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通过研究本课,我们将了解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接下来,我们开始研究吧!二、识字写字。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研究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三、朗读指导。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四、理解运用。
1.朗读课文,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
2.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研究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五、总结反思。
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惯。
2.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3.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作。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将了解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做好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我们能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要仔细听!(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要仔细听!(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请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学习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不同的动物种类,如鸟、鱼、昆虫等,并能正确辨认它们。
b. 掌握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鸟会飞、鱼会游泳等。
c. 学习动物的名称和相关词汇,如翅膀、鳞片等。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类动物的能力。
b.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说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学习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特征。
b. 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关词汇。
2. 教学难点:a. 匡助学生正确分类和辨认不同的动物。
b.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描述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a. 教学PPTb. 动物图片和标签c. 彩色笔和纸张2. 教学资源:a. 教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b. 相关课外读物和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15分钟)a. 通过教学PPT展示不同的动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b. 教师出示动物标签,让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将标签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匡助学生分类和辨认动物。
3. 合作探索(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b.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课外读物,采集关于所选动物的信息,包括特征、生活习性等。
c.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报告,介绍所选动物的特点。
4. 小组展示(15分钟)a. 每一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进行小报告的展示。
b. 其他学生进行听众角色,听取并记录其他小组的报告内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课《 读不完的大书》集体备课(定稿)

(1)自主观察字形。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 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高空盘心生活。我是从第1自然段中的“寻找、沉思、遐想”等词中知道的。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 :写生字、词语
教学反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千姿百态 梨树 春笋 几寸 一副 秋高气爽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说结合法;2.扶放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读题质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集体备课记录(定稿)
科 目
小学语文
课 题
22 读不完的大书
年 级
三年级
主 备 人
辅备人
内 容
二次备课
教材分析
《读不完的大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以生动有趣的笔法,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的走兽昆虫、游鱼花草以及世界万物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解析《大自然的声音》集体备课主备人计划课时 2教学目标(重、难点):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授课脉络(识字写字、朗读指导、理解运用)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2.大家真会读书。
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5篇)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反思教学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教学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国风雅韵》,晚上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半小时。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单元
第七单元
单元
解读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教案2、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文。
3、继续学习默读文。
读懂本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前准备老师:多媒体。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时安排:2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启发谈话,揭示题、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题。
师:读了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文,扫清障碍、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师:请大家默读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文,小组讨论问题。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
2、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3、运用练习(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