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第二节 重力地貌)
地貌学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
(1)土壤层 (2)风化土层(全风化带) (3)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 (4)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 (5)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 (6)原岩
Lateritic weathering releases nickel from atomic substitution in nickeliferous peridotite. Migrating downward, the nickel is redeposited as the mineral garnierite.
崩解的机械破坏过程。又称为崩解作用 。 (2)物理风化的成因
A. 开裂作用 B. 胀缩作用 C. 挤压或冰楔作用 D.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层裂作用
Cold climate weathering
球状风化
一、风化作用
4. 化学风化作用
(1)内涵
矿物、岩石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物 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 学成分的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作用。
三、坡地重力地貌
2. 崩塌
(2) 崩塌的类型 A. 崩塌(山崩):山坡上规模巨大的崩 B. 散落(落石):斜坡上的悬崖、危石、不稳 定岩块或碎屑岩屑沿坡向下滚动呈跳跃式的 崩落现象。 C. 坍岸:发生在河岸、湖岸、海岸的崩塌。
三、坡地重力地貌
2. 崩塌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3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风化及风化壳对地貌发育的影响2.崩塌的发生条件3.滑坡的地貌特征及发生条件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
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可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一)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
产生物理分化作用的原因有: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②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④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水、大气和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甩、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以上各种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加大孔隙度,岩石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水、空气、微生物的侵入。
因此,物理风化作用促进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其结构,减弱了矿物之间的凝聚力,又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它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继续和深入。
二、风化壳(一)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特征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风化物称为残积物。
被风化了的岩石图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风化壳按其平面形态特征可分为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等几种类型。
风化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
第三章 风化壳 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第三章风化壳、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1、风化作用: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残积物: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坏)、化学风化作用(化学分解)、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破坏)。
3、风化壳: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露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其厚度主要取决于气候(炎热湿润厚、寒冷薄)、岩性(花岗、泥岩风化厚,石英、砾岩薄,灰岩风化壳剖面结构很不完整)、构造、地貌(地形越缓越薄)、发育时间(时间长厚)等。
4、风化壳类型:(根据其平面形态)面状、线状、囊状。
二、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1、斜坡分类:(1)物质组成:基岩斜坡、碎屑坡;(2)形态: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凸-凹形坡;(3)成因:侵蚀坡、剥蚀坡、堆积坡、人工截坡。
2、休止角:块体的内摩擦角正好反映了块体沿斜坡下滑起动的坡角。
3、斜坡重力作用类型:4、流动作用地貌及其堆积物:(1)泥流作用及其堆积物: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产物被雨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热温地区:发生条件:暴雨、20°~40°坡度、坡上有松散物质。
形成地貌和堆积物:泥流阶地,阶地的阶面不平整;堆积物无分选、无层理、无磨圆。
寒冷地区:发生条件:冻融、斜坡较缓、坡上有松散物。
形成地貌和堆积物:冻融泥流阶地,阶地面平缓,略向下倾斜,前缘有陡坎;形成数个台阶,无切割关系。
(2)蠕动及其堆积物:蠕动:斜坡上的土层、岩层和他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向下发生非常缓慢的移动现象。
松散碎屑物蠕动(土层蠕动):由于冷热、干湿变化而引起体积缩胀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顺坡向下移动的现象。
特征:a 气温的变化;b 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粘土含量高明显;c 25°~30°坡度;d 速度在几毫米到几厘米每年,深度1-2米;e 堆积物无层理。
(3)基岩岩层蠕动:与土层蠕动相比,其坡度较陡,以35°~45°最为有利。
高中地理第3讲 重力地貌

链 子 崖 危 岩
P: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M:马鞍山组含煤岩层
“三峡勘察业绩卓著,大力防治库区灾害”。----李鹏 “地质尖兵为三峡,无名英雄功勋大。”----邹家华
治理链子崖危岩
治理措施:
采用锚固措施。利用 193条钢锚索,将裂缝 处的危岩体穿在稳定 的岩体上,避免裂缝 继续加大;
对煤层采空区进行回 填。将钢筋混凝土填 充进采空区;
滑坡壁和滑坡阶地
黄土滑坡体上的醉汉树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2) 滑坡陡壁
滑坡体向下移动后,与上方未 移动的土石体之间的分界面, 称为滑坡陡壁。滑坡陡壁常呈 弧 形 , 坡 度 60-80° , 高 度 数 厘米至数十米不等,崖壁上有 擦痕。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3) 鼓丘、滑坡洼地与滑坡湖
滑坡体向下滑动,前端受阻 而鼓起形成小丘,称鼓丘。由于 滑坡体前端形成突起的鼓丘,在 滑坡体的中部相对低洼的部分形 成滑坡洼地,并能积水成湖,称 滑坡湖。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
三峡范家坪滑坡----滑坡洼地
2. 滑坡地貌形态特征
(4) 滑坡裂隙
①环状拉张裂隙 分布在滑坡壁的后缘,由滑
倒石堆由基本未经分选、棱角明显的碎石块组成,结构 多呈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而无层理。近陡坡 颗粒细小,坡麓处粗大,成分与供应区一致。崩落作用 活跃时,岩壁陡而新鲜。
倒石堆的结构
崩塌和倒石堆
倒石堆的底面形状多为半圆形,倒石堆为匍匐于陡坡坡麓的 半锥状堆积体,横向上常有多个倒石堆彼此连接构成带。
一般地,风化碎屑离源地越远,其颗粒因磨圆,摩擦力 减小,休止角会变小。因此,愈近坡麓,坡度也愈缓。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第3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倒 石 堆
(二)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各种溶液、空气中的氧、二 氧化碳等的化学作用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它不仅使岩石发生 破碎,而且还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与其在岩浆中的结晶顺序相对应。结晶 时温度的高低与化学风化的难易程度有密切关系。以硅酸盐 矿物为例,最先结晶的高温矿物,如橄榄石,最易风化;比 较低温结晶的矿物,如长石,化学风化较慢;最后结晶的石 英,它抵抗化学风化的能力最强。
二、风化壳
(一)风化壳的概念
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风化作用 能达到的深度,也就是风化壳的厚度,主要决定于气候、 岩性、构造、地貌和发育时间等因素。其厚度可以从几十 厘米到几百米不等。在寒冷地区风化壳厚度小,而在湿热 地区风化壳可达100—200m;断裂带发育的地区,风化壳 可以达到更大深度。
实际上,多数风化壳往往 是兼具面状和线状特征的复 合型风化壳。
囊状风化壳
风化壳在剖面上风化程度从 上至下逐渐变弱,颗粒由细变 粗,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 根据风化程度、风化特征以及 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 风化壳自上而下划分为土壤层、 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 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 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 带(微风化带)以及新鲜未风 化的岩层等。风化剖面各层之 间都是逐步过渡的。
全 风 化 带
强、 弱 风 化 带
微风 化带
原岩
风化壳垂直分带示意图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各种元素的迁移能力是不同的
强烈迁移的元素有 Cl S
容易迁移的元素
Ca Na Mg K
移动元素
SiO2 (硅酸盐的) P Mn
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土层蠕动 片流
土石屑层在斜坡上缓慢蠕动 片状洗涮和重力共同作用
运动速度 (n~200)m/s
快 慢长
灾害性质 突发性局部严重
灾害
一般不构成灾害
(n~几十) m/min慢快 慢快
n mm-n cm/a
主要工程灾害
有时形成突发 性局部灾害
一般轻微灾害 水土流失
2. 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地貌和堆积物
(1)崩塌: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 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发生在山地的大规模崩塌称山崩,在岸 坡称塌岸,岩潜洞穴崩塌称塌陷,在土石体 中称坍方,在冰雪中则称冰崩和雪崩。崩塌 借助近地压缩空气滑行,速度很快,一般为 5~200 m/s,有时达到自由落体的速度。
崩 塌 地 貌 示 意 图
1
2
3
4
5
6
7
图例:(a)平面图;(b)横剖面图;1.最初的山坡;2.崩塌壁;3.削平的 沟底; 4.崩塌岩块;5.崩塌时削平的岩石;6.崩塌堆积;7.基岩
生物风化?
地衣,先锋植物,分泌地衣酸获取溶解态的无机 营养盐。
1
化学风化作用
2. 风化作用的阶段及其产物 (1)碎屑残积阶段及其产物
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等使得岩石 在原地发生崩解,化学成分基本不变。(体积 破坏)
(2)钙质残积阶段及其产物 卤族元素(I、F、Cl、Br)流失,K+、Na+、
Ca2+、Mg2+等与水溶液中H+置换部分析出后,与 Cl‐、CO32‐和SO42‐结合形成氯化物、碳酸盐和硫 酸盐,Ca相对富集。
(3)硅铝残积阶段及其产物
SiO2溶于水形成硅酸真溶液(带负电荷), 若与带正电荷胶体(Fe(OH)3)相遇产生电性中 和则凝聚沉淀。
第三章风化作用及重力地貌

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 作用。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取决于组成岩石的旷物成 分,而各种矿物对化学风化的抵抗能力,即它们的 相对稳定性差别很大(表3-1)。
表3-1 化学风化对造岩矿物的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极稳定 稳定 不大稳定 不稳定
造 岩矿 物
石英 白云母,正长石,微斜长石,酸性斜石
①、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
土壤是残积物的表层,经成土作用发育而成, 即经有机酸对残积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土质 富含腐殖质而具有肥力。残积物与土壤最根本的 区别是它不具有肥力。其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 壳和残积物的形成快得多。在湿热气候条件下, 形成一个完整的风化壳,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 年,而在同样气候条件下,形成土壤剖面只需几 十年或几百年。
岩石的矿物结构也影响风化作用,由粗粒结构矿 物组成的岩石比细粒的容易风化。粒度差异大的比等 粒矿物组成的岩石容易风化。致密等粒矿物组成的岩 石,如花岗岩和玄武岩具有三组相互直交的原生节理, 易形成球状风化及层层剥离现象。
球状风化
第二节 风 化 壳
1、概
念
⑴、风 化 带
地壳最上部发生风化作用的地带。风化带的深 度由于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 从地表向地下依次出现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 化带。
3、倒石堆 倒石堆是一种倾卸式的急剧堆积,结构多呈松散、
3 第三章 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 地貌:泥流阶地、泥流阶地群、融冻泥流阶 地 • 堆积物:泥土与碎石混杂,无分选和层理。
滑坡泥石流阻塞河流
1、流动作用及其地貌
• (2)蠕动 • 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 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 慢移动的现象。(土爬)
(1)滑坡的地貌特征
• (2)滑坡要素(图)
• A、滑坡体:滑动的岩土体。树木成“醉汉 林”(照片) • B、滑动面(带):滑坡体移动所经过的面 (照片)。
• 岩质滑动面上可见擦痕及磨光面
• C、滑床: 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 经移动的斜坡组成部分。 • 其他要素(图)
滑 坡 体 滑 动 面 滑 床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2)风化作用的类型
• 依据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以及风 化方式的差异,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 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 作用。
一、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 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 破碎的过程。 • 主要的方式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 的结晶与潮解
同类土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浅层滑坡( 厚仅数米) 中层滑坡( 厚 数 米 至 20m) 深层滑坡( 厚 大 于 20m )
正在发展中 滑坡 新滑坡 老滑坡 古滑坡
冲刷滑坡 超载滑坡 饱水滑坡 震动滑坡 潜水滑坡 采空滑坡 人工切割滑 坡
牵引式滑坡 推动式滑坡
(4)古滑坡的识别
• ①滑坡壁遗迹 •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2)撒落
• 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 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 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是否在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四个风化带吗?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1、物理风化阶段——岩屑型风化壳 岩石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崩解破碎,形成岩屑
型风化壳。
该类风化壳主要形成于寒冷气候和干旱地带, 由于气温低、干旱,化学元素极不活跃,有微弱 的化学风化作用,使部分硅酸盐矿物风化成水云 母和水绿泥石等风化程度低的矿物。
风化作用的地貌意义:
1.一切外营力的先锋,其他外营力的前提; 2.风化作用是有选择性的,不同岩石抵抗风化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即选择性风化); 3.差异取决于:矿物的成分,岩石的热容量、导热率、岩石的 结构、岩石的孔隙度、裂隙度、岩石的透水性、可溶性。 4.上述作用取决于气候条件: 干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起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的成分、热容 量、导热率、岩石的结构。 湿热区:以化学风化为主,起作用的主要是岩石的孔隙度、裂 隙度、透水性、可溶性。
(二)化学风化作用
• 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位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水、大 气、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氧化、溶解、水解、水 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因而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甚至形成新的矿藏物,破坏了原来岩 石的结构,使岩石疏松甚至逐渐变成松散的土层, 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主要类型:溶解、水解、水化、碳酸盐化、氧 化等几种方式。 • 化学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水、温度和大气。
氧化作用
主要是自然界铁的氧 化过程
6、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原理:
举例:铁细菌作用使亚铁盐变成高价铁盐
• Root Growth - Root growth extends into rock fractures, expand and bust the rock apart
Plant Growth
Lichens produce weak acids that chemically weather rock
二、风化壳
(一)风化壳的概念
1、风化壳的定义 2、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 3、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土壤
风化碎石 风化块石
风化裂隙
2、风化壳的分带及特征 a.全风化带---岩石完全变色、结构完全破坏,仅外观保持岩 体状态,用手压成散沙状。 b.强风化带---岩石大部分变色、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变质, 形成次生矿物,岩体完整性较差。 c.弱风化带---岩石部分变色、部分岩体结构已遭破坏,部分 矿物变质,形成了沿裂隙面的风化夹层,凤凰裂隙发育, 岩体的完整性较强。 d.微风化带---岩石沿节理面已变色、岩石结构未变,与新鲜 岩石不易区别。
各地风化壳可以发育到哪个阶段,产生哪种 类型的风化壳,取决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决不是 在任何地区的风化壳都能发展到化学风化的晚期 阶段。 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气候、 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和风化壳发育的时间等。
1、气候条件
气候是控制岩石风化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下,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 型都是不同的。因此风化壳具有显著的地带性特征。
坡向的影响
3、岩性与时间
岩石的成分对风化壳的发育也很强的影响。如: 在热带气候下,各种岩石几乎都能发育形成砖红壤型风化壳; 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气候下,发育形成风化壳是不同的;
岩性单一的岩石,在不同气候下的风化产物可能都是相同的,如石英的风化 产物都是相同的——二氧化硅。
风化作用持续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风化壳的发育程度。
风化剥蚀的能力,它取决于岩石的一系列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它包括: a.成分的单一性或复杂性, b.岩石及组成矿物的热容量与导热率, c.孔隙度和裂隙度, d.透水性, e.可溶性。 更重要的是,上述各因素在岩石相对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大小,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首先是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是各不相同的。 气候与岩性的组合 在某一种气候条件下,岩石A的稳定性大于B,可是到了另一种 气候条件下,也许B的稳定性大于A。
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
岩石中的
可溶矿物 相对难溶的碳酸盐
溶解
于水
汇集
结晶
硫酸盐型
风化壳
形成硅铝-碳酸盐
在原地相对富集
型风化壳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2)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 型风化壳),也叫富硅铝阶段。 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淋溶迁移,甚至一些胶体 状的二氧化硅也开始迁移,硅铝酸盐被分解为高岭土、蒙 脱石等粘土矿物残留原地,形成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这 一阶段又大量硅铝富集,因此又称为富硅铝阶段。
总之,风化作用一方面为其他营力作用过程
作了准备,是整个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导,并积极
参与了地貌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因此坡地地貌问题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山区开展大规模的工农业建设和国防建设,遇到了不少坡地地貌问题。如滑坡、 山崩、泥石流等,这些地貌过程,有时切断道路、毁坏厂矿、阻塞河道、损坏农 田、掩埋村镇,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从生产建设上来说,要求 对坡地地貌进行很好的研究。 从地貌学学科本身来说,坡地发育过程是地貌学的基本理论问 题之一,一直为国际、国内所重视,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所属的一些生产科研单 位,结合交通建设中遇到的坡地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 着坡地问题的研究、发展。 重力地貌(Gravity landform)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 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或整体沿 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块体运动(Mass movement):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 式,故称为块体运动。
寻找风化层内的地下水,地貌条件非常重要,因为风化层中 的地下水总是随地形的起伏,有高处向低处流,集中于面积较 大的低洼处,群山怀抱的洼地中心、围椅形的山谷出口、两山 夹一沟的沟口、几条沟口交汇处、山扭头的扭弯内侧以及大山 坡脚等地都是风化层潜水汇集的有利地段。
风化作用的分类: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分化
Animal Burrowing
Termite mounds,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岩石上的苔藓与地衣的 风化作用
Roots wedge into pores and crevices. When the roots grow, the rock splits.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
1、溶解作用:水对岩石的直接溶解。 按溶解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如下:食盐> 石膏 > 方 解石>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滑石> 蛇纹 石> 绿帘石 > 长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 也不同。
溶解作用的结果:增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形
成盐碱地或盐湖、加剧岩石风化。
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
H2O + CO2 + CaCO3 --> Ca+2 + 2HCO3-
2、水解作用
水解作用的定义: 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
水解作用的化学原理:
离子置换反应。
正长石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K2O.Al2O3.6SiO2+3H2O AL2O3 SiO2 H2O+2KOH+4SiO2
高岭土
CaCO3 + H2O + CO2 Ca(HCO3)2
5、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的原理: 举例:黄铁矿经氧化形成褐铁矿
2FeS2+O2+ H2O
12FeSO4+ 3O2+6 H2O
2FeSO4+ H2SO4
4 Fe2 (SO4) 3 +4Fe(OH)3
Fe2 (SO4) 3 +6 H2O
2Fe(OH)3+3H2SO4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1)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富钙阶段 硅铝酸岩中的K、Na、Ca、Mg等离子与溶液中的Cl-、 SO4 成氯化物、硫酸盐,并随水流失。
2-
结合,形
在低洼的地方,硫酸盐富集,形成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 在风化原地,相对难溶的碳酸盐相对富集,形成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盐分结晶风化作用
盐蚀作用
3、热力风化
热力风化是指岩石因其内部热应力作用而产生 的机械破碎。
热力风化作用
高密度山火过程
球状风化
球状风化
4、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作用方式: 根劈作用:树根沿岩石裂隙生长,楔入岩隙,扩
展裂隙, 把岩石挤开,这种作用称为根劈作用。
动物作用
根 劈 作 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
• 物理风化的定义: 是指岩石在地表环境中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的机械 破碎,岩石化学成分并未变化,这种风化作用称物理 风化。 物理风化的结果:
物理风化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而引起岩 石崩解成碎屑。
大块岩石 小块岩石; 完整岩石 体积变化 :a.单个体积由大变小; b.总体积 大; 表面积由小 变大。 分散岩石;
3、水化作用
水化作用的定义: 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水 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 形成新的矿物。 水化作用的结果: 改变矿物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变小、密度降低、 体积膨胀,加速岩石风化。
4、碳酸盐化作用
碳酸盐化作用的定义: 碳酸与岩石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 这种作用称为碳酸盐化作用。 石灰岩的溶解反应:
一、块体运动的力学分析
(一)坡面上的土粒岩屑或石块的运动
1、坡面土粒岩屑或石块运动的力学分析
块体运动的力学图解
A. 块体处于稳定状态
B 块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T=G·sinθ,N=G·cosθ f= τρ=µ · N=µ · G·cosθ
坡面上的土、石块等的稳定条件应是: T≤τf G·sinθ≤G·cosθ·tgφ tgθ≤tgφ θ≤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