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常见的疑难问题分析及处理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包括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包括:一、血型相容性检测二、ABO血型正反定型型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三、交叉配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四、意外抗体筛选的意义和检测方法五、弱D检测的的意义和检测方法一、血型相容性检测1、受血者和供血者AB0血型是否相容。
2、受血者和供血者RhD血型是否相容。
3、主次侧交叉配血是否相容。
4、受血者血清中是否有临床有意义的意外抗体。
二、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分析和处理(一)原因1.实验者操作技术的错误:导致假阴性的有:①未加入抗体或血清。
②未识别溶血。
③血清与红细胞比例不当④离心速度或时间不够。
⑤使用失效或错误试剂。
⑥实验结果记录或解释错误导致假阳性的有:①离心速度过大或时间过长、②使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试剂、③试验器皿不干净、④实验结果记录或解释错误2、红细胞标本问题:①患者近期接受了大量ABO血型相容但不同型的红细胞,如骨髓移植患者,或非O型人接受O型红细胞②某些ABO基因变异的个体或ABO亚型红细胞,一些白血病或其他恶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ABO抗原太弱,应用抗-A、抗-B试剂未能出现预期的凝集反应③红细胞获得性或遗传性的异常,如获得性B抗原红细胞或Tn/T多凝集红细胞,人血清抗-A、抗-B试剂可能与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反应④使用未洗涤的红细胞标本,其表面黏附的血浆或血清中含针对抗-A、抗-B 试剂中染色剂或其他成分的抗体,出现假阳性反应⑤患者血清中高活性、高浓度冷自身抗体严重致敏(包被)自身红细胞,以至自发地发生凝集,而不是抗体试剂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所致⑥红细胞表面包被IgG类抗体3、血清标本的问题:①小的纤维蛋白凝集的红细胞凝块被误认为是血液凝集,如使用血浆标本或未完全去除纤维蛋白的血清标本时。
②免疫抑制疾病患者血清中ABO抗体减少或消失。
老年人ABO抗体减弱③4-6月龄内婴儿血清中ABO抗体阴性或很弱,一般只测正定型④血清中不正常浓度和比例的蛋白质成分或高分子蛋白增多可引起非特异凝集,如缗钱状红细胞的非特异凝集⑤血清中含抗-A、抗-B以外的其他红细胞抗体,如抗-M、抗-I等。
血型鉴定常见的疑难问题分析及处理概诉

5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1.红细胞致敏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红细胞(如自身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在高蛋白介质的试剂 中可发生凝集,产生假阳性结果。 2. 异常基因型 ABO亚型的弱抗原常规方法难以检出,产 生假阴性结果。
3.Cis-AB型(顺式AB型) 指从父母的一方同时得到A和B 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是从父母中另 一方来的O基因。顺式AB细胞的B抗原较弱,类似B3亚型。
2018/12/3
18
小 结(一)
一、红细胞抗原增多(额外的反应)的原因 红细胞致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红细胞多凝集现象 红细胞发生自凝现象 获得性类B 其它:近期异型输血、嵌合体血型 二、红细胞抗原减弱的原因 异常基因型(ABO亚型等) Cis-AB型(顺式AB型) 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常见于白血型等血液病患者) 可溶性血型物质增多(常见于胃或胰腺恶性肿瘤患者)
血型鉴定常见的疑难问 题分析及处理
2018/12/3
1
疑难血型鉴定常用的辅助实验
吸收试验 放散试验 DTT(二硫苏糖醇)处理自身凝集红细胞 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中和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
2018/12/3
2
疑难血型鉴定
共同特点:正反定型不一致。
2018/12/3
3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其原因
2018/12/3
16
三、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4.不规则抗体或自身冷凝集素的存在 受检者血浆中含 有ABO血型抗体以外的IgG类不规则抗体与试剂A、B、 O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起反应。 5.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例 (如白血 病、淋巴瘤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先天丙种球蛋 白缺乏的患者、免疫缺陷的患者) 可能会因免疫球蛋 白水平全面下降使血清定型时不见凝集或仅见弱凝集 反应。
疑难血型分析鉴定及处理

白血病 输异型血 移植 输血反应 血型物质↑
正定型,意外抗原反应
1、获得性B抗原(类B) (临床提示感染) 2、多凝集红细胞 3、自身凝集素 (临床提示AIHA)直抗(+) 4、红细胞粘附大量蛋白 5、红细胞未洗涤,血清对 试剂反应 6、输异型血(输血史) 7、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史) (混合视野)
0 0
± 1+
Oc 抗H 4+
Pc 4+
A1c ±
H抗原强弱:Oc > 大部分亚型> Ac
• 3、吸收放散试验: 1份Pc(生理盐水三洗后)+1份抗A 4℃吸收30-60min 4℃生理盐水洗6次 热放散后取上层放散液
放散液的检测:
Pc放散液 A细胞 IS 2+
Oc放散液 0
4℃
3+
0
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在Pc上检测出A抗原
• 4、结论
综上所述:可判断为A亚型,但还不能确定亚型的具体分型 • 输血:A型红细胞、血小板
ABO亚型的检测
人源B
抗A1
实例分析(二)
-A
室温 4+
-B
2+
-D
4+
自身c
2+
Ac
2+
Bc
4+
分析:患者的血型可能是A型。 巨球蛋白血症或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异 常球蛋白升高,导致缗钱状凝集 对策:核对患者诊断和用药情况;盐水替代 :A型 输血:A型红细胞、血小板
主 侧 + 自身对照 抗体筛选 +
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对应抗原阴性 的红细胞重做交叉配血。
主 侧 + 自身对照 + 抗体筛选 +
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

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标题: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引言:血型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程序,在医疗领域和犯罪调查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有时候在进行血型鉴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难的情况,这就需要专业的处理流程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的多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节:背景知识首先,我们将回顾一些背景知识,包括血型系统、血型鉴定的原理以及常见的血型类型。
这将为我们后续讨论提供基础。
第二节:疑难血型的定义与分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疑难血型,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疑难血型鉴定,应如何分类和处理。
我们将探讨正反交叉试验、重复鉴定、特殊抗体检测等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疑难血型的可能原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导致疑难血型出现的可能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基因突变、转染、婴儿溶血、移植相关的抗体产生等等。
我们将详细解释每种原因并提供相关示例和案例研究。
第四节:疑难血型的鉴定策略与流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处理疑难血型的鉴定策略与流程。
我们将强调疑难血型鉴定的关键步骤,如全面的样品准备、使用特殊的试剂与技术以及信息共享与交流等。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验室技术和设备,这些可以帮助进行更精确、可靠的疑难血型鉴定。
第五节: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研究,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的应用。
我们将提供不同案例的详细分析,包括疑难血型的特点、鉴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
结论: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对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强调了在处理疑难血型时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和策略。
同时,我们提供了一些真实的案例研究,以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最后,我们对疑难血型鉴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和理解中,疑难血型鉴定处理流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需要严谨的实验室技术和专业的知识,以确保准确的鉴定结果。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

疑难血型鉴定及处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ABO疑难血型产生原因和正确血型鉴定方法,意在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
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纳入研究,经微孔板法开展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选出疑问标本并开展试管法复检,并实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球蛋白试验、特异性鉴定工作,鉴别患者血型。
结果:本组45例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后,无标本差错例数35例,1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包括4例(40.00%)抗体减弱,2例(20.00%)抗原减弱,2例(20.00%)冷自身抗体,1例(10.00%)同种抗体,1例(10.00%)亚型。
结论:ABO疑难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比较复杂,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开展科学检验和分析,可保证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疑难血型;鉴定;原因临床输血是抢救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人体血型类型多样,只有选择合适的血型输血,才可保证患者安全,鉴于此,血型准确鉴定至关重要[1]。
然而实际血型鉴定过程中,正反定型不相符现象时常出现,导致血型鉴定难度变大。
为分析疑难血型的鉴定方法,提高实际鉴定结果准确性,本文以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24~67岁间,均数(44.27±4.58)岁。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式本组患者分别完成相关检测工作,包括:(1)ABO血型初筛:微孔板法正反定型,如果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盐水介质试管法二次检测,如果O细胞阴性,正定型抗-A、抗-B反应强度<4+,反定型A型或B型红细胞<2+,亦或者抗原抗体不对应,增加开展试管法抗-AB、抗-H、抗-A1、抗-A1c和抗-A2c血清检验,完成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工作。
血型鉴定常见疑难问题分析及处理共48页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
48
疑难血型分析鉴定及处理

输血中监测与评估
输血过程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 血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输血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目的,对输血效果进行评 估,以确保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规则抗体监测
对于已知存在不规则抗体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 应加强抗体监测,以避免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明确团队职责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加强团队沟通
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团队协作 效率。
培训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
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基础知识,帮助团队成员巩固和 加深对血型分析鉴定的理解。
专业技能培训
针对血型分析鉴定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如血型血清学实验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等。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01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患者情况
02
一名50岁女性患者,因需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血型鉴定。
问题描述
03
采用常规血型鉴定方法,发现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符
。
典型案例介绍
• 解决方案:进一步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等 方法,最终确定患者血型为B型。
输血史、妊娠史等。
在遇到疑难血型时,应采用多 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以提高
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 儿等),应采用更为敏感和准
确的方法进行血型鉴定。
在进行疑难血型分析鉴定时, 应注重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和协
作,以确保患者安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为先进和准确的血型鉴定方法,如基于基 因测序的血型鉴定技术。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配血

血液管理系统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地区血液库存长期不足,但通过引入先进的血液管理 系统,实现了血液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了患者的安 全和有效治疗。
案例二
某医院因血液管理不当,导致血液浪费和患者治疗受阻 。引入血液管理系统后,实现了血液的精细管理和利用 ,提高了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案例三
某地区爆发罕见疾病,需要大量特殊血型血液。通过血 液管理系统,快速找到并征集到足够数量的供体,成功 救治了患者。
疑难血型鉴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疑难血型,如弱 表达型、亚型、变异型等,它们的抗原或 抗体特征不典型,难以准确鉴定。此外, 血液样本的质量、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 方法的灵敏度等也会影响血型鉴定的准确 性。
VS
解决方法
针对这些疑难血型,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 段进行检测,如增加样本量、使用不同的 抗体或抗原试剂、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参考实验室、加 强人员培训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方式提高 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
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但无法找到相容的供体。经过疑难血型鉴定,发现患者血型为Rh 阴性O型,而Rh阳性O型供体数量稀少,难以找到相容的骨髓。
案例三
患者需要进行手术,但术前检查发现其血型与父母不符。经过仔细调查和鉴定,证实患者 存在亲子关系外的血型遗传现象。
疑难配血的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患者需要进行重大手术,但血库中没有与患者相容的血液。经过疑难
血型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 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型鉴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血型鉴定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例如,基于微流控 技术的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完 成血型鉴定。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也将被应用于 血型鉴定,以进一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7
7
血型血清学的工作特点
例如:对于白血病患者,应考虑到由于疾病原因而引起 血型抗原减弱的可能性;对消化系统的疾病的患者应 考虑到由于产生“类物质”而导致血型鉴定错误的可 能性;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考虑其体内产生免疫性 抗体的可能性,等等。
2020/10/17
8
疑难血型鉴定
共同特点:正反定型不。
2020/10/17
16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红细胞发生自凝现象 患者血清中的高效价 自身冷凝集素使红细胞发生凝集。
. 近期输血 曾异型输血,使病人血液标本 成为不同型别的红细胞混合物,定型时显 示“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2020/10/17
17
三、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血浆置换治疗后 近期内进行大量的血浆置换治疗,影响 抗体效价,造成反定型困难。
2020/10/17
3
血型参比实验室涉及的检测内容
血型鉴定困难 交叉配血困难 输血反应原因分析 其它:如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试验、血小板抗体检测等。
2020/10/17
4
血型常规定型方法
➢ 玻片法、纸片法 ➢ 试管法 ➢ 微量板法 ➢ 微柱凝集法
2020/10/17
5
疑难血型鉴定常用的辅助实验
血型鉴定常见的疑难问 题分析及处理
2020/10/17
1
概述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安全问题日益引 起各方面的关注,输血安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内容,一是经血传播疾病问题,二是血液免疫 学方面的问题即血型血清方面的问题。
2020/10/17
2
概述
血型血清学不同于一般的临床医学检验,有其自身特 点。一般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流程十分明了,即接受 临床医生的申请,按各项检验的操作规程完成其申请 内容并反馈结果。而血型血清学方面的检查则与此有 很大的不同,临床医生及各医院输血科向血站和血液 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提出的检测申请不外有以下几种 情况:
吸收试验 放散试验(常用热放散) (二硫苏糖醇)处理自身凝集红细胞 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中和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
2020/10/17
6
血型血清学的工作特点
鉴定技术因不同情况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因此在试验 过程中随时分析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的方案(程序)是必要的。
血型参比实验室必须全面分析病历情况,有选择的运用相应的 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另外在接受检测申请时,还应详细了解 患者的既往史性别、年龄、民族、临床诊断及临床症状和患者 的输血史和用药史,如女性已婚患者还应询问其妊娠史。这些 都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异常的血浆蛋白 病人血浆中异常的白蛋白、球蛋白比例 和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等能导致缗钱状形成,造成假凝 集现象,多见于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何杰 金淋巴瘤、严重的肝病等患者 。
.高分子聚合物的影响 血浆增容剂(葡聚糖、等)也会引 起缗钱状凝集导致假阳性结果。
2020/10/17
18
三、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2020/10/17
19
三、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年龄因素 在未产生自己抗体的婴儿、由母亲被动 获得抗体的婴儿,或抗体水平下降的老人,试验 时可出现不见凝集或仅见弱凝集反应等异常结果。
.骨髓移植术后 不同型骨髓移植患者术后。 .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使用血浆或凝固不完全的血清
会形成很小的纤维蛋白凝集包裹的红细胞凝块。
2020/10/17
9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其原因
.技术和管理错误 .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2020/10/17
10
一、技术和管理错误
()标本或试剂搞错,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器材不洁产生假阳性结果。 ()试剂污染或失效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离心过度或不足,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020/10/17
14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 常见的如白血病、何杰金病、 号染色体转位、红细胞系统极度增生如海洋性贫血等病 人血型抗原可受到暂时抑制,抗原减弱检出困难。红细 胞抗原减弱与病程有关,病情缓解时抗原性会恢复。
.红细胞多凝集现象 当病人感染细菌或病毒后,病毒或 细菌产生的酶使红细胞上掩蔽的抗原暴露激活,由于正 常人血清中都含有抗抗体,因此可与正常人血清产生凝 集反应,正定型试验假阳性。
.不规则抗体或自身冷凝集素的存在 受检者血浆中含 有血型抗体以外的类不规则抗体与试剂、、细胞上的 相应抗原起反应。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病例(如白血病、 淋巴瘤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先天丙种球蛋白缺 乏的患者、免疫缺陷的患者) 可能会因免疫球蛋白水 平全面下降使血清定型时不见凝集或仅见弱凝集反应。
母中另一方来的基因。顺式细胞的抗原较弱,
类似亚型。 2020/10/17
13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嵌合体血型 体内有两群红细胞,定型时显示“混合 外观凝集”现象。也可见于不同型的骨髓移植术后。 真正的嵌合体非常少见,可出现于双胞胎,在胚胎 期由于血管的吻合使得个胎儿的血液发生混合,种 血液都被机体认做自我,不产生抗体。人工嵌合状 态可出现于输血后(如型红细胞输给或型人),骨 髓移植术后,交换输血及母体、胎儿出血。
2020/10/17
15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获得性类 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红细胞可获 得“类”的活性。(肠梗阻、结肠、直肠癌或其他下 消化道疾病时肠壁通透性增加,细菌多糖入血,使 型患者出现获得性类现象)
.可溶性血型物质增多 胃或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 可能含有过多的可溶性血型物质,这些物质中和抗 ()血清从而影响正定型结果。
2020/10/1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红细胞致敏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红细胞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
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产生 假阳性结果。
.异常基因型 亚型的弱抗原常规方法难以检出, 产生假阴性结果。
型(顺式型) 指从父母的一方同时得到和基因
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是从父
2020/10/17
20
小 结(一)
一、红细胞抗原增多(额外的反应)的原因 红细胞致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红细胞多凝集现象 红细胞发生自凝现象 获得性类 其它:近期异型输血、嵌合体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