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8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17-18版 专题3 第1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合集下载

2018届全国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全集(教师用书,,含答案)

2018届全国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全集(教师用书,,含答案)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1(仪器、装置、操作、实验安全)(本讲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5.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问题1:实验室热源、加热仪器、加热方式有哪些?[答案] D[解析] 将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 3溶液中只能得到Fe (OH )3沉淀,故A 错误;MgCl 2易水解生成Mg (OH )2和HCl ,加热促进水解,且促使HCl 挥发从而进一步促进水解,故将MgCl 2溶液加热蒸干只能获得Mg (OH )2,故B 错误;Cu 、CuO 均能与稀硝酸反应,故不能用稀硝酸除去铜粉中的CuO ,应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故C 错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故D 正确。

A B C D制乙炔的发蒸馏时的接除去SO 中[答案] C[解析] 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溶液中,不能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A 错误;锥形瓶构成了密封的环境,液体无法流出,B 错误;C 正确;量取K 2Cr 2O 7标准溶液应该用酸式滴定管,因为K 2Cr 2O 7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D 错误。

3.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为实验室中的蒸馏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仪器甲是锥形瓶,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B. 温度计水银球应该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 直形冷凝管可用球形冷凝管代替D. 石油蒸馏时加沸石,制蒸馏水时不用加沸石[答案] B[解析] 仪器甲是锥形瓶,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故A错误;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水银球应该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B正确;球形冷凝管的冷凝效果要优于直形冷凝管,但不能用于组装成蒸馏装置,冷凝后的液体残留在球形区域,故C错误;石油蒸馏、制蒸馏水时均需要加沸石,防止暴沸,故D错误。

4. (2016·浙江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大C. 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D. 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 B[解析] 该实验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测得的反应速率偏小,B错误。

最新整理高三化学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全集.docx

最新整理高三化学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导学案全集.docx

最新整理高三化学教学2018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导学案全集
目录
专题一化学基础知识
第1讲化学实验基础1(仪器、装置、操作、实验安全)291
第2讲化学实验基础2(除杂、提纯与检验、实验评价)292
第3讲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93
第4讲离子反应294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295
第6讲元素周期律化学键296
专题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8讲钠及其化合物298
第9讲镁、铝及其化合物300
第10讲铁、铜及其化合物302
第11讲氯气卤素305
第12讲碳、硅及其化合物307
第13讲硫及其化合物308
第14讲氮及其化合物310
专题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16讲反应热盖斯定律312
第17讲原电池及其应用314
第18讲电解池及其应用315
专题四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20讲化学反应速率317
第21讲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318
第22讲化学平衡的移动319
专题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24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pH321
第25讲盐类的水解323
第26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325
专题六有机化学基础
第28讲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必修2)327
第29讲烃328
第30讲烃的衍生物329
第31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331
第32讲有机物之间的转化有机合成与推断(选考)331 专题七化学综合实验
第34讲综合实验设计337
第35讲物质制备实验338
专题八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37讲原子结构与性质339
第38讲分子结构与性质340
第39讲晶体结构与性质342。

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专题三 金属及

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专题三 金属及

专题三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8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点钠的性质及应用1.钠的物理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O 2反应②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2NaCl 。

③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Na 2S 。

(2)与水、醇、酸反应与水、醇以及羧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

2Na +2H 2O===2NaOH +H 2↑,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2Na +2CH 3COOH ―→2CH 3COONa +H 2↑, 2Na +2HCl===2NaCl +H 2↑。

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熔融盐反应如:4Na +TiCl 4=====高温4NaCl +TiNa +KCl=====高温NaCl +K↑(制取金属钾,因为钾的沸点比钠的低,使钾成为钾蒸气而逸出)。

注意:钠能够制取钾,并不能说明Na 的还原性比K 的强。

(4)与溶液反应 ①钠与酸溶液的反应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H +反应;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H +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②钠与碱溶液的反应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 与水的反应。

③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反应。

钠不能把盐溶液中活泼性比钠弱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钠与氯化铵溶液的反应:2NH 4Cl +2Na===2NaCl +H 2↑+2NH 3↑。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CuSO 4+2Na +2H 2O===H 2↑+Na 2SO 4+Cu(OH)2↓。

(5)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及反应分析其变化过程是Na ―→Na 2O ―→NaOH―→Na 2CO 3(溶液)―→Na 2CO 3·10H 2O(晶体)―→Na 2CO 3(粉末,风化),所以最终得到的白色粉末。

部分反应如下:4Na +O 2===2Na 2O , Na 2O +H 2O===2NaOH , 2Na +2H 2O===2NaOH +H 2↑, 2NaOH +CO 2===Na 2CO 3+H 2O 。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1-3章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1-3章 Word版含解析

课时1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2018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说明:可以和其它物理量及单位对比讲解。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x mol H2SO4↓↓↓数值单位指定化学式或微粒名称例如:0.2 mol H2,3 mol H2O等。

提醒:①摩尔后面应为确切的微粒名称;如1 mol氢(不确切)和1 mol大米(宏观物质)皆为错误说法。

②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指1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约为6.02×1023。

(3)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已知物理量――→计算物质的量――→依据组成计算微粒数目 2.摩尔质量提醒:(1)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也等于N A m 0(m 0为单个粒子的质量)。

(3)注意掌握气体摩尔质量的求算:①标况密度法:M =22.4 L·mol -1×ρ g·L -1。

②相对密度法:例如M r =ρ(对空气)×29教材VS 高考1.(RJ 必修1·P 17)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离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 .1.5 mol 0.5 molB .1.5 mol 2 molC .0.5 mol 4 molD .1 mol 2 mol解析 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Na +的物质的量是1 mol 、SO 2-4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5 mol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4=2 mol 。

(浙江选考)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3单元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师用书

(浙江选考)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3单元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基础知识自查]1.物质的量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利用公式计算c B =n BV其中n B的计算⎩⎪⎨⎪⎧①n=m B M②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溶质⎩⎪⎨⎪⎧n =V气22.4 L·mol -1。

溶液体积V =m ρ=m 气+m H 2Oρ(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在已知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密度为ρ(g·mL -1)时,可假设该溶液的体积为1 000 mL ,则有公式:c B =ρ-1w M B-1=1 000·ρ·w M B(mol·L -1)。

[核心要点提升]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2.(1)将某物质投入水中注意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如SO 3――→H 2O H 2SO 4,Na 2O(或Na 2O 2)――→H 2ONaOH ,CuSO 4·5H 2O ――→H 2O CuSO 4等。

(2)气体溶于水,溶质是该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NH 3溶于水后主要溶质是NH 3·H 2O ,但以NH 3计算。

(3)气体溶于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更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根据V =m 气体+m 溶剂ρ进行计算。

3.溶液稀释或混合的相关计算对于任何溶液来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这就是溶液的稀释定律。

依据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公式:c 稀·V 稀=c 浓·V 浓。

依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公式:m 1·w 1=m 2·w 2=V 1·ρ1·w 1=V 2·ρ2·w 2=c 1·V 1·M =c 2·V 2·M 。

说明:上述符号m 代表溶液的质量,w 代表溶质的质量分数,V 代表溶液的体积,ρ代表溶液的密度,c 代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浙江2018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17-18版 专题1 第1单元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分散系

浙江2018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17-18版 专题1 第1单元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分散系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分散系1.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磺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Fe(OH)3胶体 ⑧NaCl 溶液 ⑨石灰乳2.化合物的分类3.氧化物的简单分类(1)碱性氧化物①概念: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②反应实例:CuO+H2SO4===CuSO4+H2O。

③举例:CaO、Na2O、CuO、Fe2O3等。

(2)酸性氧化物①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②反应实例:CO2+2NaOH===Na2CO3+H2O。

③举例:CO2、SO2、SO3等。

4.化学反应的分类虽然物质间转化时所发生的反应千变万化,但绝大多数无机物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上属于以下几种类型。

(1)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种类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3)四种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熔沸点、硬度、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密度、光泽和延展性等方面。

②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等方面。

(2)物质的变化①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即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也就是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的变化。

2018版高考化学浙江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专题3课时3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2018版高考化学浙江选考总复习(配套训练)专题3课时3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课后限时训练(时间:45分钟)必考强化1.(2014·浙江7月学考)铁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铁的元素符号是()A.Mg B.Ca C.Fe D.Zn解析铁的元素符号是Fe,C项正确。

答案 C2.(2015·浙江9月选考测试)下列有关Fe、Cu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Fe、Cu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CO在高温下能将Fe2O3还原为FeC.Fe与盐酸、Fe与Cl2发生反应均生成FeCl2D.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可用FeCl3溶液腐蚀Cu解析在自然界中,Fe元素主要以铁矿石形式、Cu元素主要以铜矿石形式存在,A项正确;工业炼铁原理就是在高温下用CO把Fe2O3还原为Fe,B项正确;Fe与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C项错误;工业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制作印刷电路板,D项正确。

答案 C3.(2016·浙江省宁波市九所重点校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A.FeCl2B.Mg3N2C.Fe(OH)3D.BaSO4解析A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为化合反应,故A不选;B项,Mg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为化合反应,故B不选;C项,氢氧化亚铁、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为化合反应,故C不选;D项,硫酸钡可利用复分解反应得到,不能利用化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故D选。

答案 D4.(2016·浙江省师大附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B.铜是热和电的良导体C.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解析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存在少量的天然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故C 项错误。

答案 C5.(2015·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炉炼铁用于还原氧化铁的还原剂是焦炭B .炼铁时,加入石灰石的作用是促进氧化铁的还原C .我国最先应用的金属是铜D .用于电气工业的纯铜是由黄铜矿冶炼直接得到的解析 A 项,还原剂是CO 不是焦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第一单元第3讲-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讲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第一单元第3讲-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讲义

专题1 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第3讲铁及其化合物一、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2.了解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3.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核心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重点化学内容。

铁元素不仅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还是重要的变价元素。

铁及其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思维导图四、课时安排建议第1课时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课时)第2课时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其综合应用(1课时)第1课时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课时)一、教学流程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问题1:铁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题1]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B族。

()(2)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

()(3)将一定量的铁、铜的混合物加入10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剩余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4)Fe分别与氯气和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5)氢氧化铁与HI溶液仅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1)×(2)×(3)√(4)×(5)×[归纳总结](一)铁元素及其原子结构1.铁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族,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过渡金属元素;铁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变价金属元素。

2.原子结构(二)铁单质1.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如具有色金属光泽,具有性、性和性,具有能被吸引的特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氯气反应:。

③与硫反应:。

(2)与水蒸气的反应:。

(3)与酸、盐的反应①与氧化性酸反应(写离子方程式):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1.铁的位置与结构、物理性质
2.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①与O 2的反应。

常温: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为Fe 2O 3。

点燃:3Fe +2O 2=====点燃
Fe 3O 4。

②与Cl 2的反应:2Fe +3Cl 2=====点燃
2FeCl 3。

③与S 的反应:Fe +S=====△
FeS 。

(2)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3)与酸的反应
①与Cu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Cu 2+===Cu +Fe 2+。

②与FeCl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Fe 3+===3Fe 2+。

3.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设备:炼铁高炉。

(3)原理:铁的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①还原剂的生成:C +O 2=====点燃CO 2、C +CO 2=====高温
2CO ; ②铁矿石的还原:Fe 2
O 3+3CO=====高温
2Fe +3CO 2;
③炉渣的形成:CaCO 3=====高温
CaO +CO 2↑、CaO +SiO 2===CaSiO 3。

4.铁的三种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 、Fe 2O 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 +2H +===Fe 2++H 2O 、Fe 2O 3+6H +===2Fe 3++3H 2O ,故二者均是碱性氧化物。

(2)FeO 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生成Fe 3O 4,其方程式为6FeO +O 2=====△2Fe 3O 4。

(3)与Al 发生铝热反应(以Fe 3O 4为例)方程式为3Fe 3O 4+8Al=====高温
9Fe +4Al 2O 3。

5.铁的氢氧化物
42操作有:
(1)配制FeSO 4溶液的蒸馏水和NaOH 溶液要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O 2。

(2)用长滴管吸取NaOH 溶液插入FeSO 4溶液液面以下挤出NaOH 溶液。

考点2|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1.铜的主要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

(1)Cu 与非金属反应
(2)Cu 与氧化性酸反应
(3)与盐溶液反应
2.铜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1)氧化物⎩⎪⎨⎪⎧
CuO :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与酸可以反
应,可以用H 2
、CO 、Al 还原出Cu 。

Cu 2
O :砖红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与一般酸反
应为Cu 2
O +2H +
===Cu +Cu 2+
+H 2
O ,遇到HNO 3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 2+。

(2)Cu(OH)2:蓝色难溶物,与酸可以反应,与稀H 2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 +===Cu 2++2H 2O ,受热分解为CuO 和H 2O 。

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溶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Cu 2O ,可用于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3)铜盐 ①Cu 2(OH)2CO 3
Cu 2(OH)2CO 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呈绿色,是铜锈的主要成分,受热易分解的方程式为Cu 2(OH)2CO 3=====△
2CuO +H 2O +CO 2↑。

②CuSO 4
a .CuSO 4·5H 2O 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或胆矾。

受热或遇浓硫酸,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b .无水CuSO 4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 4·5H 2O),可作为水或水蒸气的检验试剂。

c .CuSO 4与石灰乳的混合溶液即为无机农药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以用来防治多种作物的病虫害。

3.铜的冶炼
(1)湿法炼铜:Fe +CuSO 4===FeSO 4+Cu 。

(2)高温炼铜:黄铜矿――→高温粗铜――→电解精炼精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