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坡地重力地貌
合集下载
(完整PPT)坡地地貌

• (2)滑动阶段
• 滑动面已形成,滑坡体向下滑动,滑坡前缘 形成滑坡鼓丘,一些滑坡裂隙也相继出现, 裂隙错距不断加大。
• (3)停息阶段
• 滑坡体滑动后,不断受阻,能量消耗,滑坡 体趋于稳定。滑坡停息以后,滑坡体在自重 作用下,一些曾滑动的松散土石块逐渐压实, 地表裂隙逐渐闭合,滑坡壁因崩塌而变缓, 甚至生长植物,滑动时一些东倒西歪的树木 又恢复正常生长,形成许多弯曲的马刀树。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1)
三峡水库
三峡库区沙镇溪千将坪滑坡
三峡库区秭归千将坪滑坡(2003 .7.13)
2001年5月1日武隆滑坡,摧毁一座9层楼房,造 成79人死亡、7人受伤。
1989 年 7 月 10 日 暴雨诱发四川华 蓥山市溪口滑坡 造 成 190 多 人 死 亡
滑坡毁坏铁路
• 滑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蠕 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和停息阶段。
• (1)蠕动变形阶段斜坡上岩(土)体的平衡 状况受到破坏后,产生塑性变形,有些部位因 滑坡阻力小于滑坡动力而产生微小滑动。随着 变形的发展,斜坡上开始出现拉张裂隙。裂隙 形成后,地表水下渗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 滑坡两侧相继出现剪切裂隙,滑动面逐渐形成。
• 地震触发的滑坡在较短时期可以形成较大的 滑坡体,没有蠕动阶段。
滑坡灾害的预防
滑坡治理— 抗滑挡墙、锚索挡墙1
滑坡治理-格构网2
四、泥石流
崩塌发育速度快,基坡坡度陡; 崩塌发育速度慢,基坡坡度缓; 多期崩塌可形成多个基坡转折。
崩塌崖 倒石 堆
1 23 3
21
崩塌发育速度与基坡形态示意图
4.崩塌地形 •崩塌崖 •倒石堆(半锥体) •倒石裙 •堆石坝(崩塌物质堵塞河道)、崩塌堰塞湖 •垮石山(巨大山崩形成)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坡地地貌

滑坡舌和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舍状突出部分,称为滑 坡舌。当其向前滑动时,如果受到阻碍,就会因挤压而隆 起,呈丘状地形,叫滑坡鼓丘。
• 地貌形态
滑坡前兆
• 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 •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 • 前缘土体隆起(滑坡鼓丘) • 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 • 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 • 滑坡体后缘冒热气 • 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
• 错落的形成因素
地质环境:一般在断层、节理或片理十分发育的岩 石分布区,特别是有两组断层或节理构 造线相交的陡坡处,最容易发生错落.
地貌条件:坡度大于35°-40°,在河流峡谷段、海 蚀崖、湖蚀崖等陡岸,常出现错落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的侧蚀常使坡脚受到破坏,引起错落. 其它诱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动;人为开挖路堑等
15°-35°陡坡、大于35°极陡坡.)
坡形:指坡地“面片”的起伏特征。 平坡 凸坡 凹坡 凸凹坡 坡向:指坡地“面片”的朝向。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强 度分: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 坡长:指近似坡度、坡向、坡形的“面片”的斜线长 度或者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即有斜坡长度和投影 长度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长坡>500m;中长坡50500m;短坡<50m
松散层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碎屑或 表层土粒,由于冷热、干 湿变化而引起体积胀缩, 并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 发生极其缓慢移动的现象, 称为松散层蠕动或岩屑蠕 动。
➢ 发生松散层蠕动的基本因 素:
• 较强有力的温差变化和干 湿变化(气候条件);
• 一定的黏土含量和地面坡 度(土壤和地形条件)
送撒层蠕动坡的特点是表面相当平坦,呈 微波状或小阶梯状,这是其微地貌特征。
顺坡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下滑力) 对促成坡面上的物质移动,起着决 定性作用。
• 地貌形态
滑坡前兆
• 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 •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 • 前缘土体隆起(滑坡鼓丘) • 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 • 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 • 滑坡体后缘冒热气 • 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
• 错落的形成因素
地质环境:一般在断层、节理或片理十分发育的岩 石分布区,特别是有两组断层或节理构 造线相交的陡坡处,最容易发生错落.
地貌条件:坡度大于35°-40°,在河流峡谷段、海 蚀崖、湖蚀崖等陡岸,常出现错落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的侧蚀常使坡脚受到破坏,引起错落. 其它诱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动;人为开挖路堑等
15°-35°陡坡、大于35°极陡坡.)
坡形:指坡地“面片”的起伏特征。 平坡 凸坡 凹坡 凸凹坡 坡向:指坡地“面片”的朝向。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强 度分: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 坡长:指近似坡度、坡向、坡形的“面片”的斜线长 度或者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即有斜坡长度和投影 长度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长坡>500m;中长坡50500m;短坡<50m
松散层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碎屑或 表层土粒,由于冷热、干 湿变化而引起体积胀缩, 并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 发生极其缓慢移动的现象, 称为松散层蠕动或岩屑蠕 动。
➢ 发生松散层蠕动的基本因 素:
• 较强有力的温差变化和干 湿变化(气候条件);
• 一定的黏土含量和地面坡 度(土壤和地形条件)
送撒层蠕动坡的特点是表面相当平坦,呈 微波状或小阶梯状,这是其微地貌特征。
顺坡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下滑力) 对促成坡面上的物质移动,起着决 定性作用。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1 全球构造地貌
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 于海平面的负地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别。
2021/1/16
§2 大地构造地貌
• 一、大陆区 大陆内部不同的构造单元,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地貌形态,如板块边界是
构造活动区,其主要地貌是新生代褶皱山带和大陆裂谷。当板块内部为构造活动区 时,产生的主要是褶皱-断块山和大高原。当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区时,产生的主 要地貌是大平原和大盆地。
➢干湿变化
由于干湿变化,使斜坡颗粒湿胀干缩,在本身重力的影响下,向 坡下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坡上移动的距离 。
➢具有易软化的岩性
松散层中,黏土含量越多,越易发生蠕动;基岩中多发生在千枚 岩、页岩、泥灰岩和各种片岩等柔性岩层中。
2021/1/16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由地表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如原来的高原或 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 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 多万年的历史。
地貌
绪论 第一章 构造地貌 第二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第四章 喀斯特地貌 第五章 风成地貌 与黄土地貌 第六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2021/1/16
绪论
• 一、何谓地貌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表面形态,如突起的山地和高原,平坦的平原,凹陷的盆
地和海盆等等。
2021/1/16
•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2021/1/16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1

3.水解作用(Hydrolysis)
水中离解的OH–离子与造岩矿物(硅酸盐矿物)中 的离解出来的金属阳离子(通常K+, Na+, Ca2+, Mg2+ )结合形成新的矿物,从而使造岩矿物分解。
2KAlSi3O8+2H2O→2HAlSi3O8+2KOH 2HAlSi3O8 + 9H2O → Al2Si2O5(OH)4 + 2H4SiO4
地面的坡向也是影风化的一个重要地形因素。在阳坡,受太 阳辐射的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而阴坡, 气温的日较差较小,则不利于物理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
2.2 矿物组成
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取决于组成岩石的旷物成分,而各种矿 物对化学风化的抵抗能力,即它们的相对稳定性差别很大
极易迁移 容易迁移 可以迁移 略可迁移 一般不迁移 Cl(Br,B,I); S K, Ca, Na, Mg, F, Sr SiO2, Mn, P, Ba, Rb, N Al, Fe, Ti SiO2(石英)
KOH随水流失;次生矿物高岭土则残留原地 SiO2· nH2O 为胶体。 温带气候:可能会凝聚成蛋白石残留 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与KOH真溶液一起随水流失 高岭土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水解, 将SiO2析出,形成铝土矿:
Al2(Si2O5)(OH)4+ nH2O →Al2O3. nH2O +2SiO2 + 2H2O ( 高岭石 ) 水铝石(铝土矿)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坡地重力地貌(块体运动)
第一节 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Weathering)
概念: 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在温度变化、水、大气 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原地崩解、破碎及分解作用 (disintegration & decomposition)
坡地重力地貌

滑坡名称地理位置坐标位置地形图幅号滑坡编号滑坡位置地貌因素地质因素组成物质水文因素土地利用其它形成条件降水情况滑体前水蚀地震征兆人为活动其它诱发因素滑壁最高程后壁高差宽度体积最大厚度中轴长度滑坡几何特征新滑坡时间老滑坡时间滑坡时间滑坡危害防治情况滑坡稳定评价平面纵剖面滑坡图例滑库文档分享蠕动特征?斜坡上的碎屑或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发生缓慢下移的现象叫蠕动
地区 英格兰:彭宁 俄亥俄:尼奥托马峡谷 苏格兰西南部 英格兰南部 新墨西哥:克里斯托山区 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山区 马里兰:巴尔梯莫尔 新西兰南部山区
平均坡度 26° 20° 17° 10° 45° 19° 17° ? 10°
速度(cm/a) 1.5 6 2.1 30? 8 650?物--倒石堆
崩塌所发生的崩积物通常呈锥体堆积在坡脚 处,称为倒石堆 倒石堆的规模大小不一 倒石堆呈锥体,剖面呈半圆或三角形。 倒石堆的坡面坡度一般也较大、与基坡有关 倒石堆的物质组成与基坡处的岩性无关 倒石堆的物质组成颗粒混杂、分选性差,因 重力关系堆顶物质较细,堆缘物质较粗。
滑坡要素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体:滑动的块体,上游醉汉树、马刀树等。 滑动面:滑坡体和斜坡主体之间的滑动界面。 滑坡壁: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部形成的陡壁。 滑坡裂隙: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形成的裂隙。 滑坡阶地:滑坡体下滑后再斜坡上形成的梯状地形。 滑坡鼓丘:滑坡体下滑过程中前端受阻鼓起的小丘。
滑坡示意图
1 环状张裂隙 2 破裂隙 3 滑坡阶地 4 醉汉树 5 滑动面 6 分支滑动面 7 挤压裂隙 8 滑坡体 9 滑坡洼地 (水池)10 滑坡鼓丘或张裂隙 11 滑坡微褶皱 12 平行羽状拉张裂隙
滑坡体
滑坡面
滑坡的类型
按组成物质可分为:黄土滑坡、黏土滑坡、 碎屑滑坡和基岩滑坡 按滑坡体的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10 米)、中层滑坡(10-20米)和深层滑坡 (>20米) 按滑坡面与构造特征可分为:顺层滑坡,构造 面滑坡和不整合面滑坡. 按滑坡年龄可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
地区 英格兰:彭宁 俄亥俄:尼奥托马峡谷 苏格兰西南部 英格兰南部 新墨西哥:克里斯托山区 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山区 马里兰:巴尔梯莫尔 新西兰南部山区
平均坡度 26° 20° 17° 10° 45° 19° 17° ? 10°
速度(cm/a) 1.5 6 2.1 30? 8 650?物--倒石堆
崩塌所发生的崩积物通常呈锥体堆积在坡脚 处,称为倒石堆 倒石堆的规模大小不一 倒石堆呈锥体,剖面呈半圆或三角形。 倒石堆的坡面坡度一般也较大、与基坡有关 倒石堆的物质组成与基坡处的岩性无关 倒石堆的物质组成颗粒混杂、分选性差,因 重力关系堆顶物质较细,堆缘物质较粗。
滑坡要素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体:滑动的块体,上游醉汉树、马刀树等。 滑动面:滑坡体和斜坡主体之间的滑动界面。 滑坡壁: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在斜坡顶部形成的陡壁。 滑坡裂隙:滑坡体向下滑动时形成的裂隙。 滑坡阶地:滑坡体下滑后再斜坡上形成的梯状地形。 滑坡鼓丘:滑坡体下滑过程中前端受阻鼓起的小丘。
滑坡示意图
1 环状张裂隙 2 破裂隙 3 滑坡阶地 4 醉汉树 5 滑动面 6 分支滑动面 7 挤压裂隙 8 滑坡体 9 滑坡洼地 (水池)10 滑坡鼓丘或张裂隙 11 滑坡微褶皱 12 平行羽状拉张裂隙
滑坡体
滑坡面
滑坡的类型
按组成物质可分为:黄土滑坡、黏土滑坡、 碎屑滑坡和基岩滑坡 按滑坡体的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10 米)、中层滑坡(10-20米)和深层滑坡 (>20米) 按滑坡面与构造特征可分为:顺层滑坡,构造 面滑坡和不整合面滑坡. 按滑坡年龄可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重力地貌是指破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 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 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一 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 (一)位于坡地表面的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 (二)块体运动的整体位移 二 块体运动 (一)蠕动 1 疏松碎屑蠕动(土屑或岩屑蠕动) 诱因:1)较强的温差变化和干湿变化 2)一定的粘土含量 3)一定的坡度
4 崩塌堆积地貌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角 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碓(岩屑堆或岩堆)。
(三)滑坡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演在重力和水的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1 地貌:1)滑坡体 2)滑动面或滑动带 3)滑坡后壁与滑坡台阶 4)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5)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6)滑坡裂隙:分为环状拉张裂隙、剪切裂隙、 鼓张裂隙、扇形张裂隙。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 风化作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 1 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2 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3 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 4 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二)化学风化作用 1 溶解作用 2 水解作用 3 水化作用 4 碳酸盐化作用 5 氧化作用 6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2 滑坡的力学机制及其形成条件 1)滑坡滑动的力学机制 2)滑坡的形成条件 ①斜坡的地貌特征 ②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 ③地下水的作用 3)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 ①滑坡形态的改变 ②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 ③震动影响 3 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阶段 1)类型:按物质组成—成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的关系---同类土、顺层、切 层滑坡 按滑体厚度---浅层、中层、深层滑坡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三、崩塌发生的条件
崩塌发生的条件有 • 地形条件 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 地质条件 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 • 气候条件 气温变化和降雨量。 • 地震及其他因素。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 人类活动也是崩塌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山区进行
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自然地形条件,任意 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
• 滑坡产生以后,常在地表形成地形地貌、 岩性及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各种局 部异常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即可判断断滑 坡体的存在与否。
(1)地形地貌及地物标志
• 滑坡往往造成斜坡上出现圈椅状或马蹄状 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反向台坎及坡脚向河 床方向突出。表现在地形图上常出现地形等 高线的间距及弯曲度在局部发生异常。
(三)散落
• 散落是岩屑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地撞 击斜坡坡面,并带有微弱的跳动和向下作 旋转运动。
二、崩塌堆积地貌及其结构
•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 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 倒石堆,也叫岩屑堆或倒石锥。
•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坡度与崩塌碎屑物质的休止角相当,一般 在30左右。
• 山崩常阻塞河流、毁坏森林和村镇。 • 山崩时,大块崩落和小颗粒散落是同时进
行的,崩塌体可达数万立方米。
泰 宁 紫 红 色 砂 砾 岩 的 崩 塌 堰 塞 湖
2005年龙王台风 农大写生宿舍六号 楼边坡岩石崩塌
(二)塌岸
• 一般在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 由于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或地下水 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使岸坡上部物 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
•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 • 滑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出现双沟同源现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重力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重力地貌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重力地貌高中地理常见地貌复习:重力地貌
坡地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为块体形式,故又将这种移动称为块体运动。
按运动方式分为:崩落、滑动、蠕动3类。
形成的重力地貌类型有:
①崩塌,又可分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②滑坡。
③蠕动土屑。
④土溜,又分为冻融土溜、热带土溜。
有时也将山地沟谷中的泥石流列入重力地貌。
实际上,它是重力地貌与流水地貌之间的过渡性地貌类型。
地表风化松动的岩块和碎屑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块体运动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地貌现象的总称。
其过程分两类,一是突发性过程,时常造成灾害;一是非灾变性缓慢过程。
产生的地貌现象是:上部山坡物质不断被迁移,使山坡逐渐后退;山麓就近接受缺乏分选的碎屑堆积,减缓坡度;整体山坡形态随二者而不断变化。
重力地貌类型分为侵蚀类型和堆积类型,前者以陡崖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蠕动 斜坡上的岩体在自重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岩层向 临空面十分缓慢的由松驰、张裂、弯曲至倒转的变形 现象。
引起原因:在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造成, 在寒冷地区是由冻融作用所致。
土层和岩体蠕动及其后果示意图
• 在山地地区,坡面物质的运动常有发生。在发生 快速的、大规模式的块体运动时,可以摧毁道路、 桥梁或者掩埋农田或村庄,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 来很大的危害。
四、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堆积物或表面岩层在重力作用下, 顺坡向下发生长期缓慢的移动现象,称为蠕动.
• 特点
蠕动的速度极为缓慢,每年 仅几毫米至数厘米; 蠕动体和不动体之间不存在 明显的滑动面或界面; 蠕动主要出现在15°-35°的 坡地上,坡度较大的坡地 难以保存粘土和水分,而 小于 15°的坡地,重力作 用不明显。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 体内一定的软弱面(带)以整体 向下、向前滑移,称为滑坡。 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坡脚被掏蚀 或挖掘后使坡地形态发生改变的 地方。
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
岩性和构造:松散沉积层中发生的滑坡,多和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中的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页岩、泥灰岩和片岩等岩层分 布区。这些地层岩性软弱,亲水性和可塑性强,利于滑坡形成。 滑坡多沿着斜坡内的地质软弱面(断层面、节理面、裂隙面等) 滑动,另外,顺向坡和新构造运动区也常发生滑坡。
• 地貌形态
滑坡前兆
• • • • • • • 坡前缘处泉水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放射状裂缝 前缘土体隆起(滑坡鼓丘) 有岩石、岩层挤压、拉裂的音响 滑坡体四周有小型崩塌、松弛现象 滑坡体后缘冒热气 动物惊恐异常(老鼠乱窜、多蚂蚁、爬虫,猪、 狗、鸡等家畜不入睡)
滑坡拉裂缝
滑动面:滑坡体所经过的面,称滑动面。一般为弧形面, 其上可见到擦痕和磨光面。有时滑动面上能出现明显的滑 坡所造成的揉皱结构,厚数厘米到数米不等,故称滑动带。 滑坡壁:滑坡体滑动后,在后面和两侧常形成陡峭的后 壁和侧壁,平面上呈藤椅状,有时只有后壁,这种陡崖地 形称为滑坡壁。
滑坡台地:一般滑坡体经过一次(级)滑动后,常形成 一级台地面和一个陡坎,即台地面和陡坎相间地形。 滑坡洼地:在滑坡体后部与滑坡陡壁之间,常形成凹地, 多为月牙形,有时积水成湖,称滑坡湖。 滑坡舌和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舍状突出部分,称为滑 坡舌。当其向前滑动时,如果受到阻碍,就会因挤压而隆 起,呈丘状地形,叫滑坡鼓丘。
第三章
外动力地貌
第一节 坡地重力地貌 第二节 流水地貌 第三节 冰川地貌 第四节 冻土地貌 第五节 风沙地貌 第六节 海岸地貌 第七节 人工地貌
第一节
坡地重力地貌
地球表面的陆地及其海底地貌面是由坡度相 近的不同大小的‘面片’缝合而成,即地表形体 是由坡地面和平地面联结构建而成. • 坡地: 又称斜坡或坡面,是倾斜角大于2°的倾斜地面. 重要特点:最普遍、最常见。 顺坡向下的重力的分力(下滑力) 对促成坡面上的物质移动,起着决 定性作用。
• 2. 坡地成因分类
内力成因坡:可能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 的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岩浆作用和地震 的结果形成; 外力成因坡:按照作用的外力因素,可 分为地表流水(河成坡)、湖、海、冰川、 风、地下水和冻土、生物活动(珊瑚)和 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坡。可再分剥蚀坡和 堆积坡。
3.1.1 崩塌
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土体、石块和碎屑崩落,常 称为山崩。河岸、湖岸和海岸的陡坡处发生的崩塌, 又称为塌岸。
• 错落的形成因素
地质环境:一般在断层、节理或片理十分发育的岩 石分布区,特别是有两组断层或节理构 造线相交的陡坡处,最容易发生错落. 地貌条件:坡度大于35°-40°,在河流峡谷段、海 蚀崖、湖蚀崖等陡岸,常出现错落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的侧蚀常使坡脚受到破坏,引起错落. 其它诱因:地震和人工爆破的震动;人为开挖路堑等 活动.
地质条件:断裂发育、岩体破碎、节理,尤其是垂
直节理发育,岩性软弱相间
气候条件:暴雨破坏岩体、土体结构,软化软弱层 其它诱因:地震、人工开挖、陡坡开荒、爆破及河
湖、海岸边水流、波浪的掏蚀等
崩塌地貌
崩塌陡坡、陡崖 倒石堆(锥)—碎屑锥 坡积裙(倒石堆裙)
一级崩塌与倒石堆
多级崩塌与倒石堆
二、滑坡
• 主要特点
垂直位移量大于水平位移量,错落破裂面 的坡度很陡(约45°-70°),错落体基本上 保持原来的结构和产状 .
• 错落地貌形体
错落台地:错落体在形态上呈台阶状,台地面的 坡度有时较大、有时较平缓,坡向不变,常常 只有一级台地,错落体的基部常由于挤压而形 成鼓丘现象。 错落陡崖:又称错落壁,是分布在错落体后缘的 几 乎 直 立 的 陡 崖 , 坡 度 常 在 70° 左 右 , 实际上是错落破裂面的出露部分。从错落崖的 高度可知错落体向下错位的距离。
滑坡体
滑坡后壁及残体
滑坡防治
1、防渗与排水
拦截(修筑截水沟拦截和旁引滑坡范围外的水)、排 导、护坡、填补
2、削坡减重与Leabharlann 压将陡倾的边坡上部岩体挖除一部分,使边坡变缓(削 坡);将削减下来的土石堆在坡脚,其反压作用。
3、支挡工程
• 抗滑挡土墙 • 抗滑桩 • 锚杆
三、错落
斜坡体由于荷载增大或底垫层的强度降低而 产生一种以压缩为主的变形,使上覆的岩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陡倾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 式的现象,称为错落.
崩塌的一般特征: (1)先兆不明,突然发生,崩落后不能保持崩落体内 各岩块或土块间的相对关系 (2)每次崩塌都沿新的破坏面崩下,大块崩落与小 颗粒散落同时进行 (3)先快速崩落,后沿山坡滚落下去 (4)崩塌体多远离基体,堆积在坡脚处
• 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极陡斜坡,大于45°时;相对高度大于
50m时,可能发生大型崩塌。
• 1.坡地的外部形态要素(因子) 坡度:指‚面片‛与水平面的夹角。
2°-5° 极缓坡、5°-15°缓坡、15°-25°缓陡坡、25°35°陡坡、35°-55°极陡坡、大于55°直立坡(垂直壁) ( 2°-5°极缓坡、5°-15°缓坡、 15°-35°陡坡、大于35°极陡坡.)
坡形:指坡地‚面片‛的起伏特征。 平坡 凸坡 凹坡 凸凹坡 坡向:指坡地‚面片‛的朝向。据接受太阳辐射的强 度分: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 坡长:指近似坡度、坡向、坡形的‚面片‛的斜线长 度或者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即有斜坡长度和投影 长度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长坡>500m;中长坡50500m;短坡<50m
地震:较大的地震能使斜坡的土石内部结构遭到破 坏,土石沿原有裂隙或新生的裂隙面滑动。一般认为, 五级以上地震就能引起滑坡。 人为因素:人工开挖渠道、采掘矿石、修路活动, 能破坏斜坡平衡,造成滑坡;在斜坡上部堆积废渣土, 增加了斜坡负荷,引起滑坡;人工爆破能促进岩土体 滑动 。
滑坡体:从较陡的斜坡上滑落的岩、土块体,称为滑坡 体。由于整体下滑,岩土体基本保持原组合结构。醉林
松散层蠕动 斜坡上的松散碎屑或 表层土粒,由于冷热、干 湿变化而引起体积胀缩, 并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 发生极其缓慢移动的现象, 称为松散层蠕动或岩层蠕 动。 发生松散层蠕动的基本因 素: • 较强有力的温差变化和干 湿变化(气候条件); 松散层蠕动坡的特点是表面相当平坦,呈 • 一定的黏土含量和地面坡 微波状或小阶梯状,这是其微地貌特征。 度(土壤和地形条件)
地貌:斜坡坡度超过边坡休止角时易发生滑坡 . 松 散土层的滑动坡度多在 20°以上,基岩的滑动坡度多 在30°-40°间,地形上的有效临空面. 流水:降雨或融雪时,一部分水渗透到松散堆积层 或岩石裂隙中,降低土粒间的粘结力,增大润滑作用, 促使滑动。雨季产生的滑坡占总数的90%以上。(水的 软化作用、冲刷作用、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浮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