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讲 重力地貌
重力地貌优质获奖课件

二、倒塌及崩积物
2、形成条件 形成倒塌旳基本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质和气候
条件等。地形条件涉及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坡度 对倒塌旳影响最明显,一般说来,由涣散碎屑构成 旳坡地,当坡度超出它旳休止角时则可出现倒塌。 由坚硬岩石构成旳坡地,坡度一般要在50°~-60° 以上时才干出现倒塌。倒塌发生旳最佳地形坡度是 45°— 60°之间。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冲沟
二、临时性流水地貌
4、泥石流
在斜坡或沟 谷中旳碎屑物质 被水浸润后,形 成饱含泥沙旳固 相、液相旳迅速 流体,称为泥石 流。
(1)、泥石流旳地貌分区
• 侵蚀区 • 流通区 • 堆积区
(2)、泥石流形成条件
• 涣散碎屑物质 • 水源条件 • 陡峻旳地形 • 人为活动
第四节 河流地貌
河漫滩河谷
3、成形河谷 当河漫滩河谷因侵蚀基准面下降而河流重
新下切时,原河漫滩就转化为阶地,尔后河流 又在新旳基准面上开辟新旳谷地。这种具有阶 地旳河谷称为成形河谷。它表白经历了较长时 间旳发展过程。
成形河谷
按河谷发育旳一般规律是上游多成深窄旳 峡谷,中下游多是宽阔旳河漫滩河谷和成形河 谷,下游以河漫滩河谷为主。
பைடு நூலகம்
1、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旳影响 河床纵剖面旳巨大起伏首先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大地
构造上升区和下降区,地形高差甚大,往往造成纵剖面上 大规模旳阶梯,如长江由发源地至金沙江段为新构造强烈 上升区,河流运营于青藏高原和丛山峻岭之中,造成深切 旳峡谷,河床纵剖面急陡。当流入相对下降旳四川盆地后, 纵比降明显减小,发育了经典旳河曲。随之又横贯过著名 旳三峡,这又是新构造运动明显旳穹窿抬升区,河床纵比 降亦明显增长。流出三峡后,进入了近代下沉旳江汉平原, 河床蜿蜒波折,纵比降又明显减小。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坡地地貌

• 地貌形态
滑坡前兆
• 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 •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 • 前缘土体隆起(滑坡鼓丘) • 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 • 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 • 滑坡体后缘冒热气 • 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
• 错落的形成因素
地质环境:一般在断层、节理或片理十分发育的岩 石分布区,特别是有两组断层或节理构 造线相交的陡坡处,最容易发生错落.
地貌条件:坡度大于35°-40°,在河流峡谷段、海 蚀崖、湖蚀崖等陡岸,常出现错落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的侧蚀常使坡脚受到破坏,引起错落. 其它诱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动;人为开挖路堑等
15°-35°陡坡、大于35°极陡坡.)
坡形:指坡地“面片”的起伏特征。 平坡 凸坡 凹坡 凸凹坡 坡向:指坡地“面片”的朝向。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强 度分: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 坡长:指近似坡度、坡向、坡形的“面片”的斜线长 度或者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即有斜坡长度和投影 长度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长坡>500m;中长坡50500m;短坡<50m
松散层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碎屑或 表层土粒,由于冷热、干 湿变化而引起体积胀缩, 并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 发生极其缓慢移动的现象, 称为松散层蠕动或岩屑蠕 动。
➢ 发生松散层蠕动的基本因 素:
• 较强有力的温差变化和干 湿变化(气候条件);
• 一定的黏土含量和地面坡 度(土壤和地形条件)
送撒层蠕动坡的特点是表面相当平坦,呈 微波状或小阶梯状,这是其微地貌特征。
顺坡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下滑力) 对促成坡面上的物质移动,起着决 定性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一)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
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
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
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
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
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二) 重力地貌gravitational landform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滑动阶段变形示意图 27 (a)蠕动积压阶段变形;(b)滑动阶段变形
滑坡的分类
从组成滑坡岩性、滑动面类型、滑坡厚度、滑坡 成因和滑坡年代等方面划分,以便于认识和合理有效 防治滑坡。 常见滑坡分类方案原则表
滑动与岩体构 滑坡物质组成 滑坡厚度 造面关系 (或深度) 同类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松散层滑坡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岩石滑坡 浅层滑坡 中层滑坡 深层滑坡 滑坡形成年代 滑坡发生原因
33
泥石流地貌
上游:侵蚀强度大,溯源侵蚀达数百米, 下切深度百米左右,拓宽河谷数十 ~百米以上 中游:下切为主,形成峡谷地形 下游:堆积为主,呈长条形的砾石垄岗, 与泥石流流向平行排列,前缘呈舌 状,堆积物无分选、无层理、大小 混杂
34
泥石流的防治
以生物措施为主:防林护林 以工程措施为辅:蓄水工程 拦沙坝工程 排导沟工程 停淤场工程
崩塌的特征:
速度快(一般为5—200m/s); 规模差异大(小于1m3—108m3)
崩塌地貌: 崩塌在陡坡上形成的围椅状的剥蚀地 貌; 坡下为堆积地貌,崩塌下落的大量石 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 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 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第三章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1
2
3
一、定义和分类 块体运动(重力作用):斜坡上 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 水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发生位移的 过程。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定的主 要原因。 重力地貌:由块体运动产生的地貌。
4
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1、坡地物质风化阶段,形成大量裂 隙和碎屑; 2、块体受重力和流水的作用。
30
泥石流及其地貌
3 第三章 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 地貌:泥流阶地、泥流阶地群、融冻泥流阶 地 • 堆积物:泥土与碎石混杂,无分选和层理。
滑坡泥石流阻塞河流
1、流动作用及其地貌
• (2)蠕动 • 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 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 慢移动的现象。(土爬)
(1)滑坡的地貌特征
• (2)滑坡要素(图)
• A、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树木成“醉汉 林”(照片) • B、滑动面(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照片)。
• 岩质滑动面上可见擦痕及磨光面
• C、滑床: 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 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 其他要素(图)
滑 坡 体 滑 动 面 滑 床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2)风化作用的类型
• 依据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以及风 化方式的差异,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 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 作用。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 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 破碎的过程。 • 主要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 的结晶与潮解
同类土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浅层滑坡( 厚仅数米) 中层滑坡( 厚 数 米 至 20m) 深层滑坡( 厚 大 于 20m )
正在发展中 滑坡 新滑坡 老滑坡 古滑坡
冲刷滑坡 超载滑坡 饱水滑坡 震动滑坡 潜水滑坡 采空滑坡 人工切割滑 坡
牵引式滑坡 推动式滑坡
(4)古滑坡的识别
• ①滑坡壁遗迹 •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2)撒落
•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 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 现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高中地理必修之重力地貌,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促进作用下,出现加速度所构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作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成:崩塌、滑动、血液循环3类。
构成的重力地貌类型存有:①崩落,又可以分成山崩、垮塌岸和堆放而构成的相同形式的崩落地貌。
②滑坡。
③血液循环土屑。
④土溜,又分成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为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就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后者主要有倒石堆、石流坡(岩屑坡)、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泥石流扇、泥流阶地和石冰川等。
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指各种风化作用生成松散的风化层和岩石风化裂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与产状,地形形态,水活动浸润作用降低岩土强度与休止角,侵蚀、潜蚀与溶蚀作用产生临空面而增加岩土剪力、震动等。
它们随各地自然条件变化而不同,故重力地貌有一定的区域性。
人为因素指各种经济活动破坏斜坡自然稳定态。
重力地貌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于海底。
因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应,包括突发性灾害地貌过程和地表沙石化,故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重力地貌的发生存在变形时间效应,故具有可预测性。
中国成功地预报了1985年6月12日湖北秭归新滩大滑坡。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之重力地貌,期望同学们写作后会对自己有所协助,预祝大家写作开心。
第03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

Boston, Massachusetts
大理岩墓 碑风化严 重,字迹 模糊不清 (Boston, Massachu setts.)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3.岩石的构造和产状
均匀块状构造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斑杂构造、条带 状构造、片状构造的岩石受温度影响易于沿结合面裂开,易 于风化。 水平产状的岩石不利于水循环,倾斜岩层有利于水循环, 易风化。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4.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稳定的地区有利于风化的进行, 构造运动剧烈的地区有利于剥蚀-堆积的进行, 构造变动时形成的构造有利于风化:背斜核部、断裂构 造发育的地方
三、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季节变化和生物发展,它们 是影响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六、风化壳(残积物)类型
1.岩屑型风化壳 2.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风化壳 3.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4.砖红土风化壳
不同气候-植被带风化强度的变化
及
脱
第二节 土壤与古土壤
一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的能生长 植物的疏松表层。
1.土壤结构
O层(有机质层)
A层(腐殖质层)
1、气候
控制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
地区 高山寒带、苔原冻土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带 风化壳发育程度 微弱 硅铝—碳酸盐壳
温带森林气候带(中国东北, 硅铝粘土型 江浙湘鄂等)
热带亚热带湿热区
铁铝型、砖红壤型
残积物形成的影响因素:
2、地貌
(1)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 区:剥蚀作用较强,残积物易被蚀去,不 利风化壳发育,主要残留一些风化碎屑。 (2)低洼处:是风化碎屑物不断堆积的场所, 也不利风化壳的形成和保存。 (3)准平原、分水岭鞍部及较平坦地区: 剥蚀不强,地壳又长期稳定,有可能发育 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
重力地貌与堆积物.pptx

第63页/共88页
(6)滑坡的特征(野外鉴别标志)
• A. 地貌标志 滑坡后壁
滑坡台阶
滑坡舌
滑坡洼 地
• 滑坡后壁:滑坡滑动后,滑坡体上方形成的椅状地 形。
• 滑坡台阶:滑坡体下滑后,在斜坡上形成的台阶。
(6)滑坡的特征(野外鉴别标志)
• C. 建筑物标志 • 滑坡体上建筑物有开裂、倾斜、下座等受破坏现
象,则该滑坡活动迹象明显,不稳定。
第66页/共88页
3、滑坡(Slide)
(7)滑坡的防治
• “防”的两种含义:预报、躲避 • 例子:1985.6.12三峡新滩超大型滑坡 成功预报。3000万方,1371人安全疏 散。
第37页/共88页
第38页/共88页
渔泉河大桥滑坡
第39页/共88页
榔坪镇上堡滑坡
第40页/共88页
渔泉河大桥古滑坡的滑动面和造 成的河道堵塞
第41页/共88页
第42页/共88页
第43页/共88页
滑坡体上的醉汉树及 滑坡造成的公路弯曲和路面变形
第44页/共88页
滑坡体上典型的马刀树
第45页/共88页
第71页/共88页
第72页/共88页
4、斜坡片流作用地貌及堆积物
(1)地貌
• 剥蚀地貌:细沟(犁沟)。 • 堆积地貌:
• 坡积裙(裾):是坡积物围绕山坡下部形 成的裙边状堆积地形。
• 其宽度在山坡较陡处窄,缓坡地带则较宽。 在平缓丘陵区坡积裙规模较大。要注意从 坡面坡度、沉积成因等方面等把坡积裙与 倒石锥区别开来。
B、地质构造 断裂、褶皱、构造节理(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 子 崖 危 岩
P: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M:马鞍山组含煤岩层
“三峡勘察业绩卓著,大力防治库区灾害”。----李鹏 “地质尖兵为三峡,无名英雄功勋大。”----邹家华
治理链子崖危岩
治理措施:
采用锚固措施。利用 193条钢锚索,将裂缝 处的危岩体穿在稳定 的岩体上,避免裂缝 继续加大;
对煤层采空区进行回 填。将钢筋混凝土填 充进采空区;
滑坡壁和滑坡阶地
黄土滑坡体上的醉汉树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2) 滑坡陡壁
滑坡体向下移动后,与上方未 移动的土石体之间的分界面, 称为滑坡陡壁。滑坡陡壁常呈 弧 形 , 坡 度 60-80° , 高 度 数 厘米至数十米不等,崖壁上有 擦痕。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3) 鼓丘、滑坡洼地与滑坡湖
滑坡体向下滑动,前端受阻 而鼓起形成小丘,称鼓丘。由于 滑坡体前端形成突起的鼓丘,在 滑坡体的中部相对低洼的部分形 成滑坡洼地,并能积水成湖,称 滑坡湖。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滑坡洼地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①环状拉张裂隙 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缘,由滑
倒石堆由基本未经分选、棱角明显的碎石块组成,结构 多呈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而无层理。近陡坡 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成分与供应区一致。崩落作用 活跃时,岩壁陡而新鲜。
倒石堆的结构
崩塌和倒石堆
倒石堆的底面形状多为半圆形,倒石堆为匍匐于陡坡坡麓的 半锥状堆积体,横向上常有多个倒石堆彼此连接构成带。
一般地,风化碎屑离源地越远,其颗粒因磨圆,摩擦力 减小,休止角会变小。因此,愈近坡麓,坡度也愈缓。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碎
沙
屑
堆
堆
松散颗粒堆的休止角,它随颗粒增粗或形状的棱角分明而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休止角大小还与物质的含水量有关。含 水量增大,可增加颗粒间的润滑性,休止角就变小;如 颗粒干燥,休止角就变大。
(4)诱发因素 地震、人工爆破、开挖边坡、陡坡开垦等都是造成崩塌的
重要原因。
修路开挖边坡易于导致崩塌发生
案例:浙江甬台温高速公路崩塌(2004年12月11日 晚10时26分)
60多米的山体突然 崩塌,近1.5万立方 米的石头倾泻而下, 掩盖了整条高速公 路,最大的石块足 足有800立方米。
案例:链子崖危岩
树坪古滑坡体出现复活迹象
的剪切裂隙可圈出滑坡的范围。
如两侧割切裂隙逐步贯通,则预
示滑坡将发生滑动。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③鼓张裂隙 当滑坡前端的鼓丘隆起时,
鼓丘顶部由于拉张作用,形成拉 张裂隙;其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④放射状(扇状)张裂隙 滑坡前端因滑坡体向外围扩
散而形成一些张性或张剪性放射 状裂隙。
(4) 地震
地震是诱发因素。滑坡可与地震同时发生,也可在地震后经一 段时期才发生。地震还往往使古滑坡复活。
(5)人为因素
开挖、采掘、爆破、修路、坡顶堆积废渣土、生活废水排放
导致滑动面附近剪切力增加的因素 1.去除了四周与底部的支撑
①水流(河水、波浪)冲刷,挖空了底部 ②冰块流挖蚀了底部 ③底部比较软弱岩层的风化 ④人为挖掘掏空了底部
滑坡体的滑动速度开始时 一般很缓慢,可以持续几 年、几十年以至上百年。 但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 速度会实然加快,形成巨 大灾害。
滑 坡
1. 滑坡要素
一个完整的滑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滑坡体、滑动面和 滑坡壁。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1) 滑坡阶地(台阶)
一个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常形成 几个滑动面。它们由主滑动面和 几个分支滑动面构成,使滑坡体 分裂成几个滑坡阶地,因滑动面 常呈弧形,故滑坡阶地面皆向内 倾,台面上的树木也发生倾斜, 成为醉汉树,在滑坡发生后的相 当长时间内,醉树继续往上生长, 就会出现下部弯曲而上部直立的 马刀树。
崩
塌
块
体 运 动
滑 坡
的
主蠕
要动
类
型
四、崩塌及其堆积
1. 崩塌 崩塌: 陡坡上的土体、岩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向坡下垮落,称崩塌 或崩落(avalanche, fall)。
崩 塌 运 动 速 度 快 , 一 般 可 达 5200m/s,多发生在45°以上的陡坡上。 岩石土屑以跳跃、游动形式运动, 或直接坠落于地面。在坡地上方形 成一陡坎,称为崩塌崖。在坡的下 方则形成碎石舌、倒石堆等。
动体向下滑动时产生的拉张作用 而产生,其方向与滑坡壁一致。 它们往往是滑坡即将发生的前兆。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②平行剪切裂隙
滑 动 方 向
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中部及两侧, 因滑动土体与相邻不动土体之间、 以及滑坡体内部不同部位的滑动 速度不同而发生相对位移,产生 的剪切力造成的。根据滑体两侧
山麓倒石堆
基坡后与倒石堆发育示意图
四、崩塌及其堆积
3. 崩塌形成的因素 (1)地形因素
地面坡度和坡地的相对高差影响山坡的稳定性。坡度超过 临界坡角时,坡面上的物质就会下滑崩落。一般松散的岩屑 临界坡度为30-35°,粘土为40°。故陡坡是形成崩塌的重要 条件。因此,崩塌常发生于高山峡谷、河流深切的地段,或 浪蚀的湖蚀崖、海蚀崖等处。
崩塌可分为山崩、崩岸(塌岸)、岩 崩、岩屑崩落(散落)等类型。
四、崩塌及其堆积
2. 崩塌堆积地貌 崩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的堆积物称崩塌堆 积物,简称崩积物(colluvium)。。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等都堆积在陡崖的 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三角形、半圆形的锥 形体分布,即倒石堆。
坡地分类
坡度分类
2~5 5~15 15~25 25~35 35~55 55~90 >90
坡地名称
极缓坡 缓坡
缓陡坡 陡坡
极陡坡 直立坡 倒转坡
二、块体运动的机制
重力:G 垂直压力:N
坡角:θ
T:下滑力
摩擦阻力:τp
N= G ·cosθ; T=G ·sinθ
坡面上块体愈重,下滑力T愈 大;坡角越陡,T愈大。
3. 滑坡的形成条件
B.地表水的作用:在水流的掏蚀作用下,使海、湖、江岸的坡 度变陡,形成临空面,使斜坡上部土岩体失去支撑下滑。 C.暴雨降水的作用:暴雨降水是个重要的触发因素。滑坡的发 生与雨期紧密相关。暴雨或长期降水增加了地下水活动,使土 体密度增大,下滑加大,地下水增多,滑动面可塑性加大(润滑 作用)。
3.对暂时应力的反弹 裂隙水流动的减压
4.内部压力的增加 孔隙内水压力的逐渐增大
4.滑动面附近碎屑物质的细化 土石块体的破裂
三峡千将坪滑坡 (2003年7月13日0时20分)
长1200米、宽1000米、平均厚度20米,总方量约2400万 立方米的滑坡体将青干河河道彻底阻断。
千将坪滑坡全景图
千将坪滑坡地理位置图
导致滑动面附近磨擦阻力减小的因素 1.渗漏水的作用
①沿滑动面充水 ②渗漏水冲蚀颗粒物质 ③渗漏水溶解可溶盐类 ④滑动面物质的液化
2.荷重的增加 ①岩块碎屑、水、雪的自然积累 ②人为增加地面荷载(建筑物、垃圾、 矿渣、机械设备等)
2.植物根系的腐烂 有机物质的数量增减
3.暂时的应力 ①地震、爆破、气浪、雷击 ②车辆持续频繁地通过
含水量不同时泥砂的休止角
三、块体运动的分类
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快速的崩塌、滑坡,亦有 缓慢的蠕动等。它们因运动的方式不同,可分出不同类型及相 关的各种堆积物。如以重力作用为主的有崩落堆积物、滑坡堆 积物和泥石流堆积物,以片流作用为主的则有坡积物。
崩(Fall)
滑 (slide)
流 (flow)
构造条件:各种构造面(如层面、断层面、片理面、节理面、 堆积层内的分界面及其基底面等),往往构成滑坡的滑动面 或滑动带。
顺向坡、逆向坡与滑波的关系
兴都库什山顺层滑波
裂块及顺结构面的滑坡
3. 滑坡的形成条件
(2) 地貌条件
主要表现在坡度大小和临空面的影响上。松散堆积层的滑动 坡度一般在20°以上,基岩滑动坡度在30°-40°。
块体运动多发生在山坡、沟壑、岸坡、人工挖坡等各种 斜坡上。由于块体运动常常是突然发生,往往对国民经 济带来较大危害。我国是多山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面 积占2/3,也是坡地地貌灾害频发的国家。
如果把“坡地”简单地理解为不论倾角大小的任何倾斜地 面,那么它实际上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百分比 值最高的一种地形。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坡度>2°的地面称 为坡地。
若坡度增大,下滑力与摩擦阻 力也相应增大,但τp 增大有一 定限制。当增大到块体与坡面间 最大摩擦阻力τf 时块体处于极限 平衡状态。
二、块体运动的机制
与此相应的坡角为临界坡角,它 反映了块体与该坡面间摩擦力的大 小和性质,该临界坡角被称为块体 与该坡面间的内摩擦角 。
抗滑阻力τf = N ·tg
上述各种滑坡形态是识别滑坡及其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
根据滑坡壁分布和滑坡体范围,可判断滑坡的存 在和规模。 根据滑坡壁的后期侵蚀破坏程度,判断滑坡发生 的时间长短。 根据一些古滑坡体上弯曲的马刀树的年轮变化特 征,可以推算滑坡滑动时距今的年数。 根据滑坡裂隙的性质和产状可以确定滑坡发生阶 段及滑坡性质。
坡面块体的稳定条件应是
T≤τf
G·sinθ≤G·cosθ·tg
tgθ≤tg
θ≤
即坡角必须小于坡面物质的内摩擦
角。
内摩擦角反映了块体沿坡下滑刚好起动的坡角,代表 物质的休止角。特别对于那些没有粘结力的砂层或松散碎 屑堆积物来说,临界坡角和休止角是一致的。
休止角与斜坡上的物质大小、形态、密度有关。一般 粗大呈棱角状而又密实的颗粒的休止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