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坡地地貌
(完整PPT)坡地地貌

• (2)滑动阶段
• 滑动面已形成,滑坡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 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相继出现, 裂隙错距不断加大。
• (3)停息阶段
• 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 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体在自重 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 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 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 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1)
三峡水库
三峡库区沙镇溪千将坪滑坡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3)
2001年5月1日武隆滑坡,摧毁一座9层楼房,造 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1989 年 7 月 10 日 暴雨诱发四川华 蓥山市溪口滑坡 造 成 190 多 人 死 亡
滑坡毁坏铁路
• 滑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蠕 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息阶段。
• (1)蠕动变形阶段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 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 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 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 形成后,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 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
• 地震触发的滑坡在较短时期可以形成较大的 滑坡体,没有蠕动阶段。
滑坡灾害的预防
滑坡治理— 抗滑挡墙、锚索挡墙1
滑坡治理-格构网2
四、泥石流
崩塌发育速度快,基坡坡度陡; 崩塌发育速度慢,基坡坡度缓; 多期崩塌可形成多个基坡转折。
崩塌崖 倒石 堆
1 23 3
21
崩塌发育速度与基坡形态示意图
4.崩塌地形 •崩塌崖 •倒石堆(半锥体) •倒石裙 •堆石坝(崩塌物质堵塞河道)、崩塌堰塞湖 •垮石山(巨大山崩形成)
坡面流水地貌

1
2)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风化作用、流 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这些作 用表现得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则以中小型为多,而且都 叠加在巨、大型地貌之上。由于外力明显地受气候带(区)影响,所 以地貌也就具有气候的地带性,如湿润热带地貌带,它是以化学 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喀斯特作用及热带海岸生物作用等为显著。
内力作用的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 构造地貌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的全球构造地貌:大陆与海洋的分异;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陆地和海洋内部的地貌分异;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断层、褶皱等。
5
2、 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大多数地貌受气候控制。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或含沙量减 少时,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 发生堆积。
28
(1) 流水的侵蚀:表现为流水对坡面、沟谷和河谷的侵蚀。 ①坡面侵蚀是坡面流水对地表进行面状的、均匀的冲刷。 ②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是一种线状侵蚀,表现为:下蚀(下切)、
15
2、风化壳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
化产物。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 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 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16
(1)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①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
3第二章 坡地地貌

黄 土 滑 坡
•二滑坡要素和受力分析: •滑坡要素包括: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带),滑 坡阶地,滑坡舌,滑坡裂缝,醉汉林等。
三、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有许多形态特征,如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 和滑坡鼓丘等(图2-7)。 1.滑坡体:滑坡体是斜坡上沿弧面滑动的块体。滑坡体的平面呈舌状,它的 体积不一,最大可达数立方公里。
5.人为因素: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地 形条件,任意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 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开垦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四、崩塌堆积地貌和物质结构 •1.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 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2.崩塌的物质结构:组成倒石堆的物质多为大小不一,棱角明显的碎石。碎石
1970年的安第斯山附近秘鲁境内发生一次大地震,当时从5000~ 6000m高山上倾泻下来的岩块和冰块等崩塌体,连跳带滚,推送到 10多公里以外。
1967年,中国,青藏线上的拉月大山崩,破坏巨大!!!
•三、崩塌形成的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为明显,斜坡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切向分力和垂向 分力是随着山坡坡度大小而变化的。当山坡坡度达到一定角度时岩屑重力 的切向分力能够克服摩擦阻力而向下移动。一般大于33°的山坡不论岩屑 大小,都将有可能发生移动。 •坡地的相对高度和崩塌的规模有关,当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就可能 出现大型崩塌。 •不同岩性的山坡,形成崩塌的坡度也不完全相同。在无水情况下,一般 岩屑坡的坡度休止角是30~35°,干沙的休止角为35~40°,粘土的休 止角可达40°左右。吸水后休止角变小。 •2.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对崩塌有直接 影响。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易发生崩塌。当地层倾 向和山坡坡向一致,常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软硬岩性的地层呈互层时, 较软岩层易受风化,形成凹坡,坚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悬崖,也易发 生崩塌。
地貌复习答案

复习提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定义(名词解释)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P1)2:地貌学的分支(填空)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P3)3:近代地貌学的发展历史中的两大代表人物和奠基理论(填空)美国:戴维斯(W. M.Davis,1850~1934)的侵蚀循环说(把演化的观点引入)把地貌发育分为幼年、壮年和老年三个阶段;构造、营力和发育阶段(时间)列为地貌的三要素,地貌演化反映了三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提法抓住了地貌演化过程中最要害的实质。
德国:W·彭克(W·penck,1888~1923)《地形分析》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4:地貌学与水土保持关系(论述)第二章构造地貌5: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参考课件,简答题)构造地貌可划分为三个主要等级:第一级是大陆与海洋,第二级是山地、平原、盆地、高原,海洋中的大洋盆地、洋脊、海沟和岛弧等,第三级是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等。
第一级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在宇宙性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岩石圈板块在地幔软流层上的规则运动,因此称为全球构造地貌。
第二级是在内力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动态构造(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积极表现者,即不同板块沿着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运动,称为大地构造地貌,。
第三级是迭加在第二级之上的,主要是地质构造被外力剥蚀的结果,是静态构造(岩性、产状、地质构造)的消极反映者,由具体的地质构造单元如褶皱、火山和熔岩控制形成的地貌,称为地质构造地貌6:地壳均衡理论(理解此理论的含义)(名词解释,填空)地壳均衡—阿基米德原理。
地壳的均衡作用包括:均衡破坏---均衡补偿---均衡调整密度小的固体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块体一样,地壳厚的地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称山根;反之,地壳薄的地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地表相对也低,这样就形成地壳均衡。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第二章构造地貌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受一些因素影响,通常降水量愈大、制备与好、温度愈高,愈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
坡地地貌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地貌学》课实验报告班级20092712班学号2009271225 姓名许佩贤同组郑敏柔、胡木兰、叶泽娜、林秋霞、翁燕、张琪琪、罗婷、张旭顺、羊佳彰实验日期2010年12月19日实验地点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金山大桥天气状况晴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教师刘丽荣评分___________坡地地貌、江心洲考察一、考察目的实地观察坡地地貌,并运用课本知识尝试着找出坡地地貌的形成原因,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实地考察江心洲地貌,初步掌握野外调查观察和判别河流地貌形态类型和特征的基本方法。
二、考察方法实地考察、老师讲解、查资料三、考察地点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四、考查内容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在慧如公园的山旁一些散落的岩石和马刀树,说明这里有崩落、基岩岩层蠕动的块体运动。
散落的岩石是火山凝灰岩。
崩塌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形成条件(1)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
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2

始降雨,27日夜最大降雨强度达114mm/h,随后立即发 生泥石流。 快速冰雪融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快速冰雪融化是 现代冰川和季节积雪地区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来源,西 藏地区的高山积雪,每当夏季气温骤增,冰川和积雪 大量消融,冰层年最大消融深度可达3 m,常引起泥石 流的暴发。
θ
W
下滑力大 临界稳定 下滑力小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2.斜坡快体运动类型 块体运动的主要形式:
坡面上的松散土粒和岩屑的移动 坡地表层一定软弱面上的土体、岩体的移动 根据运动性质和物质可分为:
崩落滑落 ຫໍສະໝຸດ 动FallSlide Flow
蠕动
Creep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崩塌陡坎Scar :崩塌在徒坡上形成的剥蚀地貌 (新的基 岩陡坡壁) 倒石堆Talus :坡下为崩塌堆积地貌倒石堆。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倒石堆特征:
坡面坡度一般较大,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颗粒大小和休止角。 倒石堆的组成物质岩性继承坡地岩性。 组成物质一般分选性极差,层序不明显,但因重力分选作用, 堆顶物质较细,底部边缘物质较粗。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块体运动)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基本概念:
坡地:坡度大于2度的地面 块体:斜坡上的岩体和松散土体 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运动的过程 坡地重力地貌:块体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类型:
坡地的分类依据 形态,成因,结构,稳定性 块体运动类型 崩落、滑落、流动和蠕动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 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 位。坡度10~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 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坡地地貌 2

单纯的看待坡地形态,可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合的复式斜坡,他们的形成发展和岩性、构造运动及自然地理等因素有关。
然而,当你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用演变的观点看待它是,你看到的绝不是静止不变的地貌形态。
坡地的发育,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模式是谷坡受剥蚀并保持与原先坡地的坡度一致而后退,称为坡地平行后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形成的坡地只能在上部段与原始坡平行,长度愈来愈短;下部坡段因接近剥蚀基准面,坡度变小,长度加大。
从整个坡地的纵剖面形态看,呈一下凹的坡形。
分水高地的面积也随坡地后退而不断减少,但高度尚未降低,直到不同方向坡地后退到分水高地相交时,分水高地才开始降低。
在干旱区,由于山坡的不断后退,停积在坡麓的风化碎屑被洪流冲走,使山麓基岩裸露,形成平缓的基岩坡面,称为山麓剥蚀面。
如果地壳长期稳定,山麓剥蚀面将扩大联合而成广阔的剥蚀平原。
一些尚未完全剥蚀夷平的残留高地,称为岛状山。
另一种坡地发育模式是假定一些较陡直的坡地形成后,坡地上部与分水高地之间有一明显的坡折,此坡折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或片流作用下而变成浑圆状,坡面的坡度逐渐变缓,形成凸形坡,坡地的下坡段将发育一个凹形剖面,整个坡地形成上凸下凹的坡形。
如果地壳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坡地受剥蚀变缓,分水高地也同时降低,逐渐趋于夷平,最后形成相对高度很小的微起伏平原,戴维斯称为准平原。
站在一条河流前,单纯的观察描述这条河流的地貌景观,你可能会看到滨海平原和复杂的水系,横剖面宽浅的河床及河床里面的心滩,甚至宽广低平的河漫滩和宏伟的扇形三角洲。
你也有可能看到险峻的峡谷及其里面狭长湍急的河流,甚至河流里的壶穴和岩槛和河流外复杂的河流阶地。
这些都是固定静止的河流地貌。
然而,如果你能把这些地貌形态联系起来,并在一个相对巨大的时间空间尺度来思考,你就会得到另一种全新的认识。
戴维斯把这种认识叫做侵蚀循环:(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质构造
断裂、节理发育,岩石破碎。
(4)岩性
崩塌多发生于坚硬岩石,岩石节理比较发育。
岩性差异较大时,硬 岩层风化成突出的悬 崖,软岩层风化成凹 腔,最终硬岩层因下 部失去支承而沿节理 崩塌。
(5)气候及降水
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降水渗入地下,降低岩石强度, 增大重量。水渗入裂隙或软弱层,减小了摩擦阻力。
例如:太行山的神仙山地区;通化市泥石流。
2.泥石流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 泥石流主要发生于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沟 床纵比降大(一般坡度为30~40o)的地区,上 游的流域形状便于水流会集。 (2)地质条件 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大量的固体物质。凡是泥 石流十分活跃的地区,都是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交错、岩石破碎)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烈度大的地区。
形成区
流通区
堆积区
4.泥石流的类型
(1)根据地形划分 河谷型泥石流——流域狭小,形成区不明显,
固体物质主要来自中游,沿河谷既有堆积又有 冲刷,形成逐次搬运的“再生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流域成椭圆型,形成区与堆
积区直接相连,没有明显的流通区。多形成规 模较小的泥石流。 形成区 山坡型泥石流
河谷型泥石流
人类某些不良的经济工程活动,也是影响泥石流发生、 发展、复活或加重其危害的因素。 川滇山区一些地段之所以成为我国最严重的泥石流活动 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严重滥 伐森林资源有关。
3.泥石流发生区的分段
根据泥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典型 泥石流 能明显地区分出 形成 区、流通区及堆积区,流域面积一般为十几至几十平方公里。
大型滑坡(50~100万m3)
巨型滑坡(>100万m3)
(4)按滑动面与斜坡上
均质体滑坡
岩层层面关系分为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湖北秭归千将坪滑坡
2003年7月13日,湖北秭归县沙镇溪千 将坪村因降雨等因素发生特大滑坡,死 亡16人,8人失踪, 19人受伤,1200人 受灾,4家企业、346间民房被毁。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1)
(2)根据泥石流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态划分
粘 性 泥 石 流 —— 又 称 结 构性或土力类泥石流。 泥石含量较大,一般占 40-60% ,最高达 80% ;重 度小于 1.5t/m3 ;具很大 的粘性,石块呈悬浮搬 运;突然爆发,持续时 间短,破坏力不大;遇 弯道时能爬高、超高及 截弯取直;堆积物很少 向两侧扩散,呈长舌状 或岗状。
滑坡阶地 滑坡侧壁 滑坡舌 滑坡壁 环状张裂缝
放射状 裂缝
横向张裂缝
滑动面 张裂隙 滑坡体
滑坡床
(7)滑坡洼地(滑坡湖) (8)反坡地形(反坡洼地或池沼) (9)醉汉林(醉树、马刀树)
醉汉林
滑坡示意图
1.环状拉张裂缝;2.滑坡壁;3.滑坡阶地;4. 醉汉树;5.滑动面;6.分支滑动面;7.挤压裂 隙 ;8. 滑坡体 ;9. 滑坡洼地 ( 湖 );10. 滑坡鼓 丘;11.滑坡褶皱;12.羽状拉张裂隙
(3)泥流阶地
数次间断性泥石流形 成几个台阶,称泥流 阶地。
2003年8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四 川雅安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发 大规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3 人死亡,3人失踪。
五、土屑蠕动
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 下坡运动,称为土屑蠕动。
土屑蠕动速度缓慢, 主要由温度变化或 湿度变化所引起。 •电线杆歪斜 •树干弯曲
•土墙或篱笆墙向下 坡倾斜
•坡面草皮向下坡移 动
蠕动机理
地面冻结—解冻时土壤颗粒移动示意图
鸳鸯湖边坡蠕动
问 与 答
Question and Answer
小
1.崩塌地形
结
崩塌崖 倒石堆 倒石裙 堆石坝 垮石山
形态特征 形成过程 组成物质
2.滑坡地形(滑坡微地形)
滑坡壁 滑坡体 滑动面 滑坡裂缝 滑坡阶地 反坡地形 醉汉树 滑坡洼地(湖) 滑坡鼓丘 滑坡褶皱 形态特征 形成过程 组成物质 滑坡的识 别标志 坡角渗泉 双沟同源 或单钩转 向 局部 不协调地 形
(3)气候
暴雨或长期降雨,以及融雪水可使斜坡岩土体饱和水分,增加 块体自重。水在滑动面中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4)人类工程活动
人工开挖边坡 斜坡上建筑物增加斜坡载荷 工程爆破
例如山西霍县电厂
斜坡上建筑物增加斜坡载荷
(5)地震
地震震动使斜坡失稳。 1960年智利8.5级地震,诱収数以千计的滑坡。
3.泥石流地形
泥流舌 泥流裙 泥流阶地
形态特征
形成过程
组成物质
3.地面蠕动
电线杆歪斜
地面蠕动机理 蠕动形成地貌
树干弯曲 土墙或篱笆墙 向下坡倾斜 坡面草皮向下 坡移动
地表岩层向下 坡弯曲
问题:
1.崩塌地貌的类型有哪些?
2.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滑坡的识别标 志有哪些? 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主要地貌类型?
4.重力地貌(坡地地貌)包括哪几种主要类 型?
三峡水库
三峡库区沙镇溪千将坪滑坡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3)
2001年5月1日武隆滑坡,摧毁一座9层楼房,造 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1989 年 7 月 10 日 暴雨诱収四川华 蓥山市溪口滑坡 造 成 190 多 人 死 亡
滑坡毁坏铁路
四、泥石流
1.泥石流(也称山洪泥流)
4 .崩塌的特点
(1)运动速度快:一般速度为5—200m/s,有时可达自
由落体速度(v=gt=9.8m/s2×10s=98m/s)。巨大的崩塌 体有时可以在气垫上滑翔,最后堆积在山谷的另一侧。 (2)崩塌坡度陡:一般収生在>45o的斜坡上。 (3)崩塌体积巨大:<1m3—若干亿m3。 (4)运动方式多变:滚动、坠落、翻转。 (5)基坡坡度与崩塌収育速度有关: 崩塌収育速度快,基坡坡度陡; 崩塌収育速度慢,基坡坡度缓; 多期崩塌可形成多个基坡转折。
山西阳曲—醉汉林
Landslide
4.滑坡类型
(1)按照滑坡物 碎屑滑坡
质组成分为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基岩滑坡
(2)按滑坡体厚度
浅层滑坡(<6m)
(或滑床深度)分为 中层滑坡(6—20m)
深层滑坡(20—50m)
极深层滑坡(>50m)
(3)按滑坡体
小型滑坡(<5万m3)
体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
中型滑坡( 5~50万m3)
崩塌崖
1
2
3
倒石堆
3
2
1
崩塌収育速度与基坡形态示意图
5.崩塌地形 •崩塌崖 •倒石堆(半锥体) •倒石裙 •堆石坝(崩塌物质堵塞河道)、崩塌堰塞湖 •垮石山(巨大山崩形成)
崩裂面
危岩(土) 崩塌崖
倒石堆
长白山天池瀑布崩塌
长白山天池北坡崩塌
长白山天池周围崩塌
Rockfall
三、滑坡
1.滑坡定义
(为斜坡的休止角)
二、崩塌
1.崩塌的概念 斜坡上部的岩、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地 向下运动,称崩塌。
运动方式
滚落 坠落 翻转
2.影响崩塌的因素 (1)新构造运动
尤其是地震。
(2)地形
崩塌多产生于550以上的斜坡。
松散物质崩塌>45o;
黄土崩塌>50o; 坚硬岩石崩塌>60o。
(3)气象水文条件
地表径流是爆发泥石流的动力条件,主要决定于发生地 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水源量愈大,形成的泥石流规模也 愈大。另外由于山崩、滑坡堵塞而造成的高山湖泊突然 溃决,水库和渠道溃决,以及高山冰雪快速融化等,也 往往形成规模极大的泥石流。
(4)植被条件
植被稀少有利于泥石流发生。
(5)人类活动
(6)河流侧蚀
(8)人类活动
开挖山坡 人工爆破
3.崩塌的分类
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1)散落型崩塌
节理、断层发育的陡坡,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由 松散物质组成的陡坡,易形成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 沿一滑动面发生,与滑坡类似。 (3)流动型崩塌 降雨时,松散物质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与泥石流 很相似(崩塌型泥石流)。
3.滑坡要素(滑坡的形态特征)
(1)滑坡体 (2)滑动面
滑动面 滑坡体 滑坡床
(3)滑坡壁 (4)滑坡阶地 (5)滑坡鼓丘
滑坡阶地 滑坡鼓丘 滑坡舌 滑坡壁
滑动面 滑坡体 滑坡床
(6)滑坡裂缝
环状拉张裂缝 平行剪切裂缝(滑体各部位滑动速度不同,产生与滑动方向一致的裂缝) 滑坡鼓丘部位的张裂缝和挤压裂缝 滑坡前端的放射状裂缝
稀性泥石流——又称紊流 型或水力型泥石流。泥石 含量少于 40% ,重度小于 1.5t/m3 ;水为搬运介质, 呈紊流状,有强烈的下切 作用;堆积物在堆积区呈 扇状散流,改道频繁。
5.泥石流地貌
(1)泥流舌 由泥石流堆积物所构成的向坡下伸展的舌状突出地 形。 (2)泥流裙 由泥石流的堆积作用 形成,沿山麓呈环带 状展布。
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 (固体物质一般大于 50%)等固体物质的特殊 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
•搬运能力比洪水大 5~50倍。可以将几千立方米、近万吨重的 巨大漂砾携带到山口外。所经过地区的道路、桥梁、房屋、农 田都能被摧毁,顷刻之间造成巨大的灾害。 •泥石流的输移距离一般为1~3km,最大可达50~60km。
第三章
坡地地貌
Chapter 3 Hillslope landforms
一、块体运动力学分析
坡面上有一块体M,那么, T=G•Sin N=G•Cos =N•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