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和欣赏?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文体,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和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
2.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多样。
–多以抒情、议论、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3.散文的阅读和欣赏:–通过朗读和解析散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散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特点。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散文,进行感悟并展示。
3.活动设计:–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读散文的感想,梳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
–师生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散文点评,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2.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散文这一文体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第1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四季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四季之美的感受和表达能
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四季之美的
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四季的特点及表达。
2.难点: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四季之美。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四季变换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四季之美》一课,让学生理解四季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设计表现四季之美的小组任务,如绘画、诗歌创作等。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交流。
5. 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四季之美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与大自然亲近、感受四季的魅力。
五、课堂作业
•完成《四季之美》相关的练习题目,展开对四季之美的个人感悟。
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设计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四季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主题;
2.能够通过联想,理解诗歌的含义;
3.能够用诗歌体裁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2. 认真体会诗歌所传达的含义。
难点: 1. 对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教材《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材内容;
2.软笔、课堂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短介绍引入本课的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春风的声音》(15分钟)
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学生课前准备的诗歌创意对对联,展示。
3. 诗歌鉴赏(20分钟)
1.学生轮流介读诗歌;
2.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的想法和感受;
3.整理各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4. 诗歌创作(25分钟)
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创作一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修改;
3.学生代表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
5. 小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课后作业
1.完成《春风的声音》课文背诵;
2.继续思考并写作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诗歌的美感融入到生活之中。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和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七:即景》教案(集体备课)教案目标1.了解《习作七:即景》的写作特点和要求。
2.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景物,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理解“即景”写作风格。
2.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3.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资料:包括《习作七:即景》的教学PPT。
2.板书准备: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示范性文段和写作提示。
3.复印资料:准备好《习作七:即景》的写作指导资料,以便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介绍本课的主题《习作七:即景》,让学生了解即景写作的特点。
2. 梳理写作要点1.分析《习作七:即景》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2.通过示范文段,展示即景写作的具体表现形式。
3.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即景写作的观点和感想。
3. 创作实践1.在集体备课的氛围中,让学生动手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写作的建议和帮助。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
4. 总结反馈1.收集学生的作业,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写作体会,引导学生反思和提出问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即景写作的技巧和特点,还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读写2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4.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单元教学建议】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外引导学生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访问老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单元教学时间】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模版)大窝镇小学校2009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主讲人:何震 21圆明园的毁灭修改意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张庄中心小学秦凤桂【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读写2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4.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一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单元教学难点】1. 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2.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单元教学建议】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外引导学生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访问老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月迹》教案(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月迹》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祖父观赏月食的故事。
文章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适合学生朗读。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食的现象和原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祖父与孙子的亲情,引导学生关爱家庭,懂得孝敬父母、敬老尊贤。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月食的概念和原因。
•学习课文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月食现象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中抽象词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和导入•让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联想月食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月食的实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语速。
•解释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 分析课文•让学生分享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课文。
•请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月食的语言特点和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 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感人情节,讨论小男孩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小组讨论孙子如何孝敬祖父的行动,展示群体智慧。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和自己是如何爱护大自然的。
•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月食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更深化了对家庭、自然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心家人、珍惜大自然,积极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五、作业布置•背诵并朗读课文《月迹》。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以自己的话描述月食的原因及产生过程,写一篇短文。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如何孝敬父母或长辈的行动。
以上为《月迹》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大纲,希朅能在学生的阅读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引言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中,主要介绍了一些古代和现代诗歌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一单元,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前准备在备课前,我们首先查阅了教材,了解了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诗歌的意境,我们还查阅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和文献。
三、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和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意境;2.能够欣赏和朗读诗歌;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欣赏:选取了几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意境和情感;2.现代诗歌朗读:选取了几首现代诗歌,引导学生体会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3.学生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和朗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方法针对上述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2.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六、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课堂互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作业布置:布置关于诗歌理解和表达的作业;3.课后测试:进行诗歌相关知识的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总结集体备课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并取得进步。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总结,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难忘的一课》4课型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代尊玲朱晓洁教材简析《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一预探究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检查预习。
感知大意,完成预习要求。
交流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检查预习,就是为了感受地震的危害之大,视觉听觉共同作用,能震撼心灵,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合交流1、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自由读文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小组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体验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内容,跟随教师的引导,融入情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通过品读、赏读、评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四巩固延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
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板书设计23、难忘的一写见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闻说感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沂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张庄镇中心小学主备人代尊日单位20月8年XX时间玲课题《最后一分钟》课型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课人员尹海云朱晓洁教材简析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有4个小节。
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发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一预习探究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交流资料导入新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
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交流预习收获谈一谈你课下收集的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或展示以下图片。
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什么?你对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给同伴听,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下预习课文读准以下字音脊梁硝烟骨髓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新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二合作交流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划出让你感情澎湃的句子,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朗读谈每一小节分别讲了什么?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
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品读体验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小节体验仪式中的自豪)想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仿照第二小节写几句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最后一分钟是--------------,是--------------,是--------------,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A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朵紫荆花指什么?B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c把你的美好祝愿融入此小节中,感情朗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并且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情感.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四巩固延伸设计意图个性备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我想说:-----------------------------------。
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
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此刻,是午夜,又是……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____去迎接那新鲜的___的、芳香的深深大地上的朵___……学生自由谈,然后再写下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的能力。
板书设计最后一分钟激动自豪喜悦教学反思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
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沂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时间单位张庄镇中心小学主备人朱晓洁课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课型口语交际参入集体备课人员尹永田代尊玲教材简析本次口语交际是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是本组教材专题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