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发展历程Word版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艺术起源于劳动。
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
“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
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
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一、先秦诗歌(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讲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时期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首。
《诗经》分三部分。
《诗经》“六义”则指“、、、、、”。
“、、”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之一。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和汉末文人诗中。
1. 汉乐府乐府原指,“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皆为传世名篇。
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言格式,采用杂言和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如、皆为传世经典。
(三)魏晋南北朝汉末建安时期,“”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的独特风格。
魏晋之交,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诗的风格为主流,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与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
(四)唐唐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
1. 初唐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2.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的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和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和成就最高。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
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
《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
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
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
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
诗歌发展历程

诗歌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1、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代表作是《离骚》。
3、汉代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乐府诗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汉乐府诗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
4、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开始发展,代表作品有《子夜歌》、《长歌行》等。
5、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开始出现,唐诗以丰富的题材、高超的技巧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
6、宋代是词的繁荣期,宋词开始出现,它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7、元代是曲的繁荣期,元曲开始出现,它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9、明清时期,诗歌发展逐渐走向衰落,但也有一些杰出的诗人如明代杨慎、清代郑燮等。
10、现代诗歌则以自由、开放、多元为特点,代表诗人有徐
志摩、戴望舒等。
以上就是诗歌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风格。
诗歌发展历程

内容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艺术形式:句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离骚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2.盛
唐
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
3.中
4.晚
唐:元白、韩孟
唐:李商隐、杜牧
五代十国
帝王词人——李煜 花间派————温庭筠、韦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宋 代
一.宋诗:
1.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2.南宋:陆游、文天祥
二.宋词:
1.北宋:苏轼(豪放派) 柳永、秦观、朱淑真(婉约派) 2.南宋:辛弃疾(豪放派) 李清照(婉约派)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 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 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格式自由的古体诗作为有韵律的语言,最初的形式就是民谣。
据记载,周朝时期天子要派人采风,收集民谣以了解社情民意,各地诸侯也要向周天子献诗。
春秋后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书中收录的诗歌既有民谣,也有宫廷乐歌,一般篇幅不长句子较短。
例如其中《周南·关雎》就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民歌。
《周颂·清庙》则是宫廷祭祀演唱的祝词。
《诗经》原来只称为《诗》,汉代时被推崇为《诗经》,从而确定了“诗”这种文学体裁,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又出现屈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称为《楚辞》。
《楚辞》虽然与楚地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多出自文人的创作,所以文辞铺张华丽,内容深刻幽远,形成了一种与《诗经》有着显著差别的新的文学体裁。
一般认为《楚辞》与《诗经》共同成为中国诗歌的源头。
由于《楚辞》中最著名的诗篇是屈原的《离骚》,所以人们也称诗为“骚”,称诗人为“骚客”。
汉代仍然实行采风制度,主管机关称为乐府,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词等。
这种由乐府制作、收集、传唱的作品在汉代称为“歌诗”,魏晋以后称为“乐府诗”,被视为一种新的诗体。
乐府诗在艺术上较前更为成熟,并出现了《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情节完整的叙事诗。
后世文人模仿创作的诗其实并不入乐,也称为乐府诗。
在《诗经》和乐府诗中,多数是四言诗句,到了汉代,随着语言的发展,大量双音节词汇出现,诗句的表达可以更为复杂,于是形成了五言诗。
五言诗句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能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并且使句式音节富于变化,更有音乐感,遂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诗体。
五言诗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乐府诗中的五言民歌逐渐增多,到东汉时期文人们也开始创作五言诗,现存最早的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从《诗经》到汉代五言诗,诗只有一个特征就是“押韵”。
对于诗篇和诗句的长短都没有要求,诗句的内部结构更没有要求,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详细】

裁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散套) 戏剧: 杂剧、传奇(已是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 —— 歌谣
•先秦 —— 诗骚
时 •两汉 —— 乐府 间 •魏晋南北朝 —— 文人诗 段 •唐代 —— 唐诗
•宋代 —— 宋词
•元明清 —— 元曲、诗词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2020/6/3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
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
诗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
中 国
“歌行”、“引”、“曲”、“吟”等名 称
古 典 诗
近体诗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形成于唐代) 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歌体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东晋 (田园诗派) 咏怀诗.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刘宋 谢灵运
大力描写山水第一人
(山水诗派)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
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 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 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 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 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 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古诗十九首》
因作者姓名不可考,晋代后就被称为“古 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 选》,代表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诗歌发展脉络(简史)

名句积累
作者 王勃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贾岛 白居易 作品 名句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八、近代(1840-1919)
近代诗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 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它代表了一个历史 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 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反映了新 的思想文化和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富有时代精 神。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 主义文学与其他流派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文学重要的转折期,浪漫主义文 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海涅是当时德国杰出的浪 漫主义诗人,后期作品转向了革命民主主义。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 斯、柯尔律治和骚塞是第一代浪漫主义的代表,这派诗人中最 出名的是华兹华斯。 而随着欧洲民主主义运动的不断高涨,拜伦、雪莱和济慈 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大大提升了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 上也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在浪漫主义中渗透着革命热情, 不但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实现了俄国文学真正的民 族化,他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更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 之作。
四、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发展历程
艺术起源于劳动。
诗歌同样也起源于劳动。
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
“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从集体劳作的节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诗歌。
早期的诗歌伴随着歌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
古乐》)这种传统一直贯穿于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
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
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
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
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
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
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
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
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
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苏词题材广泛,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风格亦多样,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
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
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不少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激越悲壮,雄浑豪放,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代表作如《关山月》、《金错刀行》、《书愤》、《示儿》等,充分表达了他对南宋王朝忍辱苟安的愤恨和祖国命运的关怀。
他的诗不论在当时或对后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六、元曲、杂剧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
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响,其作品多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或羁旅飘泊的痛苦,代表作如《双调。
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等。
“枯藤老树皆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马致远的确善于摄取自然景物,融羁旅飘泊之情于萧瑟荒芜之景,强烈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绪,情调虽感伤,艺术手法却很高,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和《西厢记》。
七、明清诗歌
明清两朝是戏曲和小说兴盛的时代。
较有成就的诗人如:高启、于谦、戚继光、俞大猷、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吴伟业、王士祯、纳兰性德、袁枚等人。
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借鉴。
创作新诗应当全面继承和发展几千年来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优良传统,努力创造发扬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诗的民族形式。
在此对我国诗史只作了一个简要介绍,理出一个基本脉络构想,还有待不断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