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简介内容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简介内容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为研究明朝的社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宋应星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西方研究者把它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科学技术文献简拦胡宝库里,《天工开物》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像拦拦它这样全面、系统地记录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生产技术衡返,广泛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宋应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科技研究工作上所持的有益生人的目的,他重视实地调查和劳动者实践经验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是值得后人借鉴和称颂的。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是一句古老的话,用来形容人类像上帝一样拥有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完成伟大的心愿。
在过去,人们把它当作无坚不摧的力量,用来完成任何力量无法攻克的障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发现了更加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例如机器人、精密仪器、计算科学等。
虽然不同的科技解决了许多人类的问题,但仍然有一些受到技术限制的领域,例如医学、农业等。
在这些领域,人们仍然需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实现愿望。
因此,“天工开物”依旧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医学领域一直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治疗某些疾病、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等。
然而,由于现有的科技尚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只能依赖于人类智慧来改善疾病治疗。
此外,农业也受到技术限制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疾病等。
在现代,我们可以使用机器人和植物改良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但是由于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这些技术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
农民们也受到技术限制,他们仍然需要自己智慧和努力来解决农业问题。
可以说,“天工开物”这一古老的真理,在当今仍然是有效的。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一些受技术限制的领域,也可以通过人类智慧和努力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以持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 1 -。
《天工开物》知识点

《天工开物》知识点《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物理知识,涵盖了力学、热学、水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力学方面,《天工开物》涉及了杠杆原理、摩擦力、弹性力等基本理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机械、土木和航海等方面的设计和应用。
在热学方面,《天工开物》介绍了热传递理论、水的沸点和凝点、热机等基本知识,并且详细介绍了火药和喷火器等火器的制作和使用。
在水利工程方面,《天工开物》详细介绍了水力学理论和应用,如水轮机、水门、水车以及液压机器等。
同时,《天工开物》还记录了一些物理实验,如铜球实验和声波实验等。
这些实验不仅验证了物理理论,而且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天工开物》是一部涵盖了众多物理知识的综合性著作,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重心和平衡:在《天工开物》中,有许多涉及重心和平衡的描述。
例如,在描述车轮的制造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将车轮的重心调整到最佳位置,以使车轮运转平稳。
在制作其他机械时,书中也提到了如何利用重心和平衡的原理来提高机械的效率和稳定性。
2、弹性定律:《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关于弹性定律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弓箭的制作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弹性定律来提高弓箭的弹射效果。
在描述其他弹性器件的制作时,书中也提到了弹性定律的应用。
3、流体静压力:《天工开物》中记录了许多与流体静压力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船只的制作和运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流体静压力的原理来保持船只的稳定性和浮力。
在描述水利工程时,书中也提到了流体静压力的应用。
4、热力学定律:《天工开物》中记录了热力学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在描述火器的制作和使用时,书中提到了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在描述其他与热力相关的机械时,书中也涉及了热力学定律的原理。
5、电磁感应:《天工开物》中记录了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描述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时,书中提到了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指示方向。
在描述其他与电磁相关的机械时,书中也涉及了电磁感应的应用。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介绍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之一。
该书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成书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
《天工开物》全书共三十卷,分为农、林、牧、副、工、商六篇,共计一万余字,内容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一部非常详尽的百科全书。
其中,“农”篇介绍了耕作、种植、灌溉、施肥、收割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林”篇介绍了林木的栽培、采伐、加工等方面的知识;“牧”篇介绍了畜牧业的饲养、管理、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副”篇介绍了各种副食品的制作方法;“工”篇介绍了各种手工业的制作方法,包括纺织、陶瓷、铁器、木工等;“商”篇介绍了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商业活动的组织、商品的流通、货币的使用等。
《天工开物》不仅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了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如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
此外,该书还包含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天工开物》在中国古代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视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对中国古代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该书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天工开物》两则课件解析

宋应星
教学目标: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
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 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
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 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 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 学。
①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 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 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 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 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①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 jīng,米叫粳jīng米。粘的稻叫稌(tú) 稻,米叫糯(nuò)米(南方没有粘黄米, 酒都是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 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wù)源 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 煮粥,这又是一种稻。
②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 早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 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论语· 微子 》
《 天 工 开 物 》 两 则
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 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 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 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 动、融化。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 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 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 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 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 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 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 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 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 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 药典。《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 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 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 早300年。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 作者: 宋应星》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
宋应星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宋应星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宋应星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问世以后,有不少版本流传,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生平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查看全文2012-11-16 08:11:42 作者:宋应星年代:明浏览:205 好评:0 分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舟车[原文]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1)以成宇宙。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2);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
《天工开物》两则

⒋作者简介 Βιβλιοθήκη 者简介宋应星(1587-1666?) 宋应星(1587-1666?) ,字 长庚,江西奉新县人。 长庚,江西奉新县人。他和他 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 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 以后屡试不第。 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 西分宜县教谕, 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 股文不感兴趣, 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 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 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 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 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 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 了整整三年时间, 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 1637) (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 的科技史名作。 的科技史名作。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在世界上第一个把 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比欧洲早1100多年。 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1100多年 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 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 200年 唐本草》 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 800年 金刚经》 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 400年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 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 800年 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300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四个字的意思
天工开物,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曾用“天工开物”来形容自然界的完美奥妙,从而引发后代思想家们对自然界本源的思考。
其实,“天工开物”源自儒家思想,儒者指的是儒家学派,它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儒家学派认为,万物都来自于天地,是由天地所塑造的,这就是“天工开物”的含义。
天工开物,意味着自然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每一个自然元素都是由天地本源慈悲创造而成的,使它们如此完美,兴衰自然,外物不能犯内,一切万物都在天地的指引下和谐发展。
而“天工开物”的思想,又影响了更多中国思想家们的思考,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就曾思考:“天工开物,其自然而然也”,意思是说,物的发展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才能存在,才能发展。
而著名诗人陶渊明更是将“天工开物”思想融入他的诗歌中,以此来描绘大自然界美丽而神奇的一面。
因此,从古至今,“天工开物”这个概念始终受到世人的瞩目,即:自然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上帝创造它们,每一个自然元素都是上帝本源慈悲创造而成的,彼此紧密联系,使它们能够协调发展,这就是“天工开物”的精妙之处。
虽然现代科学把这种精神的观点替代了,但仍然有许多人将“天工开物”看作是一种宗教信仰,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每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都来自于上帝的手,而“天工开物”也可以启迪我们去领会上帝
的伟大,以礼赞神圣的意义。
总而言之,“天工开物”象征着自然界神奇的秩序,在激发着思想家们不断探索自然界秩序真理的热情。
虽然四个字,但深藏不露的含义却令人叹为观止,令人人思考天下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之铸鼎图]
[《天工开物》之南方挖煤图]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在分宜教愉任上著成。
崇帧十年(公元1637年),宋应星的朋友涂伯聚为他刊行,是为初刻本;明末由杨素卿又一次刊印。
《天工开物》之名,是借用《尚书·皋陶谟》中的“天二人其代之”及《易击辞》中的“开物成务”二词而成。
主张自然界靠人工技巧开发有用之物。
宋应星(公元1587~1661年),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中举。
先后出任江西分宜县教愉、福建汀州推官、安徽毫州(令毫县)知州等职。
任官期间,留心观察学习劳动大众的生产技术,注意搜集与积累科技资料,井亲自参与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
对功名利禄十分鄙视,《天工开物序》有‘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之语。
主要著作有《天工开物》、《危占十种》、《画音归正》、《美利笺》、《观象》、《乐律》等十余种。
除《开工开物》外,都已失传。
近年陆续发现其四篇快著的明刻衣《野议》、《论气》、《谈天》和《思怜诗》。
《天工开物》共分为3卷。
全书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分为18个类目,分别为:乃粒(谷类)、乃服(衣类)、彰施(染色)、粹精(粮食加工)。
作咸(制盐)、甘嗜(制糖)、陶附制陶)、冶铸 (铸造)、舟车、锤锻、幡石(烧炼矿石)、膏液(制油)、杀青(造纸)、五金(金属冶炼)、佳兵(兵器)、丹青(不墨)、曲药(酿造)、珠玉。
差个多涵盖了古代中国工农业生产不同部门的所有生产技术。
共分为3卷,书中附有作者自绘的插图120多幅,画面生动而逼真、线条清晰、比例适当、有立体感,直观地反映了古代各类器物的形状、结构及其原理,以及各种工艺的生产工序或生产过程,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来源:插图中国史)
来源:中国经济网
《天工开物》图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此书在18世纪流传到朝鲜,成为李朝后期实学派学者参引的著作。
《丹青》、《五金》、《乃服》、《彰施》及《杀青》等篇由法兰西学院教授儒莲摘译成法文,接着再转译成英文、德文,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经典著作在各国流传。
英国学者李约瑟把宋应星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
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宋应星的书足可与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
此书是我国十七世纪进步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一部科学技术著作。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三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是研究我国古代工农业生产的一份宝贵资料。
它出版后不久就先后为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学者翻译和引用,在世界科学史上占。
《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
后来《天工开物》由藏于日本的明朝原版重印刊行中国。
[编辑]. 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
并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
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巨帙绝迹百年失而稪得的传世奇书
载百工之机巧道万业之由始
全世界最早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世界百科全书之祖
《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是保留我国古代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也是世界第一部百科类图书,被誉为“百科全书之祖”。
跨越时空见证辉煌
《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包括种植、纺织、熬盐、制糖、治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
打开这本书,使我们回到了遥远的古代,亲身见证我们的祖先如何用他们的聪明头脑和勤劳双手创造出无比辉煌的历史。
千古奇书失而复得
《天工开物》在清康熙年间突然从世间销声匿迹,在此后的百余年间,任凭世人苦苦搜寻亦未得见,直至清朝末年终于在日本再度出现,轰动了全球,一度掀起了“《天工》热”,这部奇书也终重见天日。
中华传统工艺技术的活化石
书中记载数百年前流传的百余种工艺技术,大部分至今仍存在民间,且不乏传统手工艺的绝活,这些工艺是任何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但它们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正濒临失传,亟待抢救,故此本书是一本中华传统工艺技术的活化石。
1.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