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治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
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
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RA);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
近年来,中药抗RA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
总结的常用中药和有效成分及其中成药见表1。
1 治疗RA的化学药1.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
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
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
艾拉莫德片(T—6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艾拉莫德片(T—6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T-614)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一组为艾拉莫德片组,一组为甲氨蝶呤组。
结果艾拉莫德片组治疗后晨僵、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且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艾拉莫德片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氨蝶呤组患者(93.55%和70.97%),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艾拉莫德片效果较佳。
标签:艾拉莫德片;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为一种以血管炎和滑膜炎为特点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慢性、对称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思路主要为及早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符合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
将合并嚴重心脑肝肾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其中艾拉莫德片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6~51岁,平均(38.56±5.31)岁;病程4~17年,平均(10.02±2.03)年;甲氨蝶呤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7~52岁,平均(39.62±6.36)岁;病程5~17年,平均(11.01±3.32)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2] 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②经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的患者;③没有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④没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⑤年龄在26~52岁的患者;⑥没有药物禁忌症的患者。
1.3排除标准[3] ①患者及其家属不愿参加研究的患者;②没有通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④伴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患者;⑤年龄不在26~52岁的患者;⑥具有药物禁忌症的患者;⑦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肿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缓解、减轻疼痛、预防关节畸形进展。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进展:
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功能、阻断炎症介质的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比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抗白介素6(IL-6)药物、抗白介素1(IL-1)药物等,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
2. 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指尽早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预防关节畸形和进一步病情恶化。
针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靶向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早期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关节损害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病史,制定治疗方案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是保证治疗的最大化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药物的滥用。
以上是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些新进展,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个性化定制。
必须通过与医生的密切合作来选择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2024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研究(全文)

2024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研究(全文)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据统计,全球约有3000万人受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对RA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为R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综述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的研究进展。
2. 传统治疗手段目前,RA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疾病改变抗风湿药物(DMARDs)和生物制剂。
这些治疗手段在缓解关节炎症、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3. 新型治疗手段3.1 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炎和抗骨破坏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如JAK抑制剂、S100A8/A9抑制剂等。
这些化合物通过靶向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和骨破坏。
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新型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2 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调节和修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目的。
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疗法的研究备受关注。
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骨修复;Tregs则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细胞疗法在改善RA患者关节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3.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RA患者中存在基因异常,如Fos基因过度表达。
针对这一发现,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针对Fos基因的RNA干扰技术,通过抑制Fos基因表达,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的目的。
尽管基因治疗在RA治疗方面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4. 总结随着对RA病理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为R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背景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发展,全文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疗在2022年将出现新的规范。
本文档旨在概述这些新
规范,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RA的最新诊疗方法。
诊断准则
根据新规范,RA的诊断将基于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症状:患者需满足RA的典型症状,如关节肿痛、僵硬等。
2. 关节炎:至少一处关节表现出炎症。
3. 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应超过6周。
4.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
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阳性。
治疗策略
根据新规范,RA的治疗策略将包括以下方面:
1. 药物治疗: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是常用的药物治疗选项。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训练等,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病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干预如关节置换手术可能是考虑的选择。
随访和监测
根据新规范,RA的随访和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回访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
2. 临床指标监测:包括关节炎活动性评估、疼痛程度评估等。
3. 实验室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炎症指标、药物副作用等。
结论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对于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新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2019.21科学技术创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进展Progress in med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史曼(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陕西西安710021)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全球发病率约为1%[1]。
主要表现为滑膜炎和渐进性、不可逆的软骨和骨破坏,关节骨质破坏及由此产生的功能障碍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2]。
RA 发病机制复杂,在其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寻找靶点是近年来研发RA 新药和新疗法的有效手段,在进入疾病终末期阶段前给予积极的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NSAIDs 是不含甾体结构的解热镇痛药,目前有数百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RA 、多种发热及多种疼痛的缓解。
在RA 的治疗中具有缓解疼痛,减轻炎症的作用。
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时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止致痛物质的产生和释放。
常用的NSAID 包括布洛芬(Advil ,Motrin IB )和萘普生钠(Aleve )。
副作用可能包括胃肠道刺激,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不良反应。
2类固醇激素皮质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减缓关节损伤。
常用的此类药物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其用于RA 治疗的一线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抗炎和免疫抑制。
副作用可能包括骨皮质变薄,体重增加和糖尿病。
3改善疾病的抗类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这些药物可以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并保护关节和其他组织免受永久性损伤。
常见的DMARD 包括甲氨蝶呤(Trexall ),来氟米特(Arava ),羟氯喹(Plaquenil )和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 )。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又称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活性成分。
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一项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
雷公藤红素还能抑制一系列炎症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一些临床研究也表明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对6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雷公藤红素的治疗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雷公藤红素治疗组的患者还出现了更少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雷公藤红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
一项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与甲状腺素类似物T-3联合使用可显著抑制关节炎小鼠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虽然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和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和安全性。
雷公藤红素的剂量和用药方案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优化。
对于雷公藤红素在长期应用中的对关节结构的影响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 关键词 】 类风 湿关节炎; 断; 诊 治疗; 进展 【 中图分类号 】R9 .2 532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7-1 (07 0- 0- 62 7 20 )3 090 6 0 0 3
Di g o tc a h r pe ic pr g e s s i he m a o d a t i s L in 。L h ng o { p r a n s nd t e a ut o r s e n r u i t i r hrt U L g IZ a -u i a Deat -
hn c n e t a r d o r p y h s e oo i r e s a d i g e h i u s d a t l y i r v ig o i f R ta o v n in a i ga h .T e e s r lg c ma k r n ma e t c n q e r maia l mp o e t e da n ss o A. At h ol c h e t s me t ,a n mb ro o e ilgc e t h v e n c ii al s d Su i sh v u g se h tc mp ee r mis n i a a i me u e fn v l oo ia a n s a e b e l c y u e . t d e a e s g e td t a o lt e s i s — b l g n l o c iv b e i s a e y e r ain e a y h e a l n mo t s s b a l rt a t r p . c y olh
查提 高了 R A关节损 害的检 出率 , 些新 的血 清学检 测指 标及 影像 学检 查 的应 用有助 于 R 的早 期诊 断。抗 风 湿药 这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min Arthritis Rheum,2010, 40:89-94
RS3PE综合征与风湿性多肌痛的鉴别
RS3PE综合征
发病年龄 血沉高 激素疗效 合并肿瘤率 性别 吸烟史 手关节受累 滑膜炎 凹陷性水肿 髋 痛(大关节)
风湿性多肌痛
相似
男多(79%) 39% 多 较重 有 39% 女多(59%) 15% 少 较轻 无 74%
实验室检查
轻度贫血(正细胞正色素),血沉高和低蛋白血症等非 特异性炎症表现。
• RF和ANA大多数阴性。
• 放射学检查:多数无侵蚀性改变,部分合并OA改变。
诊断标准
没有公认的,McCary等多数学者共识: • 1、骤然起病 • 2、发病年龄>50岁 • 3、对称性多关节炎伴指端可凹陷性水肿 • 4、多于6-18个月内缓解,无关节损害 • 5、RF、ANA阴性 • 6、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7、病情缓解后不再复发
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
• • • • • • 一、未分化型关节炎 二、RS3PE 三、反复型风湿症 四、Felty综合征 五、大颗粒淋巴细胞综合征 六、健壮型类风湿关节炎
辅助检查
可有ESR、CRP的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可以检测到 RF及CCP抗体阳性。 • 少部分患者可能携带HLA-DR4或HLA-B27基因。 • 放射学检查:较RA表现为轻,X线多表现为软组织 肿胀,部分行MR检查的患者可见骨髓水肿、关节 间隙变窄和骨侵蚀。
• 韩国一份研究显示:对于既往诊断为UA的102名患 者,使用2010 ACR/EULAR类风关分类标准后,有33 名(32.4%)被新诊断为RA。在这些新诊断的患者 里,全部患者为血清学反应阳性。 • 提示血清学阳性和小指关节受累是RA和其他关节炎 的一个显著区别。 • 说明新诊断标准更有利于发现早期RA患者。
•
• Autoimmun Rev. 2012 Jun;11(8):589-92. Epub 2011 Oct 20
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
• • • • • • 一、未分化型关节炎 二、RS3PE 三、反复型风湿症 四、Felty综合征 五、大颗粒淋巴细胞综合征 六、健壮型类风湿关节炎
• 七、类风湿狼疮 • 八、成人斯蒂尔病
特殊类型的类风湿 关节炎诊治进展
特殊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种类
• • • • • • 一、未分化型关节炎 二、RS3PE 三、反复型风湿症 四、Felty综合征 五、大颗粒淋巴细胞综合征 六、健壮型类风湿关节炎
• 七、类风湿狼疮 • 八、成人斯蒂尔病
未分化型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UA)
RS3PE(Remitting seronegative symmetrical
• McCarty等1985年描述,特殊类型的itting edema,缓解型血清阴性对称 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
• RS3PE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 原发:无明显病因,症状轻,疗效好,不复发,预后佳。 • 继发: 明确病因(风湿病,血液系统疾病, 肿瘤等), 较 重,疗效差,预后不良。
Kimura M. J Rheumatol,2012,39(1):148-53.
治疗
• 对症处理:有人用秋水仙碱,部分24h内好转,多数2周 内好转 • 小剂量激素、NSAID和慢作用药有效 – 激素(10mg/d)较好,NSAID略差 – 抗疟药及小剂量激素合用 – 选副作用小的慢作用药如MTX或SSZ,不长期用
RS3PE,老年发病RA与年轻发病RA对比
发病年龄 (yr) 性别 突发 (%) 小关节受累 (%) 肩受累 (%) 典型手畸形 (%) 皮下结节 (%) 全身表现 PMR样症状 (%) 凹陷性水肿(%) 贫血 RF (%) 放射线糜烂 DRB1 对激素反应 预后
RS3PE >60 M>F 100 存在 普遍 无 无 多见 多见 100 常见 阴性 无 无 极好 极好 LORA >60 F<M 27 24 23 29 9 多见 7 少见 常见 29 有 有 好 好 YORA <60 F<M 14 46 5 62 13 少见 0 无 少见 65 有 有 中等 中等
• 近年有研究发现,伴有肿瘤的RS3PE血清中基质金属蛋 白质酶3(MMP-3)比不伴肿瘤的RS3PE显著升高。*
•
Mod Rheumatol. 2011 Nov 17
临床特征
老年男(>55岁,平均69岁),5-11月 发病多,高峰10月,主要见于农 村人,与HLA-B7、A2高度相关。 • 特征性表现:突发手背凹陷性 水肿、腕关节滑囊炎和手指屈 肌腱鞘炎。 • 基本病理:滑膜炎(屈或伸肌腱 鞘滑膜炎)
• • Scand J Rheumatol. 2012 May;41(3):192-5. Epub 2012 Mar 9
治疗
• 鉴于UA有较高的自然缓解率和DMARDS的不良反应,目 前对于UA患者是否早期使用DMARDS存在争议。 • 一般认为,当患者有转归为RA的倾向时建议使用。*
• 提示有可能转归为RA的危险因素:小指关节受累为主 ,RF、CCP阳性,携带HLA-DR4基因,MRI提示骨侵蚀 和滑膜炎。
预后
• 良好:多数一旦缓解,停药仍可持续缓解,不留功能损 害 • 少数出现其他问题 – 可有手或腕轻微屈曲挛缩(不影响功能) – 极少数愈后1.5-12年关节炎复发,经NSAID及小量激 素控制良好 – 约7%发展为T细胞淋巴瘤,不到5%发展为MDS(对激 素疗效差), 有些可发展为SPA或典型RA或SS等
• 临床上常见,其确切含义未得到广泛认同,对于 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炎的患者,且不符合任何一种 已知关节炎或弥漫性风湿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之 为未分化型关节炎。
• 近年关于UA转归的报道越来越多: • 13%-54%转归为RA, • 20%—60%达到自然缓解。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与RA相似,女性多发。 • 累及关节较少,关节肿胀数一般小于3个,伴有晨 僵,非对称性。 • 以单关节炎为常见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