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地貌

合集下载

坡地地貌

坡地地貌

(3)按滑坡体 小型滑坡(<5万m3) 体积分为 中型滑坡( 5~50万m3)
大型滑坡(50~100万m3) 巨型滑坡(>100万m3)
(4)按滑动面与斜坡上 均质体滑坡 岩层层面关系分为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吉林延边老头沟村小型滑坡
吉林省集安市上解放村小型滑坡
滑坡毁坏铁路
三、泥流
• 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上、红土) 被水浸泡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 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II.滑动阶段
• 在上一阶之后可能几天、几周或几年不等,才进入 滑动阶段。
• 首先蠕动区的后上部(牵引或主动滑坡段)在重力牵 引下形成滑动面(此时从滑坡中流出浑浊水流),不 断向前下部推挤,使前下部(推动或被动滑坡段)抗 滑力减少和出现新的滑动面。当上、下部滑动面同 时滑动且后部与边部裂隙贯通时,滑坡即进入滑动 阶段。
第三章 坡 地 地 貌
一、崩塌
1.崩塌的概念
斜坡上部的岩、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 力作用下快速地向下运动,称崩塌。
崩塌按发生的地貌部位 和崩塌方式又可分为山 崩、塌岸和散落。
• 山崩:山岳地区常发生的一种大规模崩塌现象, 山崩时,大块崩落石块和小颗粒散落岩屑同时进 行,崩塌体能达数十万立方米。
• 斜坡在20°~40°间适合泥流发育,坡度>40°时水 易流失,土层不易浸润饱和,不利于泥流形成。
• 泥流堆积物主要是泥土与碎石混杂堆积,无分选和 层理。
• 在寒冷气候区,甚至<20°的斜坡上,由于冻土融化, 碎石土层被水侵润饱和,也会发生泥流,称融冻泥 流,常在斜坡上形成大片小型舌状泥流阶地群。
斜坡上建筑物增加斜坡载荷
(5)地震 地震震动使斜坡失稳。 1960年智利8.5级地震,诱发数以千计的滑坡。

第七章 重力地貌

第七章 重力地貌

产生滑坡。例如,土(岩)体颗粒间的空隙水将降
低细颗粒间的凝聚力;地下水能溶解土(岩)体中 的胶结物(碳酸钙等),使土(岩)体失去粘结力; 饱含水分的土(岩)体,增加了单位体积土(岩) 体的重量,因而加大了下滑力;地下水运动时,产
生动压力,能使土(岩)体发生滑动;地下水沿滑
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
在山区经常发生崩塌,使村庄、道路和渠道遭受破
坏,因而在野外勘察时,需要查明倒石堆的发育阶段。
如果组成倒石堆的岩屑是大块碎石,而且山坡很陡,说 明崩塌盛行,倒石堆正在发育,修筑道路或渠道时,须
将山坡上的风化岩屑清除或固定,村庄应尽量避开;如
果倒石堆表面大多为细小碎屑,并有植物生长,甚至发 育了土壤,而且山坡也较平缓(小于30°),说明倒石 堆不再发育,山坡停止崩塌,对道路和渠道已无危害。
• (2)岩土结构和岩性:
岩石的结构与滑坡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滑坡常断层面、节理面或岩层不整合面滑动,
二是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面之间滑动或者沿岩层层
面滑动,尤其在岩层面与斜坡倾向一致,而岩层
倾角小于斜坡倾角时最易形成滑坡。
(3)地下水
地下水与土(岩)体间发生的许
多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使土(岩)体失去稳定性,

稳定斜坡与不稳定斜坡:凡是其变化趋势对人
类生存和经济建设有较大影响,甚至是灾害性影响
的坡地(或斜坡),称为不稳定坡地(或斜坡)。
使坡地物质发生运动的自然营力,除块体自身
的重力外,还受水、冰雪、风、生物、地震以及人
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自然营力是重力和
水的作用。
块体运动
发生在坡地上的块体运动,按其作用营力和运动 过程,大体可分为蠕动、崩塌和滑坡等类型。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

地貌学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绘图题读图题大题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的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内外时间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与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则有呈唯独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第二章坡地地貌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地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溃、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坡地行程的两大重要作用重力和流水作用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崩塌形成的条件1。

地形条件2。

地质条件3。

气候条件4。

地震因素5。

人为因素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类型----倒石堆-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作用力的力矩方程Pa-Qb-fR=0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1.地下水2.地表水3.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4.地震5.人为因素滑坡和断裂同样会形成阶地土屑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裙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形似衣裙---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刀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堆积物。

坡地形状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复式斜坡。

第三章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被侵蚀的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有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称河流地貌。

读图题河流横坡面结构图【p20】河流流水作用1。

侵蚀作用2b搬运作用3。

堆积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1。

冲蚀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溶蚀作用是和河流水流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所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

河流的搬运作用1。

搬移2。

跃移3。

悬移河流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坡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坡面的发展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2。

《地质地貌学》第七章 坡地重力地貌-课件ppt

《地质地貌学》第七章 坡地重力地貌-课件ppt

2021/9/17
坡地重力地貌
12
2、地质条件
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等都 对崩塌有直接影响。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岩石破碎,很易发生崩 塌。
当地层倾向和山坡坡向一致,而地层倾角小于山 坡坡度角时,常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
软硬岩性的地层呈互层时,较软岩层易受风化, 形成凹坡,坚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悬崖易发 生崩塌。
2021/9/17
坡地重力地貌
26
二、滑坡的发展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在斜坡内部某一部分因抗剪强度小于剪 切力而首先变形,产生微小的滑动。
(2)滑动变形阶段:这一阶段长的可达数年,短的仅数月或 几天。一般说滑坡规模越大,这个阶段为时愈长。
(3)剧烈滑动阶段:滑动面已形成,滑体与滑床完全分离, 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促使滑动因素诱导下,滑坡发生剧 裂滑动。滑坡下滑的速度快慢不等,一般每分钟数米或数十米。
2021/9/17
坡地重力地貌
15
4、地震及其它
(1)地震: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地震时能形成 数量多而规模很大的崩塌体。
1970年秘鲁境内的安第斯山附近发生一次大地震,当 时从5000~6000m高山上倾泻下来的岩块和冰块等崩塌 体,连抛带滚波及到10km以外。
(2)其它: 在山区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 及自然地形条件,任意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 坏而发生崩塌。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开垦 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4)渐趋稳定阶段:经剧烈滑动之后,滑坡体变形重心降低, 下滑能量渐渐减小,抗滑阻力增大位移速度越来越慢,并趋向 停止。滑坡渐趋稳定阶段可能延续数年之久。
2021/9/17
坡地重力地貌
27
三、滑坡的发生因素

第六章斜坡地貌

第六章斜坡地貌

(3)岩性条件
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岩体中, 这类岩体能形成陡峻的斜坡。
组成这类岩体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 石灰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等;而平缓的层状 或软硬互层状岩体斜坡(如砂页岩互层、石 灰岩与页岩互层、石英岩与千枚岩互层等), 一般不会发生规模较大的崩塌。
(4)地质构造条件
如果斜坡上的岩层非常完整,就不易发 生崩塌。实际上,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种结 构面,如岩层层面、裂隙面、断层面等 ,这 些结构面将斜坡切割成不同的结构体, 容易 形成崩塌。
(5)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分类
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此外,根据滑坡的诱发因素可分为地震滑坡、 人工切坡滑坡、潜蚀滑坡、冲刷滑坡等。
根据滑坡形成的年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 和新滑坡。
4 .The development of a landslide
滑坡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 (2)滑动破坏阶段 (3)渐趋稳定阶段
(2)倒石堆
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 麓地带,堆积成锥形体,称为倒石堆。
倒石堆的范围一般为几百平方米,有时 也可形成十多万平方米的巨大倒石堆。倒石 堆的平面形状大多是半圆形或三角形。
基坡后退与倒石堆纵剖面发展示意图
倒石堆有如下特点:
(1)倒石堆大多由大小不一,棱角分明的碎 石组成。碎石的组成与基坡岩性有关。
(1)按块体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可分为: 1)山崩 2)塌岸 3)散落
2003年11月2日,广东肇庆高要市禄步 镇发生地陷,两楼房坍塌滑入西江。
原因:水流冲击掏空河床
大事 面故 积现 龟场 裂地
面 出 现
(2)根据组成坡地的物质结构可划分为: 1) 崩积物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 3) 沉积物崩塌: 4)基岩崩塌: ( 3)根据崩塌体移动形式划分为: 1)散落型崩塌 2)滑动型崩塌 3) 流动型崩塌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三、崩塌发生的条件
崩塌发生的条件有 • 地形条件 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 地质条件 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 • 气候条件 气温变化和降雨量。 • 地震及其他因素。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 人类活动也是崩塌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山区进行
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自然地形条件,任意 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
• 滑坡产生以后,常在地表形成地形地貌、 岩性及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各种局 部异常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即可判断断滑 坡体的存在与否。
(1)地形地貌及地物标志
• 滑坡往往造成斜坡上出现圈椅状或马蹄状 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反向台坎及坡脚向河 床方向突出。表现在地形图上常出现地形等 高线的间距及弯曲度在局部发生异常。
(三)散落
• 散落是岩屑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地撞 击斜坡坡面,并带有微弱的跳动和向下作 旋转运动。
二、崩塌堆积地貌及其结构
•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 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 倒石堆,也叫岩屑堆或倒石锥。
•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坡度与崩塌碎屑物质的休止角相当,一般 在30左右。
• 山崩常阻塞河流、毁坏森林和村镇。 • 山崩时,大块崩落和小颗粒散落是同时进
行的,崩塌体可达数万立方米。
泰 宁 紫 红 色 砂 砾 岩 的 崩 塌 堰 塞 湖
2005年龙王台风 农大写生宿舍六号 楼边坡岩石崩塌
(二)塌岸
• 一般在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 由于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或地下水 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使岸坡上部物 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
•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 • 滑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出现双沟同源现

坡地地貌体的识别特征、物质组成与构成

坡地地貌体的识别特征、物质组成与构成

坡地地貌体的识别特征、物质组成与结构1 风化壳识别特征:o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风化剥蚀带,其上部地层经过长时期的风化剥蚀,具有发育的孔隙裂缝,具有良好的储集性。

o风化壳的顶面为风化土壤层经过埋藏压实固结形成的致密地层,具有良好的封隔性。

o风化壳的主体为裂缝发育储渗条件优越的风化淋滤带,其上覆盖的沉积物常具有生油潜力和封盖条件。

物质组成:o风化壳的物质组成取决于成壳岩石的矿物组成。

例如,石灰岩风化过程中,主要是方解石的化学淋失,残留物少,风化壳浅薄;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和石英抗风化能力强,但因强烈崩解作用,可形成深厚的风化壳。

o风化壳的风化过程可分成四个时期:第一时期,风化物丧失Cl和S的化合物;第二时期,风化物丧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第三时期是残积粘土时期,SiO2开始淋失;第四时期是富铝化时期,大量二、三氧化物积聚。

结构:o风化壳的结构通常由土壤层、残积层、裂缝发育的风化淋滤带(风化壳的主体带)组成。

o风化壳的垂直分带包括风化黏土层、风化破碎层、半风化层溶蚀带、半风化层裂缝带和未风化层。

这些结构层的厚度和特征受岩性、构造、风化时长、古地貌及保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2 滑坡和崩塌滑坡:识别特征: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体可能包括滑坡壁、滑动面、滑坡床、滑坡舌等要素。

滑坡活动时会在滑体及其边缘产生裂缝。

物质组成: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可以是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这些物质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

结构:滑坡体的结构可能包含拉张裂缝、剪切裂缝、羽状裂缝、鼓张裂缝和扇状裂缝等。

崩塌:识别特征:崩塌是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倾落运动。

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常沿着节理、片理等界面发生。

物质组成:崩塌的物质根据其组成可以是土质的(土崩)、岩质的(岩崩),或者大规模的岩崩(山崩)。

结构:崩塌体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滚动或跳跃,并在坡脚形成崩塌倒石锥,这种结构松散、杂乱、无层理、多孔隙。

坡地地貌的卫星影像判读

坡地地貌的卫星影像判读

坡地地貌的卫星影像判读
坡地地貌可以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判读,下面是一些具体方法:
1. 判读坡度角和坡向:通过卫星影像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计算出各点坡度角和坡向信息,以此来划分各种坡地类型,如陡坡、平缓坡等;
2. 分析地貌特征:通过卫星影像中的山体阴影和水系线等地貌特征,判断出山峰、山谷、河流、湖泊等地貌类型,并对其进行归类;
3. 分析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卫星影像中的多光谱影像,辨别出各种土地覆盖类型,如草地、森林、农田等,以此来判断其适宜性和土地利用方式;
4. 分析水文特征:通过卫星影像中的水位高程和水体蓝色反射率等水文特征信息,判断出各种水域类型,如江河、水库、湖泊等;
5. 分析人类活动痕迹:通过卫星影像中的城市绿地、道路、建筑物等人类活动痕迹,反推出人类活动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地貌学》课实验报告
班级20092712班学号2009271225 姓名许佩贤
同组郑敏柔、胡木兰、叶泽娜、林秋霞、翁燕、张琪琪、罗婷、张旭顺、羊佳彰实验日期2010年12月19日实验地点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金山大桥
天气状况晴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教师刘丽荣评分___________
坡地地貌、江心洲考察
一、考察目的
实地观察坡地地貌,并运用课本知识尝试着找出坡地地貌的形成原因,加深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实地考察江心洲地貌,初步掌握野外调查观察和判别河流地貌形态类型和特征的基本方法。

二、考察方法
实地考察、老师讲解、查资料
三、考察地点
慧如公园、凤凰洲公园
四、考查内容
1、坡地地貌
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在慧如公园的山旁一些散落的岩石和马刀树,说明这里有崩落、基岩岩层蠕动的块体运动。

散落的岩石是火山凝灰岩。

崩塌
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的形成条件
(1)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
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
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

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
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触发因素
(1)地震。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爆破等也会诱发崩塌。

慧如公园的崩塌是小型的崩塌,是由于岩石长期的风化形成的。

崩塌的类型
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划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和基岩崩塌
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为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和流动型崩塌
慧如公园旁边的崩塌是属于基岩崩塌、散落型崩塌。

蠕动
蠕动是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及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蠕动的特征
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

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毫米或几十厘米。

这种变形也会给生产和建设带来危害,如电线杆倾倒,围墙扭裂,厂房破坏,地下管道扭裂,水坝变形等。

在山上形成马刀树。

蠕动体的分类: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

松散层蠕动
是指颗粒本身由于冷热、干湿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收缩,同时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土层蠕动和岩屑蠕动。

●较强的温差变化和干湿变化;
●一定的粘土含量;
●一定的坡度
除此之外,蠕动还受植物的摇动、动物践踏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

岩体蠕动
斜坡上的岩体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十分缓慢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

主要出现在页岩、片岩、千枚岩、粘土岩等柔性岩层组成的坡地上。

岩体蠕动的特征: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布地区,可看到岩层及其风化碎屑蠕动的变形现象。

岩层的蠕动深度差异大,一般在3~5米,最大的可达到40~50米,深度大小取决于岩性、产状和坡度三个因素。

岩层越软,坡度越大,蠕动深度越大。

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所引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由温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区主要由冻融作用和温差变化所引起。

慧如公园的蠕动是松散层蠕动,从下图可以看出旁边有明显的土层和岩屑,并发生了小型的散落。

慧如公园的马刀树
2、江心洲
定义:心滩被淹没,表面沉积大量较细泥沙,使其不断淤高。

当其高程超过平水位时,就转变成江心洲。

江心洲是浅滩段的河床形态,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江心洲形成一般于河流束窄河段上游壅水区、迅速展宽的河段,或有河流汇入的河段。

浅滩:在冲积河流的河床上,
分布着各种形态的泥沙堆积体,其
高程在平水位以下者,统称为浅
滩。

浅滩之间,水深较大的河槽部
分称为深槽。

浅滩与深槽交替分
布,使河床上出现纵向波状起伏的
微地形。

凤凰洲(江心洲)在韩江的下
游段,早期凤凰洲是属于入海口的
位置,由于泥沙堆积,陆地不断向海走,海不断后退,三角洲面积不断变大,就成了下游的开始河段。

(竹竿山—湘子桥为中游段,凤凰洲到入海口为下游河段。


凤凰洲两侧是深槽,两侧分别形成顺时针(东岸)、逆时针(西岸)的环流,但由于有拦水坝的影响,水流平稳,水面难以看出有环流。

面。

五、考察心得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才发现原来身边这么多不同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复杂而不同的,有的地貌的形成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而有的则经过长年累月慢慢形成的,一旦形成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在改变着,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各种地貌的成因,用一些科学的方法防止一些可能会危害到人类的地质灾害,我们应该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