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合集下载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

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

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RA);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中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药及中药制剂,国内市场的治疗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及中药制剂。

近年来,中药抗RA作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抗RA作用的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适宜长期服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RA独特的优势。

总结的常用中药和有效成分及其中成药见表1。

1 治疗RA的化学药1.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也称作一线抗风湿药。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非甾体抗炎药上市。

NSAIDs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终生成前列环素(PGI2)、前列腺素(PGE1,PGE2)和血栓素A2(TXA2),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消肿等作用。

20世纪90年代COX异构体理论的提出使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RA治疗成为现实。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近况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近况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近况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摘要:药物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手段。

本文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各类药物治疗研究近况进行简要的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的发作过程[1]。

RA是多发病、常见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随之增高,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同时,RA也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获得高效的药物,更好地治疗和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将有更重要的意义。

1 RA的病因病机RA可能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由多因素所引起的综合征[2]。

其主要的病因包括感染、遗传、免疫学异常、内分泌因素等几个方面,一般说来,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明确。

它涉及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等多种因素参与导致软骨和骨的降解,最终关节发生关节畸形和关节强直[3]。

2 RA治疗的方法RA是严重残疾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根治和预防的方法。

治疗的早晚对疗效和转归有重要影响,所以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本病治疗原则是:(1)控制关节炎症,减轻病人痛苦;(2)控制疾病发展,阻止关节破坏;(3)促进关节修复,改善关节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肿痛、僵硬、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缓解、减轻疼痛、预防关节畸形进展。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进展:
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一种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功能、阻断炎症介质的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比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抗白介素6(IL-6)药物、抗白介素1(IL-1)药物等,已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

2. 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指尽早诊断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预防关节畸形和进一步病情恶化。

针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靶向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早期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关节损害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病史,制定治疗方案并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是保证治疗的最大化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药物的滥用。

以上是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一些新进展,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个性化定制。

必须通过与医生的密切合作来选择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2024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研究(全文)

2024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研究(全文)

2024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研究(全文)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和骨破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据统计,全球约有3000万人受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对RA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为R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综述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新疗法的研究进展。

2. 传统治疗手段目前,RA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疾病改变抗风湿药物(DMARDs)和生物制剂。

这些治疗手段在缓解关节炎症、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3. 新型治疗手段3.1 小分子化合物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炎和抗骨破坏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如JAK抑制剂、S100A8/A9抑制剂等。

这些化合物通过靶向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和骨破坏。

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新型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2 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调节和修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达到治疗目的。

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疗法的研究备受关注。

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骨修复;Tregs则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可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细胞疗法在改善RA患者关节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3.3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RA患者中存在基因异常,如Fos基因过度表达。

针对这一发现,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针对Fos基因的RNA干扰技术,通过抑制Fos基因表达,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的目的。

尽管基因治疗在RA治疗方面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4. 总结随着对RA病理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涌现,为RA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软组织,病变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存在副作用和疗效较慢的问题。

近年来,雷公藤红素被发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以下是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Triptolide)属于三萜类物质,是从雷公藤科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合物。

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等。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雷公藤红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病情。

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包括IL-1β、IL-6、IL-17和TNF-α等,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此外,雷公藤红素还能够影响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抑制其对自身抗原的反应,从而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保护关节和软组织。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项关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雷公藤红素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其使用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雷公藤红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和心血管毒性等。

因此,在使用雷公藤红素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并结合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总之,雷公藤红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逐渐被广泛应用。

然而,当前对于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剂量和疗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RA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RA药物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情况。

2.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这一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归因于增长人口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药的研发。

3. 主要药物类型与市场份额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可以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几类。

其中,生物制剂是近年来研发和推广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生物制剂有注射类药物和口服类药物。

注射类药物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更快的效果和更长的维持时间。

然而,随着口服类生物制剂的研发和进步,口服类药物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上升。

4. 市场竞争情况当前,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个主要药企之间的竞争。

这些药企主要根据其研发的特点、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价格等因素进行竞争。

另外,随着生物制剂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他新药的研发投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竞争方,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药企开始注重创新研发、不断完善产品技术,并寻求新的治疗目标。

5. 市场机遇与挑战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存在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随着患者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增加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也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研发和审批周期长,较高的研发投入和严格的法规要求使得新药的推广变得困难。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近况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近况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近况薛利敏 罗昆 王君雅 曲艺 王沛然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其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RA 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滑膜炎,滑膜损伤,最终导致关节畸形。

目前治疗主要包括NSAIDs、DM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现就RA的药物治疗展开综述。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中图分类号 R59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223(2020)18-036-04RECENT DEVELOPMENTS IN DRUG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Xue Limin,Luo Kun,Wang Junya,et al.Hebei Yanda Hospital, Langfang 065000, ChinaAbstract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 chronic,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its symmetry and polyarthritis. The bas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A were synovitis, synovial damage, and eventually joint deformity.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mainly includes NSAIDs, DMARDs, glucocorticoids, biological agents, et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RA.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treatment;NSAIDs类风湿关节炎(RA) 属于一种累及全身及病因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全球发病率为0.5%~1.0%,主要病变损伤是使关节的滑膜破坏、骨质破坏、最终导致骨关节变形,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机体残疾的发生[1]。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类风湿关节炎医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类风湿关节炎医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类风湿关节炎医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体免疫紊乱疾病,特点为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的慢性炎症,常见临床表现为关节僵直、肿胀、疼痛,随疾病进展会引起关节的软骨及骨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活动能力障碍。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治愈,临床研究已表明,早期、长期、规范使用抗风湿药有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并延缓畸形的发生。

如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可接受手术治疗,例如受损关节修复、重塑或置换等。

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已按年复合增长率0.6%,由2015年的5.8百万例增至2019年的5.9百万例,并预期将继续按年复合增长率0.7%由2020年的6.0百万例增至2024年的6.1百万例。

同时,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84亿元快速增加至2019年的1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并预期2020年至2024年期间将进一步按22.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2024年达到352亿元。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品包括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其他抗风湿药物(主要包括生物抗风湿药物及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及靶向合成抗风湿药物统称为小分子抗风湿药物。

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是获广泛认可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线用药。

中国的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的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19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4%,并预计将进一步按年复合增长率11.2%由2020年的3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58亿元。

常用的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化氯喹及艾拉莫德。

《2020-2026年中国抗炎和抗风湿类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模式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其他抗风湿药物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抗风湿药及靶向合成抗风湿药,这两类药物均能有效缓解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治疗达标,并可能抑制关节损伤及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全网发布:2011-06-23 20:55 发表者:沈海丽(访问人次:3051)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而临床上还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

RA新的治疗策略是在疾病早期即采取有效的药物控制疾病活动,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功能损害,防止骨和软骨的不可逆改变,取代了以往渐进式的金字塔治疗模式。

现在治疗RA的药物有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缓解病情的慢作用药(DMARDs)、以及生物制剂等。

现对RA的治疗现状复习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沈海丽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是治疗RA 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物。

NSAIDs适用于疑有RA或病情轻的病例,部分患者仅用NSAIDs即可充分控制症状。

NSAID 目前有百余种,可分为: ①特异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对乙酰氨基酚等; ②倾向性COX-2 抑制剂,如美洛昔康、醋氯芬酸、尼美舒利、奈丁美酮; ③特异性COX-2 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戊地昔布(valdecoxib)、帕拉昔布(parecoxib )、依他昔布(etoricoxib)等。

疗效与非特异性COX-2 抑制剂相似,但大大减少了胃肠道的副反应和溃疡的发生率。

NSAID 的主要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服NSAIDS 2~3 个月后胃肠溃疡的发生率增加2~3 倍;②肾脏损害;③骨髓抑制,精神障碍等。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虽然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但在疾病早期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疾病的活动,常被称为“激素的桥作用”。

有资料显示小剂量泼尼松≤10 mg/d,可以减少RA关节损害的发生[8]。

除了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关节腔内注射,特别适用于那些单个关节肿胀的患者。

3、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此类药物能控制RA 病情进展,对早期症状出现< 3 个月及明确诊断为RA 的患者应尽早采用此类药物。

DMARDs治疗一般不少于6个月,早期使用DMARDs使用效果好。

常用的DMARDs药物及其常用剂量如下:甲氨蝶呤(MTX)12.5~25 mg/w,口服、静推或肌注;柳氮磺吡啶(SASP)2~3 g/d,分2~3次服;来氟米特(LEF)10~30mg/d,口服;羟氯喹(HAQ)200~400 mg/d口服;环孢素(Cs)2.5~5 mg/kg/d,分次服;硫唑嘌呤(AZA)2~3 mg/kg/d,口服;苹果酸金钠50 mg/w起量,逐渐加量至50 mg 4次/周,或口服制剂(瑞得)3 mg,2~3次/d;青霉胺500~1 000mg/d,口服;米诺四环素200 mg/d分两次口服。

其中,抑制叶酸合成的MTX最常用于中重度RA患者的早期治疗。

每周一次的MTX,ACR20可达50~60%。

MTX可延缓关节损害[4]。

MTX主要的副作用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肺间质纤维化。

定期检查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结果调整MTX用量。

来氟米特半衰期长,一旦发生毒性反应,采用消胆胺可加速其从体内的排出。

其他DMARDs如柳氮磺吡啶、注射金和羟氯喹没有MTX的作用久。

这些药物可在临床某些情况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时使用。

例如,柳氮磺吡啶常用于控制轻中度疾病的活动,与MTX一样可缓解症状、减慢关节损害。

环孢素、硫唑嘌呤、注射金和青霉胺都已证实有效,但因毒性反应和风险/效益比,限制了其应用。

羟氯喹和米诺四环素主要用于轻型患者的治疗。

4、生物制剂:4.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阻断剂:RA 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慢性滑膜炎。

TNF 是其中一个主要炎症介质,存在于RA 滑膜的多种细胞内尤其是血管和软骨的连接处,不仅参与滑膜炎症反应同时也诱发关节结构的破坏。

4.1.1 重组可溶性TNF 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Etanercept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生产,由934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0。

其机制为竞争性和血TNFa 结合,阻断TNFa 和细胞表面TNF 受体结合,降低TNFa 活性。

临床应用剂量为25mg ,皮下注射,每周2 次。

实验显示,RA 患者经本药1 月治疗后其肿胀和压痛的关节数目减少20 % (20 %ACR )的有效率达59 %,治疗3 个月后达75 %。

除有注射部位轻度不良反应外,无其他不适。

在另一临床实验本药与氨甲喋呤合用 6 个月后20 %ACR 有效率为71 %,而单用氨甲喋呤(氨甲喋呤+对照药)为27 %。

可见Etanercept 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对氨甲喋呤单独治疗效[22]果不佳者,用Etanercept 也可得到满意疗效。

4.1.2 TNF 单克隆抗体RemicadeTNFa单克隆抗体是人/鼠嵌合的IgG抗体。

商品名Infliximab ,治疗剂量为3~10mg/ kg ,每2~4 周静脉输入1 次。

Remicade于1999 年11 月在美国FDA 批准与氨甲喋呤联合用于治疗那些氨甲喋呤治疗不彻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001 年 1 月美国FDA 又批准Infliximab 与氨甲喋呤联合用于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损坏的发展。

Remicade 对TNF α高度亲和性,可重构原炎症细胞素和抗炎症细胞素之间的平衡。

Remicade 的疗效,已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

其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皮疹、咽炎、咳嗽等。

4.1.3 可溶性IL-1 受体( SIL-1R )和IL-1 受体拮抗剂(IL-1ra)应用人重组SIL21R 与免疫球蛋白的融合蛋白进行关节内注射,可竞争抑制IL21 的活性,临床证明能有效地缓解症状。

IL21ra 能与IL21 竞争其受体,应用IL21ra 治疗RA 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用药7 天后(1 次/ d,连续28 天皮下注射),患者的压痛关节数明显减少,血清学异常也有改善,且疗效有的可持续3 周以上[5] 。

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皮肤轻微变红痒感。

4.1.4 抗IL-6 抗体及抗IL-6 受体抗体用鼠抗人IL-6 中和抗体治疗活动期的重症RA 患者,关节疼痛、晨僵、压痛关节数均明显改善,缓解期可持续数月。

抗IL-6 受体抗体用于治疗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 耐药的难治性RA 患者,每次50 mg,每周 2 次静脉注射,可使CRP 、ESR 下降,关节肿痛、晨僵、压痛关节数改善。

4.2 T淋巴细胞与RA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代表滑膜浸润细胞中主要的细胞亚群。

实验证明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参与RA激发和延续。

融合蛋白CTLA4Ig是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表面分子CT-LA4的细胞外部分和IgG的Fc片段结合而成的。

分子量小,可以扩散,具有比CD28更强的对B7分子的亲和性,可以阻断CD28和CTLA4与其配体B7之间结合,阻断CD28共刺激信号传递,使T细胞增值和分化成细胞毒T细胞淋巴因子的作用受抑制,诱导对特异抗原无反应状态,体内体外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CTLA4Ig是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传导最有效的制剂[15]。

因此CTLA4Ig是治疗RA有前途的药物。

4.3 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药物:B细胞参与RA患者RF、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产生,并在RA中发挥重要作用。

CD20作为B淋巴细胞表面膜蛋白,与B淋巴细胞Ca2+的跨膜传导密切相关,CD20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作为CD20抗体,能有效抑制B细胞。

国外目前已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抗CD20抗体有Rituximab(利妥昔单抗)、Zevalin和Bexxar 3种,其中利妥昔单抗是以CD20为靶点的人源化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CD20+B细胞是其作用靶细胞,利妥昔单抗最早于2006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难治性RA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显效者CRP、RF水平下降,影像学显示滑膜炎及侵蚀性破坏减轻[6]。

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RA有效,也提示B淋巴细胞在RA滑膜炎的起重要作用。

4.4 其他T 细胞受体疫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DRβ1疫苗、HLA-DR4 多肽、CD28 单抗、C Ⅱ胶原多肽等尚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有望成为RA的有效的生物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RA的治疗目前多主张早期、规律、综合治疗, 尽早选用DMARDS(3 个月内),应一种以上的DMARDs尽早选用DMARDs 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即所谓的“倒金字塔”方案。

非甾体抗炎药仅早期在DMARDs尚未起效时减轻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和骨破坏。

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氨甲蝶呤三药联合是国际标准疗法,无效或效果不佳可适当加用或换用来氟米特、生物制剂(单用或联合) 。

有系统症状时可加用激素,难治性、持久的RA可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生物制剂治疗RA 有起效迅速,可与其它二线药物联用,有不产生全身性免疫抑制和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将是治疗RA 的一种趋势。

多个DMARDs 治疗失败或有症状性和(或) 结构性关节破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均属试验性研究阶段,也未列入常规治疗之中,将来可能会给RA 治疗带来新的前景。

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医务工作者们能发展现有治疗手段,或者另辟奚径,开发出能彻底治愈RA的方法,最终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

你们彼此有等价交换的利用价值,有合作共赢的机会,这才是人脉。

人脉不是你和多少人打过交道、和多少人参加过饭局、和多少人进出过高档场合、和多少人合过影,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主动和你打交道、长期和你打交道、持续和你打交道。

千万要切记,人脉并不是说你利用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你呼来唤去、有多少人为你鞠躬尽瘁,而是你帮了多少人。

人脉不是有多少人在你面前吹捧你,奉承你,而是有多少人在你背后称颂和点赞。

1.2.3.4.5.6.7.8.9.不要让别人等太久,除非你不想尊重人,不想建立关系,破坏好感,那随意。

10. 常怀一颗平常心。

世事变幻莫测,一颗平常心显得弥足珍贵。

11. 学会忍耐。

遇事要镇定,好多事情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忍耐。

有时候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没半毛钱的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其次,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12. 信守诺言。

量力而行,言出则必行。

13. 切记言多必失。

守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嘴,多听多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4. 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尊重你的上司,敬重你的领导,对于下属要宽以待人,以身作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