己一个人做出了一桌子炒菜面预备招待客人;在家里没有男人时,她独自去排队领粮食,甚至挨了鞭子也不退缩;面对日本人发的共和面,她费尽了心思,给家人作出尚能入口的“面饼”……第二,韵梅的脾气非常好,在热血青年瑞全和老人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她扮演一个调和的角色;在瑞丰丢了官又被胖橘子甩掉躲回家的时候,她不但没有怨言地照顾他,甚至为了四世同堂的和谐省出钱给他零花。
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传统母亲形象,多数情况下是沉默的、默默忍耐的,以一种无私的姿态为家庭做着贡献。
纵观全书,韵梅这个人物似乎没有在抗战中发生招弟、尤桐芳那样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实际上她的忍耐和温顺在长期的压迫下悄悄地凝结成了一块坚硬的玉石。
她仍然温柔,仍然沉默,却也有了不得不强硬起来的时候。
当小顺儿被胡同里的日本小孩当作马骑的时候,她动了气,一改平日息事宁人的作风,反而教育小顺子要学会反抗。
这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每一个有家国观念、有良知的人在国家被侵略、被残暴统治的情况下都会作出的反抗,瑞宣甚至认为韵梅的行为“在本质上说,几乎可与钱先生、钱仲石、刘师傅的反抗归到一类去了”。
对于韵梅来说,这种激烈的反抗占得还是少数。
多数情况下,她的反抗以一种非常平和、非常不易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
看到二弟媳卖国求荣穿红戴绿,她并没有丝毫的羡慕,家里要过年,丈夫提出把她唯一心爱的灰鼠袍子拿去当了的时候,她也并没有为自己考虑;在她排队领粮挨了鞭子的时候,她并没有退缩,反而想着下一次领粮的策略;当瑞宣突然被捕的时候,她没有哭天抢地,而是积
极地想着解决办法:“就是不幸丈夫真的死了,她也需尽她所有地一点能力养活儿女,侍奉公婆与祖父。
”
对于韵梅这种无声的反抗,瑞宣有这样一段评价:
“她还时常发笑,不是因为有什么可笑的事,而是习惯或自然地为讨别人的喜欢。
在这种地方,瑞宣看出她的本质上的良善来。
她不只是个平庸的主妇,而是像已活了二三千年,把什么惊现困难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受过来,然后微笑着去想应付的方案。
瑞宣已不再注意她的外表,而老老实实的拿她当作一个最不可缺少的,妻,主妇,媳妇,母亲。
是的,尽管她没有骑着快马,荷着洋枪,象那些东北的女英雄们,在森林或旷野,与敌人血战;也不象乡间的妇女那样因男人去从军,而担任起筑路,耕田,抢救伤兵的工作;可是她也没象胖菊子那样因贪图富贵而逼丈夫去作汉奸,或冠招弟那样用身体去换取美好的吃穿;她老微笑着去操作,不抱怨吃的苦,穿的破,她也是一种战士。
”
可以说,韵梅是老舍塑造出的一个传统中国母亲的代表,这种母亲形象是从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里脱胎而成的,集合了各种传统礼教对一个女性的要求。
她没有文化但会做女活,不会打扮但能操持家务,没有睿智的思考但有坚毅的性格,她的智慧体现在她的默默付出与临危不乱上,她是一个家的支柱。
韵梅让我想起了《鼠疫》里里厄的母亲,她们有相同的沉静和谦逊,却有不同的地位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