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八极拳教案

合集下载

31 武术散打 初中 (八极拳)

31 武术散打 初中 (八极拳)

八极拳体育与健康课教案实习学校班级:初二日期:人数:24人教师:主要教材《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八极拳》教学目标运动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八极拳自选内容动作要领健康行为:学生能够完成既定套路体育品德:培养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武术有一定兴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难点重点:完成八极拳自选套路难点:身体协调配合课的部分与时间(分、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各项内容时间(min·s)练习次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2、体委记报出席情况3、教师安排见习生4、宣布本次课任务二、热身部分1、弓步、马步转换2、身体素质练习①原地高抬腿②抬腿躬身撑③拓展练习《斧头帮》舞蹈④八极拳一段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2、教师宣布上课3、安排见习生4、宣布课程内容5、提示安全问题二、结合音乐互动教学要求:1、口令清晰,洪亮准确2、讲解语言精简易懂3、示范动作正确标准4、语言富有感情生动一、练习队形1、☆☆☆☆☆☆☆☆☆☆☆☆☆☆☆☆☆☆☆☆☆☆☆☆★3、体委组织全体学生面相老师集合4、体委向老师报告出现情况5、给予立正口令,集中学生注意力☆☆☆☆☆☆☆☆☆☆☆☆☆☆☆☆☆☆☆☆☆☆☆☆★2分钟8分钟1次2次15次10次1次1次课的部分与时间(分、秒)课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活动各项内容时间(min·s)练习次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基本部分一、学习八极拳套路1、起势2、闯步顶肘3、撩踢4、闯步顶肘5、蓄势6、马步横打7、抡臂砸拳8、小弹腿反砸9、弓步架打10、蓄势11、闯步撑掌12、大缠13、收势二、复习所学内容1、完整练习2、重复练习三、进行团队比赛一、学习八极拳套路1、组织队形四列横队、队形整理2、口令提示法教师提示学生的动作要求与要点3、纠错主动纠正学生明显错误要求:1、口令清晰、准确2、声音洪亮3、保证课堂安全。

防止发生意外二、复习所学内容1、教师带领练习2、完整完成套路三、进行团队比赛组织学生一、二排为一组,三、四排为二组进行比赛,对优胜队伍进行奖励一、学习八极拳套路学练法组织☆☆☆☆☆☆☆☆☆☆☆☆☆☆☆☆☆☆☆☆☆☆☆☆★要求:1、练习时集中注意力2、注意安全3、严禁疯闹、讲话二、复习所学内容☆☆☆☆☆☆☆☆☆☆☆☆☆☆☆☆☆☆☆☆☆☆☆☆★要求:认真练习,注意力集中三、进行团队比赛1、两组先后进行展示2、认真完成动作3、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5分钟12分钟5分钟1次10次1次基本部分四、集体复习所学内容加强记忆,熟练掌握四、集体复习所学内容教法:1、监督学生完整完成练习2、对动作遗忘的内容加以提醒3、提醒重、难点四、集体复习所学内容☆☆☆☆☆☆☆☆☆☆☆☆☆☆☆☆☆☆☆☆☆☆☆☆★学法:1、完整完成所学内容2、动作认真完成3、认真听取教师所指出问题并加以改正结束部分一、放松练习结合音乐原地做太极放松操二、课堂总结1、集合整队2、课堂总结3、宣布下课、师生告别教法1、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音乐有节奏的进行放松2、教师总结本次课、表扬优秀学生3、师生再见要求:1、充分放松、强调运动后放松的重要性2、课后作业安排要合理组织☆☆☆☆☆☆☆☆☆☆☆☆☆☆☆☆☆☆☆☆☆☆☆☆★要求:1、认真听取总结记住并理解教师强调的重、难点2、师生再见3、自主完成课后作业3分钟2分钟1次1次预计生理负荷与练习密度场地器材课后小结生理负荷表全课平均心率122次/分篮球场地1、练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多做练习,少做示范1、注意提示安全问题2、保证每个教学环节完整3、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课中最高心率156次/分全课练习密度72%基本部分练习密度65%。

小学体育与健康八极拳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八极拳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八极拳教案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源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杨露禅。

八极拳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技巧,融合了八个方向的控制技巧,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八极拳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健康成长。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极拳的历史和基本概念;2.掌握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八极拳的起源和基本概念;2.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八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八极拳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介绍八极拳起源于明朝时期,由杨露禅创立。

八极拳的名字源于八个方向的意义: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八极拳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协同运动,既注重内功的修炼,也注重外功的展示。

通过八极拳的练习,可以提升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

2. 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讲解八极拳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拳、掌、勾、剑、捶、撇、贴、靠八种。

其中,拳指的是用手的关节部位进行攻击;掌是用手掌的边缘和面部进行攻击;勾是用手背的指关节进行攻击;剑是用手指的指尖进行攻击;捶是用手臂的拳头部位进行攻击;撇是用手臂的侧面进行攻击;贴是用手臂贴紧对方进行控制;靠是用肩膀和胸部进行攻击。

这些动作的练习可以通过划分动作的步骤,分解技巧的要素,慢慢引导学生掌握。

3. 八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练习八极拳的方法主要通过跟随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

初始阶段,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如基本的拳、掌和勾。

随着学生的熟练度提升,可以逐渐引入更多的动作和技巧。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受伤。

同时也要重视呼吸的控制,保持整体的协调性和流畅性。

四、教学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动作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八极拳教案

八极拳教案

八极拳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八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2.了解八极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身体素质。

4.培养耐心和毅力,提高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八极拳的基本手型和步法。

2.八极拳的常用招式和组合。

3.八极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八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八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特别是手型和步法的配合。

2.难点:掌握八极拳的招式和组合,以及练习中的呼吸和内劲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教师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和细节。

2.模仿练习: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逐渐掌握基本技术和招式。

3.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错误,提高动作质量。

4.理论讲解:教师进行八极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1.热身运动: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等。

2.基本技术练习:学习八极拳的基本手型和步法,以及招式的组合。

3.综合练习:将学过的招式和组合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连贯性。

4.实战模拟:进行简单的实战模拟练习,让学生了解八极拳在实战中的应用。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六、教学评估1.动作质量评估:评估学生掌握八极拳基本技术和招式的程度,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2.学习态度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以及在练习中的耐心和毅力表现。

3.应用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运用八极拳的能力,以及在实战中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体育课八极拳教案模板范文

体育课八极拳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体育与健康》八极拳教学单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八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掌握八极拳的基本套路。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拼搏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八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八极拳的基本套路。

教学难点:1. 八极拳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八极拳的实战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跑步和拉伸。

二、教学内容1. 八极拳简介:介绍八极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精神文化内核。

2. 八极拳基本动作要领:讲解顺肩、抢步、拧身、扣马步等动作。

3. 八极拳基本套路:教授八极拳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大开、八大招等套路。

三、实践操作1. 学生跟随教练进行基本动作练习,如顺肩、抢步、拧身、扣马步等。

2. 学生跟随教练进行基本套路练习,如八极拳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大开、八大招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第二课时:一、课堂常规1. 教师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跑步和拉伸。

二、教学内容1. 八极拳实战技巧:讲解八极拳的实战应用,如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等。

2. 八极拳基本功法:教授对掌、腕、臂、肩、胸、腰、胯、腿、膝、胫、足等部位的静、动不同的训练方式。

三、实践操作1. 学生跟随教练进行实战技巧练习。

2. 学生跟随教练进行基本功法练习,如揉手、捋手、三靠臂、贴山靠、揉腿、挂足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八极拳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八极拳基本套路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战技巧和基本功法方面的表现。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课八极拳教案模板范文

体育课八极拳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八极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掌握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 八极拳的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

教学难点:1. 八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八极拳发力的技巧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馆。

2. 教学器材:八极拳服装、拳套、武术器械等。

3. 教学资料:八极拳教学视频、教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八极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观看八极拳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如起式、马步、弓步、抱拳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要领。

三、套路教学1. 教师讲解八极拳套路的基本结构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套路,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动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八极拳基本动作和套路。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动作。

二、技巧提升1. 教师讲解八极拳发力的技巧,如沉肩坠肘、顺肩拧身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发力技巧,注意动作要领。

三、实战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运用所学动作进行攻防。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实战技巧。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攻防技巧运用。

大学体育课八极拳教案

大学体育课八极拳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八极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精神文化内核。

2. 掌握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卫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八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八极拳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3. 八极拳的实战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八极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精神文化内核。

2. 强调八极拳的实用性和健身价值。

二、基本动作教学1. 马步、弓步、虚步等基本步型。

2. 掌法、拳法、肘法等基本手法。

3. 腰腿法、平衡法等基本身法。

三、练习方法1. 两人对练,互相纠正动作。

2. 教师示范,学生跟练。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练习八极拳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自我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呼吸和发声技巧教学1. 介绍八极拳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2. 学生跟练,教师纠正动作。

三、实战应用教学1. 教授八极拳的实战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切磋。

四、练习方法1. 两人对练,互相纠正动作。

2. 教师示范,学生跟练。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练习八极拳的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八极拳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对八极拳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战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八级拳全式教学教案模板

八级拳全式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八级拳全式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八级拳全式的动作要领、节奏和力度。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力度控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练功房。

2. 教学器材:武术服装、拳套、口令棒等。

3. 教学内容:八级拳全式动作。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八级拳全式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 教师逐个纠正学生的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

(三)动作组合教学1. 教师示范动作组合,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对动作组合进行点评,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实战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动作。

2. 教师对学生的实战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八级拳全式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武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八级拳全式动作,加强练习。

2. 观看武术视频,学习其他武术套路。

3.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武术学习。

八极拳分体教学教案模板

八极拳分体教学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八极拳分体教学教案教学对象:初学者/中级学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八极拳的基本姿势和步型。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爆发力。

3. 了解八极拳的技击原理和实战应用。

教学内容:- 基本姿势- 基本步型- 基本拳法- 基本腿法- 基本防守技巧教学时间: 60分钟教学准备:- 八极拳教材- 拳套- 防护器械(如护具、手套等)- 音乐(可选)教学步骤:一、热身运动(5分钟)1. 轻松跑步,活动全身关节。

2. 基本伸展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二、基本姿势教学(10分钟)1. 站桩姿势:讲解并示范站桩的要点,如头正、颈直、肩平、背直、腰收等。

2. 自然站立:讲解并示范自然站立的姿势,强调身体放松和重心稳定。

三、基本步型教学(15分钟)1. 并步:讲解并示范并步的步法和动作要领。

2. 弓步:讲解并示范弓步的步法和动作要领。

3. 侧身步:讲解并示范侧身步的步法和动作要领。

四、基本拳法教学(10分钟)1. 直拳:讲解并示范直拳的出拳方法、力道和呼吸。

2. 拳法组合:结合步型和拳法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

五、基本腿法教学(10分钟)1. 弹腿:讲解并示范弹腿的踢法、力道和呼吸。

2. 前踢:讲解并示范前踢的踢法、力道和呼吸。

3. 腿法组合:结合步型和腿法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

六、基本防守技巧教学(5分钟)1. 防守姿势:讲解并示范防守姿势的要点。

2. 防守动作:讲解并示范基本的防守动作,如闪避、格挡等。

七、实战练习(5分钟)1. 对抗练习:学员之间进行简单的对抗练习,运用所学的基本姿势、步型、拳法和腿法。

2. 指导与纠正:教师对学员的练习进行指导和纠正。

八、放松与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员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慢跑等。

2. 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鼓励学员课后加强练习。

教学评估:- 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动作规范、协调性、力量等。

- 通过学员的实战练习,评估其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八极拳教案【篇一:五步拳教案t】《武术五步拳》实践课教学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指导思想、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教材分析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型,第二课时学习五步拳,本课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

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

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体观念,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武术是初中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次课选择传统武术五步拳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第二堂课,之前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已经基本掌握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武侠小说及影视片的影响,对武术充满幻想因而认识不清。

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而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教学目标运动参与:使全部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敢于展现自我,参与课堂评价;运动技能: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五步拳的动作,小部分能把五步拳的动作做得连贯流畅。

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发展学生柔韧、力量,耐力素质,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心理健康:使学生都体验到五步拳的乐趣,并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社会适应:,通过分组练习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身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和特点,先以正确优美的连贯的套路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然后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纠错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手型、步型及单个动作,并过渡到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和整套动作。

学法:模仿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型正确到位,动作连贯流畅导入法2. 提问导入法:关于武术的拳法,武术的门派有哪些。

例如拳法:太极拳八极拳南拳少林拳门派:少林、武当、峨眉、南拳教学流程课堂常规专项准备活动复习武术基本功放松、整理、小结集体练习分组展示五步拳学习教学过程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4.热身跑(蛇形)搏击操运动参与体现阶段? 复习基本功 ? 五步拳学习准备姿势(并步同时抱拳于腰间) 一.搂手弓步冲拳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重心未在两脚之间,膝盖超过脚尖二.弹踢冲拳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三.马步架打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跨,外八字,膝盖超过脚尖. 四.插步盖掌五.歇步冲拳易犯错误:歇步时臀部没有坐到后腿脚跟上,左拳成下冲拳六.提膝穿掌易犯错误:左腿没有充分提膝,右掌没有从左手背上穿出。

七.仆步穿掌易犯错误:左脚没有伸直,脚底容易翻起,臀部没有坐在右腿脚跟上。

两手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 八.虚步挑掌巩固提高阶段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每组队员在组长代领下一起交流,讨论,一起发现错误动作并纠正,分析整个套路的快慢节奏环节,各组表扬完之后,教师要作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也要自评,互评.) 创编动作组合用所学的武术基本功进行创编动作组合,至少三个动作,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表演,五步拳和创编动作组合放松调整阶段? 放松练习(学生自由放松) ? 整理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及要求 ? 师生再见武五步拳灵石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闫飞【篇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一、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二、授课对象:大学体育选修武术的学生三、课型:文化展示课四、学时:4学时五、授课题目:中国武术文化六、教学目的与要求1.目的: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品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但是在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在国外传播甚广的却是冰山一角。

然而,武术这一极具中华民族风貌的文化体系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影响深远。

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

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

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因此,在本次的文化教案中,着重于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阐释武术所承载的中国文化。

从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播。

2.要求:a.明确中国武术的特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进程b.认识武术对于国人素质的构建的作用即它所蕴含的民族性格(从儒家、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对武术思想的影响展开)c.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国内发展现状六、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七、教学方法以案例法为指导,适当结合阐释法、对比法八、教学重点难点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极深。

而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影响深远的宗教理论差异很大,即:在传统哲学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武德精神“自强不息,仗义济民,忠于民族和国家,诚信谦让”与西方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的精神甚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

儒家思想,阴阳八卦的思想是武术文化精神的支柱,而这种思想又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中不断的互相渗透,最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与电影里的以打斗为特点的武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武术虽然起源于战争,并因为战争的长期存在而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完善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融入了处世之道,其精神也从原来的攻击性逐渐的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转变。

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

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真正精华,这是这堂课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九、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导入部分:播放太极表演视频(35秒)1.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文案如下,重点下红线)(10分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如《山海经#8231;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

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

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术。

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形式。

如《礼记#8231;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

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

据《管子#8231;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

”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

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

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

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

如《汉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

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连民间私藏武器也属犯罪。

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2. 武术与中国哲学(一)儒家思想与武术儒家学派历来推崇“君子”文化,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所提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仁爱”,认为“仁”为“爱人之本”。

以“仁爱”为基本伦理思想所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敏,惠,温,良,恭,检,让”等道德标准,一直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纳入了道德伦理的范畴之中。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

这种“大侠精神”是侠义传统与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

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则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崇拜和尊重。

举例中国武术中的礼节:武术老师示范并解说武术礼节,留学生模仿。

(一)徒手礼1、抱拳礼(1)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

(附图)(2)抱拳礼的涵义左掌声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